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3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艳春 郑霞 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7、14、28天或出ICU及死亡前最后一次抽取静脉血,用... 目的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7、14、28天或出ICU及死亡前最后一次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至脓毒症消失。结果18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从第4天开始,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高于死亡组(P<0.001)。第1天、第4天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表达<30%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可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脓毒症预后及指导免疫调理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100
2
作者 林洪远 郭旭生 +4 位作者 姚咏明 程尉新 翁志华 韦文韬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 目的 :验证 CD+ 1 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 A DR)对于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探讨胸腺 5肽 ( TP 5 )治疗免疫抑制的有效性。方法 :符合严重脓毒症标准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30 %的患者被定义为脓毒症免疫抑制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CARS)者纳入本研究 ,并接受 1m g TP 5肌肉注射 ,1次 / d,直至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5 0 %或死亡。在 TP 5治疗前及结束治疗时分别测量 CD+ 1 4单核细胞 HL A DR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 6 ( IL 6 )、IL 10和 IL 13。结果 :15例患者存活 ,5例死亡。经 TP 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但仅存活者有显著差异。所有患者细胞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 ,治疗后存活患者的 TNFα、IL 6明显下降 ;死亡者各种细胞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 CD+ 1 4 单核细胞 HL A DR鉴别脓毒症免疫抑制并指导免疫刺激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且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TP 5可能对逆转免疫抑制有效 ,但需要严格的对照治疗研究确认 ;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发生和逆转与促炎 /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无关 ,确切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CD14^+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胸腺5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联合降钙素原预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婧 周鹏 +2 位作者 谢晶 王晓英 丛铃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38-844,共7页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HLA-DR/CD4^(+))、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SA...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HLA-DR/CD4^(+))、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SAP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3)及未感染组(n=37)。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抗菌治疗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LA-DR/CD4^(+)、IL-6及PCT预测SAP继发感染的效能。结果:感染组APACHEⅡ评分大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脂肪酶、IL-6及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HLA-DR/CD4^(+)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脂肪酶高表达(OR=2.354,95%CI 1.491~3.716)、HLA-DR/CD4^(+)高表达(OR=3.508,95%CI 1.283~9.588)、IL-6高表达(OR=4.284,95%CI 1.469~12.493)及PCT高表达(OR=5.743,95%CI 1.530~21.563)均是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LA-DR/CD4^(+)、IL-6及PCT及三者联合诊断SAP继发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09、0.778、0.819及0.95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诊断的AUC值及诊断效能明显大于单独HLA-DR/CD4^(+)(z=3.161,P=0.002)、IL-6(z=3.822,P<0.001)及PCT(z=3.346,P=0.001)诊断。局部感染组血清HLA-DR/CD4^(+)水平高于严重感染组,IL-6及PCT水平均低于严重感染组(P<0.05)。局部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严重感染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HLA-DR/CD4^(+)高表达、IL-6高表达及PCT高表达均是SAP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预测SAP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感染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抑制β2-微球蛋白超级增强子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构建通用型间充质干细胞
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0,共1页
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柳华、欧阳宏伟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晓晖研究员团队在《自然·生物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Downregulating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 on mesench... 202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柳华、欧阳宏伟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邹晓晖研究员团队在《自然·生物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题为“Downregulating human leucocyte antigens o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by epigenetically repressing a β2-microglobulin super-enhancer”的论文(DOI:10.1038/s41551-024-01264-w)。研究人员基于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RNA测序和CRISPR干扰,在人间充质干细胞(MSC)的β2-微球蛋白(B2M)基因附近发现一个精准调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表达的促炎因子响应型超级增强子(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医学院 人类白细胞抗原 间充质干细胞 促炎因子 染色质免疫沉淀 表观遗传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水平分析
5
