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
被引量:
6
1
作者
胡斌
樊军锋
+1 位作者
高建设
周永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783,共6页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55%和20%,最低仅为20%和5%,可配性差异较大;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性水平差异;69号×川杨、69号×卜氏杨2个杂交组合杂种苗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分别为2.87和2.38m,平均地径分别为2.57和2.13cm,且均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可以此初选出优良新品种单株;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普遍发病,发病率均达100%,以69号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杂种苗表现出较低的感病指数,抗黑斑病能力优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杂交育种
美洲黑
杨
青
杨
川
杨
卜氏杨
苗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和叶表化学物质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余仲东
李秀信
+5 位作者
郭志青
任争争
曹支敏
马娥娇
高智辉
宋晓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2,共4页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高,最大萌发速率出现时间越晚,并随时间的延长,萌发速率逐渐减小。在5、30℃,萌发速率有2~3个峰值,第1峰值最大,第2、第3峰值逐渐减小或消失。26℃下峰值呈现过渡型状态,有1个较小的次高峰。供试的2菌株,TH的萌发速率较GL稍高并在出现时间上略前。最适萌发条件下,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的卜氏杨和毛白杨提取物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毛白杨所有提取物在接种12h内,均抑制夏孢子的萌发,而卜氏杨乙醚提取物则促进夏孢子萌发,其余则抑制夏孢子萌发。所有水提取物在接种12h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接种12~24h,2种杨树叶片正丁醇萃取物对夏孢子萌发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
杨
栅锈菌
培养温度
卜氏杨
毛白
杨
提取物
萌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
被引量:
6
1
作者
胡斌
樊军锋
高建设
周永学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783,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3K02-G8)
文摘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szechuanica和卜氏杨P.p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55%和20%,最低仅为20%和5%,可配性差异较大;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性水平差异;69号×川杨、69号×卜氏杨2个杂交组合杂种苗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分别为2.87和2.38m,平均地径分别为2.57和2.13cm,且均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可以此初选出优良新品种单株;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普遍发病,发病率均达100%,以69号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杂种苗表现出较低的感病指数,抗黑斑病能力优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杂交育种
美洲黑
杨
青
杨
川
杨
卜氏杨
苗期测定
Keywords
forest tree breeding
cross breeding
Populus deltoids
Populus cathayana
Populus szechuanica
Populus purdomii
hybrid seedling traits
分类号
S722.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和叶表化学物质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余仲东
李秀信
郭志青
任争争
曹支敏
马娥娇
高智辉
宋晓彬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3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自2008C109)
校科研基本业务费资助
文摘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高,最大萌发速率出现时间越晚,并随时间的延长,萌发速率逐渐减小。在5、30℃,萌发速率有2~3个峰值,第1峰值最大,第2、第3峰值逐渐减小或消失。26℃下峰值呈现过渡型状态,有1个较小的次高峰。供试的2菌株,TH的萌发速率较GL稍高并在出现时间上略前。最适萌发条件下,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的卜氏杨和毛白杨提取物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毛白杨所有提取物在接种12h内,均抑制夏孢子的萌发,而卜氏杨乙醚提取物则促进夏孢子萌发,其余则抑制夏孢子萌发。所有水提取物在接种12h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接种12~24h,2种杨树叶片正丁醇萃取物对夏孢子萌发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松
杨
栅锈菌
培养温度
卜氏杨
毛白
杨
提取物
萌发速率
Keywords
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Temperatures
Extracts
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speed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
胡斌
樊军锋
高建设
周永学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温度和叶表化学物质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余仲东
李秀信
郭志青
任争争
曹支敏
马娥娇
高智辉
宋晓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