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姜美鹏 袁翔 +3 位作者 曹燕 罗建军 张兴明 赖开颜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12例单颗种植牙修复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6例予以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和二氧化锆...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12例单颗种植牙修复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6例予以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和二氧化锆全瓷修复,观察组纳入56例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印模操作、修复体戴入调磨时间、患者对印模操作过程不良反应评价、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印模操作、修复体戴入调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印模操作过程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修复体形态、边缘适合性、咬合面磨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颗种植牙修复中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可提高印模制取及调戴效率,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的舒适度,且满足各项功能及美观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种植修复 临床效果 硅橡胶印模 修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及其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辽辽 杨尧瑶 吴江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印模方式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领域。该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应用,并对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准确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 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印模方式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领域。该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应用,并对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准确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模型修正印模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天弘 朱陈元 翁维民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杆获取的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精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种植印模方式。方法:本研究根据排纳标准将20位受试者的32颗种植体纳入研究。将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确定的...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杆获取的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精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种植印模方式。方法:本研究根据排纳标准将20位受试者的32颗种植体纳入研究。将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确定的种植体位置与CBCT相比较。测量参数为种植体植入点、根尖点和角度偏差。测量结果由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方式测量的种植体植入点偏差为(0.731±0.296)mm,根尖点为(0.982±0.310)mm;数字化印模方式测量的种植体植入点偏差为(0.755±0.274)mm,根尖点为(0.921±0.390)mm。两种方式测得的种植体植入点和根尖点的位置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印模方式测定的种植体角度偏差(1.172±0.262)°显著优于传统印模方法(2.805±0.908)°(P<0.05)。结论: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的精度在种植体植入点、根尖点上无差异,在角度上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精度优于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在短跨度牙列的种植印模中,口内扫描数字化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精度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内扫描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现状
4
作者 王友金 魏斌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62-468,共7页
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强度高、价格低、适应证广、创伤小及可修理等特点,是治疗牙列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可摘局部义齿在未来仍将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离不开精确的印模技术,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强度高、价格低、适应证广、创伤小及可修理等特点,是治疗牙列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可摘局部义齿在未来仍将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离不开精确的印模技术,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印模制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就诊次数多、耗时长、制作过程复杂、污染高、浪费多、效率低、质量不易控制等。然而,数字化印模的出现为可摘局部义齿印模的制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印模技术具有高精度、舒适性、高效、缩短治疗时间以及个性化设计等优势,有助于提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数字化印模技术作为全程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诊疗的前提和基础,其对口腔模型重建的精度直接影响最终义齿修复效果。目前,数字化印模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口腔修复领域,本文将对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修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牙周状况评价
5
作者 袁杰 胡龑龑 赵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牙周状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0例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硅橡胶印膜技术+全瓷冠修复)和数字组(采用数字化...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牙周状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0例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硅橡胶印膜技术+全瓷冠修复)和数字组(采用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全瓷冠修复),每组55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总体修复效果、美学效果[红色美学指数(Pink aesthetic index,PES)、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牙周状况[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后,数字组修复体固位、外形、边缘、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ES评分、PES评分均升高,且数字组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GI、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且数字组低于对照组(P<0.05);数字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联合全瓷冠修复应用于前牙牙体缺损修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美学效果和牙周状况,提高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印模技术 全瓷冠 牙体缺损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武香 郑佳佳 +2 位作者 张丽丽 薛思妮 朱玲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正畸疗效、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患者对矫治的满意度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口腔正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咀嚼功能、固定、舒适性、便捷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口腔正畸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优化治疗效果,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正畸 护理干预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技术优化流程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舒勤 薛靖楠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结合优化操作手法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口腔专科院区接受口腔固定修复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结合优化操作手法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于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口腔专科院区接受口腔固定修复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技术结合常规操作手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结合优化操作手法。比较两组印模制取时间、患者舒适度、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咬合精度及美容评分。结果观察组印模制取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美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结合优化操作手法在口腔固定修复中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工作效率和修复质量,口腔美学评价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内扫描仪 口腔固定修复 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的效果
