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裂爪螨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2 位作者 宋美官 蔡秋锦 张飞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16,共4页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 南京裂爪螨在福建主要危害毛竹,7~8月高温干燥季节危害最重,造成毛竹大量落叶,直到枯死。该螨于11月上旬进入休眠,翌年2月下旬出蛰,3月上旬开始产卵,世代重叠,雌雄比为13.11。应用50%甲胺磷、40%氧乐果、20%杀灭菊酯、20%灭扫利、20%快灵、5%抑太保10和30倍稀释液竹腔注射防治该虫,30d后校正死亡率达9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毛竹 生活习性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生物学及其发生与温度、降雨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2 位作者 钟景辉 刘巧云 张艳璇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研究表明: 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雌成螨营两性或孤雌产雄生殖; 林间自然性比8.23∶1; 雄螨可交尾多次; 卵集中产于丝膜下, 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6.7 粒, 日均产卵0.8 ... 研究表明: 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gensis雌成螨营两性或孤雌产雄生殖; 林间自然性比8.23∶1; 雄螨可交尾多次; 卵集中产于丝膜下, 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6.7 粒, 日均产卵0.8 粒;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越冬, 11 月中旬入蛰, 3 月上旬出蛰; 20~35℃范围内, 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41℃不能完成生活史; 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325.378 5日度, 计算该螨在福建1a 发生19 代. 少量降雨造成幼、若、成螨大量死亡, 但对卵孵化影响不大, 浸水对幼、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有效积温 滞育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种群消长与生态因子关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2 位作者 刘巧云 张艳璇 钟景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4个生态因子与南京裂爪螨(Schigotetranychusnanjingensis)卵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天敌>降雨>气温;与幼、若、成螨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气温>天敌;与整个种群数量关联序为湿度>降雨>天敌>气温.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灰色关联度 种群消长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对南京裂爪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飞萍 徐耀昌 +2 位作者 黄芙蓉 蔡秋锦 钟景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9-462,共4页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e,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could not survive below -10 °C and above 41 °C.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it was 20~25 °C. It had very high sur...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e,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could not survive below -10 °C and above 41 °C.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it was 20~25 °C. It had very high survival rate at 2 °C.The surviv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mite varied with photoperiod. The development could not complete in darkness, but the eclosion of eggs was normal.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from egg to adult mite was in a photoperiod of ≥12 h. The shortest period (13 91 d) from young mite to adult female mite was in a photoperiod of 8 h and the longest period (32 33 d) was in 5 h .In the photoperiod of 8 h,≥12 h, the female mite could oviposit normally and the quantity of eggs were 9 13 and 12 67,respectively .The adult female could not oviposit and had the shortest longevity (10 d) in a photoperiod of 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生存率 毛竹害虫 光照 温度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种群密度与新竹产量的关系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季洁 张艳璇 +1 位作者 刘巧云 宋美官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0-22,共3页
初步研究了毛竹林的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危害毛竹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EIL ) ,结果表明竹用林的 EIL为 15 .70 6 % ,并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南京裂爪螨种群密度与新竹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方程为 y=0 .147- 8.35 1× 10 - 4 x+5 .46 9&... 初步研究了毛竹林的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危害毛竹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EIL ) ,结果表明竹用林的 EIL为 15 .70 6 % ,并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南京裂爪螨种群密度与新竹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方程为 y=0 .147- 8.35 1× 10 - 4 x+5 .46 9× 10 - 5 x2 (r2 =0 .9382 )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京裂爪螨的经济阈值 ,为 2 3.0 2只·叶 -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经济阈值 毛林害 种群密度 新竹产量 新竹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艳璇 刘巧云 +2 位作者 林坚贞 宋美官 何学友 《华东昆虫学报》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ensisMaetYan的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直... 本文首次报道毛竹上重要害螨——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nanjinensisMaetYan的危害对毛竹生理生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受害程度与叶绿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含水量呈明显直线负相关关系,其模型分别:Y叶绿素=2.19-0.268x(r=-0.96);Y总糖=5.2721-0.2788x(r=-0.87);Y还原糖=2.778-0.1766x(r=-0.99);Y含水量=2.472-2.783x(r=-0.81)。最后对毛竹叶螨暴发成灾及综合治理作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叶 南京裂爪螨 生理生化 暴发成灾 叶绿素含量 总糖含量 含水量 负相关 还原糖