作者 贾育梅 赵永祯 梅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脓毒症合并T2DM(脓毒症合并T2DM组)、67例脓毒症未合并T2DM(脓毒...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脓毒症合并T2DM(脓毒症合并T2DM组)、67例脓毒症未合并T2DM(脓毒症组)、60例T2DM患者(T2DM组)作为研究对象,以45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入院时血糖、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主要感染部位,入院24h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随访28d,观察T2DM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影响,比较不同预后患者HLA-DR^(+)CD14^(+)水平的差异。结果T2DM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和MFI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87.72%(76.18%,93.64%)比94.86%(92.91%,95.70%),HLA-DR^(+)CD14^(+)MFI:10.80(8.45,14.45)比12.40(1.45,15.28)],脓毒症合并T2DM组和脓毒症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和MFI均较健康对照组及T2DM组进一步降低[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70.78%(42.22%,84.73%)、68.95%(44.95%,87.00%)比94.86%(92.91%,95.70%)、87.72%(76.18%,93.64%),HLA-DR^(+)CD14^(+)MFI:5.50(3.81,9.20)、5.29(3.35,9.59)比12.40(1.45,15.28)、10.80(8.45,14.45),均P<0.05]。脓毒症组和毒症合并T2DM组两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和MFI、SOFA评分、28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合并T2DM组死亡者的年龄明显大于生存者[岁:脓毒症组为68(60,74)比61(52,69),脓毒症合并T2DM组为66(64,73)比60(53,68),均P<0.05],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者[分:脓毒症组为14(11,16)比8(5,11),脓毒症合并T2DM组为12(9,16)比8(6,11),均P<0.05],死亡组的HLA-DR^(+)CD14^(+)百分比和HLA-DR^(+)CD14^(+)MFI均明显低于生存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脓毒症组为44.94%(28.01%,64.45%)比77.14%(47.41%,88.35%),脓毒症合并T2DM组为40.68%(34.83%,66.64%)比73.46%(58.44%,85.31%);HLA-DR^(+)CD14^(+)MFI:脓毒症组为3.92(2.30,5.44)比7.07(3.39,10.55),脓毒症合并T2DM组为3.90(3.34,6.04)比6.81(4.41,9.3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合并T2DM组HLA-DR^(+)CD14^(+)细胞表达百分比与hs-CR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8、-0.628、-0.457,均P<0.001),MFI与hs-CRP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9、-0.540、-0.323,均P<0.05)。脓毒症组和脓毒症合并T2DM组的HLA-DR^(+)CD14^(+)百分比与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0、-0.558,均P<0.001),MFI与SOFA评分也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7、-0.482,均P<0.01)。结论仑HLA-DR^(+)CD14^(+)水平在T2DM和脓毒症时均下降,但当脓毒症合并T2DM时,HLA-DR+CD14^(+)水平未发现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2型糖尿病 单核细胞 白细胞DR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妇科相关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杜盟盟 聂夏子 +2 位作者 冯石芳 王梅 马晓梅 《甘肃医药》 2024年第7期590-592,603,共4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与特异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以保护妊娠。HLA-G也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测产生免疫耐受的重要标志物,其在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宫...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与特异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以保护妊娠。HLA-G也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测产生免疫耐受的重要标志物,其在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在内的各种妇科疾病中都有表达并且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因此,回顾既往HLA-G在妇科疾病中的研究,为阐明某些妇科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妇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妇科疾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7
作者 邱欣 王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癫痫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后所致皮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相关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诊断为癫痫并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的3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癫痫患儿服用抗癫痫药物后所致皮疹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相关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诊断为癫痫并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的3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用药12周内是否出现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将患儿分为皮疹组(21例)和耐受组(3779例未发生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0例)。采用靶向测序技术对患儿HLA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比较皮疹组、耐受组和一般人群间的HLA基因型结果。结果皮疹组和耐受组HLA-A*31∶01和HLA-C*04∶01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75,95%CI=1.47~30.99,P<0.01;OR=5.44,95%CI=5.44~25.52,P<0.05)。结论HLA-A*31∶01和HLA-C*04∶01基因可能是芳香族抗癫痫药物诱发皮疹的风险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疹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5’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载量的关系
8
