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的人生天平:卡列宁形象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韩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8-210,共3页
在情与理的人生天平上,卡列宁重理轻情,“本我”让位于“超我”,过多地追求外在的“体面”等华而不实的因素,导致了妻子的背叛、家庭的破裂。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有关,是一定的生存环境中特殊心理的反映,也是作家本人世界观的体现。
关键词 卡列宁 理智 情感 本我 超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复杂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夏腊初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众多评论文章和外国文学教科书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理解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情绪化的现象。本文从卡列宁具体生活行为与生命体验出发,较全面分析了卡列宁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力求深入把握托尔斯泰笔下... 众多评论文章和外国文学教科书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及意义的理解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情绪化的现象。本文从卡列宁具体生活行为与生命体验出发,较全面分析了卡列宁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力求深入把握托尔斯泰笔下真实的卡列宁形象和深刻理解作家赋于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性哲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人物形象 《安娜·列尼娜》 小说 社会学 心理学 人性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评安娜、渥伦斯基和卡列宁的三角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龙英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8-79,共2页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安娜代表"自我"、渥伦斯基代表"本我",而卡列宁代表"超我",是作家自己人格三个层面的关系的人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安娜 渥伦斯基 卡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角偏向与理性“自我”——卡列宁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4
作者 王小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4-80,共7页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经常被低评,这与小说叙述中较多地以安娜为中心有直接的关系。卡列宁的自我是高度理性的"自我",他用社会和文化来定位自己,这使他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但也使他成为一个有抱负和有作为的...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经常被低评,这与小说叙述中较多地以安娜为中心有直接的关系。卡列宁的自我是高度理性的"自我",他用社会和文化来定位自己,这使他显得机械呆板,缺乏情趣,但也使他成为一个有抱负和有作为的社会人。他对安娜的爱是一种转喻式的爱,他爱安娜及安娜周围的人,虽缺乏激情却平和长久。安娜的出走,使卡列宁携带上"被妻子抛弃的丈夫"这一摆脱不掉的伴随文本,给他带来极大的屈辱。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故意施以报复,而是选择了宗教逃避。卡列宁不是安娜悲剧的制造者,而是一个善良的婚姻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列尼娜》 卡列宁 自我 转喻 伴随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亚坤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0-134,共5页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官僚机器"化身的文学经典形象——卡列宁,自私、冷酷、虚伪一直是这一文学形象留给读者的最直接印象。文章通过梳理卡列宁的生活轨迹... 19世纪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官僚机器"化身的文学经典形象——卡列宁,自私、冷酷、虚伪一直是这一文学形象留给读者的最直接印象。文章通过梳理卡列宁的生活轨迹、心理与情感发展历程,将一个可恨、可怜、可悲人物的一生概括为"正人"卡列宁、暂获幸福的卡列宁和"圣人"卡列宁三个阶段来展开深入探究,试图展现这一经典人物形象自身的丰富性,以及引发读者对人物与时代、自身和他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卡列宁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托尔斯泰在信仰探索中的一个中间状态,文章试图通过"爱"与"宽恕"的信仰力量来挽救这个被理性文明所吞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深刻感受卡列宁形象的复杂性与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列尼娜》 卡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的隐喻及其艺术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科文 《今日科苑》 2009年第22期147-148,共2页
从看文章的形式描述,再联系到具体的文章内容,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首先隐喻的是特丽莎的命运,同时也是他们夫妇共同命运的象征。用卡列宁这一形象来隐喻人物命运,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增强场景氛围、暗示小说主... 从看文章的形式描述,再联系到具体的文章内容,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首先隐喻的是特丽莎的命运,同时也是他们夫妇共同命运的象征。用卡列宁这一形象来隐喻人物命运,起到了表现人物性格、增强场景氛围、暗示小说主题的艺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隐喻 特丽莎 他们夫妇 命运 艺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卡列宁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1-54,共4页
许多论文和外国文学教科书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的形象及意义存在简单化、表面化的现象。其实,如果从卡列宁具体生活行为与生命体验出发,就可以清晰看出卡列宁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即他是善与恶、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体。
关键词 《安娜·列尼娜》 卡列宁 复杂性 文学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列宁人物性格简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英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1期73-74,96,共3页
剖析了卡列宁性格的两面性,在肯定传统评论界对卡列宁的否定观点的同时,深入地分析了其性格中的肯定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它的文学价值,发挥它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卡列宁 人物性格 悲剧 婚姻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的生命形式──论卡列宁心理刻画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唐雅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卡列宁 生命形式 心理刻画 托尔斯泰 审美体验 宗教 自我意识 心理冲突 上流社会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卡列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正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Z1期67-72,66,共7页
卡列宁在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塑造得有血有肉的真实可信的关键性的人物。对这个形象的看法,关系到对安娜等形象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大概是由于对安娜不幸婚姻的同情吧... 卡列宁在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却是一个塑造得有血有肉的真实可信的关键性的人物。对这个形象的看法,关系到对安娜等形象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大概是由于对安娜不幸婚姻的同情吧,历来形成一种看法,认为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反面人物,甚至说他是一个“代表臭气熏天的上流社会与安娜正面冲突”的人物。我们评价文学形象,当然不能离开时代和作家的实际,但更主要的依据是作品。离开作品本身想当然的去发挥一通,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伏伦斯基 安娜·列尼娜 托尔斯泰 上流社会 离婚 文学形象 妻子 丈夫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朴园与卡列宁性格复杂性之比较
