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砾质荒漠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
1
作者 石靖宇 祝洪波 +3 位作者 刘丹 吉乃提汗·马木提 邵长亮 黄代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3-938,共16页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传粉网络季节动态的研究较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具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来临晚,气温上升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导致绝大多数荒漠植物均集中在该季节迅速生长、开花来躲避酷暑,传粉昆虫种类多且活动频繁,形成的网络最为复杂,推测该区域传粉网络存在强烈的春季动态变化。为此,通过野外观测,以周为分析粒度,构建了6个春季内的周网络,从组成、连接以及结构水平上探讨该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结果表明:(1)该砾质荒漠春季内环境温度持续升高了15.5℃。(2)该传粉网络的组成、连接和结构均表现出强烈的春季动态:开花植物及传粉者种类、传粉者相对多度、连接数、网络特化程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仅为3种和9种,传粉者相对多度仅为0.028,连接数仅13条,网络特化程度仅为0.45。到5月下旬(第5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分别增加至25种和58种,且传粉者物种数始终多于开花植物;传粉者相对多度上升至0.303,连接数多达157条,网络特化程度上升至0.65;而连接度、嵌套度、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连接度高达0.15,嵌套度高达-3.44,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分别高达0.325、0.473。到5月下旬(第5周),连接度下降至0.05,嵌套度下降至-30.35,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至0.115、0.114。开花植物相对多度、模块化程度整体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仅为0.002,模块化程度仅为0.16,5月底(第6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上升至0.520,模块化程度上升至0.63。稳健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4月底(第2周)高达0.66,5月底(第6周)下降至0.15。网络各水平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植物物种数与传粉者物种数、连接数、模块化、网络特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连接度、嵌套度、植物和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等。(3)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说明春季内温度的变化驱动了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发生改变(P<0.05),可能引起两者之间的互作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网络连接迅速变化(连接数和连接度)(P<0.001),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嵌套度、模块化程度、稳健性、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网络特化程度)发生变化(P<0.05),最终驱动互作网络在春季内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砾质荒漠的环境气象因子与互作网络的组成、连接与结构均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该互作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可塑性。这也可能是该砾质荒漠群落为应对恶劣环境所产生的适应机制之一,可为揭示北疆砾质荒漠传粉网络的动态及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砾质荒漠 传粉网络 春季动态 连接度 嵌套性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的时空分布与生境选择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莹 徐文轩 +1 位作者 乔建芳 杨维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基于2005年以来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分布调查和栖息地样方采集,运用GIS技术进行目视解译与图层叠加分析进行鹅喉羚分布研究,并运用选择指数与选择系数模型探讨鹅喉羚的生境选择。研究发现,保护区内鹅喉羚四季分布虽有明... 基于2005年以来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分布调查和栖息地样方采集,运用GIS技术进行目视解译与图层叠加分析进行鹅喉羚分布研究,并运用选择指数与选择系数模型探讨鹅喉羚的生境选择。研究发现,保护区内鹅喉羚四季分布虽有明显差异,但主要分布区位于在保护区中部的针茅、驼绒藜、沙蒿-驼绒藜、假木贼-针茅群落中。不同季节鹅喉羚对植被类型的选择有差异,春季鹅喉羚倾向选择假木贼-针茅群落和梭梭群落;夏季鹅喉羚喜欢针茅群落、驼绒藜群落、梭梭群落;秋季鹅喉羚则倾向选择针茅群落和假木贼-针茅群落。鹅喉羚喜欢坡度平缓的地区;春季和夏季对各种坡向随机选择的,秋季不喜欢阴坡,其他坡向则几乎随机选择;春季和夏季喜欢中坡位,不喜欢上坡位,对下坡位随机选择,秋季对各种坡位随机选择。鹅喉羚的分布主要受植被类型和水源的影响,人类干扰是影响鹅喉羚冬季分布的主要因素。食物、隐蔽性和地形因素是鹅喉羚生境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GIS 生境选择 卡拉麦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南麓巴塔玛依内山组岩性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文贤 刘朝荣 +4 位作者 彭希龄 赖世新 胡斌 杨文华 景爱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巴塔玛依内山组在卡拉麦里山(早期称克拉美丽山)南麓分布于双井子地区和火烧山北地区,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双井子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出露层序多而厚度大,可分为3个大的喷发旋回,8个岩性段,向南、北出露层序少且厚度小。... 巴塔玛依内山组在卡拉麦里山(早期称克拉美丽山)南麓分布于双井子地区和火烧山北地区,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双井子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出露层序多而厚度大,可分为3个大的喷发旋回,8个岩性段,向南、北出露层序少且厚度小。火烧山北地区老山沟出露层序较全,厚度也较大,向西到五彩湾层序逐渐减少,厚度也相应减薄,在白碱沟巴塔玛依内山组底界应向南移约1 500 m.与下伏地层以超覆不整合接触为主。研究其岩性特征与厚度变化对滴西—五彩湾—沙帐—大井地区井下地层划分及油藏评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巴塔玛依内山组 火山岩建造 喷发旋回 横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亮 马伟 +1 位作者 马文静 徐文轩 《绿色科技》 2022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指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温带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全... 指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温带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全球重要性,具有建立国家公园的天然优势。对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符合公园资源价值具有全球代表性的要求,符合建立国家公园适宜性的要求,符合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国民认同度高的要求,符合管理可行性的要求,是新疆建立国家公园的优先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可行性 卡拉麦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变质碎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薄科武 李文辉 +1 位作者 赵军 刘夙明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广泛... 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广泛分布的超基性岩有一定成因关系.近二年发现的双泉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规模有望达到大型,打开了东准噶尔地区的金矿找矿局面,启示该区寻找此类金矿有较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变质碎屑岩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双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变质碎屑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全 薄科武 赵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0期164-167,169,共5页
