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教育博士培养的困境与反思
1
作者 杜春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教育博士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博士培养体系在目标达成功能、适应性、社会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培养质量和社... 教育博士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博士培养体系在目标达成功能、适应性、社会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博士培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并从重塑培养目标、强化适应性、增强社会整合功能、改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提出策略,旨在构建更加有效的教育博士培养体系,提高教育博士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端教育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培养 结构功能主义 适应性 目标达成 社会整合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音乐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探究--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音乐教育Ph.D.项目为例
2
作者 徐再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6期10-17,共8页
美国高校有着悠久的音乐博士学位授予传统,从最初的荣誉象征到日渐成熟的培养考核体系,经历了复杂且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角度剖析美国音乐教育博士培养项目的源起与发展,并根据2024年U.S.News美国“开设音乐专业的大学榜单”中前100... 美国高校有着悠久的音乐博士学位授予传统,从最初的荣誉象征到日渐成熟的培养考核体系,经历了复杂且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角度剖析美国音乐教育博士培养项目的源起与发展,并根据2024年U.S.News美国“开设音乐专业的大学榜单”中前100名学校进行数据整理,最后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音乐教育Ph.D.项目为例对音乐教育博士培养方案进行解读,可对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与音乐教育博士培养项目的建设提供适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博士培养 音乐教育研究 美国音乐教育 学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钢琴专业博士培养及融入中国民乐探析
3
作者 潘科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98-100,共3页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的体验,研究美国钢琴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模式,从中美音乐类博士培养体系的差异切入,重点阐述美国钢琴专业博士的培养体系、笔者对乐曲意涵的理解、具体课程的设置、论文指导及音乐会组织的内在架构和内涵等,多维度呈现...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的体验,研究美国钢琴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模式,从中美音乐类博士培养体系的差异切入,重点阐述美国钢琴专业博士的培养体系、笔者对乐曲意涵的理解、具体课程的设置、论文指导及音乐会组织的内在架构和内涵等,多维度呈现笔者攻读博士学位的全貌。更进一步,笔者尝试将中国民族乐曲内涵引入自身攻读博士过程中,将中国元素融入乐曲的内涵理解、论文主题研讨、音乐会曲目组合等过程中,展示以钢琴为基点的音乐多元性和文化相融性,通过中国民族元素和美国博士培养体系的深度结合,开拓一条适合自身能力提高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钢琴教育 博士培养模式 中国民族音乐 多元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指导制对博士培养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浩天 沈文钦 赵延东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联合指导目前已经成为博士生学术指导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和传统的单一导师制相比,联合指导制度的效果具体如何,相关的实证分析较为不足。本研究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离校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异质性分析、拉索回归调整等研究方法,分析... 联合指导目前已经成为博士生学术指导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和传统的单一导师制相比,联合指导制度的效果具体如何,相关的实证分析较为不足。本研究基于2021年全国博士离校调查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异质性分析、拉索回归调整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联合指导制对于博士生研究产出和能力发展评价的学科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导师指导形式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导师制,联合指导制对博士生的研究产出、能力发展发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在进一步的学科异质性分析中,结果表明在理学、工学、医学中,联合指导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研究产出和能力发展水平;在农学和社会科学中,联合导师制的影响只体现在能力发展方面;而在人文学科中,联合指导制对论文产出和能力发展均无显著影响。基于上述实证结论,研究建议在理工医等学科中进一步推广联合指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培养 联合指导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博士培养质量:成就、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9
5
作者 陈洪捷 赵世奎 +1 位作者 沈文钦 蔡磊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5,共6页
研究认为,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调查研究和文献计量结果表明,相关群体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状况基本满意;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具前沿... 研究认为,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调查研究和文献计量结果表明,相关群体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状况基本满意;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更具前沿性,参考文献更全面,写作更规范,成果更有创新性,其整体状况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博士生已成为我国学术论文产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也面临优秀生源流失较为严重、不同单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差异、创新能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比还有一些差距等问题,应不断提升博士生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强博士生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博士培养 质量 学位论文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博士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卓平 孟秀丽 杨连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工程博士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是高校和企业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为实现技术进步和知识增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集聚优势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工程技术领军人才过程中,形成内在机理和联合方式,... 工程博士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是高校和企业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为实现技术进步和知识增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集聚优势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工程技术领军人才过程中,形成内在机理和联合方式,具有项目导向性、前沿高端性和跨学科创新性。可从高效的资源共享机制、良性的竞争合作机制和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以期提高我国工程博士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博士培养 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内在要求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康复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现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凝 张长杰 +1 位作者 郭海英 朱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843,共5页
