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印度块菌中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媛 彭翔宇 +4 位作者 蔡艾辰 黄伟刚 姚佳 张卜文 万山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204-209,共6页
为评价国内不同产地印度块菌的营养价值,该研究以云南昆明、云南保山、辽宁大连3个产地的新鲜印度块菌作为样品,依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其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5种重金属含量及200多种... 为评价国内不同产地印度块菌的营养价值,该研究以云南昆明、云南保山、辽宁大连3个产地的新鲜印度块菌作为样品,依据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其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5种重金属含量及200多种农药残留成分进行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一般营养成分方面,昆明印度块菌的脂肪含量较高,保山印度块菌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大连印度块菌的灰分、蛋白质、粗多糖含量均高于昆明和保山。3个产地的印度块菌中均检出16种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常量元素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钾、磷、钙,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依次为铜、铁、锌。不同产地的印度块菌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整体上大连产地的印度块菌营养成分高于云南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营养成分 氨基酸 重金属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方式对印度块菌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文锴 库小伟 +1 位作者 傅文杰 金鑫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34-42,共9页
以新鲜印度块菌为材料,探究采用不同气调包装对块菌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装(CK)相比,采用聚乙烯气调袋充入50%N_(2)+50%CO_(2)(T3)包装下印度块菌失重率显著降低,硬度显著升高,0~8 d时,呼吸强度显著降低,8~17 d... 以新鲜印度块菌为材料,探究采用不同气调包装对块菌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装(CK)相比,采用聚乙烯气调袋充入50%N_(2)+50%CO_(2)(T3)包装下印度块菌失重率显著降低,硬度显著升高,0~8 d时,呼吸强度显著降低,8~17 d时,呼吸强度缓慢降低。另外,在贮藏第17 d时,与CK相比,T3组印度块菌可溶性蛋白、多糖含量和SOD、CAT、POD活性分别提高了69.54%、67.21%和151.86%、130.89%、165.67%,而MDA含量显著降低了68.38%。相关性分析表明,印度块菌品质(可溶性蛋白、多糖)与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可知,采用聚乙烯气调袋充入50%N_(2)+50%CO_(2)包装有效保持了新鲜印度块菌品质,延长了货架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印度块菌 品质 抗氧化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包装设计微探
3
作者 赵文锴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印度块菌(Indian Block Mushroom)是一种独特的食用菌,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为了提升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包装设计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印度块菌包装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对印度块菌的特点、历史和制作工艺,及其市... 印度块菌(Indian Block Mushroom)是一种独特的食用菌,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为了提升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设计一个吸引人的包装设计至关重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印度块菌包装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对印度块菌的特点、历史和制作工艺,及其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的分析,提出印度块菌包装设计概念开发和评估方法,指出解决印度块菌包装设计挑战的方法和方案,最终为印度块菌的包装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强 颜亮 +3 位作者 吴俐莎 张杰 杨志荣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52-56,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印度块菌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进行提取,并通过酶法-Sevag法联用脱蛋白,DEAE52纤维素Sephadex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主要多糖组分TIP-A。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对其均一性进行验证,测定出相对分子质量(...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印度块菌子实体水溶性粗多糖进行提取,并通过酶法-Sevag法联用脱蛋白,DEAE52纤维素SephadexG-100柱层析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主要多糖组分TIP-A。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对其均一性进行验证,测定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175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表明,TIP-A是由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鼠李糖组成的均一杂多糖,物质的量比约为7:2:2:2。对TIP-A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分别为1.06、1.02、1.13mg/mL。对过氧化氢(300mmol/L)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较好的抑制力,具备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多糖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和思茅松菌根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春霞 何明霞 +5 位作者 高锋 刘静 曹旸 许欣景 王文兵 王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9-332,共4页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 在天然思茅松林下,尚未发现印度块菌的生长。在温室条件下,用印度块菌孢子悬浮液对思茅松和云南松树苗进行菌根接种试验,接种5个月印度块菌和思茅松、云南松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块菌外生菌根。形成的外生菌根呈二叉分枝状或单支棒状,初为浅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菌丝套及外延菌丝结构明显,菌丝套内部迷宫状,外延菌丝直角分支;哈蒂氏网明显。同时,在含有自然石灰土和腐殖质的基质1中,思茅松的菌根感染率为100%。在p H值6.5、7.0、7.5的条件下,印度块菌均能侵染思茅松,且菌根感染率均为100%。