作者 潘凌子 周世航 +1 位作者 夏悦昕 邵林楠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5’上游调控区(URR)多态性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12月在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1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5’上游调控区(URR)多态性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12月在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和病毒核酸,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HLA-G 5’-URR,然后使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患者HLA-G 5’-URR的16个多态性位点,采用定量PCR方法测定患者血清HCV病毒载量,分析HLA-G基因5’-URR基因多态性与HCV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195例慢性HCV感染者HLA-G基因5’-URR的16个多态性位点中,-762C>T、-725C>G>T、-716T>G、-689A>G、-666G>T、-633G>A、insG540、-509C>G、-486A>C、-443G>A、-400G>A、-398A>G、-201G>A和-56C>T 14个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77C>G、-369C>A 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477C>G位点CG基因型的HCV病毒载量高于GG基因型(P<0.05),-369C>A位点A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高于AA基因型(P<0.05)。结论HLA-G基因5’-URR-477C>G位点CG基因型的HCV病毒载量高于GG基因型,-369C>A位点AC基因型的HCV病毒载量高于AA基因型,可能与HLA-G的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5’上游调控区 基因多态性 丙型肝炎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及C反应蛋白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郑碧霞 张川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737-738,共2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14+)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测定其外周血HLA-DR/CD14+及CRP、进行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观察追... 目的:评价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14+)和C-反应蛋白(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治疗前测定其外周血HLA-DR/CD14+及CRP、进行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观察追踪28天,根据其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的参数差异,评估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入选脓毒症患者21例,12例存活,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年龄为(65.67±17.15)岁明显低于死亡组的(71.78±8.87)岁(P<0.05);存活组患者HLA-DR/CD14+水平为(28.9±16.1)%明显高于死亡组的(18.7±12.7)%(P<0.05);存活组患者CRP水平为(56.1±18.7)mg/L明显低于死亡组的(91.1±26.3)mg/L(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其预后有关,HLA-DR/CD14+和CRP水平对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抑制素A、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检测在先兆流产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寅 孙惟靖 张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抑制素A(INHA)、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先兆流产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后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65例)和流产组(4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抑制素A(INHA)、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先兆流产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后妊娠结局分为继续妊娠组(65例)和流产组(43例),另选同期产检正常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60例)。比较三组血清PAPP-A、sHLAG、INHA水平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高流速与舒张最低流速比(S/D),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APP-A、sHLAG、INHA及子宫动脉PI、RI、S/D单独和联合对先兆流产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108例先兆流产患者经保胎治疗10d,保胎失败43例,保胎成功65例。子宫动脉PI、RI、S/D值比较,流产组高于继续妊娠组,继续妊娠组高于对照组,血清PAPP-A、sHLAG水平比较,对照组高于继续妊娠组,继续妊娠组高于流产组,INHA水平流产组高于继续妊娠组,继续妊娠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PAPP-A、sHLAG、INHA和超声指标联合对先兆流产的诊断AUC较各指标单独诊断AUC升高(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PAPP-A、sHLAG、INHA联合对先兆流产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抑制素A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方法分辨水平的专家共识
11
作者 中国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 浙江省血液中心 +5 位作者 和艳敏 毛伟 李晓丰 沈捷 刘铮 朱发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21-727,共7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分型已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立、供受者组织配型、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建立以及疾病关联诊断、遗传学和其他科学研究。随着HLA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和分型技术发展,对于HLA基...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分型已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立、供受者组织配型、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建立以及疾病关联诊断、遗传学和其他科学研究。随着HLA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和分型技术发展,对于HLA基因分型分辨水平界定、供受者HLA位点结果描述和配合判定等存在一定差异,为提高对HLA基因分型分辨水平的界定和解读的规范性,HLA基因检测实验室和临床移植领域的多名专家,依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制定此专家共识,对国内HLA基因分型分辨水平的定义、分型方法、供受者结果描述和相合判定等进行了概述并达成共识,以期进一步规范实验室HLA基因分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基因分型方法 分辨水平 描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基因多态性与HBV携带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帅莉 杨帅 +7 位作者 叶峻杰 杨景成 付晓野 许彬 刘红伟 周律 康细林 高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样本50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二对半,根据HBV二对半检测结果分为HBV携带组和既往感染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LA-A抗原的基因型,将HBV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HBV既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LA-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HLA-A2阳性数占比47.49%,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1.29%;健康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总体与中华骨髓库发布的中国常见及确认的HLA-A等位基因表一致。