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卷式膜元件结构优化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石月荣 王中阳 +4 位作者 王力 王帅 唐东利 王丽 夏建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新型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PENF)具有特殊的抗污染机理和性能,且由于膜的超薄特性及运行过程中易变形的特点,导致其卷膜参数与常规聚砜无纺布基纳滤膜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PENF膜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校核的方法,优化卷式膜... 新型聚乙烯/聚酰胺复合纳滤膜(PENF)具有特殊的抗污染机理和性能,且由于膜的超薄特性及运行过程中易变形的特点,导致其卷膜参数与常规聚砜无纺布基纳滤膜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PENF膜特性,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校核的方法,优化卷式膜元件给水隔网、产水隔网和卷膜页数,分析PENF膜变形量及膜页数对给水和产水流道水力学特性及元件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计算具有较好的匹配度.在恒定膜面流速条件下,各型号压力损失大小依次为3409>2016>3112>1332>2809.PENF变形量占据产水流道截面积的20%~30%左右.以最大装填率和最大产水量为优化目标,PENF 3种型号膜元件最佳卷膜页数为:1812元件8页、2512元件15页、3013元件22页.与传统卷式膜元件相比装填率提高34%~98%,产水量增大52%~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F 卷式膜元件 给水隔网 压力损失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式膜元件生产工艺卡的编制
2
作者 周尚寅 潘窔伊 +1 位作者 杨峰 冯超群 《科技资讯》 2012年第34期93-93,共1页
卷式膜元件的生产主要包括制膜和卷膜两部分,每部分又包含若干个工艺过程,每个工艺过程包含若干个工序,而工艺卡用以指导工艺过程完成一个中间产品的生产。本文重点介绍了卷式膜元件生产工艺卡的编制,并通过工艺卡实例说明卷式膜元件生... 卷式膜元件的生产主要包括制膜和卷膜两部分,每部分又包含若干个工艺过程,每个工艺过程包含若干个工序,而工艺卡用以指导工艺过程完成一个中间产品的生产。本文重点介绍了卷式膜元件生产工艺卡的编制,并通过工艺卡实例说明卷式膜元件生产工艺卡的格式及填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式膜元件 工艺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线监测卷式反渗透膜污染及清洗 被引量:3
3
作者 安耿宏 林捷斌 +4 位作者 李贤辉 王虹 李建新 菅喜岐 靖大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1,共6页
应用超声时域反射法和信号拟合及量化模型在线监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污染及清洗过程.实验采用三个2.25MHz高频聚焦探头和商业卷式反渗透膜组件,污染液为1.0g/L硫酸钙.清洗阶段包括纯水冲洗、浸洗与酸洗三部分.结果表明,超声信号能够穿透... 应用超声时域反射法和信号拟合及量化模型在线监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污染及清洗过程.实验采用三个2.25MHz高频聚焦探头和商业卷式反渗透膜组件,污染液为1.0g/L硫酸钙.清洗阶段包括纯水冲洗、浸洗与酸洗三部分.结果表明,超声信号能够穿透组件外壳而进入多层膜结构.观察发现随膜表面污染物沉积而超声信号发生系列有序变化.此外,随膜表面污染物沉积、结构变化以及污染层形成,声强不断减小至最低,后期趋于稳定.研究还发现,沿进料液流动方向,信号变化诱导期趋于变短,而且,污染物优先靠近出口处沉积;越靠近料液出口,信号变化幅度越大,污染越严重.这是由于沿轴向不断加剧的浓差极化所致.在清洗阶段,随着膜通量恢复超声信号变化表现出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时域反射法 卷式膜元件 反渗透 污染 清洗 声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和RSM的全效膜元件进水流道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炜琛 邵瑞朋 +3 位作者 王乔 雷晶 王小 黄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响应曲面法(RSM)耦合的方法,对比了全效膜流道与传统进水流道在水力学性能上的差异,探究了进水流道几何参数和进口流量对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模型实现了优化.结果表明,CFD模拟能够很好地模拟...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响应曲面法(RSM)耦合的方法,对比了全效膜流道与传统进水流道在水力学性能上的差异,探究了进水流道几何参数和进口流量对水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模型实现了优化.结果表明,CFD模拟能够很好地模拟和预测流道内的水力学行为.在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全效膜流道虽然相比传统进水流道的进出口压降差提高了32%,流场均匀性下降了37%,但平均流速提高了79%,壁面剪切力提高了93%,有效减小了浓差极化效应和膜污染速率.流道进口开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强流场的均匀性并降低进出口压降差,但也会引起流道内平均流速和回收率的下降.优化结果表明,增加流道进口开度的同时适当提高进口流速可以有效提高全效膜流道的水力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优化目标计算并选取合适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卷式膜元件 进水流道 计算流体力学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