新疆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 新疆卡拉麦里山是东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广泛分布的超基性岩有一定成因关系。近二年发现的双泉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规模有望达到大型,打开了东准噶尔地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金矿找矿局面,启示该区寻找此类金矿有较大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卡拉麦里山 变质碎屑岩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双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威胁因子及有效管理限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阿依江·叶尔肯 程鲲 +1 位作者 宗诚 戚英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5-1000,共6页
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子和有效管理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22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威胁因子及16项管理限制因素利用问题矩阵排序,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威胁因子现状,提出相应的有效... 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子和有效管理限制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22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威胁因子及16项管理限制因素利用问题矩阵排序,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分析威胁因子现状,提出相应的有效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威胁较为严重的自然因素包括极端气温、风沙干旱、暴风雪、马胃蝇等因子,能够通过气象监测、调整水源地等方法得到缓解;人为因素中非法开矿、过度放牧、公路铁路修建等造成了保护区生境的退化,应加强巡护管理。保护区有效管理最大的限制因素是管护资金不足,其次是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和保护区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保护区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巡护管理、人员支撑、培训规划、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需要采取解决措施进行提升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限制因素 威胁因子 参与式乡村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洪潘 刘冬志 +3 位作者 马伟 戚英杰 邵长亮 初红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511-9524,共14页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啮齿动物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金矿生态恢复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群落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燕菲 刘冬志 +2 位作者 初红军 石攀基 马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4,共8页
[目的]调查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的矿区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的恢复情况,为矿区修复治理措施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金矿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和室内试验,进行研究区植被特征、植物群... [目的]调查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的矿区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的恢复情况,为矿区修复治理措施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金矿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和室内试验,进行研究区植被特征、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分析。[结果]与原生对照区相比,经过生态修复工作的金矿生态修复区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总氮、全钾的含量普遍较低;植物物种较少,以人为撒播草种的藜科植物占优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与原生对照联系紧密;植物群落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影响。[结论]在进行生态修复措施后,青河大沙沟和富蕴大沙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改善较明显,恢复效果显著。金矿恢复区由于恢复时间较短,所以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稳定性低,土壤理化性质的含量普遍不高,还需要时间进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金矿生态恢复区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火山岩建造与膨润土、沸石矿的成矿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永源 董维平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卡拉麦里山火山岩产出地质特征,探讨了其与膨润土、沸石矿等非金属矿的成矿关系,并以实例说明。
关键词 火山岩建造 膨润土 沸石 新疆卡拉麦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西部准噶尔沙蒿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娥 张丽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66-5271,共6页
在野外调查取样的基础上,研究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西部沙漠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并揭示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准噶尔沙蒿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较简单,物种多样性和植株密度... 在野外调查取样的基础上,研究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西部沙漠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并揭示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准噶尔沙蒿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较简单,物种多样性和植株密度均较低,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也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氮(TN)、全磷(TP)及坡度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CCA排序分析进一步表明,TN和TP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关键因子。因此,未来可以适当提高土壤N、P含量,以利于该区准噶尔沙蒿群落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沙蒿(Artemisia songarica)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CCA 环境保护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与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向前 《新疆林业》 2001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志刚 彭向前 《新疆林业》 2013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不断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枯竭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有蹄类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区...