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8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与科技检测证据在历史研究中的证据力问题
1
作者 张宇 《历史学研究》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避居日本时提出了“二重证明法”,把古史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文献引到了地下材料。随着考古材料的日益增加,科技检测手段在历史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口传史料、图像材料也是现代学者考证的领域。在多重... 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避居日本时提出了“二重证明法”,把古史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文献引到了地下材料。随着考古材料的日益增加,科技检测手段在历史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口传史料、图像材料也是现代学者考证的领域。在多重证据面前,需要从证据力的角度理顺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多重证据并没有改变书证、物证在历史研究中的基本形态。在证据力的问题上,取决于哪些证据能构成证据链条并且相互印证了历史的主要事实。科技检测证据具有高度盖然性,不可单独使用。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en Wang Guowei living in Japan, raised “Double Evidence” and paid attention to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Means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history. Modern scholars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legend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image materials. In the face of multi-evidence, we should look at this issue from the evidentiary weigh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Multiple evidence does not change the basic form between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material evidence. On the issue of evidentiary weight, it depends on which evidence constituting the chain of evidence and the main facts of histor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st results. Technology testing results with a high degree of probability can 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judicial decisions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考古材料 科技检测证据 证据力 二重证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汤萌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特色资源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业务中极具挑战性的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阅读推广实践显示:文献学解读与数字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中华传统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 特色资源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业务中极具挑战性的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阅读推广实践显示:文献学解读与数字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中华传统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在阅读推广中具有实效。场馆展览、文化活动与新媒体运营的结合同样构建了阅读推广服务的新路径,为高校文化育人打开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地方历史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 文化育人 融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宋、金时期契丹族历史文献的生成初探
3
作者 申万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契丹族历史文献在汉语和契丹语两种语境中生成,从内容上看,有官方编订的国史、实录、日历等政治典籍,也有民间学者的文集、笔记,其题材涵盖经史子集,其内容涵盖契丹族和辽政权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极为丰富。辽宋对峙期间,宋辽... 契丹族历史文献在汉语和契丹语两种语境中生成,从内容上看,有官方编订的国史、实录、日历等政治典籍,也有民间学者的文集、笔记,其题材涵盖经史子集,其内容涵盖契丹族和辽政权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极为丰富。辽宋对峙期间,宋辽情报战的结果是生成了大量有关契丹与辽的历史文献。首先是出使辽朝使臣撰写的“行程录”,其次是宋朝学者根据所见所闻书写的有关契丹族和辽政权的史籍。统治辽朝故地的金朝,同样重视契丹族和辽政权史籍的书写,《辽史》在金章宗时期生成。这些于宋金时期生成的史籍,从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契丹族和辽政权的另一种面貌,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个民族及其政权。总之,辽、宋、金时期契丹族和辽政权历史典籍的生成,留下了契丹族和辽政权的历史记忆,也展现了汉、契丹、女真等各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辽朝 历史文献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洛历史文献知识图谱建设研究
4
作者 张炜 于晨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根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要求,洛阳市图书馆拟开发一套古籍知识图谱加工系统。通过基础数据导入、知识标引、知识导出、知识图谱发布与检索等步骤建立知识图谱利用平台,实现了以河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黄河文化知识的高度梳理和关联。平台突... 根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要求,洛阳市图书馆拟开发一套古籍知识图谱加工系统。通过基础数据导入、知识标引、知识导出、知识图谱发布与检索等步骤建立知识图谱利用平台,实现了以河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黄河文化知识的高度梳理和关联。平台突破了使用者原有的认知水平,由人工智能建立使用者此前未曾想象的知识关联角度,同时具备极高的归纳总结能力,可以短时间内对某一类问题实现穷尽式呈现,从而极大节省资料翻阅时间,也可以给予人类新的研究思路,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 历史文献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超星泛雅平台为依托的《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5