11
作者 王爱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很多评论对周朴园和卡列宁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简单化、情绪化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两个人物,本文从作品出发,既分析了周朴园和卡列宁性格中非人性的一面,也展示了他们人性的一面,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便达到全面客观... 很多评论对周朴园和卡列宁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简单化、情绪化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两个人物,本文从作品出发,既分析了周朴园和卡列宁性格中非人性的一面,也展示了他们人性的一面,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便达到全面客观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因 卡列宁 性格 非人性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列宁的微笑——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卡列宁形象
12
作者 严文烨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5-,共1页
通过分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小狗卡列宁的取名以及在文中的具体形象,阐述卡列宁与文章主要人物之间相互救赎、相互完善的关系。卡列宁的取名过程烘托了主角托马斯的性格,卡列宁与特丽莎之间的爱升华了小说主题。而卡列宁的微笑则... 通过分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小狗卡列宁的取名以及在文中的具体形象,阐述卡列宁与文章主要人物之间相互救赎、相互完善的关系。卡列宁的取名过程烘托了主角托马斯的性格,卡列宁与特丽莎之间的爱升华了小说主题。而卡列宁的微笑则留给小说一个看似悲惨实则乐观的开放式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托马斯 特丽莎 形象 微笑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未枯竭的天性水流——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形象的正面性
13
作者 聂蓉 刘淑梅 《科教导刊》 2019年第20期30-32,共3页
在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中,《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的形象多为虚伪、刻板、残酷、冷血的'官僚机器',其人物形象中的这些极其负面的因素是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关键;然而在这部宏伟巨著中,无论通过安娜、沃伦斯基及其他次要... 在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中,《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的形象多为虚伪、刻板、残酷、冷血的'官僚机器',其人物形象中的这些极其负面的因素是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关键;然而在这部宏伟巨著中,无论通过安娜、沃伦斯基及其他次要人物的直接'表白',亦或是卡列宁个人的心灵变迁中,都不难找到对卡列宁人格、道德的赞美之词。笔者认为人是集多面性和复杂性于一体的生物,在看到卡列宁身上的僵化刻板的一面的同时,不应忽略其人性中的闪光点。因此本论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卡列宁形象中的正面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列宁 正面性 托尔斯泰主义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娜·卡列宁娜>研究》简介
14
作者 弁记思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7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我校人文系杨正先教授所著《〈安娜·卡列宁娜〉研究》一书于2017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分为七章,共512千字。
关键词 卡列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安娜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托尔斯泰 思想矛盾 卡列宁 精神探索 安娜 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卡列宁:昆德拉与托尔斯泰的道德接力
16
作者 代晓冬 王小平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9-170,共2页
1877年,托尔斯泰将新出版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角安娜的丈夫命名为"卡列宁"(Karenin)。一百多年后,一位从东欧小国捷克斯洛伐克来到法国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写作奠定其文学地位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1877年,托尔斯泰将新出版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角安娜的丈夫命名为"卡列宁"(Karenin)。一百多年后,一位从东欧小国捷克斯洛伐克来到法国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写作奠定其文学地位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下称《生命》)时,将这个名字赋予了一条狗。这条狗是男主角托马斯收养的一条圣伯纳德种狗与德国种牧犬生的雌性杂种狗,它一直陪伴着女主角特丽莎,直到病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列尼娜 卡列宁 托尔斯泰 昆德拉 托马斯 道德问题 轻与重 灵与肉 小说 动物形象
原文传递
试论贾政与卡列宁形象中共同的悲剧因素
17
作者 王海萍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2,共2页
在世界文学名著当中,贾政与卡列宁是独具特色而又意蕴丰厚的两个男性形象。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有着相同的处世态度,更有着相同的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本文试通过比较他们在仕途、情感、结局方面相似的特征,探索其形象中... 在世界文学名著当中,贾政与卡列宁是独具特色而又意蕴丰厚的两个男性形象。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有着相同的处世态度,更有着相同的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本文试通过比较他们在仕途、情感、结局方面相似的特征,探索其形象中所蕴藏的共同的悲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政 卡列宁 悲剧因素
原文传递
从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评安娜、渥伦斯基和卡列宁的三角关系
18
作者 金龙英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安娜代表"自我"、渥伦斯基代表"本我"而卡列宁代表"超我",是作家自己人格三个层面的关系的人格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我 自我 超我 安娜 渥伦斯基 卡列宁
原文传递
《安娜·卡列宁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之类型学比较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婉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68-172,共5页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形象 卡列宁 类型学 贾宝玉 曹雪芹 比较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资本主义 创作个性
原文传递
对卡列宁美善人性的认识与解读
20
作者 阚平 《大舞台》 2015年第6期236-237,共2页
卡列宁是世界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重要的主人公。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他是一个自私、冷酷、虚伪的反面形象,但本文认为,卡列宁并非只拥有纯粹的丑恶人性,在他身上也有着勤政务实、重情重义、善良博爱等美善品行。本文... 卡列宁是世界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重要的主人公。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他是一个自私、冷酷、虚伪的反面形象,但本文认为,卡列宁并非只拥有纯粹的丑恶人性,在他身上也有着勤政务实、重情重义、善良博爱等美善品行。本文试图分析卡列宁人性的复杂之处,借以充分认识这部伟大作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列尼娜》 卡列宁 美善人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