全文增补中
南京裂爪螨种群消长及其空间格局时序动态
7
作者 张飞萍 陈清林 +2 位作者 陈式斌 侯有明 尤民生 《武夷科学》 2002年第1期185-190,共6页
通过一年的林间定点抽样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et Yuan)卵和活动螨 (幼、若、成螨 )群体的旬数量消长规律较为相近 ,卵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上旬 ;活动螨群... 通过一年的林间定点抽样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et Yuan)卵和活动螨 (幼、若、成螨 )群体的旬数量消长规律较为相近 ,卵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上旬 ;活动螨群体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下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下旬。 4月上旬到 7月上旬 ,卵和活动螨群体数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2 )天敌捕食螨与南京裂爪螨卵和活动螨群体在数量上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显著 (r=0 .4 72 8)和极显著 (r=0 .5 830 )水平 ,可见 ,捕食螨对该螨种群在时间维上的控制效应强 ,且对活动螨的控制效应比卵强。 (3)南京裂爪螨卵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 ,呈现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 -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 ;活动螨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大多数时期均呈聚集分布 ,仅 6月中旬呈均匀分布 ,表现为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 -均匀分布 -中度聚集 -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这些现象与该螨不同群体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 (4)相关分析表明 :气象因子和天敌捕食螨对卵聚集程度的影响大小序列为旬平均气温 >旬降雨量 >旬平均相对湿度 >天敌捕食螨 ,对活动螨群体聚集程度的影响序列为天敌捕食螨 >旬平均相对湿度 >旬降雨量 >旬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南京裂爪螨 种群消长 空间格局 时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余华星 石纪茂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67,共7页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网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雌螨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10月中旬雌成螨逐渐停止产卵,准备越冬。该螨在丝网内营群居生活。丝网内螨密度大时,雌成螨即爬出丝膜,另织网为害繁殖。雌成螨羽化后7~22天产卵,一天或隔天产卵1~2粒,平均一生产卵17粒。该螨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南京裂爪螨天敌有5种(类),以植绥螨为主,日捕食量4头雌成螨。清理竹叶、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防治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竹叶 防治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长毛钝绥螨对南京裂爪螨捕食功能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华星 贺传生 +1 位作者 石纪茂 杨士德 《白蚁科技》 1993年第3期29-30,14,共3页
拟长毛钝绥螨的捕食量随南京裂爪螨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数学模拟的理论值与实际观察值接近,经卡平方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描述拟长毛钝绥螨捕食功能反应.
关键词 园林 拟长毛链绥 南京裂爪螨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林技术措施防治南京裂爪螨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巧云 陈国顺 +2 位作者 张艳璇 张再福 朱建华 《华东昆虫学报》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采用疏伐和施药肥、施肥营林技术措施防治南京裂爪螨试验表明 ,当立竹度从 315 0根 / hm2 疏伐到2 70 0根 / hm2 时 ,丝巢密度下降了 2 5 .0 % ,重度受害株下降了 6 0 .9%。施药肥 5个月防治效果达到 83.1%和92 .2 % ,施肥达 4 9.2 %。... 采用疏伐和施药肥、施肥营林技术措施防治南京裂爪螨试验表明 ,当立竹度从 315 0根 / hm2 疏伐到2 70 0根 / hm2 时 ,丝巢密度下降了 2 5 .0 % ,重度受害株下降了 6 0 .9%。施药肥 5个月防治效果达到 83.1%和92 .2 % ,施肥达 4 9.2 %。施药肥、施肥后翌年毛竹产量大大提高 ,新竹产量分别提高 33.5 %和 2 6 .8% ,春笋产量分别提高 10 3.0 %和 118.2 % ,产值分别增加 1,4 5 7元 / hm2 和 1,2 5 6元 / hm2 ,投入产出比为 1∶ 2。疏伐后施药肥效益更显著 ,投入产出比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技术措施 防治 南京裂爪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裂爪螨丝膜数量消长及空间格局时序动态
11
作者 张思禄 《竹子研究汇刊》 2003年第1期28-31,共4页
林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丝膜数量消长与该螨种群一致 ,在年周期中有 2个高峰期 ,分别是 3月和 9~ 1 1月 ,4~ 8月处于较底的水平 ;2丝膜数量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 (r=- 0 .61 87) ;3一年中大多数时期南京裂爪螨丝膜呈聚集分... 林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丝膜数量消长与该螨种群一致 ,在年周期中有 2个高峰期 ,分别是 3月和 9~ 1 1月 ,4~ 8月处于较底的水平 ;2丝膜数量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 (r=- 0 .61 87) ;3一年中大多数时期南京裂爪螨丝膜呈聚集分布 ,仅 5~ 8月呈均匀分布或接近于均匀分布 ,并具有明显的高度聚集分布—均匀分布—低度聚集分布—高度聚集分布周期 ;4丝膜的分布 C值与气温及降雨量呈显著相关 (r=- 0 .540 3,- 0 .453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丝膜 数量消长 空间格局 时序动态 种群 气温 聚集分布 降雨量 毛竹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捕食螨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1 位作者 王辉阳 钟景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叶螨危害的毛竹林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对时空资源利用程度序列为 :捕食螨 (Bi =0 5550 )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Bi=0 4 467)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 ranychusnanjingensis) (...