1中国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康复相关专业非研究型硕士学位设置概况 康复专业理学硕士(MSc)及应用科学型硕士(MappSc)在中国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等大学均有... 1中国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康复相关专业非研究型硕士学位设置概况 康复专业理学硕士(MSc)及应用科学型硕士(MappSc)在中国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等大学均有开设,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专业 硕士 博士培养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国际 学位设置 应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两国工程博士培养经验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培荣 宁昕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94-102,共9页
美英两国均高度重视工程教育,都将培养高层次的工程人才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我国的工程博士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可借... 美英两国均高度重视工程教育,都将培养高层次的工程人才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我国的工程博士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可借鉴美英两国工程博士培养经验,进一步强化对工程博士招生选拔的规范和引导、改进工程博士培养方式和标准、健全工程博士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丰富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主体,从而完善工程博士培养体系,提升工程博士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工程博士培养 校企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博士培养中心:背景、成就及其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冉 肖建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28,共5页
创建于21世纪初的英国博士培养中心,通过承担博士培养、协同合作及跨学科研究等三大功能,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对博士生进行资助,强调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优先问题,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合作,强化拓展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与可迁移技能,养育了跨学... 创建于21世纪初的英国博士培养中心,通过承担博士培养、协同合作及跨学科研究等三大功能,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对博士生进行资助,强调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优先问题,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合作,强化拓展博士生的研究能力与可迁移技能,养育了跨学科、跨部门、跨机构合作的文化,重塑了博士教育目标。我国博士生教育应加强用户驱动型的博士生培养,发挥科学研究的聚集效应,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创新跨学科博士培养模式,重视博士生可转移技能培养,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博士生培养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博士培养中心 背景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国内教育博士培养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春生 宋萑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本研究以2000年至2020年为限,对国内教育博士培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研究中基本假设、论证逻辑、证据质量和假定影响。研究发现,20年间,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研究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研究对象范围广泛、类别丰富、数量分... 本研究以2000年至2020年为限,对国内教育博士培养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析研究中基本假设、论证逻辑、证据质量和假定影响。研究发现,20年间,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研究发文量呈波动增长态势;研究对象范围广泛、类别丰富、数量分布变化大;研究范式呈现明显的“思辨色彩”,实证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以比较研究和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方法运用较少;研究内容重复性特征明显,主题没有及时跟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大部分研究都缺乏适切的理论支撑且多半借用了西方的理论或框架,缺乏对中国本土脉络的观照。未来应增加理论研究与培养实践的关联,丰富研究主题、扩大研究者队伍、开展实证研究、拓宽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培养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概念、方法与视角 被引量:38
11
作者 沈文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9,共13页
博士质量评价是博士教育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区分了博士教育质量、博士点质量、博士质量这三个互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指出博士质量的内涵包括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其次,文章讨论了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评价博士培... 博士质量评价是博士教育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区分了博士教育质量、博士点质量、博士质量这三个互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指出博士质量的内涵包括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其次,文章讨论了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方法——同行评价法和文献计量法。最后,文章从国内外的教育实践出发,分析了当前评价博士质量的两种视角——产品视角和质量视角及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培养质量 学生评价 博士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哲学博士“博”在哪里?--基于20世纪初哲学院《博士培养条例》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洪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7,共4页
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博士培养条例》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性措施,澄清了我国学界对德国博士生"师徒制"培养模... 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博士培养条例》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性措施,澄清了我国学界对德国博士生"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片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要解决"博士不博"、博士生创新能力欠缺、博士论文缺乏原创性等问题,应落实对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制度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博士生教育 师徒制 博士培养条例 知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医学博士培养的三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海强 刘志恒 罗卓荆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7期167-168,共2页