8
作者 王钊 周鹏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颌单颗前牙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Ⅰ组(28例,结... 目的分析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颌单颗前牙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Ⅰ组(28例,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治疗)和Ⅱ组(28例,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修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的咀嚼功能低于Ⅱ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评分高于Ⅱ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长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的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蝶鞍中心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大于Ⅱ组(P<0.05)。Ⅰ组的白色美学指数(WES)、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高于Ⅱ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Ⅱ组(P<0.05)。结论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前者较后者能有效保障患者预后,而后者较前者具有更高修复体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修复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 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 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吉明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中的开展价值。方法 将82例拟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均结合数字化印模技术开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正畸治疗总有效率...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中的开展价值。方法 将82例拟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均结合数字化印模技术开展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正畸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对照组正畸治疗总有效率78.05%(32/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理特征患者占比12.20%(5/41),对照组不良心理特征占比36.59%(15/4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满意度评分在舒适性等的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OHIP-14评分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68%(38/4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8.29%(28/41),两组对比(p<0.05)。结论 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保障正畸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矫治满意度、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可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全面护理 口腔正畸 心理特征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嵌体冠修复牙体预备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宋丹丹 严存梅 +1 位作者 张昕 邱大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嵌体冠修复牙体预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对象,样本案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1月~12月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传统全瓷髓腔固位冠修... 探讨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嵌体冠修复牙体预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5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对象,样本案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根据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1月~12月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传统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2022年1月~12月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修复。对比两组牙体修复整体状态、牙齿咀嚼功能、满意度。结果统计发现研究组牙体修复整体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治疗后咀嚼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发现研究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全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相比,在口腔嵌体冠修复牙体预备中应用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利于改善牙体松动/脱落等情况,且利于提升咀嚼功能,进而可取得较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口腔嵌体冠修复牙体预备 瓷睿刻数字化印模技术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对模型游离端形态及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隋磊 刘红红 +1 位作者 余培 高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对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牙槽嵴形态及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下颌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法及常规印模法分别为同一患者取模;将模型游离端由远中至近中... 目的探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对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模型游离端牙槽嵴形态及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下颌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法及常规印模法分别为同一患者取模;将模型游离端由远中至近中逐层进行冠状横截面扫描;比较图像形态差异,并分析该差异与横截面位置之间的关系。将患者按配对设计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和常规印模技术取模制作RPD;比较2组患者适应期的调改次数、适应期结束后义齿咀嚼是否有力、咀嚼时游离端基托是否存在肉眼可见动度。结果修正模型印模法及常规印模法所获模型同一横截面图像像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小于后者;像素数差值D与切磨次数N(横截面位置)之间呈负相关;修正模型组适应期调改次数(次:1.12±0.77 vs 3.41±0.82)、游离端基托存在肉眼可见动度阳性率低于常规模型组(0 vs 18.5%),调改后义齿咀嚼有力阳性率高于常规模型组(96.3%vs74.1%)。结论采用修正模型印模技术所获模型的游离端牙槽嵴形态与常规印模法所获模型有明显差异,距末端基牙远中面越远差异越大;采用该技术取模制作的RPD修复效果优于采用常规印模技术制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印模技术 远中游离端 牙列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与精细硅橡胶印模技术在临床瓷贴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陶磊 程政 +1 位作者 代泉 陈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患者共64例,其中试验组30例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取数字化印模,对照组34例采... 目的比较数字化口内扫描技术与传统硅橡胶精细印模技术在临床前牙瓷贴面修复中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的患者共64例,其中试验组30例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取数字化印模,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制取印模。修复体完成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修复整体满意度调查,并在修复体完成后2月,按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两组修复体进行检查,对修复体固位、边缘密合度、颜色形态等进行评价。结果本试验中瓷贴面修复体共计152颗,其中72颗采用数字化扫描完成修复。经调查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4.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8.7%。医生客观检查(USPHS)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边缘适合性、边缘染色、修复体外形及牙龈健康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Shape Trios直接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前牙瓷贴面修复的临床应用中能够明显增加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有利于牙周健康,并且该方法舒适度高更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hape TRIOS 瓷贴面 硅橡胶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置换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清磊 何艳 谭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对双侧下颌游离端缺牙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铸造支架,在铸造支架上制作自凝暂时基板,经口内肌功能修整并制取咬合记录后于口内取功能性印模。经模型置换后常规完成义齿。结果:90.2%的... 目的:探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对双侧下颌游离端缺牙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铸造支架,在铸造支架上制作自凝暂时基板,经口内肌功能修整并制取咬合记录后于口内取功能性印模。经模型置换后常规完成义齿。结果:90.2%的患者用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模型置换印模作为游离端可摘部分义齿的重要功能印模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义齿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 游离端活动义齿 模型置换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陆亚倩 胡建 《口腔生物医学》 2016年第4期211-216,共6页
