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共(毛)崛起原因探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时宏远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2,共9页
在2004年成立后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印共(毛)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既得益于印度农村普遍存在的贫穷、土地改革的不彻底和严重的种族歧视,使印共(毛)能够轻易赢得大量群众的支持,也得益于政府警力的不足和印共(毛)自身采取的一些适当措... 在2004年成立后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印共(毛)便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既得益于印度农村普遍存在的贫穷、土地改革的不彻底和严重的种族歧视,使印共(毛)能够轻易赢得大量群众的支持,也得益于政府警力的不足和印共(毛)自身采取的一些适当措施。虽然印度政府对印共(毛)采取了打谈两手的措施和对农村进行了更多的投入,但效果都不太明显。印共(毛)仍是印度国内安全的一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农民运动 贫穷 印度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共(毛)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未来走向 被引量:1
2
作者 聂运麟 吴国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3,170,共6页
印共(毛)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国情的产物。经过长期斗争实践累积起来的实力与经验,造就了现在的印共(毛)运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将共同决定印共(毛)运动未来的走向。通过对印共(毛)运动抉择基础的分析,可以论证其未来趋向将是坚持继... 印共(毛)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国情的产物。经过长期斗争实践累积起来的实力与经验,造就了现在的印共(毛)运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将共同决定印共(毛)运动未来的走向。通过对印共(毛)运动抉择基础的分析,可以论证其未来趋向将是坚持继续革命,其发展前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政府保持对峙状态。问鼎国家政权存在可能性,但是任重道远,且方式有可能出现变化。印度政府依然要在国家发展当中去寻求改变和解决印共(毛)及国内类似问题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发展现状 面临挑战 未来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政府围剿印共(毛)的阶段、战略及成效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4年第2期97-103,共7页
新世纪以来,印共(毛)发展迅猛并跻身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印度统治阶级对印共(毛)的围剿先后经历了层层递进,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的"绿色狩猎战争"是围剿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印度统治阶级全面借鉴和... 新世纪以来,印共(毛)发展迅猛并跻身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印度统治阶级对印共(毛)的围剿先后经历了层层递进,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2009年至今的"绿色狩猎战争"是围剿的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印度统治阶级全面借鉴和模仿了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举全国之力对印共(毛)进行大规模围剿。但从围剿成效上看,印共(毛)经历了持续的危险后,由于应对得当逐渐度过了史无前例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低烈度战争 绿色狩猎战争 人民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战略战术
4
作者 王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印共(毛)自2004年成立到2014年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热点。印共(毛)相对成功的历史经验印证了其理论的时代价值。印共(毛)认为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印共(毛)分析印度的... 印共(毛)自2004年成立到2014年十年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热点。印共(毛)相对成功的历史经验印证了其理论的时代价值。印共(毛)认为当今的时代特征是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印共(毛)分析印度的社会性质和矛盾认为,印度仍然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共(毛)在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印度社会性质认识的基础上确立了革命目标、划分了革命阶段以及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战术。印共(毛)目前能否走出与印度政府的战略相持阶段并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坚持马列主义的原则下进行理论创新,特别是军事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帝国主义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持久人民战争 低烈度战争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源起及其演进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国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印共(毛)继承了查鲁.马宗达的组织遗产,吸收了安得拉共产党的理论和长期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坚持并发展了纳萨尔巴里式的农民武装斗争。这个过程始于自发的特仑甘纳农民起义,走过自觉的纳萨尔巴里农民斗争,经历"黑暗篇章"时... 印共(毛)继承了查鲁.马宗达的组织遗产,吸收了安得拉共产党的理论和长期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坚持并发展了纳萨尔巴里式的农民武装斗争。这个过程始于自发的特仑甘纳农民起义,走过自觉的纳萨尔巴里农民斗争,经历"黑暗篇章"时期的阵痛,于新世纪初独立建党,先后完成组织和思想的双重整合。该党的演进历经挫折却从未断裂,其缘起虽受国内外共运气候的影响,但仍植根于印度社会经济现实。如今的印共(毛)已形成的严密而完备的思想体系和组织系统,为新时期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准备了思想基础和组织条件,其存在与发展壮大给印度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共产党 印共() 泽东主义 印度社会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毛主义运动与左翼激进党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兰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8,共12页
