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链球菌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抑制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徐士兰 高硕 +1 位作者 廖希玮 周万青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Nisin对临床分离的23株L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的吸光度,分析经Nisin作用后LM生长的动态变... 目的探讨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Nisin对临床分离的23株L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的吸光度,分析经Nisin作用后LM生长的动态变化;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LM生物膜形成能力,并评估不同的孵育时间和温度下Nisin对L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Nisin对LM的MIC为64μg/mL:采用64μg/mL(1 MIC)Nisin作用LM 0~4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2,0.095和0.151):而作用6~24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4,0.002和0.004):35℃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和48 h后,Nisin可抑制LM生物膜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1):4℃条件下分别培养24 h和48 h后,含Nisin组培养液的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6和0.447)。结论Nisin可抑制临床分离的LM菌株生长以及LM生物膜形成,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乳酸链球菌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机理
2
作者 胡璇 黄英 +5 位作者 王凯 王丹 谢小丽 赵建平 陈晓鹭 于福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0-150,共11页
以姜科植物益智果实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益智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法和微量对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 以姜科植物益智果实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益智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滤纸片法和微量对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圈、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评价其抑菌活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益智精油对菌体微观形态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大分子物质泄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探究益智精油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从益智精油中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以萜烯类、芳香烃及萜类含氧衍生物为主,其中巴伦西亚橘烯、圆柚酮、2,6,10,10-四甲基双环[7.2.0]十一烷-1,6-辛二烯、(2S,4aR,8aR)-4a,8-二甲基-2-(丙-1-烯-2-基)-1,2,3,4,4a,5,6,8a-八氢萘、(2R,8R,8aS)-8,8a-二甲基-2-(丙-1-烯-2-基)-1,2,3,7,8,8a-六氢萘和对伞花烃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此外,益智精油可显著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为14.20 mm,MIC和MBC分别为0.195、0.781 mg/mL,生长曲线测定发现,益智精油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益智精油可破坏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内大量电解质、大分子内容物(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破坏菌体内SOD系统原有的动态平衡状态,导致SOD活力变化,同时诱导大量自由基生成,导致菌体细胞内脂质氧化程度升高,使MDA含量增加。综上,益智精油作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导致菌体细胞一系列变化,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并导致其凋亡,是益智精油中多种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结果,初步分析萜烯类、芳香烃类和酮类物质是其抑菌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益智作为食品行业天然抑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精油 化学成分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璟 兰光 +4 位作者 申艳琴 闫静 刘小菊 肖晶 王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3,共9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 目的分析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2022年甘肃省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系统发育谱系、CC型、ST型、血清型、耐药表型及基因、毒力基因、抗性基因、系统发生关系。结果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谱系Ⅰ、谱系Ⅱ,以谱系Ⅱ为主,共21株(84.0%)。血清型以1/2a为主,共14株(56.0%),分属10个CC型,其中CC9、CC8和CC121为优势CC型,共占56.0%(14株),发现一个新的ST型,即ST3142。仅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4.0%,1/25),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多重耐药株,本研究菌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基本一致。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携带LIPI-1和内化素基因,未发现携带LIPI-3的菌株,仅2株ST87型菌株携带LIPI-4。16株菌(64.0%)携带SSI-1,5株ST121携带SSI-2。68.0%(17/25)的菌株inlA基因发生了提前终止(PMSC)。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能将不同谱系、血清群和CC型的菌株明显分开,25株菌共分为10个亚群,与CC型保持一致。结论甘肃省市售食品中2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呈现遗传进化多样性,耐药基因及表型均表现出低耐药率,且携带的毒力基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零售新鲜食用菌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分析
4
