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胚抗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丁仁彬 凌云 +3 位作者 苏莹莹 陆雨 梁小恒 李泰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9-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首次收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癌胚抗原(CEA)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首次收治入院并经术后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的209例患者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09例健康人群的血常规、CEA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NLR、MLR、PLR和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另外比较胃癌不同特征分组间各个指标的连续变量。结果胃癌患者NLR、MLR、PLR及CE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MLR、PLR及CEA单独诊断胃癌的灵敏度分别为37%、60%、39%、43%,特异度分别为92%、88%、91%、78%,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80、0.69、0.63。NLR、MLR、PLR及CEA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上升至69%、88.00%、0.84。肿瘤有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NLR、MLR、PLR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MLR、PLR及CEA的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胃癌诊断的正确率,同时能预测肿瘤的迁移变化,有助于胃癌患者的早发现、早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金凤 李琛 +2 位作者 黄康榕 王月玲 冀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4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及1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1周内NLR、ML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宫颈...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MLR)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4例子宫良性肿瘤患者及1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1周内NLR、ML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前NLR、MLR水平均高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P <0.05)。在宫颈癌患者中,高NLR与低NLR 2组在FIGO分期、淋巴/脉管转移、病理分级、初婚年龄、产次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MLR与低MLR 2组在FIGO分期、淋巴/脉管转移、肌层浸润及初婚年龄差方面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LR与MLR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的常规筛查项目,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3
作者 朱义玲 崔娟娟 +1 位作者 李燕双 赵卫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诊断及预后进一步分为未休克组(32例)、休克组(15例)及生存组(38例)、死亡组(9例)。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项目。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LMR与PCT、CRP、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及SOFA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LM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LR分别为12.54(7.53,23.42)、3.85 (1.83,5.64) 和1.71(1.39,2.20),LMR分别为1.58(1.07,3.03)、2.81(1.53,4.76)和5.16(4.04,6.59)。NLR与LM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NLR7分别为6.56(3.90,10.72)和15.20(7.53,27.31),入院后7 d NLR-入院后3 d NLR(ΔNLR7)分别为-1.64(-5.75,0.41)和1.98(-0.48,13.79),休克组均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的NLR7分别为7.10(4.09,12.96)和15.20(10.45,32.82),ΔNLR7分别为 -0.65(-5.58、1.58)和5.02(-1.12,17.06),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LMR7分别为2.22(1.64,3.78)和1.29(0.66,2.03),入院后7 d LMR-入院后3 d LMR(ΔLMR7)分别为0.38(-0.37,1.17)和-0.19(-0.78,0.25),休克组均显著低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LMR7分别为2.12(1.49,3.42)和1.09(0.53,1.78),死亡组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NL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59 1(95%CI:0.910 5-1.000 0),最佳截断值为4.16;LM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13 6(95%CI:0.846 4-0.980 8),最佳截断值为3.21。结论 NLR和LMR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比较,且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4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5
作者 张言佳 王颖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分为DPN组(316例)和NDPN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LR、NLR、MLR及SII与DPN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NLR和SII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DPN组患者比较,N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者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LR、NLR、MLR及SII更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I仅与FPG呈正相关;N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均呈正相关;M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高血压状态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NLR、PLR及SII均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SII对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NLR、SII对诊断T2DM患者发生DPN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可考虑将其纳入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补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冒小红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收治的7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收治的7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脓毒症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周,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7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存活)和预后不良组(25例,死亡)。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PCT、IL-6、LMR水平,并分析PCT、IL-6、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对照组,LMR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对照组,脓毒症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与PCT、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M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PCT、IL-6水平均更高,LMR水平更低(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LMR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05、0.701、0.939,灵敏度分别为0.840、0.800、0.760、0.880,特异度分别为0.796、0.778、0.759、0.815(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升高、LMR水平降低,且PCT、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预后不良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更高、LMR水平更低,以上指标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良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细胞介素-6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7
