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记忆过程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虹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杨文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首先在Y-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c-Jun蛋白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迷宫训练1h后,纹状体边缘... 目的研究大鼠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方法将动物首先在Y-宫中进行学习记忆训练,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Fos、c-Jun蛋白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迷宫训练1h后,纹状体边缘区内即有c-Fos、c-Jun蛋白的明显表达,尤其c-Jun在边缘区的表达较纹状体其他部位为集中。迷宫训练组动物纹状体边缘区内c-Fos、c-Jun蛋白的表达数量明显高于假训练组或对照组(P<0.01)。此外,在马、扣带回等处也有c-Fos、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进行Y-迷宫厌暗学习时,纹状状边缘区内的即刻早期因c-fos、c-jun参与学习记忆的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早期基因 C-FOS C-JUN 纹状体 边缘区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即刻早期基因及p2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超武 展鸿谋 +4 位作者 王文惠 张林 金树珍 杨一兵 章宗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即刻早期基因 (c fos)、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p2 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探讨其表达对胆脂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即刻早期基因 (c fos)、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p2 7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探讨其表达对胆脂瘤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染色法检测TGF β1、c fos和 p2 7在 31例胆脂瘤上皮、11例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和 1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中的表达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GF β1和c fos在胆脂瘤上皮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7 1%和 83 9% ,与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和正常外耳道上皮相比表达差异有显著性。而p2 7在胆脂瘤上皮和外耳道上皮组上皮中均未见阳性表达。胆脂瘤上皮中c fos与TGF β1表达无相关性 (r =0 339,P =0 331) ;胆脂瘤侵袭能力与c fos表达有高度显著相关关系 (r =- 0 96 5 ,P <0 0 1) ,与TGF β1表达也有高度相关关系 (r =- 0 4 0 6 ,P <0 0 1)。 结论 即刻早期基因c fos在胆脂瘤中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胆脂瘤的侵袭能力有高度显著相关性 ,提示高c fos表达是胆脂瘤高增殖特征的因素之一。T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即刻早期基因 P27 中耳胆脂瘤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在抗人巨细胞病毒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甄宏 方峰 +4 位作者 舒赛男 周玉峰 董永绥 聂兴草 李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复制的作用环节和机制。方法采用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分析大蒜新素在HCM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作用环节。用South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处理后感染细胞中HCMV DNA负荷量变化。用Northern blo... 目的研究大蒜新素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复制的作用环节和机制。方法采用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分析大蒜新素在HCM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作用环节。用South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处理后感染细胞中HCMV DNA负荷量变化。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蒜新素对HCMV即刻早期(ie)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并与相应浓度更昔洛韦(GCV)的作用效应作比较。结果时间依赖的药物添加和移除实验发现大蒜新素只有在HCMV感染复制周期的早期存在时才能发挥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大蒜新素对ie 1 mRNA的抑制率达30.4%-46.6%。在感染后24 h 病毒表达IE蛋白的高峰期时,大蒜新素对IE72表达的抑制率为42.6%-64.9%,对IE86表达的抑制率为50.7%- 70.6%。到感染后72 h时(子代病毒表达IE蛋白的时期),大蒜新素对IE蛋白仍然有抑制作用,对IE72的抑制率为 36.4%-49.3%,对IE86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抑制率达77.9%-87.7%,接近于对IE72抑制率的2倍。而GCV对一个 HCMV复制周期内的ie 1 mRNA和IE蛋白表达均无抑制作用。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在感染后72 h(HCMV完成一个复制周期的时间点),大蒜新素和GCV均能减少HCMV DNA负荷量,两药相当剂量的抑制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蒜新素抑制HCMV ie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增殖,是其抗HCMV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新素 更昔洛韦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对焦虑性失眠大鼠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慧 冯卫星 张焕超 《陕西中医》 2016年第7期931-933,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焦虑性失眠大鼠脑皮层和海马部位c-fos和c-jun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5只。空白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地西泮和温胆汤煎剂...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焦虑性失眠大鼠脑皮层和海马部位c-fos和c-jun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5只。空白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地西泮和温胆汤煎剂灌胃。空白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接受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并采用对氯苯丙氨酸腹腔注射建立焦虑性失眠模型,并行行为学测试。末次测试24h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大鼠海马区c-fos及cjun含量。结果: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失眠大鼠的焦虑行为较空白模型组减少;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海马区c-fos和c-jun含量较空白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温胆汤大中小剂量同地西泮均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c-fos和c-jun基因很可能参与了焦虑性失眠大鼠细胞凋亡过程,温胆汤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组织c-fos和c-jun的表达上调,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中医药疗法 温胆汤 即刻早期基因 大鼠 实验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东明 吴华 +3 位作者 祝文涛 杨勇 陶超雄 陈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8期7417-7421,共5页