本研究为印度块菌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思茅松 菌根合成 人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宁 仲磊 +2 位作者 赵立艳 郑惠华 胡秋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5-19,24,共6页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干后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进行处理,以感官品质(色泽、质构)、复水特性、营养成分(还原糖、总蛋白、维生素C、总黄酮)及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评价干燥方法...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干后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进行处理,以感官品质(色泽、质构)、复水特性、营养成分(还原糖、总蛋白、维生素C、总黄酮)及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评价干燥方法对印度块菌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干燥处理期间水分的迁移率和分布。结果表明,与热风干燥比,真空冷冻干燥产品L~*高,a~*低,能够较好维持产品色泽,热风干燥产品褐变严重,且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硬度低,脆性高。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复水比及复水速率显著高于热风干燥产品(P<0.05),干燥10 min后,冷冻干燥复水比值为3.00,显著高于热风干燥(2.26)(P<0.05),冷冻干燥复水速率(0.30 min^-1)显著高于热风干燥(0.22 min^-1)(P<0.05)。与新鲜样品比,两种干燥产品中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维生素C、还原糖及总黄酮保留量显著降低(P<0.05);与热风干燥产品比,真空冷冻干燥产品维生素C、还原糖及总黄酮保留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产品(P<0.05)。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冷冻干燥组T23水分信号强度衰减速率高于热风干燥组,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效率更高。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热风干燥产品细胞组织收缩、塌陷且结构很致密,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呈现多孔结构。综合分析,干燥对印度块菌干制品的营养及品质影响较大,真空冷冻干燥更适合印度块菌产品的干燥加工,本研究为提高印度块菌干制品加工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干燥 色泽 质构 营养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群落结构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晓娟 闫兴富 +1 位作者 刘建利 刘培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66-7074,共9页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 以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稀释平板法分离得到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纯培养菌株,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分析,对测序的菌株数量和得到的OTUs数量绘制物种累积曲线,当物种累积曲线趋于平缓时,对OTU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可培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2)对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全部细菌类群的种群组成和结构特征。(1)分离得到菌根际可培养细菌793株,分属于3个属的61个OTUs,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序列占总序列的86%,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序列占总序列的9.8%,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序列占总序列的6.5%。假单胞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绝对优势类群。(2)高通量测序得到菌根际细菌序列8937条,分属于20个门、198属、2073个OTUs。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OTUs占总OTUs的65.9%,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细菌。隶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的OTUs占总OTUs的33%,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和假黄色单胞菌属细菌是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属。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低,假单胞菌属细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印度块菌-云南松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物种种类丰富,优势菌群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云南松 菌根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培养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与园叶杨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小雷 李树红 +3 位作者 李世彪 杨丽芬 马美芳 苏开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对印度块菌与园叶杨(Populus bonatii Levl)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印度块菌孢子液接种园叶杨树苗后,第1个月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菌根...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对印度块菌与园叶杨(Populus bonatii Levl)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印度块菌孢子液接种园叶杨树苗后,第1个月至第2个月可形成淡黄色、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0.3 mm^2 mm,直径为0.15 mm^0.3m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其外延菌丝为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菌根老化后变红褐或萎缩;外延菌丝呈透明、半透明、刚毛状、棉花状是印度块菌与园叶杨形成的菌根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园叶杨 显微结构 半无菌苗 共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子囊果内部解剖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月娟 陈严平 李荣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2-2225,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以系统揭示其子囊果内部组织特征,为块菌属的分类以及块菌属真菌子囊果的生理研究奠定基础。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的白色迷宫状脉络是由不育的侧丝构成... 利用扫描电镜对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以系统揭示其子囊果内部组织特征,为块菌属的分类以及块菌属真菌子囊果的生理研究奠定基础。观察结果进一步证明,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的白色迷宫状脉络是由不育的侧丝构成,而暗脉则是被侧丝缠绕并包裹着的可育的菌丝组织,即产孢组织,这些白色脉络和暗脉就构成了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迷宫状的纹脉;产孢组织中,可观察到正在发育的大大小小的子囊被缠绕在一起的大量产囊丝与侧丝包裹着,形成密密麻麻微小的类似蜂巢状结构;子囊孢子游离于子囊中,成熟子囊孢子表面有刺状纹饰,刺的顶端有小弯钩。