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1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本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作家凤子的第一次文代会签名纪念册
1
作者 王雪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3,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藏库的密集架上,一本小小的红皮笔记本安静地躺在无酸盒中,它是作家凤子(1912—1996)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的签名纪念册,因为曾经被反复翻看、摩挲,内页已稍有散佚,但就是...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藏库的密集架上,一本小小的红皮笔记本安静地躺在无酸盒中,它是作家凤子(1912—1996)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的签名纪念册,因为曾经被反复翻看、摩挲,内页已稍有散佚,但就是这本看起来极为普通的本子,却记录了极为厚重的时代信息,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馆 历史见证 第一次文代会 艺术工作者 纪念册 密集架 凤子 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时代的心灵记录和历史见证”——鲁迅藏冯至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2
作者 赵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冯至著。《昨日之歌》为“沉钟丛刊”第二种,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游及其他》沉钟社1929年初版。两本诗集均为平装毛边本,《北游及其他》扉页有冯至钢笔题字:“鲁迅先生指正。冯至。一九二九、八... 诗集《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冯至著。《昨日之歌》为“沉钟丛刊”第二种,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游及其他》沉钟社1929年初版。两本诗集均为平装毛边本,《北游及其他》扉页有冯至钢笔题字:“鲁迅先生指正。冯至。一九二九、八、二八;于北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昨日之歌》 冯至 沉钟社 《北游及其他》 毛边本 历史见证 北新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庸关云台--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3
作者 张幼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居庸关云台(又称“过街塔”)为元代所建藏传佛教造型的建筑,至元末时佛塔损毁,明初又在原塔基上修建佛寺。它矗立在群山之间,两侧尽是峰峦叠翠,明人惊叹其景观之壮丽,将之列为“居庸八景”之一,因其“远望如在云端”[1],始有“云台石阁... 居庸关云台(又称“过街塔”)为元代所建藏传佛教造型的建筑,至元末时佛塔损毁,明初又在原塔基上修建佛寺。它矗立在群山之间,两侧尽是峰峦叠翠,明人惊叹其景观之壮丽,将之列为“居庸八景”之一,因其“远望如在云端”[1],始有“云台石阁”之称。康熙四十一年(1702),因上方佛殿焚毁,仅剩塔基,故俗称“云台”。在云台券门下方石壁上雕刻有四天王、佛像,以及八思巴文、汉文、藏文、回鹘文、梵文、西夏文六种文字的《造塔功德记》和《陀罗尼经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德记 券门 八思巴文 居庸 历史见证 云台 陀罗尼经咒 塔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东北救亡总会成立签到会旗背后的故事
4
作者 文思 《共产党员》 2024年第6期50-51,共2页
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陈列着一面长130厘米、宽100厘米白地蓝边的旗帜,上面绘有20世纪30年代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的地图,并用鲜血写着“打回老家去”5个大字,旗上签满了268名爱国志士的名字。这面旗帜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旗,... 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陈列着一面长130厘米、宽100厘米白地蓝边的旗帜,上面绘有20世纪30年代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的地图,并用鲜血写着“打回老家去”5个大字,旗上签满了268名爱国志士的名字。这面旗帜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旗,也是该会成立之日的签到簿。这面旗帜,见证了东北救亡总会的成立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全过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民众开展抗日斗争的光辉业绩,也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众在抗日斗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总会 抗日斗争 东北民众 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见证 张学良 陈列馆 爱国志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工合龙处碑——清代成功堵复黄河特大决口的历史见证
5
作者 张怀记 徐新军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郑工合龙处碑又被称作“郑州石桥清代堵口碑”,现保存于黄河博物馆,碑通高2.86米,宽0.76米,厚0.15米。该碑因长期埋没在淤土之中,个别地方有残损,但正反两面碑文无损。碑首为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并有阴刻楷书“皇清”二字。碑肩为浅刻... 郑工合龙处碑又被称作“郑州石桥清代堵口碑”,现保存于黄河博物馆,碑通高2.86米,宽0.76米,厚0.15米。该碑因长期埋没在淤土之中,个别地方有残损,但正反两面碑文无损。碑首为高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并有阴刻楷书“皇清”二字。碑肩为浅刻云水图案。碑身阳面正中阴刻隶书“郑工合龙处碑”5个大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龙戏珠 历史见证 阴刻 高浮雕 合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南铜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6
作者 李栋 《今日民族》 2024年第8期57-59,共3页
中国自古就是铜文化的发祥地。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随后,“铜”这一物质、文化符号更是屡屡出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卷之中。... 中国自古就是铜文化的发祥地。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随后,“铜”这一物质、文化符号更是屡屡出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卷之中。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铜矿采集、铜业生产、铜文化生成演进的文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武本纪 历史见证 文化符号 黄帝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细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7
作者 李佳筠 《今日民族》 2024年第6期67-68,共2页
白沙细乐,在纳西语中有着独特的称谓——“勃拾细哩”,有时也被写作“别时谢礼”。这里的“勃拾”其实指的就是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乡,一个曾经见证了元明两朝丽江木氏土司府辉煌历史的地方。而当我们深入探究白沙细乐的起源与演变时,会... 白沙细乐,在纳西语中有着独特的称谓——“勃拾细哩”,有时也被写作“别时谢礼”。这里的“勃拾”其实指的就是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乡,一个曾经见证了元明两朝丽江木氏土司府辉煌历史的地方。而当我们深入探究白沙细乐的起源与演变时,会发现它其实是以内地汉族音乐文化为基石,并融合了众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元素,从而发展形成了现今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细乐 历史见证 纳西语 汉族音乐 玉龙雪山 别时谢礼 起源与演变 白沙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州档案局馆编报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参阅信息获州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8