作者 左雨露 吴宇 杨锦鹏 《医师在线》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BioMed Central等4个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BioMed Central等4个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使用Stata 16软件进行Egger's检验以评估出版偏倚。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包括患者3861例,平均年龄59.28岁;7篇文献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分均达到6分以上,具有较高的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MLR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高于低MLR组[OR=3.85,95%CI(1.78,8.35),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高MLR组除心绞痛外的MACE发生率高于低MLR组[OR=2.58,95%CI(1.90,3.51),P<0.01],且高MLR组包含心绞痛的MACE发生风险显著高于不包含心绞痛的MACE发生风险(OR=3.85,2.58)。与低MLR组比较,高MLR组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显著更高[OR=2.49,95%CI(1.75,3.48),P<0.01];高MLR组较低MLR组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更高[OR=5.86,95%CI(2.05,16.78),P<0.01],且高MLR组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风险较全因死亡更高(OR=5.86,2.49)。结论高MLR患者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心绞痛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食管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万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90-793,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在食管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治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前1周检测LMR。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访,统...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在食管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治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前1周检测LMR。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LMR最佳截断值,计算LM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高LMR组与低LMR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8.89%(71/90);绘制ROC曲线计算LMR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3,95%CI为0.663~0.843,最佳截断值为4.42,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敏感度为78.65%,特异度为71.19%;高LMR组肿瘤分期Ⅰ期加Ⅱ期患者占比高于低L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肿瘤位置、病理类型、饮酒及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肿瘤分期及LMR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病理类型、饮酒及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分期及LMR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LMR对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LMR越低则患者生存期越短,可将LMR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预后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概率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杨学娟 欧阳徐梦 +1 位作者 刘原 雷向凯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无脑出血组,每组54人。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值、单核细胞值以及淋巴细胞与单... 目的探讨并研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出血将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无脑出血组,每组54人。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值、单核细胞值以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LM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MR指标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预测价值。根据LMR值再将脑出血组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比较2组的临床信息以及死亡率。结果脑出血组的LMR低于无脑出血组(P<0.05),LMR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临界值为0.257时,LMR的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75.3%。LMR高值组的年龄、贫血情况、抽烟率、死亡率均低于低值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概率与LMR值呈现负相关;LMR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对脑出血的预后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联合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价值
10
作者 王娇梅 马淑霞 《大医生》 202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联合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联合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RRTI将其分为RRTI组(12例)和非RRTI组(68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价值。结果RRTI组患儿有过敏史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均高于非RRTI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MCP-1水平升高均为影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0.703及0.821,敏感度分别为0.750、0.750及0.833,特异度分别为0.706、0.603及0.720(均P<0.05)。结论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和MCP-1水平均与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RRTI有关,联合检测异型淋巴细胞比值、MCP-1预测患儿发生RRTI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联合检测 反复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11
作者 宋丽丽 马平 +2 位作者 管玉洁 黄闪 刘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化疗的306例ALL患儿的资料,按照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统计无事件生存期(EFS)。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及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计算DFR。分析DF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后价值,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DFR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FR是否为AL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DFR与WBC、LDH及TT具有正相关性(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WBC、Fib、D-D及D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FR诊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最佳截断值为0.40,敏感度为86.54%,特异度为56.30%;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DFR≤0.40组患儿和DFR>0.40组患儿的E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DFR>0.40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初诊DFR对于ALL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比值升高的患儿生存率明显降低,且预后评估价值优于单用Fib或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凝血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黏附分子-1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赵腾飞 王莲 +2 位作者 刘远锋 潘非非 陈洁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状态不同分为急性发作组(34例)和非急性发作组(38例)。2组患儿均采血检测NLR、IL-1β、ICAM-1,并比较2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发作组NLR、IL-1β、ICAM-1水平分别为(5.47±1.08)、(215.63±25.63)ng/L、(33.42±3.69)μg/L,高于非急性发作组的(4.13±0.69)、(142.52±15.42)ng/L、(20.36±2.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IL-1β、ICAM-1为影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ROC曲线显示,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5、0.749、0.742、0.968,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NLR、IL-1β、ICAM-1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价值较高,利于早期评估患儿病情,完善针对性治疗,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细胞介素-1Β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李丽华 魏猛 +1 位作者 王瑞 武云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266例),再对其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APE组和非APE组患者取1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史、心脏超声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筛选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倾向性匹配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5个主成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1、PC5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是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D⁃二聚体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APE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二者单独诊断。H⁃L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的AUC为0.824(P<0.001)。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风险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吻合。DCA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D⁃二聚体联合NLR诊断APE的价值优于D⁃二聚体单独诊断,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指标易获取、费用低,可用于基层医院早期筛检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倾向性匹配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诊老年脓毒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范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者,依据其在急救过程中的休克状态,将其划分为非休克组(112名)与休克组(68名)。入院后随访观察30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30)和死亡组(n=50)。