印度的毛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波,从特伦甘纳农民武装起义到纳萨尔巴里运动再到当前的毛主义运动。三波毛主义运动先后孕育出越来越激进的左翼政党,从印共到印共(马)再到印共(马列),直至21世纪的印共(毛)。印度左翼激进党的形成经历了四个... 印度的毛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波,从特伦甘纳农民武装起义到纳萨尔巴里运动再到当前的毛主义运动。三波毛主义运动先后孕育出越来越激进的左翼政党,从印共到印共(马)再到印共(马列),直至21世纪的印共(毛)。印度左翼激进党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印度毛主义运动和左翼激进党的未来发展都会遵循世界革命、印度革命以及人民革命斗争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运动 安德拉 西孟加拉 印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在印度的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熠煜 叶方韵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毛泽东思想自印度独立前传入印度,影响颇深。研究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印度传播的历程,可以窥见印度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及实践应用。毛泽东思想在印度的传播最为重要的体现是毛泽东思想在印度共产党内的实践以及印度知识阶层的接受,同时,... 毛泽东思想自印度独立前传入印度,影响颇深。研究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印度传播的历程,可以窥见印度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态度及实践应用。毛泽东思想在印度的传播最为重要的体现是毛泽东思想在印度共产党内的实践以及印度知识阶层的接受,同时,分析毛泽东思想在印度传播的原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东思想 印度 印共()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毛派的武装斗争及其成效--兼论印度毛派为何能持久存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晴锋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6年第6期51-68,共18页
印度毛派运动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它主张通过武装革命夺取国家政权。毛派的重要战略是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印度中东部区域的"红色走廊"。毛派在其控制区确立独立的司法与行政机构,颁布法律、征税,对拒绝服从者施以... 印度毛派运动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它主张通过武装革命夺取国家政权。毛派的重要战略是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印度中东部区域的"红色走廊"。毛派在其控制区确立独立的司法与行政机构,颁布法律、征税,对拒绝服从者施以严厉惩罚。印共(毛)的最高层是中央委员会,由它统领一切军事活动。印共(毛)成立后,毛派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强化,武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但它的武器来源是不稳定的。毛派运动的"前组织"特征有助于解释印度毛派在政府的严厉打压下为何能够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纳萨尔运动 游击战 印共() “红色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静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9-127,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兴起的印共毛主义运动相较40年代末的特仑甘纳武装斗争、60年代的纳萨尔巴里运动,体现出更为坚决的斗争性,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是一次显著的进步。2004年成立的印共(毛),主张效仿中国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兴起的印共毛主义运动相较40年代末的特仑甘纳武装斗争、60年代的纳萨尔巴里运动,体现出更为坚决的斗争性,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是一次显著的进步。2004年成立的印共(毛),主张效仿中国革命发动人民战争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印共(毛)拥有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力较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印共(毛)及其武装力量已经成为印度执政阶层的最大的敌人,双方博弈的最终结局如何,将直接影响印度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 主义运动 武装斗争
原文传递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印度政府剿灭印共(毛)的战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静 《南亚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67-85,155,共19页
印度政府对印共(毛)的剿灭全面借鉴了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堪称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其战略特点包括:投入大量的军事和情报力量对印共(毛)进行围剿;对印共(毛)发动信息心理战;引入各种政治经济改革和利用非政府... 印度政府对印共(毛)的剿灭全面借鉴了美国的"低烈度战争"战略,堪称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其战略特点包括:投入大量的军事和情报力量对印共(毛)进行围剿;对印共(毛)发动信息心理战;引入各种政治经济改革和利用非政府组织施展"赢得人心"战术;制定并实施针对印共(毛)的"特殊法律";将清除印共(毛)领导人作为剿灭战略的关键。印共(毛)采取了"持久人民战争"战略作为回击。其内容包括:政治反击战略,即向人民展示毛主义者对人民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等;军事反击战略,包括用毛主义人民战争理论武装党和人民游击解放军、壮大民兵队伍、从上到下清理敌人的情报网、发动城市运动等;对信息心理战的反击战略包括回应敌人的假宣传和建立应对信息心理战的独立机制等;此外,还要将保护领导层提升为战略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低烈度战争 绿色狩猎行动 持久人民战争 信息心理战
原文传递
新世纪印度纳萨尔派面临的理论批评与现实挑战
11
作者 王晴锋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7年第1期65-72,共8页