背景:细胞受刺激后即刻早期基因在细胞核内快速表达,其编码的核蛋白作为反式作用因子,通过激活某些基因的转录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目的:观察电磁场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fos、c-myc和c-jun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 背景:细胞受刺激后即刻早期基因在细胞核内快速表达,其编码的核蛋白作为反式作用因子,通过激活某些基因的转录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目的:观察电磁场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fos、c-myc和c-jun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电刺激干预的体外细胞学观察,于2006-10/2007-01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6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电磁场发生器由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制造。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按2×103个/孔接种,每孔均加入2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置于普通培养箱中培养3d,暴磁组在培养箱中安装电磁场发生器,频率50Hz、强度1mT的正弦波,每次刺激30min,间隔11.5h,2次/d,共刺激5d。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结果:电磁场刺激3d后,暴磁组MTT产物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电磁场刺激5d后,暴磁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暴磁组c-fos和c-myc基因表达均有不同水平的上调(P<0.01),c-jun基因无明显变化。结论:电磁场刺激可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fos和c-myc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该途径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即刻早期基因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效应指标——即刻早期基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程金平 王文华 贾金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60-563,576,共5页
论述了甲基汞神经毒性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即刻早期基因(IEG)在甲基汞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得出即刻早期基因 能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的效应指标。同时也简要介绍即刻早期基因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初步筛 选出... 论述了甲基汞神经毒性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即刻早期基因(IEG)在甲基汞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得出即刻早期基因 能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和评价的效应指标。同时也简要介绍即刻早期基因的研究方法,并指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初步筛 选出甲基汞对大鼠脑基因表达影响的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检测 评价效应指标 甲基汞 神经毒性 即刻早期基因 基因芯片 IEG 环境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即刻早期基因c-FOS蛋白表达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程金平 马黎 +2 位作者 胡卫萱 王文华 贾金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913-1917,共5页
为了探讨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损伤的分子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汞暴露后(对照组为w=0.009的生理盐水,暴露组浓度分别为0.05、0.5、5μg/g;取样时间分别为20、60、240、1 440 m in),大鼠大脑皮层即刻早期基因c-FOS蛋白表... 为了探讨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损伤的分子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汞暴露后(对照组为w=0.009的生理盐水,暴露组浓度分别为0.05、0.5、5μg/g;取样时间分别为20、60、240、1 440 m in),大鼠大脑皮层即刻早期基因c-FOS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脑c-FOS蛋白表达优先于汞的蓄积,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FOS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c-FOS参与了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损伤毒性过程,即刻早期基因c-FOS可以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检测评价效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即刻早期基因 基因表达 检测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与脊髓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柯青 王廷华 李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关键词 即刻早期基因 C-FOS C-JUN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晓虹 李凌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8年第1期77-79,共3页
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卢晓虹李凌江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系统造成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而从察觉威胁到出现反应是通过脑机制的中介来实现... 即刻早期基因c-fos与心理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卢晓虹李凌江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系统造成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而从察觉威胁到出现反应是通过脑机制的中介来实现的,虽然目前对“观念的”心理社会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C-FOS 免疫 即刻早期基因 神经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感染后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转录及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旦 刘兰青 +3 位作者 史金阳 陈淑荣 吕绳敏 宋今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即刻早期基因转录及细胞结构的变化。方法:用HCMVAD169株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HCMV即刻早期基因(IEG)mR...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即刻早期基因转录及细胞结构的变化。方法:用HCMVAD169株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HCMV即刻早期基因(IEG)mRNA转录,同时在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变化的特点。结果:HCMV感染细胞6hIEGmRNA开始转录,并持续到96h;感染初期(6~12h内)胞体肿胀,内质网(ER)囊腔膨大,12~24h可见典型的“猫头鹰眼”样包涵体,细胞变圆,晚期(48h后)细胞灶性脱落,胞质退缩,ER少见,核中见待出核的成熟病毒颗粒。结论:HCMVIEG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持续转录,并伴有细胞结构的病理变化,因此HCMVIEG可作为病毒活跃复制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即刻早期基因 内质网 体外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下即刻早期基因和前脑啡肽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崔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Northern杂交与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到2/15H电针刺激可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的mRNA与免疫阳性物质以及前脑啡肽(PENK)mRNA的生成。Norther...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Northern杂交与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到2/15H电针刺激可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的mRNA与免疫阳性物质以及前脑啡肽(PENK)mRNA的生成。Northern杂交显示,电针在1~2h内引起即刻早期基因c-fosmRNA的表达,继之以PENKmRNA的表达,在48h内方达顶点;形态学结果表明,电针诱导c-fos、c-jun与PENK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生成在中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提示Fos/Jun可能作为PENK基因的转录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前脑啡肽 针刺镇痛 即刻早期基因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时胞内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红 屈卫东 朱惠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在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时胞内cfos,cjun,NGFIA和NGFIB四个即刻早期基因的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当10-9、10-8、10-7mol...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在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时胞内cfos,cjun,NGFIA和NGFIB四个即刻早期基因的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当10-9、10-8、10-7molL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1小时,或10-7molL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30、60、120分钟时,细胞内cfos和NGFIAmRNA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是对照组的2~6倍,且cfos基因表达呈剂量反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此间cjun和NGFIB基因表达与对照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cfos和NGFIA可能参与调控类毒素A激活PC12细胞烟碱受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毒素-A Pcl2细胞 即刻早期基因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应激所致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博 吴铭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68-1269,共2页