作者 刘雪杰 陈伟伟 +2 位作者 林共德 张智芳 张天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情况。方法对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分离的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ioNumeric7.6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鲜食用菌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情况。方法对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分离的Lm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BioNumeric7.6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进一步分析其血清群、ST型、毒力基因、耐药特征等。结果10株Lm共3种血清群(6株为IIb,3株为IIa,1株为IIc),5种ST型(4株ST5,3株ST8,余3株为ST87、ST9、ST429),以CC5、CC8为优势克隆群。Lm均携带LIPI-1上的6种毒力基因actA、hly、mpl、plcA、plcB、prfA及内化素基因inlA、inlB、inlC、inlE、inlF、inlH、inlJ、inlK,部分携带inlD、inlG、inlL基因。10株Lm均不携带LIPI-3上的基因,2株携带LIPI-4上的部分基因。Lm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各为30%。5株Lm对2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1株ST87型Lm耐药谱为OXA-CLI-CIP-FOX,2株ST8型Lm耐药谱为CLI-FOX,2株ST5型Lm耐药谱为OXA-FOX。对耐药基因进行预测,发现10株Lm均携带fosX、mprF、norB、sul、Lmo0919抗生素耐药基因。经cgMLST分析,10株Lm聚集在5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每个不同的分支包含1种ST型。本研究中的3株ST8型Lm无等位基因差异,4株ST5型Lm也无等位基因差异,属于同一个克隆,说明同一ST型的Lm可持续存在于不同的新鲜食用菌中。结论福建省零售环节新鲜食用菌中的Lm分离株具有食源性感染人的潜在风险,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尤其高毒力多重耐药株的出现,对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的影响应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食用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5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艳嫦 李泽康 +3 位作者 张焕彬 姜翠红 蔡芷荷 徐环 《食品与营养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研制的一步加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简称EasyID)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方法:采用39株测试菌(目标菌25株和非目标菌14株),对EasyID和其他两个厂家同种生化鉴定试剂盒(以下简称GS1、GS2)及传统管状...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研制的一步加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微量生化鉴定试剂盒(简称EasyID)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方法:采用39株测试菌(目标菌25株和非目标菌14株),对EasyID和其他两个厂家同种生化鉴定试剂盒(以下简称GS1、GS2)及传统管状生化鉴定套盒(以下简称CTG)进行测试,以GB4789.30-2016中提供的标准生化反应为参考。结果:在同等条件下,25株目标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EasyID和GS1培养24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均为100%,但GS2和CTG需延长培养至48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才达到100%;14株非目标在EasyID和GS1培养24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均为100%,但GS1、GS2和CTG需延长至48 h各项生化反应结果与标准反应符合率才达到100%。结论:EasyID操作便捷、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优于GS1、GS2和CTG,因而可替代传统管状生化鉴定套盒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生化鉴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晋瑞婕 曾东东 +4 位作者 秦赫 邓秋艳 任静静 蒋建军 王鹏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0,共7页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 目的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LO-InlP缺失株,探究LLO、InlP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度敏感型(Ts)质粒载体基因敲除法,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681ΔInlP、LM681ΔLLO-InlP基因缺失株,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的OD 600 nm值绘制生长曲线分析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三株菌的体外生长能力;以感染复数MOI值为10感染细胞,测定LM681、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40)、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黏附侵袭能力;动物水平上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感染后的脑、肝、脾载菌量。结果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1125 bp的缺失株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亲本株LM681为2292 bp);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各菌OD 600值无统计学差异;3株菌体外感染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试验结果显示,LM681ΔInlP、LM681ΔInlP-ΔLLO较LM681对HTR-8/SV40细胞、JEG-3细胞黏附侵袭率均极显著降低(HTR-8/SV40细胞F LM681ΔInlP-LM681=102.792、F_(LM681ΔInlP-ΔLLO-LM681)=128.459,均P<0.01,JEG-3细胞F LM681ΔInlP-LM681=203.755、F_(LM681ΔInlP-ΔLLO-LM681)=81.279,均P<0.01);LM681亲本株的LD_(50)为10^(6.78),LM681ΔInlP缺失株的LD_(50)为107.45,在攻毒剂量范围LM681ΔInlP-ΔLLO不存在LD_(50),LM681ΔInlP-ΔLLO较LM681的LD_(50)提高了6.78个对数数量级,LM681ΔInlP-ΔLLO组织载菌量整体较亲本株LM681降低。结论LLO、InlP基因缺失在动物感染水平和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水平上均极大程度的降低了LM的的毒力,且InlP基因对LM681菌株黏附侵袭滋养层细胞具有一定意义,为研究InlP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内化素P 溶血素O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敬霞 李刚 +4 位作者 陈素明 蔡珍 杜鸿 黄彬 张鞠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找到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查询北京、宁夏、苏州和广州等地区5家医院2011—2023年间临床分离的无菌...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找到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查询北京、宁夏、苏州和广州等地区5家医院2011—2023年间临床分离的无菌体液和组织以及宫颈分泌物和耳道分泌物鉴定为LM患者的病例信息,并收集其菌株,回顾性分析LM病原学特点及感染者临床特征,探讨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病例,LM的感染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居多(51.47%);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51.85%),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颅内感染(24.0%),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意识模糊和感染性休克等,整体死亡率达到23.53%。存活组C反应蛋白(CRP)[58.77(5.1~183)mg/L vs 89.08(12.4~272.7)mg/L,P=0.027]和降钙素原(PCT)[2.88(0.04~55.50)ng/L vs 12.35(0.19~38.56)ng/L,P=0.020]均明显低于死亡组。早期抗生素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P=0.008)。