印度的纳萨尔运动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迄今它尚未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纳萨尔派低估了印度政府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它在反机会主义的同时又滋生了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教条主义的产物。纳萨尔派缺乏对时代特征、国内外形势、革... 印度的纳萨尔运动已经持续近半个世纪,迄今它尚未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纳萨尔派低估了印度政府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它在反机会主义的同时又滋生了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教条主义的产物。纳萨尔派缺乏对时代特征、国内外形势、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等进行正确的评估。纳萨尔派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内部分化、血腥暴力的恶果、革命断代现象、国际孤立以及与政府军实力相差悬殊等。成功的革命策略应基于意识形态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结合,并在革命动员过程中对革命理念及时进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派 传统左派 印共() 纳萨尔主义 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共(毛)的革命斗争理论建构及政治生态
12
作者 宋丽萍 《军事历史研究》 2019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印共(毛)是印度极端左翼的代表。从20世纪6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到目前有影响的毛主义运动,印度极左翼运动经历数次调整,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也在不断深化。印共(毛)的思想发展和战略演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印度具体情况结合的... 印共(毛)是印度极端左翼的代表。从20世纪6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到目前有影响的毛主义运动,印度极左翼运动经历数次调整,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也在不断深化。印共(毛)的思想发展和战略演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印度具体情况结合的产物。印度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变则是印共(毛)生存的土壤。印度极左派在20世纪90年代的恢复与壮大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后工业社会仍然具有持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 马宗达 印共() 马克思主义 政治生态
原文传递
新世纪以来印度纳萨尔运动的趋势、特征以及困境
13
作者 王晴锋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6年第4期40-46,共7页
近些年来,印度纳萨尔运动内部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印共(毛)的成立明显增强了纳萨尔派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实力。纳萨尔派不再一味坚持歼灭战,而是通过综合战略在印度中东部形成"红色走廊",并积极寻求建立跨越国界的"毛派&qu... 近些年来,印度纳萨尔运动内部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印共(毛)的成立明显增强了纳萨尔派的组织能力和军事实力。纳萨尔派不再一味坚持歼灭战,而是通过综合战略在印度中东部形成"红色走廊",并积极寻求建立跨越国界的"毛派"联盟。新时期的纳萨尔派政治较强调大众运动,它在高度组织化的同时亦保留了某些前组织化的特征,这是纳萨尔派在政府强力打压下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新形势下的纳萨尔派面临一系列困境,诸如国际孤立、政府强势镇压、底层民众因生存境遇改善而远离暴力、民主制度的吸纳与同化以及主流左派的批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运动 印共() 红色走廊 左翼激进主义 前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印共(毛)的发展前景
14
作者 王晓东 《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42-50,共9页
印度独立建国至今,社会底层的武装斗争几乎没有停息。时至今日,印度左派激进势力依然在底层社会不断鼓动武装斗争,以期夺取国家政权。其中,2004年9月正式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尤其活跃,成为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威胁"。本... 印度独立建国至今,社会底层的武装斗争几乎没有停息。时至今日,印度左派激进势力依然在底层社会不断鼓动武装斗争,以期夺取国家政权。其中,2004年9月正式成立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尤其活跃,成为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威胁"。本文主要从国际、地区和国内三个层面,剖析其革命的前景,并推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共() 前景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印度纳萨尔运动研究的基本问题
15
作者 王晴锋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19年第5期31-42,152,153,共14页
1967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爆发农民起义,这场革命运动的火种一直保存至今。有关该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存在三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其背后亦折射出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使用以"毛-"为词根的表述,认为毛派属于印度左翼... 1967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爆发农民起义,这场革命运动的火种一直保存至今。有关该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存在三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形式,其背后亦折射出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使用以"毛-"为词根的表述,认为毛派属于印度左翼激进主义的传统,倾向于将纳萨尔运动视为毛派运动的初始阶段;第二种观点不主张在"纳萨尔运动"和"毛派运动"之间作出区分,认为两者可以彼此替代、交互使用;第三种观点倾向于使用以"纳萨尔-"为词根的表述,虽然革命者和印度政府均使用此类称呼,但两者背后的意图可能截然不同。2004年,印共(毛)成立之后,有关"毛派"的称呼变得更加流行。事实上,纳萨尔运动即印度的毛派运动,纳萨尔主义是印度版的毛主义。半个世纪以来,纳萨尔运动大致可以分为爆发(1967~1975年)、沉寂(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和复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印度主流社会对纳萨尔运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同情、支持、冷漠、无视到反对、批评。人们对纳萨尔问题有着不同的定性,诸如认为它是法律与秩序问题、社会经济问题或者政治问题,针对不同的定性,印度政府采取了不同的遏制手段。我们可以从四个视角来客观地研究纳萨尔运动,它们分别为经济发展与身份政治、意识形态、暴力以及小规模战争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运动 派运动 歼灭路线 印共() 庶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萨尔运动的内部分化及其原因探析
