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屏东 华海康 +1 位作者 李明 杨莉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6-367,共2页
患者男,81岁,无明显诱因躯干部位出现数个紫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半月后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血尿、黑便。皮肤科情况:胸腹部多发浸润性紫红色丘疹、结节,1cm×1cm~2cm×3cm,质韧似橡皮样,与表皮粘连,无压痛。见少许淤点、淤斑... 患者男,81岁,无明显诱因躯干部位出现数个紫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半月后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血尿、黑便。皮肤科情况:胸腹部多发浸润性紫红色丘疹、结节,1cm×1cm~2cm×3cm,质韧似橡皮样,与表皮粘连,无压痛。见少许淤点、淤斑,结节结合骨髓穿刺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基因dal的敲除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海娟 刘武康 +3 位作者 谢曼曼 丁承超 董庆利 刘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8-53,共6页
在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野生株EGDe act A及inl B双基因缺失株(EGDeΔact AΔinl B)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进一步构建了缺失营养基因dal的菌株(EGDe Δact AΔinl BΔdal),并对该缺失菌株生长状态、毒力基... 在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野生株EGDe act A及inl B双基因缺失株(EGDeΔact AΔinl B)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进一步构建了缺失营养基因dal的菌株(EGDe Δact AΔinl BΔdal),并对该缺失菌株生长状态、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生物被膜的形成量及细胞侵袭等方面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37℃摇床培养6 h后,缺失株的菌浓度显著低于EGDe Δact AΔinl B(P<0.001),培养基中补充D-丙氨酸的缺失株生长速率与亲本株相比无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缺失株的sig B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最明显(P<0.01),约下调90%;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量显著增加(P<0.05),培养基补充D-丙氨酸后缺失株生物被膜的生成量与亲本株相比无差异;对Coca-2细胞的侵袭无影响,表明该基因对细菌生长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不影响菌株对细胞的侵袭力。此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基因dal的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 基因敲除 生长能力 细胞侵袭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病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悦 仇红霞 +1 位作者 周珏伟 张日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9-319,共1页
近年来免疫性疾病合并白血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关联 ,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研究 ,应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到 ,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除了有免疫学试验、特定试验外 ,最好应有病理学诊断依据... 近年来免疫性疾病合并白血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关联 ,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研究 ,应该提醒医务人员注意到 ,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除了有免疫学试验、特定试验外 ,最好应有病理学诊断依据。我们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关注类似的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合并症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免疫疾病 细小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结节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再兴 李卉 +2 位作者 杨雅骊 林达 杨森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936-937,共2页
患儿,女性,40 d,出生后20 d开始在颜面、躯干等部位出现紫兰色皮肤结节、斑块,无发热及出血。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皮损处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呈皮肤白血病改变。患儿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2周后死亡。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 结节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性皮肤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东北 尤聪 叶小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6岁。因全身性丘疹、结节、斑块1个月余,于2012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性丘疹、结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曾至外院皮肤科诊治(具体诊断和药物不详),无好转,全身皮疹增多...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6岁。因全身性丘疹、结节、斑块1个月余,于2012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性丘疹、结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曾至外院皮肤科诊治(具体诊断和药物不详),无好转,全身皮疹增多,并且出现斑块,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等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建军 张克英 吴毅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伴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冉 李慧慧 +2 位作者 汤爱萍 余莉 杨碧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8期122-122,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已婚。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咽痛伴发热、乏力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穿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给予TA(吡喃阿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未完全缓解,遂予AA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化疗...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已婚。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咽痛伴发热、乏力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骨穿等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给予TA(吡喃阿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未完全缓解,遂予AA方案(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化疗后达缓解(CR1),此后定期强化治疗,先后给予AA(中剂量阿糖胞苷)、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HA(高三酯碱,阿糖胞苷)方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脑淋巴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性心脏赘生物43例文献复习并1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南林 张伟 +4 位作者 王文军 汪向明 刘银华 徐国祥 张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53-1057,1118,共6页
目的观察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性心脏赘生物(mesothelial/monocytic incidental cardiac excrescences,MI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的43例MICE和作者医院1... 目的观察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性心脏赘生物(mesothelial/monocytic incidental cardiac excrescences,MI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的43例MICE和作者医院1例MICE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本文及文献报道共4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61.5岁(5-80岁);发生部位包括心腔27例、心包10例、升主动脉内2例、升主动脉外周1例、腹腔动脉1例、胸膜1例、腹腔1例、另1例部位无法确定;20例患者既往有心导管术史;32例通过心瓣膜置换或修复术从而被发现。组织学主要由呈片状分布的组织样细胞构成,其间见呈条索状、管状、乳头状的上皮样细胞,混杂有不等量的炎细胞和纤维素。免疫表型:组织样细胞表达CD68、LCA等组织细胞表型;间皮样细胞表达CKpan、CK5/6、MC、calretinin等指标,证实病变主要由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构成。44例患者中20例获得随访信息,无复发报道。结论 MICE是罕见的良性病变,易误诊为转移癌或其他肿瘤,了解这一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能够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 形态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4期559-563,共5页