关键词 即刻早期基因 基因表达变化 应激 听觉系统损害 生物学效应 C-FOS C-JUN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晖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留存宫颈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yr61表达水平,并分析...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留存宫颈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yr61表达水平,并分析Cyr61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Caski mRNA和蛋白表达,并使用HPV16 E6特异性抑制序列siRNA转染Caski细胞株72 h,检测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Cyr61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化程度G 1~G 2、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Cyr61阳性率偏高.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细胞株Cask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组宫颈Caski细胞中Cyr6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r6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16可能通过E6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下调Cyr6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即刻早期基因Cyr61 HPV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早期基因C-fos、谷氨酸受体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阳敏燕 孙红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即刻早期基因C-fos编码的fos蛋白是一种核蛋白,各种致痫刺激均可使C-fos迅速表达。因此C-fos作为神经功能活动的代谢性标志物,在癫痫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在癫痫模型中,谷氨酸受体(NMDAR)的分布与C-fos的分布极为一致。根据C-fos mRNA、fo... 即刻早期基因C-fos编码的fos蛋白是一种核蛋白,各种致痫刺激均可使C-fos迅速表达。因此C-fos作为神经功能活动的代谢性标志物,在癫痫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在癫痫模型中,谷氨酸受体(NMDAR)的分布与C-fos的分布极为一致。根据C-fos mRNA、fos蛋白或NMDAR在致痫刺激后的表达顺序,可以对不同癫痫模型的癫痫起源和传播进行定位示踪,通过定性、半定量或定量分析C-fos表达程度的高低,可以判断某药物或其他相关因素的治疗或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早期基因 C-FOS 谷氨酸受体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早期基因与心理应激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东辉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即刻早期基因 (IEG)的表达可作为神经细胞激活的标志。心理应激时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 IEG表达。本文讨论了与心理应激有关的 IEG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表达的区域性、时效性和习惯化 ,也讨论了 IEG与 HPA轴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 心理应激 即刻早期基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即刻早期基因家族与创伤修复过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琦涵 姜莉 昝瑞光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9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ef10/cyr61 .novfamils,CCN) 细胞因子家族属于细即刻早期基因产物, 它是包括多个物种的一组在基因序列上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调节蛋白。其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增殖周期中起到了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ef10/cyr61 .novfamils,CCN) 细胞因子家族属于细即刻早期基因产物, 它是包括多个物种的一组在基因序列上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调节蛋白。其在细胞分化及细胞增殖周期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生长繁殖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即刻早期基因 CCN 创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与神经细胞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
18
作者 王之贤 张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3-386,共4页
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应激因素广泛存在。应激的研究对预防医学和军事医学都有重要意义,应激过程具有刺激、评价或处理、反应三个要素。应激状态时神经细胞即刻早期基因(IEG)有明显表达,其主要表现是特定部位尤其是视丘... 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应激因素广泛存在。应激的研究对预防医学和军事医学都有重要意义,应激过程具有刺激、评价或处理、反应三个要素。应激状态时神经细胞即刻早期基因(IEG)有明显表达,其主要表现是特定部位尤其是视丘下部c-fosmRNA和Fos蛋白的改变。c-fosmRNA的改变不仅具有地区性,而且还具有时相性。反复刺激时具有习惯性和条件性。由于IEG的表达产物可以启动某些靶基因,而视丘下部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产生部位,因此应激状态神经细胞即刻早期基因的表达是观察神经细胞活动的一个窗口,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神经细胞 即刻早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增强与即刻早期基因
19
作者 孟玮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共3页
长时程增强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神经基础。即刻早期基因表达的变化在长时程增强形成和学习记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长时程增强与即刻早期基因关系的深入研究,或将成为揭示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即刻早期基因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增强与即刻早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青芸 束会娟 +3 位作者 熊欣欣 郭忠信 刘媛媛 谭国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741,共5页
学习和记忆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一直都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早在1949年科学家就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假说:突触是神经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关键部位,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突触连接会增强,传递效率... 学习和记忆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一直都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早在1949年科学家就提出了突触可塑性假说:突触是神经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关键部位,是学习记忆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突触连接会增强,传递效率会提高。20年后,科学家发现在家兔脑内的海马区给予一个高频电刺激后,其海马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会出现持续性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即刻早期基因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