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血瘀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沙信山 沈群 +3 位作者 缪韦韦 季健敏 朱光荣 姜鹏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在正常人与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中的表达,探讨MPA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血瘀证病人,包括急性血瘀证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血瘀证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心病、脑梗死)和轻型血瘀证组8例(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随机选取3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数值。结果血瘀证各组与正常组比较MPA数值均增加(P<0.01),急性血瘀证组>慢性血瘀证组>轻型血瘀证组>正常组。MPA数值与血瘀证积分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3,P<0.05)。结论MPA测定在血瘀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血瘀证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 血小板活化 心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缪韦韦 沈群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一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 目的通过比较单核细胞一血小板聚集物(MPA)在健康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MPA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急性组1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慢性组65例(症状相对平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轻型组8例(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41,从而得出MPA表达的百分率。结果MPA表达的百分率急性组最高为(86.10±5.84)%,并随病情的缓解而逐渐降低,依次为慢性组(63.23+17.77)%、轻型组(49.70±9.29)%和对照组(7.28±2.9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A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判断病情轻重、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 血小板活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陈海莺 熊丹 +1 位作者 肖丹 徐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N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均持续治疗21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另外测定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β2-microglobulin,β2-MC)、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以及血清TGF-β1、MCP-1水平,最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56/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红少津液、脉细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β2-MC、BUN、C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功能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肾功能,同时还能调节其血清TGF-β1、MCP-1水平,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 前列地尔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检测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 朱均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PMA)的变化,探讨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检测CRP和PM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1例肺癌、33例大肠癌和30例外伤后需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5天和输血后2周血浆超敏CRP(hs-CRP)和PM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后5天,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2周,肺癌组、大肠癌组和对照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但肺癌组和大肠癌组二者水平均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前后,有转移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无转移组(P<0.01),输血后5天和2周,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hs-CRP和PM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P<0.01)。各组输血后5天hs-CRP和PMA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而输血后2周显著低于输血后5天(P<0.01),有转移组、反复输血组和全血输注组输血后2周二者水平显著高于输血前(P<0.01),无转移组、非反复输血组和洗涤红细胞输注组与输血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的进展有密切关系,CRP和PMA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患者输血后病情程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输血 C反应蛋白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5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7 位作者 廖旺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6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单核细胞亚群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成亚琴 柯开富 曹茂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共1页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急性脑梗死 MPA 细胞 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琳芸 梅冰 王昌富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实际工作中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MPA)的影响,为准确检测MPA提供依据。方法获取枸橼酸钠抗凝外周静脉全血,分别以CD14-藻红蛋白( PE)、CD61-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单核细胞、血小... 目的:探讨实际工作中不同处理方法对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MPA)的影响,为准确检测MPA提供依据。方法获取枸橼酸钠抗凝外周静脉全血,分别以CD14-藻红蛋白( PE)、CD61-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单核细胞、血小板,以CD62P-PE标记活化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E/CD61-FITC双阳性MPA占单核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CD62P阳性率。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全血标本处理前后放置不同时间、全血固定后立即标记抗体或放置不同时间后标记抗体、抗体标记前全血离心处理、不同抗体组合(抗CD14-PE和抗CD61-FITC ,抗CD14-PE和抗CD41-ECD,抗CD45-ECD和抗CD61-FITC)]检测MPA,比较各种处理方法检测的MPA是否有差异。结果与获取标本后立即处理比较,放置于室温(18~25℃)和低温(2~8℃), MPA百分比、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两者呈正相关(室温r=0.82,P<0.05;低温r=0.83,P<0.05)。标本处理后立即检测或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检测, 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前标记抗体的处理方法比较,1%多聚甲醛低温固定全血标本后标记抗体,或者低温保存放置至24 h再标记抗体,MPA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标本离心处理后,MPA百分率和血小板CD62P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的抗体组合检测MPA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获取全血标本后应尽快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在标记新鲜全血标本前,应避免离心,处理完毕的标本使用固定剂固定后可低温保存24 h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抗体组合应验证后使用,CD14/CD61、CD14/CD41、CD45/CD61组合均适用于检测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手术对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升 赵继全 李新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6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变化,探讨全麻手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与PMA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后和术后3dPMA的阳性率。结果 1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PMA为(26.8...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变化,探讨全麻手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与PMA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后和术后3dPMA的阳性率。结果 112例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PMA为(26.86±5.05)%;手术结束后PMA为(31.86±5.31)%;术后3dPMA为(77.69±5.72)%;统计学分析:麻醉诱导前的PMA与手术结束后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A是评价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A,对评估全麻手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预测术后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手术 静脉血栓 血小板黏附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一氧化氮减少引起高血压患者循环中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增加
10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聚集 高血压患者 单核细胞 循环 基础状态 环磷酸鸟苷 沙丁胺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水平及其与CD40、CD40L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邱莲女 周永列 程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外周血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及其与CD40、CD40L之间关系变化,并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以及CD4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外周血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及其与CD40、CD40L之间关系变化,并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以及CD40、CD40L。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与CD40L/P、CD40L/M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CD40/M呈显著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与空腹血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的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CD40-CD40L可能通过诱导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单核细胞集聚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CD62P CD40 CD40L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王俊宏 秦光明 +2 位作者 张松照 于路 金亚平 《浙江检验医学》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血浆中IL<sub>6</sub>、IL-8单核细胞超化...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74例ACS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6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血浆中IL<sub>6</sub>、IL-8单核细胞超化因子-1、MCP-1、sCD40L(可溶性CD40配体)、sP-选择素(sp-selectin)和全血中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率(PMAs)。