医学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环节,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也是广大高等院校和医疗工作者突破科研工作瓶颈的路径,对于其申请基金、开展后续的科研工作、撰写英文论文并通过同行审稿(peer review)... 医学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环节,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也是广大高等院校和医疗工作者突破科研工作瓶颈的路径,对于其申请基金、开展后续的科研工作、撰写英文论文并通过同行审稿(peer review)而发表于国际杂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即着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科学研究型医学博士(PhD)和着重培养临床能力的临床型医学博士(MD),目前国内多数高等医学院校采用科研型医学博士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博士 博士培养 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医学院校 科研工作 高层次人才 医疗工作者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世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6,共7页
博士生导师身份特征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存在显著影响,博士生导师国外学习(工作)的时间越长,对博士培养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总体评价越低;博士生导师年龄越大,对博士培养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总体评价越高。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身份特征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特色”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探索——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未央 刘伟强 王毅 《高教学刊》 2021年第32期17-20,共4页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的一种面向科技强国战略、培养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定位于学术型博士与行业顶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合,我国的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以南京航空航天...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的一种面向科技强国战略、培养顶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定位于学术型博士与行业顶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合,我国的专业学位博士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在深入分析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文章从培养现状、特色分析、培养方案探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立足于明确培养目标、聚焦难点问题、突出行业特色,探索具有空天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博士培养体系 “空天特色” 电子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工程博士培养的实践方案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华军 李倩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英国工程博士培养实践方案由三部分构成:计划系统、执行系统和评估系统。计划系统从宏观层面规定了培养实践方案的预期目标。执行系统从中观层面规定了不同机构和不同人员的任务;评估系统从微观层面规定了培养实践方案的落实和修正。这... 英国工程博士培养实践方案由三部分构成:计划系统、执行系统和评估系统。计划系统从宏观层面规定了培养实践方案的预期目标。执行系统从中观层面规定了不同机构和不同人员的任务;评估系统从微观层面规定了培养实践方案的落实和修正。这三个系统环环相扣,保证了英国工程博士培养质量。这为我国开展工程博士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工程博士培养 实践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艳华 陈绍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院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德国新兴发展的以项目为牵引的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如其特色的"申请—审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重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高度... 通过对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院AICES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德国新兴发展的以项目为牵引的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如其特色的"申请—审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重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高度国际化以及博士生参与其中的团队指导理念等。并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并完善"申请—审核"的招生机制、鼓励多元化课程建设、重视集体指导与合作交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等方面提炼出对中国博士培养改革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院 项目制博士培养模式 “申请—审核”机制 自主科研能力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民 张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基于对某高等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博士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分析表明:目前构成博士培养质量核心的科研能力对博士发展质量的效应较小;在博士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最为重要。因此... 基于对某高等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博士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分析表明:目前构成博士培养质量核心的科研能力对博士发展质量的效应较小;在博士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最为重要。因此,创新教育是博士培养的核心,导师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培养质量 发展质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师资条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倩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93,共4页
近十年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博士培养质量受到质疑,焦点之一是师资条件不足。从数量、结构、国际化水平三方面对当前我国博士培养的师资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博士生导师数量短缺;博士生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博士生导师... 近十年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博士培养质量受到质疑,焦点之一是师资条件不足。从数量、结构、国际化水平三方面对当前我国博士培养的师资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博士生导师数量短缺;博士生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博士生导师队伍国际化水平较低等。因此,在以后的博士生教育发展中,应继续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以实现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条件 导师队伍 博士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的博士培养理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新元 《世界教育信息》 2006年第9期26-28,共3页
以色列培养的博士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泛认可,这源于其贯穿博士培养全过程的国际理念和素质理念。
关键词 以色列 博士培养 国际理念 素质理念 选题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