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为了生存就需要不断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枯竭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有蹄类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也是普氏野马的故乡和野化基地,但随着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在保护区大范围的开采已成定局,近几年尤其是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对保护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逐渐缩小、保护内野生动物数量持续下降,“普氏”野马野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尽快采取对策来缓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保护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 人类社会 普氏野马 人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向前 《野生动物》 1998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马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喜与忧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梅 陈琳 《新疆林业》 2012年第4期37-38,共2页
普氏野马,俗名蒙古野马,哺乳纲,奇蹄日,马科,外形粗壮,头短钝而大,颈项粗厚,额发短而缺,鬃毛逆生,短而直立,尾基具短毛,似驴尾。毛色除腰部和四肢内侧呈白色外,其他部位呈土黄色,背部有一条暗褐色腹线,前后肢有附蝉(俗... 普氏野马,俗名蒙古野马,哺乳纲,奇蹄日,马科,外形粗壮,头短钝而大,颈项粗厚,额发短而缺,鬃毛逆生,短而直立,尾基具短毛,似驴尾。毛色除腰部和四肢内侧呈白色外,其他部位呈土黄色,背部有一条暗褐色腹线,前后肢有附蝉(俗称夜眼)四个,体长2.2-2.8米,体重200-300公斤,属草原荒漠、半荒漠动物,栖居在平原、丘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普氏野马 荒漠动物 蒙古野马 哺乳纲 土黄色 俗名 毛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现状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彦豹 张彦刚 《新疆林业》 2008年第5期42-42,共1页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6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普氏野马的成功野放,卡拉麦里山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现就其现状进行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自然保护区 有蹄类 评价 野生动物 普氏野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坷回家路 放归卡拉麦里山的野马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金良 胡德夫 +2 位作者 张赫凡 曹杰 李凯 《大自然探索》 2007年第10期38-48,共11页
普氏野马,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马种类。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于20世纪中叶在我国和蒙古国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均为圈养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在1985年从国外引进野马,开始实施放归野马计划。2001年,第一批野马被放归野外... 普氏野马,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马种类。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于20世纪中叶在我国和蒙古国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均为圈养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在1985年从国外引进野马,开始实施放归野马计划。2001年,第一批野马被放归野外,到今天,已经整整6年了。它们在茫茫荒野上生活得还好吗?能适应野外严酷的自然环境吗……本刊特邀北京林业大学野马监测项目组的专家以及野马繁殖中心的"护马使者",讲述野马放归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野马放归 卡拉麦里山 北京林业大学 野生种群 濒危物种 自然环境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18
作者 王敬明 《环境保护》 CAS 1984年第8期24-24,共1页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88°30′—90°00′,北纬44°40′—46°00′之间,即博格多山北面的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三县的北部,阿尔泰山南面的青河、富蕴、福海三县的南部。该保护区东西宽117.5公里,南北长147.5公...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88°30′—90°00′,北纬44°40′—46°00′之间,即博格多山北面的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三县的北部,阿尔泰山南面的青河、富蕴、福海三县的南部。该保护区东西宽117.5公里,南北长147.5公里,全区呈长方形。总面积1733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0.18%,占106个森林生态系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2.5。就面积而言,该保护区约等于3个上海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阿尔泰山 森林生态系统 总面积 上海市 蒙古野驴 长方形 山南 相当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给羊年的野羊图像——卡拉麦里山鹅喉羚写真
19
作者 冯刚 《人与自然》 2003年第2期18-29,共12页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俗称"黄羊",是典型的荒漠有蹄类动物。它的细长颈下有明显甲状腺肿块,形似鹅喉,故得此名。五十年代新疆的鹅喉羚曾广泛分布于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数量达四五十万之多,即使在乌鲁木齐近郊也常能见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俗称"黄羊",是典型的荒漠有蹄类动物。它的细长颈下有明显甲状腺肿块,形似鹅喉,故得此名。五十年代新疆的鹅喉羚曾广泛分布于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数量达四五十万之多,即使在乌鲁木齐近郊也常能见到戈壁上成群飞奔的鹅喉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鹅喉羚 中国 动物保护 拍摄 地理分布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管理站加强林区执法检查力度保障林区生态安全
20
《新疆林业》 2010年第5期11-11,共1页
近Lt,由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昌吉管理站牵头,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卡山森警大队的配合下,联合开展了对保护区违法占用林地、盗挖硅化木等违法现象的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吉木萨尔县保安公司未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擅自建... 近Lt,由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昌吉管理站牵头,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卡山森警大队的配合下,联合开展了对保护区违法占用林地、盗挖硅化木等违法现象的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吉木萨尔县保安公司未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擅自建房,检查组当即责令停工,同时加强对江卡硅化木分布区域的巡逻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执法检查 管理站 生态安全 林区 征占用林地 保障 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