结果ACS患者各细胞因子和PMAs水平均显著高于SAP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P【0.01);而IL-8、sCD40L、sP-选择素和CRP在SAP患者与冠脉造影阴性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细胞因子及CRP与PMAs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IL-6和sP-selectin与PMAs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4和0.481(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 CRP、IL-6和PMAs对于ACS的OR值分别为2.639(95%CI 1011~6.892),1.031(1.001~1.062)和1.331(1.054~1.68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与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形成及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有关,检测PMAs和IL-6水平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斑块的稳定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细胞因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丽芳 王朝东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水平,了解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脑梗死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a^+双阳性...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水平,了解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脑梗死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血小板膜糖蛋白CD42a^+双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阳性率(25.46±8.91)高于对照组(14.25±6.36)(P<0.05);且脑梗死时不同NIHSS评分组间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阳性率比较:轻型组20.24±9.66、中型组25.35±8.41、重型组32.40±8.85三组间比较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表达明显增高,检测单核细胞与血小板聚合物CD14+、CD42a+水平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及预测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急性脑梗死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与老年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方理 张创良 +1 位作者 钟书辉 贝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41-2243,共3页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MPA)与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果病例组中间型(MON2)、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MPA)与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病例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果病例组中间型(MON2)、非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N3)百分比、MPA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典型单核细胞亚群(MON1)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患者MON2、MON3百分比和MPA%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患者(P<0.05)。年龄、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MON2百分比、MON2-MPA%是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MON2、MON3及其MPA%水平在预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36表达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奕萍 秦光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864-865,945,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6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及53例无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36平均荧光强度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6例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及53例无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36平均荧光强度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百分率,并与5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平均荧光强度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伴血管病变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平均荧光强度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的百分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82,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高血糖产生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可能会促使CD36表达增加,进一步触发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病因学 CD36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琳芸 李滔 +3 位作者 王昌富 梅冰 龚道凯 胡小辉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 A)和血小板(PLT)CD62P阳性率。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hs-CRP<1.0 mg/L、1.0~3.0 mg/L、>3.0 mg/L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由临床医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NIHSS<5分为轻度梗死,NIHSS≥5分为中重度梗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类PLA及CD62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LAA组、SAO组PMA及LAA组P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A组PMA与SA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LA和PLy 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PLT活化后CD62P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SAO患者PMA与CD62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9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MA、PNA、CD62P、PLA和PLy A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1)、0.652(P<0.05)、0.686(P<0.05)、0.641(P>0.05)和0.517(P>0.05)。各类PLA与hs-CRP、NIHSS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PL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不同。PMA与PNA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中升高更显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可能不能用于鉴别LAA与SAO以及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细胞聚集 血小板-细胞聚集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贾安奎 刘彦轩 +3 位作者 张国林 仲华 林志强 许光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PLA)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将10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感染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以28 d为终点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外周血PLA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MA和PNA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PLA水平升高,并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L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PLA可能在脓毒症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细胞聚集体( PLA)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 PNA)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PMA) 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 ( PLA) Platelet-neutrophil AGGREGATES ( PNA) Platelet-monocyte AGGREGATES ( 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朝峰 周吉航 黄燕燕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状态、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 目的: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各亚群分布情况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状态、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4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正常人外周血CD14、CD16、CD41的表达。结果:脑梗死组的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1);脑梗死组间的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比率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活性增高,因此检测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CD14+CD16+亚群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 流式细胞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引明 刘春风 +1 位作者 冯萍 罗蔚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其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关系。方法对4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4例年龄、性别相配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PLA、CRP和PAgT的检测。结果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及其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关系。方法对4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4例年龄、性别相配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PLA、CRP和PAgT的检测。结果脑梗死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PAgT和CRP分别为(13.00±0.76)%、(59.46±3.07)%和(9.39±1.28)mg/L,对照组分别为(6.55±0.29)%、(39.38±5.42)%和(2.37±0.46)mg/L,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脑梗死组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和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PMA与CRP和PAgT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0、0.500,均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细胞聚集 C反应蛋白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缐海英 啜玉娟 +1 位作者 沈彬 张爱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择期PCI术UA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择期PCI术U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PCI手术治疗,对照组在PCI手术前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单核细胞不同亚群及MP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t42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无复流、慢血流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型单核细胞(MON2)、总MPA、1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及2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I、CKMB、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TnI、CK—MB、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元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UAP患者单核细胞及MAP水平降低对心肌的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状态和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治疗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降血脂药/药理学 手术期间 单核细胞 血小板聚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