单个子囊内含的子囊孢子大小与其内含的子囊孢子数目有关,子囊内所含的子囊孢子越多,子囊孢子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子囊果 产孢组织 子囊 子囊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合成菌根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开美 李树红 +2 位作者 杨丽芬 赵静 赵永昌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3期10-12,共3页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液接种化香树苗后,第三个月发现已形成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的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300μm^4 000μm,直径为200μm^500μ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印度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絮状。夏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黄绿色、羊毛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两种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菌根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块菌 化香树 显微结构 无菌苗 共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菌根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柳成益 唐平 +4 位作者 兰海 韩灯 林强 蒋祺 孙克燕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1-24,共4页
用印度块菌接种云南松、华山松和板栗3种宿主植物幼苗,研究幼苗形成菌根后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印度块菌形成菌根后对3种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苗高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对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对生物量增加... 用印度块菌接种云南松、华山松和板栗3种宿主植物幼苗,研究幼苗形成菌根后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印度块菌形成菌根后对3种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对苗高生长促进效果不明显,对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明显,对生物量增加的促进效果也较明显.不同宿主植物促生效果不同,对块菌菌根的依赖性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接种 菌根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印度块菌子囊果的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月娟 李荣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通过印度块菌子囊果石蜡切片的显微观察,对印度块菌子囊果包被及子实层的显微结构、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块菌子囊果是由包被和子实层构成,子囊果的表面密被大量大小不一的疣状突起,包被由外皮层和内皮层... 通过印度块菌子囊果石蜡切片的显微观察,对印度块菌子囊果包被及子实层的显微结构、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块菌子囊果是由包被和子实层构成,子囊果的表面密被大量大小不一的疣状突起,包被由外皮层和内皮层构成;子实层由封闭的、大小不一的产孢组织构成,在产孢组织中包含有侧丝、产囊丝、子囊和子囊内的子囊孢子;(2)成熟印度块菌子囊果横切面上有明暗相间的迷宫状纹脉;(3)子囊卵形,由产囊丝顶端的细胞发育而来;(4)成熟子囊孢子红褐色,椭圆形至近球形不等,子囊孢子双层壁,外壁密布有刺状纹饰.子囊孢子在子囊内的发育过程中常出现败育现象,每个成熟子囊中含有1~5个子囊孢子(常见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子囊 子囊孢子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滇池周边地区印度块菌生态调查(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月娟 李荣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印度块菌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野生菌之一.云南昆明滇池周边地区土壤为富含磷的石灰岩土,属于云南省较早发现印度块菌的地区之一,是该省印度块菌的主要产区之一.作者于2003年11月调查研究了昆明滇池周边地区3个有印度块菌发生的样点的地... 印度块菌是云南省重要的出口野生菌之一.云南昆明滇池周边地区土壤为富含磷的石灰岩土,属于云南省较早发现印度块菌的地区之一,是该省印度块菌的主要产区之一.作者于2003年11月调查研究了昆明滇池周边地区3个有印度块菌发生的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植被特征,以及块菌产量状况.结果表明,昆明滇池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特征等适宜印度块菌生长,无论是人工林、自然林或是天然次生林都可发生印度块菌,这为在造林过程中实现人工培育印度块菌提供了实际证据.在地表落叶层厚的土层中,该菌子囊果发生在落叶层与土壤的交界处,一般来说,单个子囊果体积的2/5位于落叶层中,而另外的3/5则埋在土壤中;在落叶层较稀的地方,如果土壤疏松层较厚,则印度块菌常发生在距土表6 cm左右的疏松土层中;如果土壤疏松层较薄(<3 cm),印度块菌则生长在土壤结实层以上或单个子囊果体积的2/3在疏松层中,而另外的1/3在土壤结实层中.昆明滇池周边地区的印度块菌与云南松、华山松共生,属于外生菌根真菌.在所调查的样方中,华山松林下的印度块菌产量比云南松林的高,人工林的块菌产量比自然纯林的高.其产量与林地中云南松分布密度呈负相关,与华山松分布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生态 调查 昆明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冷库保鲜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平 柳成益 +5 位作者 杨梅 肖玉军 青源 何晓兰 郑林用 熊海宽 《食用菌》 2014年第3期70-72,共3页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不同温度、不同装框质量和不同损伤种类的块菌进行冷库保鲜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块菌孢子成熟度大于85%,温度3-5℃,装框质量20 kg/框、无人为损伤的块菌保鲜效果较好,块菌保鲜时间50 d,损伤率低于8%。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孢子 成熟度 冷库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印度块菌的分布及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正启 余金凤 +3 位作者 汤昕明 郭相 罗瑞 吴素蕊 《蔬菜》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综述了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Cooke et Massee)在定名、分布、分子系统学、遗传多样性、生物化学、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野生印度块菌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尚未获得人工培... 综述了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Cooke et Massee)在定名、分布、分子系统学、遗传多样性、生物化学、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野生印度块菌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尚未获得人工培育的菌种等,并提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资源的研究、建立适宜的保护机制、进行科普宣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分布 分子系统学 生物化学 人工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接种美国山核桃合成菌根技术
16