作者 付连喜 《云南档案》 2024年第6期8-8,共1页
近日,红河州档案局馆编报的参阅信息《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档案中的红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受到州委书记赵瑞君批示肯定,要求将相关内容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经验材料。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红河州... 近日,红河州档案局馆编报的参阅信息《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档案中的红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受到州委书记赵瑞君批示肯定,要求将相关内容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经验材料。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红河州档案局馆对馆藏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进步的档案进行系统梳理,从档案视角讲述了“党的光辉照边疆,红河儿女心向党”的“红河故事”,汇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有力有效服务中心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见证 民族团结进步 领导批示 州委书记 红河州 儿女心 服务中心 编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见证79年前的受降仪式
9
作者 萨苏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年第9期63-65,共3页
79年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的无条件投降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此落下帷幕。作为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战后五大国之一,中国代表光荣地参加了这一仪式,和各同盟国一起,... 79年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国的无条件投降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就此落下帷幕。作为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战后五大国之一,中国代表光荣地参加了这一仪式,和各同盟国一起,在日本帝国的投降书上签字受降,为八年全面抗战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过,为什么把这样一个隆重庄严的仪式布置在该舰上如此狭小的一个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条件投降 历史见证 投降书 全面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东京湾 同盟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见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国华 朱小理 胡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5,共4页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革命夺权到掌权执政,红色资源始终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进程。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奋斗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而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斗争的历史产物入手,论...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革命夺权到掌权执政,红色资源始终伴随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进程。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奋斗目的是为了夺取政权,而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斗争的历史产物入手,论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见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伟大成就;二是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三是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建设的艰苦实践;四是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事斗争的风雨历程;五是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中国共产党执政 历史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出版文化的历史见证:宝水洞书房胡同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瑞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102,共2页
在朝鲜时代,东来君沙下面的地区称为富平里,1896年编入釜山府。1914年将富平洞分割为宝水町,1947年改称宝水洞。作为行政洞的宝水洞是由法定洞的宝水洞1~3街延伸而来,而釜山市的文化地标——宝水洞书房胡同就坐落于此。
关键词 出版文化 历史见证 胡同 书房 韩国 朝鲜时代 釜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读《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应离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1,共1页
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版战线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其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无论在出版物的质量、数量、总体规模和影响力,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成就,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关键词 历史见证 出版史料 出版事业 新中国 中国当代 总体规模 出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读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6,共2页
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与韩国庆熙大学闵宽东教授合著的《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面世了,这部中韩两国学者联手著述的将近50万字的著作,扎实厚重,在比较文学热持续不已的今天,又创下了两国资深学者通力合... 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与韩国庆熙大学闵宽东教授合著的《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面世了,这部中韩两国学者联手著述的将近50万字的著作,扎实厚重,在比较文学热持续不已的今天,又创下了两国资深学者通力合作的一段佳话。两位作者积累多年,并且充分吸收了近年中韩乃至国际汉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出这部理论材料兼胜、具有工具书性质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中韩两国 比较文学 历史见证 文化交流 史料 韩国 武汉大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建萍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4,共3页
