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乐感知·技巧训练·思维培养——从卡巴列夫斯基及其钢琴教学谈我国钢琴教育实践 |
陆冬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1 |
10
|
|
2
|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 |
李小举
尚春来
|
《戏剧之家》
|
2017 |
2
|
|
3
|
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分析与演奏 |
郝菲菲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2
|
|
4
|
卡巴列夫斯基前奏曲Op.38,NO.1解析 |
陈国威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3
|
|
5
|
论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内容的特征 |
丁嫚莉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4 |
1
|
|
6
|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丁嫚莉
|
《当代音乐》
|
2015 |
1
|
|
7
|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以培养幼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师范类院校为例 |
杨屹鸿
|
《黄河之声》
|
2012 |
3
|
|
8
|
浅谈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
杨屹鸿
|
《音乐时空》
|
2015 |
1
|
|
9
|
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分析 |
陈薇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0
|
卡巴列夫斯基《二十四首前奏曲》和弦材料分析 |
王婕斯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1
|
传统的延承与创新—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0p.46)创作技法分析 |
吴晓玉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2
|
卡巴列夫斯基《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分析 |
吴晓玉
|
《当代音乐》
|
2016 |
0 |
|
13
|
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
徐子珊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4
|
卡巴列夫斯基钢琴前奏曲风格及特点分析——以NO.15 NO.16为例 |
井源源
|
《音乐时空》
|
2014 |
0 |
|
15
|
卡巴列夫斯基《为儿童和青少年所写的30首钢琴曲集》中的钢琴启蒙教育思想研究 |
李瑾
刘文姣
|
《艺术大观》
|
2019 |
0 |
|
16
|
卡巴列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分析 |
曹桂红
|
《北方音乐》
|
2015 |
1
|
|
17
|
分析卡巴列夫斯基《六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复调思维在钢琴启蒙教育的运用 |
李瑾
许位湘
|
《北方音乐》
|
2019 |
1
|
|
18
|
卡巴列夫斯基《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8号》中的调式调性 |
王澜静
|
《黄河之声》
|
2013 |
1
|
|
19
|
卡巴列夫斯基的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以第三奏鸣曲为例 |
曹桂红
|
《黄河之声》
|
2015 |
1
|
|
20
|
浅析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 |
朱亚楠
|
《北方音乐》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