作者 杨梅 柳成益 +5 位作者 唐平 韩灯 郑林用 陈宾 肖玉军 杨晓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7-269,共3页
对印度块菌接种美国山核桃合成菌根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孢子接种美国山核桃无菌苗,3个月后形成根尖淡乳色的、基部淡黄色的、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和羽状结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近直角分支、絮状着... 对印度块菌接种美国山核桃合成菌根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孢子接种美国山核桃无菌苗,3个月后形成根尖淡乳色的、基部淡黄色的、黄褐色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和羽状结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近直角分支、絮状着生在菌根表面,菌根横切面上能观察到形状像马蹄形的哈蒂氏网结构。在Leica S6D解剖镜测量单根菌根平均长为0.16 cm,平均直径为0.039 cm。分子测序ITS序列同源性为100%,同时采用的是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峰图清晰、无重叠峰,由此可以确定美国山核桃形成菌根的只有印度块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美国山核桃 菌根 外延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印度块菌净菜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研究
17
作者 清源 方志荣 +1 位作者 姚昕 尹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98-2709,共12页
以国产印度块菌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失重率、腐败率、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的变化,并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印度块菌净菜的... 以国产印度块菌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失重率、腐败率、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的变化,并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贮藏能有效降低印度块菌净菜的失重率、腐败率和呼吸强度,抑制蛋白质降解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较好地维持贮藏期间的硬度,降低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失重率、腐败率、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块菌净菜品质变化的关键性因子。动力学分析结合Arrhenius方程结果表明,PPO活性拟合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精度更高,决定系数R 2>0.90。经模型验证实验发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1.05%,可有效预测(-3±1)~(16±1)℃贮藏时的块菌净菜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贮藏温度 品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分布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佳梅 刘培贵 +4 位作者 乔鹏 唐燕静 李杨 陈娟 郭顺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5,I0001,共10页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采集的块菌属(Tuber)标本。结果表明:该“黑块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印度块菌(T.indicum)较为相近,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位于印度块菌复合群所在的分支,但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采集的块菌属(Tuber)标本。结果表明:该“黑块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印度块菌(T.indicum)较为相近,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位于印度块菌复合群所在的分支,但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的样品分别位于不同的亚分支,辽宁省朝阳市的样品与齐齐哈尔地区的样品亲缘关系更近。结合宿主植物与地理位置等数据,本文将其定义为印度块菌的不同地理生态型。本研究是印度块菌在黑龙江省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对印度块菌资源分布范围的认识,对深入研究块菌属生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型及指导菌根合成、人工种植均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东北地区 资源分布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块菌多糖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伟东 邰丽梅 +3 位作者 孔庆龙 刘蓓 樊建 赵天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以云南产印度块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其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过Sevage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PTI-1、PTI-2、PTI-3,选择PTI-2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纯多糖,命名为PTI-2A,并对PTI... 以云南产印度块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其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经过Sevage法脱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3种多糖组分PTI-1、PTI-2、PTI-3,选择PTI-2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均一纯多糖,命名为PTI-2A,并对PTI-2A进行基础理化测定。结果表明:PTI-2A分子量为193388.2u,易溶于水、稀酸、稀碱,不溶于甲醇、丙酮、氯仿、乙醚和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不含蛋白质、核酸、酚类、淀粉和游离单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多糖 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印度块菌液体培养基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欣燕 王国正 郭成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为筛选出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以印度块菌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各配比的印度块菌液体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块菌最适液体培养基为20.00g/L葡萄糖,15.00g/L麦芽糖,1.50g/L蛋白... 为筛选出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以印度块菌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对各配比的印度块菌液体培养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块菌最适液体培养基为20.00g/L葡萄糖,15.00g/L麦芽糖,1.50g/L蛋白胨,2.50g/L酵母浸粉,3.00g/L KH_2PO_4,1.50g/L MgSO_4·7H_2O,0.008g/L维生素B_1,pH值自然。25℃、120r/min摇瓶培养120h,其菌丝生物量干质量可达9.5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块菌 正交试验 液体培养基 菌丝体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