作者 杨超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4期614-619,共6页
教师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时,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主干内容、讨论、互动、课外作业、参考资源等模块合理建设在线课程,做好在线学习与线下讲授的有效衔接,利用好线上线下各种评价功能或指标,进而引导学生深度... 教师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时,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主干内容、讨论、互动、课外作业、参考资源等模块合理建设在线课程,做好在线学习与线下讲授的有效衔接,利用好线上线下各种评价功能或指标,进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混合式教学 超星泛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图书馆开展民间历史文献征集工作初探——以巍山县图书馆为例
6
作者 陈春艳 周国昉 《云南图书馆》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散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地方文献,并进一步丰富馆藏,巍山县图书馆从2019年起,多次开展民间历史文献征集工作,通过民间征集、网上购买...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散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地方文献,并进一步丰富馆藏,巍山县图书馆从2019年起,多次开展民间历史文献征集工作,通过民间征集、网上购买等方式,共征集到民间历史文献1千余册(件)。但通过对现阶段征集工作的总结,发现县级图书馆开展民间历史文献征集工作存在缺乏完善的文献征集机制和法规、搜寻文献信息线索难、缺少专业的文献评估机构以及征集人员面临较高的工作风险等四个方面的困难,需要通过构建民间文献征集保存机制、设立文献鉴定和评估机构、丰富征集内容、建立征集档案制度、加强文献征集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等来保障和促进民间历史文献征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图书馆 民间历史文献 征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重建数据集历史文献数据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7
作者 薛樵风 金晓斌 +2 位作者 成一农 杨绪红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归纳为统计、列举、描述和图像4种主要类型,从各类数据源应用现状、制备方法等方面对现有重建数据集进行了重点回顾,归纳重建数据集应用历史文献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从多重历史数据源综合利用、重建思路调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源制备效率等方面展望了LUCC重建数据集改进历史文献应用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 历史文献 数据源 空间重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献数字化的几点误区 被引量:1
8
作者 单红彬 《数字与缩微影像》 2011年第4期28-30,共3页
历史文献数字化有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其中有一些问题容易被我们忽视而产生误解。本文列举了一些历史文献数字化进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误区,并加以剖析和探究。
关键词 历史文献数字化 历史文献的保护 历史文献的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根源历史文献学实践活动的学术特点
9
作者 何志丽 旃春云 陈子丹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9期110-118,共9页
李根源一生开展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历史文献学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文章从文献的搜集和选材、叙录和注释、考证和校勘、写作和行文四方面,论述李根源历史文献学实践活动的学术特点,并揭示出其“爱国爱乡、经世致用、文献... 李根源一生开展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历史文献学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文章从文献的搜集和选材、叙录和注释、考证和校勘、写作和行文四方面,论述李根源历史文献学实践活动的学术特点,并揭示出其“爱国爱乡、经世致用、文献兴边”的历史文献学思想主旨。通过以上探讨,不仅深化了对李根源个人及民国文献学史的研究,而且对推动当代历史文献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根源 历史文献 实践活动 学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野下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构建探究——以西南联大历史文献为例
10
作者 陈海玉 王聪 +2 位作者 陈雨 杨娴 何茜林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传统的历史文献专题研究多通过人工搜集海量的文献资源,从中挖掘、分析、发现新的历史信息,耗时耗力。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历史文献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得到新的突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的各类专题历史文献资源规模庞大、保管分散... 传统的历史文献专题研究多通过人工搜集海量的文献资源,从中挖掘、分析、发现新的历史信息,耗时耗力。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历史文献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得到新的突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的各类专题历史文献资源规模庞大、保管分散,目前亟需构建具有统一数据管理模式的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实现各专题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语义信息关联化、内容浏览便捷化,以满足数字时代历史研究的新需要。研究借鉴数字人文研究理念与技术方法,阐述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建设框架及可行路径,并以“数字联大”共享平台建设实践为例,开展西南联大历史文献资源的数据采集处理、文献本体信息网络构建及文献数字平台知识服务,实现专题历史文献资源从静态信息到动态知识的关联和可视化呈现,满足平台用户深度学习和历史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数字人文 西南联大 共享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从历史文献学角度探赜倪瓒画风的转变