HBV携带组HLA-A2阳性数占比63.0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42.23%,携带者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既往感染组HLA-A2阳性数占比56.14%,等位基因频率数占比35.97%,既往感染组的HLA-A2阳性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A2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HBV携带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基因多态性 HLA-A2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汉族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B、-DR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庆玲 秦岭 +9 位作者 焦伟 甄宏 王琳 刘晓春 胡琼燕 谭颖 潘红飞 黄文珊 陆元奉 杜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D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将3代居住广西南宁地区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汉族57例,壮族27例)和168例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人(汉族83例,壮族85例)纳... 目的探讨广西壮、汉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D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将3代居住广西南宁地区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汉族57例,壮族27例)和168例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人(汉族83例,壮族85例)纳入研究。所有哮喘儿童应用强生法玛西亚系统检测其血清总IgE水平、10种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肺功能检测。利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B的40个和HLA-DR的26个等位基因。分别计算汉族和壮族人群中哮喘和健康对照组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分别比较组间基因频率差异和危险性分析,计算基因与哮喘的关联强度比值比(OR值)。结果HLA-B位点共检出27个等位基因,HLA-DR检出21个等位基因。HLA-B46、HLA-DRB1*070X和HLA-DRB1*11XX等位基因仅在汉族的哮喘与健康人群分布有差异,哮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5),OR值(95%CI)分别为0.388(0.153~0.983)、7.885(0.896~69.399)和2.782(1.188~6.516),且HLA-DR B1*070X等位基因在本组壮族人群中未见出现。壮族人群中,HLA-B56、-B61和-DRB1*1001等位基因在哮喘与健康对照组间有分布差异,哮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组间HLA-B56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6.588P〈0.01),HLA-DRB1*100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3);HLA-B56和HLA-DRB1*1001的OR值(95%C1)分别为9.432(1.713~51.932)和10.50(1.044~105.590)。而HLA-B61等位基因在壮族哮喘患者中未见出现。结论HLA-B和HLA-DR的基因多态性在壮、汉族间分布有差异;HLA—B56和HLA—DRB1*1001等位基因可能为壮族人群的哮喘易感基因;而汉族人群中HLA-DRB1*070X和HLA-DRB1*11XX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HLA-B46等位基因可能为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汉族 哮喘 人类白细胞抗原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等位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庆玲 秦岭 +6 位作者 焦伟 王琳 胡琼燕 谭颖 刘晓春 陆元奉 杜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10-1611,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位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布情况。方法将居住广西南宁地区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168名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Pharmacia Un iCAP系统检...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哮喘儿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位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布情况。方法将居住广西南宁地区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168名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Pharmacia Un iCAP系统检测哮喘儿童血清总IgE水平,同时完成10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和肺功能检查。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DR的21个基因位点。结果哮喘组HLA-DR B1*070X基因和HLA-DR B1*11XX基因频率(2.98%、13.69%)高于对照组(0.3%、5.95%)(χ^2=6.915,9.478 P〈0.05,0.01),优势比(OR)分别为10.57(95%可信限1.215-91.986)和2.79(95%可信限1.429-5.449);HLA-DR B3(52)*010X基因频率哮喘组(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3.99%)(χ^2=5.854 P〈0.05),OR为0.429(95%可信限0.214-0.862)。结论HLA-DR B1*070X基因和HLA-DR B1*11XX基因与广西南宁地区哮喘儿童易感性相关;而HLA-DR B3(52)*010X基因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人类白细胞抗原-dr 等位基因 广西地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比率及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晓东 孟海东 +6 位作者 梁华平 姚咏明 马俊勋 何忠杰 闫润民 邓群 张连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比率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化治疗在严重创伤后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的研究方法,对外科ICU收治的损伤严... 目的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CD14+单核细胞比率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影响,探讨强化治疗在严重创伤后的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的研究方法,对外科ICU收治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0分的严重创伤患者分别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目标值6~8mmol/L)和常规治疗(血糖目标值<11.1 mmol/L)。分别在入院后0、2、4、6、8 d留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随着强化治疗时间增加,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对CD14+单核细胞比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控制创伤后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同时,保护了伤后脏器功能,增强天然免疫防御反应的同时,也有诱导创伤后免疫抑制的风险。在严重创伤早期实施有选择性和适度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患者更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胰岛素强化治疗 白细胞抗原-dr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微小RNA-185-5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16