结论LM感染死亡率较高,年龄分布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和颅内感染为主,不同的感染部位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CRP和PCT的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美罗培南对LM都具有很高的体外抑菌,但复方磺胺甲恶唑不适用于孕妇和新生儿,尽早使用有效灭活LM的抗生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病原学特点 临床特征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武桐煊 杨慧轩 +2 位作者 胡安祺 刘昀阁 张一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具有高度环境适应性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持久性存留、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同时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具有高度环境适应性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持久性存留、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同时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逐渐被开发为一种生物保护策略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防控。然而,由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这种基于益生菌的生物保护策略应用及抑制生物膜机理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基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群体感应、泳动能力、疏水性、自聚集性、胞外聚合物生成等生物膜形成途径,详细总结益生菌保护策略在不同加工表面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肉品工业中的持久性存留和生物膜向肉品转移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生物抑菌策略进行讨论。最后,针对益生菌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菌信号交流机制做出展望,以期为在食品工业中设计更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 肉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10
作者 钱瑞宣 李楠 +11 位作者 康立超 马勋 刘彩霞 史唯地 寇丽君 任慧杰 祁亚涛 殷中科 刘璐 王静 王正荣 蒋建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7-2036,共10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 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 50是LM928株的约1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桥前池表皮样囊肿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报道
11
作者 朱会 朱书瑶 +5 位作者 庞英 王华飞 邹雪瑾 胡语航 彭晓 罗泽民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报道1例桥前池表皮样囊肿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病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颈部活动受限,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分类以单个核为主,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头颅MRI检查符合桥前池区表皮样囊... 报道1例桥前池表皮样囊肿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的病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颈部活动受限,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脊液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分类以单个核为主,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头颅MRI检查符合桥前池区表皮样囊肿合并脑膜炎、室管膜炎及脑积水改变。病初诊断不明,初期给予经验性抗生素(万古霉素、利福平等)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通过mNGS阳性结果确诊为LMM后使用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及利奈唑胺治疗后好转出院。有颅内表皮样囊肿基础,当脑脊液改变酷似结核性脑膜炎,且合并脑积水时,应警惕LMM。脑脊液mNGS作为一种颅内感染的辅助诊断技术,可以灵敏地检测病原体,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前池表皮样囊肿 脑膜炎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宏基因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贵州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FGE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12
作者 王铭 黄岗 +3 位作者 游旅 刘艳敏 马青 韦小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2022—2023年贵州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旨在为贵州省李斯特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并提高预警监测能力。方法收集2022年1... 目的了解2022—2023年贵州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血清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旨在为贵州省李斯特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并提高预警监测能力。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贵州省致病菌识别网中心实验室监测腹泻疾病相关样本1220份,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的执行标准分别进行分离培养,按照《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验室监测技术手册(2022试用版)》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鉴定,多重PCR检测血清型分型、PFGE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1220份腹泻疾病相关样本分离出424株菌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1株,阳性率为2.59%(11/424);1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为6种血清表型,血清型分布为1/2a、1/2b、1/2c、3a、3b和3c型;1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头孢西丁(cefoxitin,FOX)耐药率高达100%,对氯霉素(chloroamphenicol,CHL)中介率为72.72%,剩余12种药物[红霉素(erythromycin,ERY)、复方新诺明(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SUL)、庆大霉素(gentamicin,GEN)、亚胺培南(imipenem,IPM)、苯唑西林(benzoxacillin,OXA)、克林霉素(clindamycin,CLI)、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e,CIP)、达托霉素(datomycin,DAP)、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四环素(tetracycline,TET)、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青霉素(chloramphenical,PEN)]均100%敏感;经AscⅠ酶切后1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分成7种PFGE带型,相似性为40%~100%,其中3株菌相似性高达100%。结论2022—2023年贵州省发生了一起家庭聚集性李斯特氏菌病事件,遵义市肉制品中存在相同的污染来源,且污染源持续存在,贵州省具有多种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但尚未出现严重耐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分离培养 血清型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抑制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张文敏 董庆利 +2 位作者 刘阳泰 辛宝 钱文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概率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最大污染浓度(Nmax)紧密相关。