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具有快捷、精确和数字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它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椅旁CAD/CAM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在时间效率、扫描精度和舒适度方面相对于传统印模技术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 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具有快捷、精确和数字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它的技术进步促进了椅旁CAD/CAM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其在时间效率、扫描精度和舒适度方面相对于传统印模技术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对软组织的扫描,对牙齿颜色的精准再现,使得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本文拟从数字化印模常用扫描系统在扫描时间、精度和准确度、真彩水平、患者接受度几个方面的比较和适应症对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数字化印模技术 传统印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印模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宁江海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印模技术有其特殊性,并对义齿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游离端缺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对于功能重衬法、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双重印模法以及选择性压力印模法逐一进行... 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印模技术有其特殊性,并对义齿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游离端缺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对于功能重衬法、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双重印模法以及选择性压力印模法逐一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印模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 修复 印模技术 黏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的根管预备及精密根管印模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铱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安全性 根管预备 精密根管印模技术 残根 残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树脂夹板在种植体开窗式印模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森庆 杜瑞钿 +1 位作者 耿发云 李红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种植体开窗式印模转移杆的树脂夹板,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18例共44枚种植体,制取印模前于体外制作改良的个性化丙烯酸树脂夹板,返回口内连接固定开窗式印模转移杆,制取印模并制作18件修复体...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种植体开窗式印模转移杆的树脂夹板,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牙列缺损患者18例共44枚种植体,制取印模前于体外制作改良的个性化丙烯酸树脂夹板,返回口内连接固定开窗式印模转移杆,制取印模并制作18件修复体。安装修复体时检测边缘适合性,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以后每1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18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均良好,随诊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第一年平均骨吸收量为0.82mm,随诊期内所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改良树脂夹板应用于种植体开窗式印模技术精确性高,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夹板 印模技术 种植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ple-tray和常规印模技术修复全冠所需的临床与工艺操作时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燕西 彭东 王宇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通过记录全冠修复体临床操作及工艺制作步骤所需的时间,比较常规印模与Triple-tray印模技术的差异。方法:由4名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对124名患者(130颗患牙)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口腔医师可以利用一副印模同时制取预备后牙齿... 目的:通过记录全冠修复体临床操作及工艺制作步骤所需的时间,比较常规印模与Triple-tray印模技术的差异。方法:由4名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对124名患者(130颗患牙)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口腔医师可以利用一副印模同时制取预备后牙齿及对颌牙列的石膏模型,并记录牙列间的牙尖交错关系。牙体预备后,采用Triple-tray法(76例,患牙80颗)和常规法(48例,患牙50颗)制取聚醚印模。记录印模材的用量、石膏用量、上架时间、全冠工艺制作时间以及临床试戴所用时间。对两种方法下各步骤所用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使用Triple-tray法制取印模和灌注石膏模型所用的材料量显著少于常规印模法所用的印模材量和石膏量(P<0.01);Triple-tray法制作全冠的工艺制作时间和临床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印模法所需的时间(P<0.01);Triple-tray印模技术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可能的操作失误。结论:和常规印模法相比较,采用Triple-tray方法,可减少临床及工艺的操作时间,减少材料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修复术 牙科印模技术 工艺学 牙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印模技术对无牙上颌黏膜组织应力分布及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敏 张燕 +4 位作者 白石柱 李艳 徐博雅 洪涛 张玉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印模技术在无牙上颌黏膜组织的应力分布状态及位移差异。方法:纳入5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腭中缝开窗设计的数字化开、闭口个别托盘制取精细印模。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及各个精细印模的光学印模。导入Geomagic Wrap 2021软... 目的:比较两种印模技术在无牙上颌黏膜组织的应力分布状态及位移差异。方法:纳入5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腭中缝开窗设计的数字化开、闭口个别托盘制取精细印模。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及各个精细印模的光学印模。导入Geomagic Wrap 2021软件,以口内光模作为参考对两组数据进行偏差分析,色谱图观察应力分布规律,3D偏差值比较不同印模技术产生的位移差异。结果:色谱图及3D偏差值均显示,开口印模技术黏膜的变形移位主要发生在后堤区(软腭区),闭口印模技术主要发生在主承托区(牙槽嵴顶区)及副承托区(硬腭区);整体而言,闭口印模技术使黏膜发生的变形移位较开口印模技术大。结论:相对于开口印模来说,闭口印模是一种带有瞬时咬合压力的功能性印模,能使基托下黏膜组织广泛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开口印模技术 闭口印模技术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士军 鲍莉 冯华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2期85-86,89,共3页
目的:探讨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制作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2014-04~2015-08共120件需要进行冠修复的牙体,分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各包括PFM和二氧化锆全冠30件。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 目的:探讨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制作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2014-04~2015-08共120件需要进行冠修复的牙体,分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各包括PFM和二氧化锆全冠30件。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全冠修复效果。结果:数字印模组的各项指标均达A类标准;传统印模组各项指标均达B类标准。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修复体的修复结果,数字印模组均优于传统印模组(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优于传统印模,获得的修复体修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技术 数字化印模 口内数字化印模 固定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