11
作者 苏典娜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看其作品如何从早期的“无我之境”走向“有我之境”。本文在李泽厚所认为的倪瓒是“有我之境”代表人物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倪瓒的美学意境之演变,转变以《秋林野兴图》(1339年作)这样的早期作品为代表,因历史和个人因素而逐渐发生变化。首先,笔者认为《秋林野兴图》糅合了李成、郭熙、董源等“有我之境”代表人物的风格,较客观地表现出自然对象的细节或整体,即使画中有人物也不轻易直接流露情感,其中又有画家与理想化自然山水的“牧歌式”关系,画面上更多是“再现”,在其间“可游”“可居”,因此其进入了李泽厚所言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其次,笔者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在此之后倪氏的代表作品如何转向“表现”,走向“有我之境”,从而揭示以倪瓒为代表的元末明初文人画家的心理特征与所受时代环境影响,以论证倪氏此阶段山水画从“无我之境”发展到“有我之境”这一境界过程转变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历史文献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实现路径分析
12
作者 郑霞 《兰台内外》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逐渐成为文献保存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环节与决策,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文献的高效数字化。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从内容选择、方案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逐渐成为文献保存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环节与决策,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文献的高效数字化。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从内容选择、方案制定、实体整理、影像处理到元数据录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档案数字化 实现路径 意义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桩清代公案看罗从彦与李侗《文集》中重要历史文献的逸失
13
作者 陈利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嘉庆年间(1796-1820),发生在福建延平府的一桩祠堂田产官司,让延平《罗氏宗谱》中有关罗从彦生平的珍贵记录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些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重要资料,有效弥补了罗从彦《文集》和李侗《文集》收录文献的明显不足,将成为学者研... 嘉庆年间(1796-1820),发生在福建延平府的一桩祠堂田产官司,让延平《罗氏宗谱》中有关罗从彦生平的珍贵记录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些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重要资料,有效弥补了罗从彦《文集》和李侗《文集》收录文献的明显不足,将成为学者研究宋明理学人物时必须注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从彦 李侗 重要历史文献 逸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以《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为例
14
作者 林佳 《传媒评论》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种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现场拍摄,再现历史情景,探寻历史真相的影视作品,通过影像的力量,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1]。对于历史文献题材,要首先保证其真实性,涉及内容都要...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种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现场拍摄,再现历史情景,探寻历史真相的影视作品,通过影像的力量,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1]。对于历史文献题材,要首先保证其真实性,涉及内容都要求经过严谨的文史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纪录片 历史真相 影视作品 现场拍摄 辛亥革命 再现历史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虚拟仿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历史文献学为例
15
作者 叶俊波 《前卫》 2024年第31期0064-0066,共3页
近些年,VR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其与教育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及地区创立了虚拟仿真的线上教程以及线下教室,相关行政部门也对虚拟仿真与教育的结合鼎力支持.历史学科教学与虚拟仿真的碰撞,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上... 近些年,VR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其与教育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及地区创立了虚拟仿真的线上教程以及线下教室,相关行政部门也对虚拟仿真与教育的结合鼎力支持.历史学科教学与虚拟仿真的碰撞,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情境.本文将分析虚拟仿真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的优势及必要性,并以历史文献学为案例,呈现两者结合的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文献
原文传递
“山左先贤与齐鲁典籍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5届年会”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妮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2014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和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山左先贤与齐鲁典籍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5届年会"在山东省图书馆召开。来自大陆及港澳台两岸四地的高校、科研院所... 2014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和山东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山左先贤与齐鲁典籍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5届年会"在山东省图书馆召开。来自大陆及港澳台两岸四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图书馆等65家文化机构的120余名历史文献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老中青众学者济济一堂,就山左先贤和齐鲁典籍以及中国历史文献研究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献 山东省图书馆 古籍保护 历史文献 《五经正义》 于慎行 王士禛 吕友仁 文化机构 韩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年鉴》的历史文献价值