益生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在食品中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复杂的食品环境中,益生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 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概率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最大污染浓度(Nmax)紧密相关。益生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在食品中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复杂的食品环境中,益生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性的影响可通过细菌间的竞争抑制模型来描述。本研究首先确认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6257(以下简称为植物乳杆菌CICC6257)在猪肉中的生长能力,探究该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然后对选择性培养基的菌落计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基于预测微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ICC6257在13℃贮藏的猪肉中生长良好,60h左右生长达到稳定期,并且在货架期内对猪肉的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很好地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植物乳杆菌CICC6257进行分离计数;Jameson-effect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迟滞时间(λ)和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将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Nmax显著降低0.75(lg(CFU/g))(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ICC6257 猪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抑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普陀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监测与分析
14
作者 黄晶晶 顾文超 +3 位作者 汪怡 张磊 吴婷婷 唐海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1期3715-3718,3725,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21—2023年从上海市普陀区各采购渠道所采集的8类食品,共计504件,对其LM阳性率进行检测,对分离鉴定所得的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21—2023年从上海市普陀区各采购渠道所采集的8类食品,共计504件,对其LM阳性率进行检测,对分离鉴定所得的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04件样品中,共有22件样品检出LM,总检出率为4.4%,其中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9.1%)。22株LM获得18个带型,带型相似度为42.11%~100.00%。22株LM对头孢西丁均耐药,部分菌株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红霉素、四环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27.3%、18.2%、4.5%、4.5%、4.5%,多重耐药率为36.4%。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的肉与肉制品受LM污染最为严重,其中菌株PFGE带型呈多样性,且多重耐药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与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样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凤军 周叶熹 +5 位作者 陈丽敏 葛越 林洁洁 郑如福 陈显显 李可月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0,共7页
利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样品进行快速鉴定和验证。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的第一法对ACAS-PT526能力验证中的样品D15和样品D16进行检测,通过增菌、分离、初筛和鉴定等传统培养法检测。鉴定过程中还使... 利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样品进行快速鉴定和验证。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的第一法对ACAS-PT526能力验证中的样品D15和样品D16进行检测,通过增菌、分离、初筛和鉴定等传统培养法检测。鉴定过程中还使用了鉴定试剂条API Listeria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同时采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经过增菌的样品D15与样品D16的培养物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的培养物进行快速鉴定。结果表明,经API Listeria试剂条鉴定,样品D15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鉴定百分率为98.6%,T值为1;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样品D15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99%可能性;样品D16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9%可能性;经实时荧光PCR鉴定,样品D15 LB1增菌液培养物及李斯特显色培养基平板上的单菌落都具有显著的S型扩增曲线。综上得出,实时荧光PCR与GB 4789.30—2016的第一法试验结果一致,样品D15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样品D16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未检出,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快速检验,尤其是对盲样检测的辅助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TaqMan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Egens增强的CRISPR/Cas12a荧光探针设计及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叶莎玲 董香梅 +1 位作者 郭宇乾 熊勇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染料(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luorogens,AIEgens)增强的荧光探针,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CRISPR/Cas12a高灵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 研制了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染料(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luorogens,AIEgens)增强的荧光探针,建立了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CRISPR/Cas12a高灵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新方法。利用阳离子AIEgens与双链DNA结合荧光极大增强的特性,构建了一种含双链以及单链DNA的探针。该探针5’末端携带一个荧光淬灭基团,双链DNA片段结合了多个AIEgens;利用crRNA可准确识别靶标序列并激活Cas12a反式切割活性的特点,切割荧光探针单链DNA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实现LM高灵敏检测。将AIEgens增强型荧光探针与CRISPR/Cas12a结合,在无扩增情况下检测DNA片段的检出限为0.37 pmol·L^(-1),灵敏度较传统荧光探针高40倍。将以上检测体系与RPA反应联用,检测LM的检出限为3×10^(1) CFU·mL^(-1);该方法检测人工污染LM的牛奶以及金针菇样本,批内以及批间平均回收率介于91.14%~108.47%,变异系数小于12.71%。