16
作者 王晴锋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年第2期78-99,140,共22页
印度的纳萨尔运动是一部分分合合的历史,它的内部充满了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然而也不乏联合与整合的努力。从印共(马)中分裂出来的印共(马列)是许多纳萨尔组织的母体,其中主要包括印共(马列)(人民战争)和印共(马列)(解放)等。以纳吉... 印度的纳萨尔运动是一部分分合合的历史,它的内部充满了意识形态和政治斗争,然而也不乏联合与整合的努力。从印共(马)中分裂出来的印共(马列)是许多纳萨尔组织的母体,其中主要包括印共(马列)(人民战争)和印共(马列)(解放)等。以纳吉·瑞迪为领导的安德拉共产党和以比哈尔邦为据点的毛派共产党中心是印共(马列)之外的重要革命组织。革命道路与斗争策略存在分歧、未能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印边境冲突与孟加拉解放运动加快了内部分裂、缺乏权威型领袖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国家力量的多重打压等因素是导致纳萨尔运动分裂与内斗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萨尔派 印度共产党 派系斗争 印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21世纪印度毛主义运动暴露出的国家政府缺陷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丽萍 张淑兰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95,157,共15页
印度毛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在20世纪均遭到当时国大党政府的迅速镇压,但21世纪第三波毛主义运动令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UPA)屡遭败绩,毛主义者的控制范围不断扩大。第三波毛主义运动发展不仅归功于毛主义运动的自身力量,... 印度毛主义运动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在20世纪均遭到当时国大党政府的迅速镇压,但21世纪第三波毛主义运动令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政府(UPA)屡遭败绩,毛主义者的控制范围不断扩大。第三波毛主义运动发展不仅归功于毛主义运动的自身力量,而且得益于印度国家制度和国大党政府的缺陷。它不仅暴露了印度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的固有弊端,也显示出国大党政府在执政理念、政策措施及其实践层面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大党 主义运动 印共() 左派极端主义
原文传递
21世纪南亚毛主义运动:现实图景、理论焦点及未来挑战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静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85,155,共23页
苏东解体以来,整个国际共运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低潮,但国际毛主义政党却呈现力量不断增长的"奇观"。纵观全球毛主义运动,南亚地区的毛主义运动规模最大、力量最为集中,成绩也最为显著。本文探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亚毛主义运... 苏东解体以来,整个国际共运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低潮,但国际毛主义政党却呈现力量不断增长的"奇观"。纵观全球毛主义运动,南亚地区的毛主义运动规模最大、力量最为集中,成绩也最为显著。本文探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亚毛主义运动的源起,对南亚毛主义运动进行历史溯源,勾勒和介绍了21世纪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现实图景,同时聚焦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理论焦点,分析南亚毛主义运动必须回应的四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主义运动 印共() 尼共() “持久人民战争”
原文传递
“毛主义运动”的幽灵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晖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本文透视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毛主义运动"在南美、西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重新崛起。在探讨"人民民主"是否可能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低烈度战争"条件下21世纪"毛主义运动"的政治探索。文章最后结... 本文透视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毛主义运动"在南美、西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重新崛起。在探讨"人民民主"是否可能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低烈度战争"条件下21世纪"毛主义运动"的政治探索。文章最后结合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认为,该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种能够将不同区域的底层贫困人口及其政治运动置于思考之中的理论视野和战略。因为只有获得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中国才能摆脱霸权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遏制,进而突破以重构新型等级制为使命的金融化资本主义的重围,为世界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运动 人民民主 印共() 尼共() 低烈度战争
原文传递
阿迪瓦斯、国家暴力与纳萨尔运动
20
作者 王晴锋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阿迪瓦斯是生活在印度中东部森林地区的传统狩猎-采集者,他们文化独特、经济落后但又骁勇尚武,他们没有复杂的种姓-阶级结构,是享有高度自治的群体。在历史上,阿迪瓦斯遭受主流印度教社会的排斥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印度建国后,尤其... 阿迪瓦斯是生活在印度中东部森林地区的传统狩猎-采集者,他们文化独特、经济落后但又骁勇尚武,他们没有复杂的种姓-阶级结构,是享有高度自治的群体。在历史上,阿迪瓦斯遭受主流印度教社会的排斥和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印度建国后,尤其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他们又不断地遭受边缘化,国家为了发展战略的需要而掠夺、驱逐和迁置阿迪瓦斯,使之从"森林之王"沦落为"经济难民"。在国家暴力和纳萨尔主义的推拉作用下,阿迪瓦斯与纳萨尔派形成权宜性的共生关系,推动着纳萨尔运动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迪瓦斯 印共() 国家暴力 纳萨尔主义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