17
作者 傅德华 于翠艳 《中国索引》 2013年第1期40-42,共3页
30年前(1982年)的上海书店,为了保存史料,特将长达78年的《申报》(1872年4月30日-1949年5月27日)全部影印出版。皇皇400巨册《申报》影印版问世后,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嗣后,关注和研究《申报》的专家学者及读者越来越多,... 30年前(1982年)的上海书店,为了保存史料,特将长达78年的《申报》(1872年4月30日-1949年5月27日)全部影印出版。皇皇400巨册《申报》影印版问世后,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嗣后,关注和研究《申报》的专家学者及读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此为题的硕士博士论文多达数百篇。以《申报》中的资料出版的专题索引及文献汇编有《(申报)广西资料索引》、《申报有关韩国独立运动暨中韩关系史料选编:1910—1949))等。④《申报》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其78年所刊载的各类历史文献资料,有待开发整理和研究,前景广阔。作为《申报》浓缩本的《申报年鉴》中的历史文献史料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价值 《申报》 年鉴 韩国独立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文献资料 史料价值 专题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历史文献记载反演逐年网格点降水量距平场——气候史料客观定量研究的新探讨 被引量:92
18
作者 张德二 王丽华 孙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尝试由历史文献记载直接反演网格式降水量距平场。这项探讨是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 ,以“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1 ) 为基本资料 ,通过对各地点、各年份气候记载的赋值处理 ,用Cressman插值方法初步反演生成 1 50 1~ 1 90 0... 本文尝试由历史文献记载直接反演网格式降水量距平场。这项探讨是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 ,以“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1 ) 为基本资料 ,通过对各地点、各年份气候记载的赋值处理 ,用Cressman插值方法初步反演生成 1 50 1~ 1 90 0年网格降水量距平场 ,其时间分辨率为 1a,空间分辨率为 1°× 1°经纬度。这样的网格资料定量含义明确 ,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好 ,可以方便地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和进行降水的时间、空间变率研究 ,还可由它生成空间间隔均匀的降水量距平指数的时间序列 ,进行气候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历史文献记载 降水量距平场 网格资料 气候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历史文献数字人文图书馆构建--以徽州文书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反思为例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蕾 薛玉 +1 位作者 肖鹏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6,共7页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进行回顾,提出对数字人文领域而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数据库的实践案例出发,从元数据方案、检索点设计和数据关联等角度,初步总结数字人文兴起的语境之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研究传统,展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民间历史文献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献重建的近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1 位作者 方修琦 张学珍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9,共12页
文中对不同学者利用不同来源中国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温度变化代用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同一地区不同序列之间及不同地区间序列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学者重建的同一地区温度(或冷暖)变化序列具有较高的... 文中对不同学者利用不同来源中国历史文献资料重建的温度变化代用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同一地区不同序列之间及不同地区间序列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学者重建的同一地区温度(或冷暖)变化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不同学者所估计的30 a平均温度相对变幅完全一致(即在99.9%置信水平下,二者通过无显著性差别的检验)的时段平均占所有时段的73.4%,还有8.6%的时段虽在幅度大小上有差异但冷暖定性一致,二者共计占82%。(2)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变化序列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重建区域相距越近其相关系数也越高,序列的相似程度也越大;而不同学者所选择的重建方法与代用指标不同并不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序列的相似程度,说明不同地区序列的不一致应是由于地区的气候变化差异造成的。(3)虽然不同学者所估计的中国过去千年以上的温度变化趋势及波动幅度等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家所揭示的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主要冷暖阶段的出现时间则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以前学术界对各家序列差异的认识可能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地区间气候变化的差异,因而夸大了不同学者因重建方法与原始证据不同而造成的重建结果差异,这是不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资料 近2000年 中国温度变化 比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