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叶螨危害的毛竹林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对时空资源利用程度序列为 :捕食螨 (Bi =0 5550 )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Bi=0 4 467)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 ranychusnanjingensis) (Bi=0 30 97) >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Bi=0 2 875) >竹裂爪螨 (S .celarius) (Bi=0 1 674 ) >苔螨 (Bryobiasp .) (Bi=0 1 4 1 7)。捕食螨对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的时空跟随效应强 (Cij值分别为 0 574 3、0 4 830、0 4 371 )。叶螨间南京裂爪螨与竹缺爪螨对时空资源竞争最激烈 (Cij=0 60 76)。竹小爪螨与其它 4种叶螨竞争较激烈 (Cij>0 2 )。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 3种叶螨不同螨态中以竹小爪螨卵和成螨占有较大时空资源 ,其种内竞争激烈 (Cij值大 )。种间以竹缺爪螨和南京裂爪螨卵、幼若螨、竹缺爪螨幼螨与南京裂爪螨卵、竹小爪螨成螨与竹缺爪螨幼若螨竞争激烈 (Cij>0 4 )。捕食螨对 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跟随效应以南京裂爪螨幼若螨、成螨、竹小爪螨成螨、竹缺爪螨幼若螨最强 (Cij>0 5) ,其余依次为竹小爪螨卵、南京裂爪螨卵、竹缺爪螨成螨、竹小爪螨幼若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缺 南京裂爪螨 捕食 竹小 生态位 毛竹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静 吴小芹 +1 位作者 何龙喜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竹锈褐斑病由螨类为害引起,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危害3个属共12种竹种,病害的发生与竹林地被物、竹种生长状况、竹种和竹林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7月上中旬发病达到高... 竹锈褐斑病由螨类为害引起,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危害3个属共12种竹种,病害的发生与竹林地被物、竹种生长状况、竹种和竹林环境状况有密切关系。7月上中旬发病达到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螨类种群数量下降;8至9月气温仍然较高,同时降雨量减少,虫口数量有所回升。螨类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锈褐斑病 发生规律 南京裂爪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吉静 叶建仁 吴小芹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5期104-106,共3页
近年来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大量发生,该病对竹种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了一定影响。该病病原为南京裂爪螨。对竹锈褐斑病分别进行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利用6种药剂对竹锈褐斑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阿维... 近年来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大量发生,该病对竹种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带来了一定影响。该病病原为南京裂爪螨。对竹锈褐斑病分别进行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利用6种药剂对竹锈褐斑病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野外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南京裂爪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060 mg/mL,其次为哒螨灵、腚虫脒、炔螨特、四螨嗪,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最低。15%阿维菌素在浓度为1.2 mg/mL时具有较好的野外防治效果。(2)利用野外发现的天敌竹盲走螨属,按照益螨∶害螨比例为1∶10、1∶30和1∶50野外释放结果表明:林间最适释放天敌比例在1∶10~1∶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锈褐斑病 南京裂爪螨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5
作者 吉静 吴小芹 叶建仁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首次研究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确定了在南京地区的病原主要为南京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n,同时伴有竹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危害。对南京裂爪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建立特定年龄生命表... 首次研究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确定了在南京地区的病原主要为南京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n,同时伴有竹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危害。对南京裂爪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建立特定年龄生命表。该螨在南京地区3月上旬出蜇,11月上旬以卵和雌成螨越冬。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不同温度对南京裂爪螨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32℃是南京裂爪螨生长的适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锈褐斑病 南京裂爪螨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叶螨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艳璇 林坚贞 +2 位作者 刘巧云 季洁 童如行 《昆虫天敌》 CSCD 2000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报道了毛竹害螨-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 Yuan和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 本文报道了毛竹害螨-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 Yuan和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的重要天敌竹盲走螨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的研究:在22~30℃室温下以南京裂爪螨为食料,卵期 1.7天,幼螨期 1.7天, Ⅰ若螨期 0.8天, Ⅱ若螨期0.8天,产卵前期3.2天。林间雌:雄为2.78:1,总产卵量35~40粒。毛竹换叶、降雨量是影响林间竹盲走螨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猎物的质量、数量是影响竹盲走螨存活的重要因素。最后对竹盲走螨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毛竹叶 天敌 毛竹害 食料 产卵量 卵期 猎物 生态学研究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