对比不同组别患者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值以及NLR、RDW值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时,NLR、RDW以及APACHEⅡ评分比较,休克组较非休克组明显更高(P<0.05);预后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更高(P<0.05)。NLR、RDW单独预测患者死亡风险时,AUC、95%CI显著低于APACHEⅡ评分(P<0.05),二者联合应用时AUC、95%CI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5)。结论 NLR、RDW能够较好的评估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患者预后情况,二者联合应用的预后评估准确性与APACHEⅡ评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红细胞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冉丹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H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早期DN患者82例(设为DN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2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H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早期DN患者82例(设为DN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2例(设为T2DM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健康志愿者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MCV、NLR、Hb水平及DN相关生化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淀粉样蛋白A(AA)]。分析外周血MCV、NLR、Hb水平与DN相关生化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CV、NLR、Hb对DN的诊断价值。以肾组织活检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外周血MCV、NLR、Hb单项及联合对DN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N组MCV、Hb水平低于T2DM组、对照组,NLR高于T2DM组、对照组,且T2DM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Hb与BUN、Scr、尿酸呈负相关,而NLR与之相反(P<0.05);MCV、NLR、Hb联合诊断DN的AUC大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MCV、NLR、Hb联合诊断DN的准确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且联合诊断结果与肾活检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88,P<0.05)。结论MCV、NLR、Hb对早期DN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平均细胞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红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糖尿病患者eGFR的相关性:基于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分析
17
作者 贾淳钰 王淦淦 +3 位作者 王佳慧 陈罡 郑可 李雪梅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5,共7页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指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相关性。方法基于2009-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确诊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合并/未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NLR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NL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CKD 190例(22.2%),未合并CKD 667例(77.8%),且与后者比较,前者的NLR显著升高(2.94±1.69比2.36±1.98,P<0.001),eGFR显著降低[(43.54±12.79)mL/(min·1.73 m^(2))比(92.50±18.20)mL/(min·1.73 m^(2)),P<0.001]。按NLR四分位数分组分析后发现,随NLR增大,糖尿病患者eGFR逐渐下降[Q1组:(87.05±24.93)mL/(min·1.73 m^(2));Q2组:(83.68±24.98)mL/(min·1.73 m^(2));Q3组:(83.10±26.26)mL/(min·1.73 m^(2));Q4组:(72.55±28.15)mL/(min·1.73 m^(2));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GFR呈弱负相关(r=-0.15,P<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表明,NLR与糖尿病患者eGFR存在独立的负相关性(OR=0.403,95%CI:0.210~0.772,P=0.006)。结论NLR与糖尿病患者的eGFR呈负相关,具有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及CKD风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HANE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魏婵娟 夏晓爽 +1 位作者 冯文军 李新 《天津医药》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 探讨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临床及影像学相关资料。治疗前采集肘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计算NLR。主要研究终点为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或死亡,次要终点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或EN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主要及次要研究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较高的基线NLR(OR=1.968,95%CI:1.516~2.555,P<0.0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高的随机血糖、较高的基线NLR(OR=1.317,95%CI:1.028~1.688,P=0.030)和NIHSS评分是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较高的基线NLR(OR=1.420,95%CI:1.180~1.709,P<0.001)和NIHSS评分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ICH组(n=5)NLR水平与非SICH组(n=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LR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3个月死亡及END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95%CI:0.679~0.817)、0.738(95%CI:0.622~0.853)和0.730(95%CI:0.656~0.804)],对SICH无预测价值。高NLR组(NLR≥2.63,n=89)基线NIHSS评分、随机血糖、合并高血压、冠心病、END、3个月预后不良和死亡的比例高于低NLR组(NLR<2.63,n=132)。结论 基线NLR升高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及3个月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预测AIS患者临床转归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崇杰 昃峰 +8 位作者 段江波 李鼎 王龙 吴寸草 何金山 周旭 杨丹丹 李学斌 张海澄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术后3~12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 目的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158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术后3~12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收集患者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术前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LR和LVEF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进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这两个指标对诊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作用,确立诊断界值。分析用PLR和LVEF判断心房颤动复发结果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配对χ2检验),根据结果确定联合试验的必要性。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术前左心房内径(LAD)、PLR、LVEF、三酰甘油(T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R及LVEF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LR及LVEF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2及0.581,联合指标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682;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串联试验和并联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串联试验较单一试验特异度提高。结论术前高PLR和低LVEF可以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根据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需求,推荐采用PLR及LVEF串联试验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复发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射血分数 联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预测作用
20
作者 韦肖霞 方海燕 +1 位作者 梁宁 马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在预测肝癌肝移植预后方面的作用,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根据术前NLR水平分为高NLR组(67例)和低NLR组(53例)... 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在预测肝癌肝移植预后方面的作用,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根据术前NLR水平分为高NLR组(67例)和低NLR组(5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NLR值与相关炎症因子等临床资料。结果 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在NLR水平、肿瘤标志物和炎症相关指标都有明显差异(P<0.05),这暗示了高NLR与肝癌肝移植的不良预后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术前的NLR被视为预测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关键指标,它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其最优的截断值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联系仍需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肝癌 肝移植 预后评估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