作者 刘宁 付燕 +1 位作者 朱晓娟 张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HCG18)及微小RNA-185-5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评估。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HCG18)及微小RNA-185-5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评估。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75例患者为DPN组,选择未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82例患者为非DPN组。血清LncRNA HCG18、miR-185-5p的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检测;相关性通过Pearson法进行分析;T2DM合并DPN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HCG18、miR-185-5p对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DPN组患者血清LncRNA HCG18水平高于非DPN组,血清miR-185-5p水平低于非DPN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血清LncRNA HCG18与miR-185-5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HCG18、miR-185-5p为T2DM合并DPN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LncRNA HCG18、miR-185-5p对T2DM患者发生DPN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95%CI 0.775~0.906)、0.857(95%CI 0.793~0.922)。结论老年DPN患者血清LncRNA HCG18水平升高,miR-185-5p水平降低,对老年T2DM患者发生DPN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 微小RNA-185-5p 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俊 陈宜刚 +2 位作者 叶军 陈亚宝 甘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方法57例SLE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18例,活动期患者39例(中度活动组28例,重度活动组11例);另选正常对照组23例。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荧光强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组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②活动期SLE组与稳定期SLE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而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③活动期SLE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淋巴细胞HLA-DR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01),单核细胞HLA-DR的阳性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淋巴细胞HLA-DR表达的增高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降低与SLE的发病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与预后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澍 陈霁虹 +4 位作者 吴艳春 王灵聪 吴建浓 智屹慧 叶雪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对ICU内68例H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单核细胞HLA-DR、APACHEⅡ评分、皮质醇、T细胞亚群和NK细...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对ICU内68例H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单核细胞HLA-DR、APACHEⅡ评分、皮质醇、T细胞亚群和NK细胞;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单核细胞HLA-DR、APACHEⅡ评分与28 d住院病死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单核细胞HLA-DR低于存活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和皮质醇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入ICU时单核细胞HLA-DR和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相关,单核细胞HLA-DR与28 d住院病死率均和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AP患者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将APACHEⅡ评分与单核细胞HLA-DR结合分析能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APACHE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玲 邱海波 +4 位作者 杨毅 徐晓婷 黄英姿 刘松桥 杨从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的76例ARDS患者纳入观察。ARDS确诊当天(第1天)及确诊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收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的76例ARDS患者纳入观察。ARDS确诊当天(第1天)及确诊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HLA-DR表达以及淋巴细胞凋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导致ARDS的原因,及ARDS确诊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pH、动脉血乳酸、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以及器官功能衰竭个数。以住院28d病死率为预后判定标准。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在ARDS第1天和第7天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无明显差异。死亡组患者ARDS第7天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低于ARDS第1天。ARDS第1天HLA-DR≤30%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HLA-DR>30%患者。ARDS第1天HLA-DR≤30%的患者的28d病死率为67%,有高于HLA-DR>30%患者(42%)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RDS第1天HLA-DR≤30%作为判断患者死亡指标,其灵敏度为97%,但特异度仅为17%。以ARDS第1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3(P=0.618),以患者第1天和第7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P<0.01)。患者ARDS第1天及第7天HL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和器官功能衰竭数均无相关性。严重感染导致的ARDS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结论单核细胞HLA-DR≤30%可提示ARDS患者预后不良,HLA-DR表达动态下降对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患者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一飞 吴允孚 钱毓峻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作为免疫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测定1、3、7、10、13d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 目的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作为免疫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测定1、3、7、10、13d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12例存活,16例死亡。所有患者都表达为明显低的HLA-DR(<30%)水平和高的前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死亡的病例中,HLA-DR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下降,TNF-α在第13天、第17天,IL-6在第3天表达为较高的水平,而IL-10在第3、10、13天初测到。结论单核细胞HLA-DR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预见性,而前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对死亡患者的预见性不足。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测定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是一种早期的连续的可预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单核细胞 人类白细胞-dr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