构建了一种基于AIEgens增强的CRISPR/Cas荧光探针,极大地提高了基于荧光信号输出的CRISPR/Cas方法检测灵敏度,实现了食源性致病菌的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污染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茜茜 乌伊罕 曲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71,86,共6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基础资料,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16~2020年,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采集生禽肉和牲畜肉共3171份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2016、GB 4789-2014)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6~2020年,在317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46株,总检出率为10.91%(346/3171),其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的总检出率依次为8.56%(85/993)、5.62%(50/889)和16.37%(211/1289);散装样品致病菌污染率高于预包装;冷冻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7.53%(27/154);沙门氏菌在网店和便利店/零售店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22%(4/18)和14.57%(22/151);弯曲菌在养殖环节的检出率最高,为40.55%(103/254),屠宰环节中样品均未检出。结论: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禽畜肉中弯曲菌污染最高,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率较低。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应加强我区生禽畜肉在不同环节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禽畜肉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弯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免疫异常合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孕妇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18
作者 何赛珠 李佳 夏延哲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0期988-993,共6页
目的:分析1例免疫异常合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孕妇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孕妇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孕妇(31岁,停经16^(+4)周)因发热6d入院治疗,入院后行双侧血培养,同时予头... 目的:分析1例免疫异常合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流感染孕妇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孕妇并发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孕妇(31岁,停经16^(+4)周)因发热6d入院治疗,入院后行双侧血培养,同时予头孢呋辛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次日,血培养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其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罗培南敏感;由于院内无氨苄西林,但综合细菌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推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应该有效,遂将抗感染治疗方案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 d后,患者无发热,但之后血培养仍检出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约2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且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阳性,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弱阳性,患者及其家属考虑病情复杂,决定终止妊娠;引产后,患者3次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均出现肌肉酸痛等症状,怀疑可能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有关,遂改用青霉素;4 d后,又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但服用后出现皮疹和瘙痒,考虑为药物性皮疹,因患者已终止妊娠遂决定改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不日,患者状况好转而出院,临床药师建议继续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并定期复诊。结论: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发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临床药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协助医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随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血流感染 孕妇 药学监护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应用分析
19
作者 朱诗语 任冠达 +1 位作者 郭旭 赵梓怡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8期47-49,共3页
目的:对熟肉制品、速冻调理肉、速冻水产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冷冻饮品和乳制品6类食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总结试验注意事项,评估病原菌污染风险,为食品质量监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样品进行增菌、分离、初筛、... 目的:对熟肉制品、速冻调理肉、速冻水产制品、即食果蔬制品、冷冻饮品和乳制品6类食品开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总结试验注意事项,评估病原菌污染风险,为食品质量监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样品进行增菌、分离、初筛、鉴定,计算检出率。结果:速冻调理肉、速冻水产制品、冷冻饮品3类食品均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其中冷冻饮品检出率最高。结论:冷冻食品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风险;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监控病原菌,可降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污染发生概率,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培养 检测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粉中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强 廖娜 陈丹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有效验证实验室对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检测能力,保证日常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的PT1368乳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能力验证计划。采用传统生物学培养... 为了有效验证实验室对沙门氏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检测能力,保证日常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的PT1368乳粉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能力验证计划。采用传统生物学培养及普通生化鉴定的方法,同时运用荧光定量PCR仪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检测结果和关键影响因素,2个样品均检出沙门氏菌,2个样品均检出单增李斯特菌,与组织单位结果一致,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关键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