在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专用考场。作为"抡... 在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以及国家、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考试制度,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贡院是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专用考场。作为"抡才重地",贡院是中国唐代到晚清知识分子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从唐宋至明清大部分政治家、文学家、著名学者都经历过贡院场屋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中国历史 历史见证 贡院 江南 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 选拔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粮山古战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与廉颇崇拜——晋东南米山小地域文化遗存考论之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文宜 杨丽 《沧桑》 2008年第1期17-19,23,共4页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战争,其发生地即在今山西的晋东南高平(古称长平)一带,米山大粮山古战场作为廉颇幕府所在地最具标志性,至今仍留存有营防岭、赵长城、廉颇屯等遗址遗迹,成为长平之战的历史见证,并在其周边形成了民间廉颇崇拜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粮山古战场 长平之战 历史见证 廉颇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发展的历史见证
16
作者 陈世润 彭文龙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共4页
红色资源见证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生成、发展与成熟。红色资源见证党执政对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满足,彰显了执政的合目的性;红色资源见证党执政对先进生产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彰显了执政的合规律性;红色资源见... 红色资源见证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生成、发展与成熟。红色资源见证党执政对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满足,彰显了执政的合目的性;红色资源见证党执政对先进生产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彰显了执政的合规律性;红色资源见证党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民主制度,实行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彰显了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实现了执政伦理由局部向全面的成功转化,标志着执政伦理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执政伦理 发展成熟 历史见证
原文传递
侨批:潮人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见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友义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年第5期88-94,共7页
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充分地见证了潮人忠公爱国、情系桑梓、尊老爱幼、关爱家庭、勤奋耕读、勤劳简朴、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家风。
关键词 侨批 潮人 优秀传统家风 历史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档案 巴蜀文化的历史见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昭霞 杨竺 《四川档案》 2018年第4期56-58,共3页
四川历史悠久,巴蜀文明源远流长。婚俗文化、节日文化、民间文化、茶馆文化、饮食文化等相映成趣,无不彰显出巴蜀文化的绚丽多姿与无限魅力。庄严热闹的婚俗文化四川的婚俗文化气息浓郁,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既体现... 四川历史悠久,巴蜀文明源远流长。婚俗文化、节日文化、民间文化、茶馆文化、饮食文化等相映成趣,无不彰显出巴蜀文化的绚丽多姿与无限魅力。庄严热闹的婚俗文化四川的婚俗文化气息浓郁,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既体现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川传统婚俗把婚礼看作是“礼义之本”“人伦之始”,认为只有正婚姻夫妇秩序,才能正其它社会秩序,才会有社会的礼治。男女结合必须依礼而行,才能达到“序人伦”“别夫妇”的目的。婚姻也只有合乎礼仪,明媒正取才是合法的,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见证 巴蜀文化 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秩序 档案 民俗 婚俗文化 人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阐释“南海更路簿”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评《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
19
作者 李文化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9年第8期117-120,共4页
南海更路簿是以中国海南岛渔民为主在千百年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造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更路簿才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并进入学界的视野。海南大学从事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周伟民、唐玲玲教授的《南海天书》[1]对已发现的更路簿进... 南海更路簿是以中国海南岛渔民为主在千百年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发明和创造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更路簿才逐渐引起国人的关注,并进入学界的视野。海南大学从事海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周伟民、唐玲玲教授的《南海天书》[1]对已发现的更路簿进行了汇编及注译,并从更路簿的文化背景、更路簿学科发展等方面对南海更路簿进行诠释,被公认为是研究南海更路簿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也是笔者从事更路簿学习与研究的入门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南海 历史见证 历史意义 学术价值 祖宗 经略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面对历史的卓越回应——简论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
20
作者 周毅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新中国成立及其后60年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展示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革命力量;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新中国实现以... 新中国成立及其后60年的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见证。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展示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革命力量;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在新中国实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展示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创新活力;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在新中国60年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中展示出实现文明进步的无比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历史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