苦参碱类生物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TF-1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NB4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白血病KG1a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畸变细胞等均有抑制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 苦参碱类生物碱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TF-1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NB4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白血病KG1a干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畸变细胞等均有抑制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分化和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β-链蛋白、生存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以及上调半胱天冬酶活性和白血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5表达有关。苦参碱类生物碱上调白血病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配体表达,能提高白血病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敏感性。综述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类生物碱 氧化苦参碱 细胞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包、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合并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妙云 马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18-2118,共1页
关键词 双侧胸腔积液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 心包积液 首发症状 纵隔占位病变 胸部CT检查 侵袭胸腺瘤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并发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11
作者 刘平 唐培红 +1 位作者 陈燕 张岩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2期9-9,共1页
关键词 多发骨髓瘤 并发症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化学疗法 细胞克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侧睾丸鞘膜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12
作者 杨莉 柳菊芬 张国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942-943,共2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2)/10万,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见,主要表现出与骨髓病态造血相关的症状及与骨髓增殖相关的症状。以前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2)/10万,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见,主要表现出与骨髓病态造血相关的症状及与骨髓增殖相关的症状。以前被认为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一个亚型,因其兼有骨髓发育异常和骨髓增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睾丸鞘膜积液 首发表现 造血干细胞克隆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殖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3例临床病理观察
13
作者 王彬 沈恬 +3 位作者 王劲松 赵薇 赵有财 黄文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MI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ICE病例,观察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69岁,心脏彩超均提示"风湿性心脏... 目的探讨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MI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ICE病例,观察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69岁,心脏彩超均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其中1例超声示左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2例于术中发现左房附壁血栓。组织学上,病变主要由片状分布的2种细胞组成,包埋于纤维素内,其间混杂大小不一的空泡和一些炎细胞。一种细胞呈多边形,细胞体积中等,大小较一致,胞质较丰富,细胞边界清楚,胞核卵圆形、深染,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偶见核沟,未见明确的核分裂象;另一种细胞较少,散在分布于第1种细胞之间,呈乳头状和假腺样分布,细胞呈立方形,胞质少,胞核卵圆形,核深染,但未见异型性和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多边形细胞表达CD68、CD163和CD31,立方形细胞表达CK、EMA、CK5/6、CR、D2-40,Ki-67增殖指数约2%~5%。结论MICE是一种少见的、反应性非肿瘤性病变,主要组织学特征为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良好,无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 组织学特征 CD31 附壁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14
作者 赵艳凤 姜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3-513,共1页
关键词 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性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15
作者 潘学谊 叶文 蔡小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相关单核细胞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巨大乳腺浸润为突出表现的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16
作者 王焱 朱传升 《临床误诊误治》 2002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巨大乳腺浸润 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17
作者 王亚斐 徐海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963-963,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躯干部红色斑块1个月余,乏力7天,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患者躯干部出现散在淡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未在意。后皮疹渐增多。7天前.患者食欲减退、乏力,遂于本院皮肤科就诊。发疹初患者无发热、紫癜、乏力...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躯干部红色斑块1个月余,乏力7天,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患者躯干部出现散在淡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未在意。后皮疹渐增多。7天前.患者食欲减退、乏力,遂于本院皮肤科就诊。发疹初患者无发热、紫癜、乏力,饮食、睡眠均无异常。查体:T36.8℃,P90次/min,R17次/min,BP155/90mmHg.冲志清,精神差,双侧颈、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尚可.无粘连,无雎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胸腹部多发浸润性红色斑块,无压痛(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首发症状 皮肤损害 进行加重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食欲减退 躯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致急性心肌梗死l例
18
作者 王灵芝 王君 +1 位作者 任淑敏 张月华 《吉林医学信息》 2002年第6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心肌梗死 心电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冻疮样狼疮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
19
作者 欧阳晓勇 吴继萍 《皮肤病与性病》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患者史某,男性,63岁,干部,于1998年元旦无明显诱因开始于耳、鼻、双侧手指,足趾皮肤出现红斑、紫斑、肿胀、结节、丘疹,呈冻疮样损害。指、趾见虹膜样皮损,触痛明显,皮温稍高,面部见以鼻翼为中心的蝶形红斑。未重视。1... 患者史某,男性,63岁,干部,于1998年元旦无明显诱因开始于耳、鼻、双侧手指,足趾皮肤出现红斑、紫斑、肿胀、结节、丘疹,呈冻疮样损害。指、趾见虹膜样皮损,触痛明显,皮温稍高,面部见以鼻翼为中心的蝶形红斑。未重视。1月后上述皮损加重,肿胀加重,疼痛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 白血病 冻疮样狼疮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畜禽肉来源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的基因组特征及其菌膜形成能力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静 周昌艳 +2 位作者 陈秀金 索玉娟 李兆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149,共8页
目的:了解生鲜畜禽肉中典型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遗传特征与其菌膜形成能力间的关系,为生鲜畜禽肉中该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前期分型结果,挑选生鲜畜禽肉来源的8种序列分型(sequence typing,ST)的10株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分离... 目的:了解生鲜畜禽肉中典型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遗传特征与其菌膜形成能力间的关系,为生鲜畜禽肉中该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前期分型结果,挑选生鲜畜禽肉来源的8种序列分型(sequence typing,ST)的10株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基因功能注释、毒力基因鉴定、可移动遗传元件(前噬菌体、基因组岛、质粒)分析、进化分析和菌膜形成相关基因分析。然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株进行菌膜形成能力测定,分析不同类型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与其菌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结果:8种ST型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基因组均鉴定到毒力岛LIPI-1、LIPI-2和其他19种以上的毒力基因,以及数量不等的前噬菌体和基因组岛;仅在ST3型分离株中鉴定到毒力岛LIPI-3基因,在ST8和ST1403型分离株中鉴定到质粒。进化分支系数显示,5种ST型分离株与数据库中疾病暴发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菌膜形成相关基因luxS和sigB分别在6种和7种ST型菌株中发生了突变;菌膜形成能力显示,ST1403和ST87型分离株的菌膜形成能力较强,ST1402型分离株能力最弱。结论:生鲜畜禽肉中含有多种致病潜力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菌株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率可能与菌膜的形成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