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纵横家的道术异同及其历史评价
1
作者 梅伟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先秦儒家与纵横家在诸子争鸣的时代彼此诘难,又互相吸收。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派,实则有着精神层面的共同点:不惧苦难并坚守志向、皆有辩才且不畏王权。但其行为方式又存在巨大分野:纵横家着眼于大争之世,运用纵横捭阖的实践哲学,彰显进取... 先秦儒家与纵横家在诸子争鸣的时代彼此诘难,又互相吸收。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派,实则有着精神层面的共同点:不惧苦难并坚守志向、皆有辩才且不畏王权。但其行为方式又存在巨大分野:纵横家着眼于大争之世,运用纵横捭阖的实践哲学,彰显进取精神;儒家则高扬先王之道,运用仁义礼仪的理论武器,显得迂阔而酸腐。在诸子博弈过程中,纵横家胜出并开启属于时代的义利之辩。因此,通过对二者道术异同的梳理与历史评价,从而更好地挖掘先秦纵横家的思想价值与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先王之道 纵横家 进取之道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光南音乐创作研究叙事与历史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和平 葛兆远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施光南浙江省金华人,是建国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对我国新型音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音乐领域的创作中依靠独特的音乐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音乐旋律等,其歌曲被人们深深的熟悉和喜欢以及传唱。... 施光南浙江省金华人,是建国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对我国新型音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音乐领域的创作中依靠独特的音乐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音乐旋律等,其歌曲被人们深深的熟悉和喜欢以及传唱。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音乐贡献,给予符合事实的、公允的、客观历史评价。同时也为后来研究者们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参照的文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音乐特征 音乐贡献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历史评价标准的反思 被引量:9
3
作者 邓京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4-88,共5页
历史评价标准的产生和来源,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历史评价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个是历史评价客体的属性。历史评价标准有诸多种类,可以从历史评价主体的存在状态、历史评价标准的规范、历史评价主体的阶级属性、时间的角度等方面进行... 历史评价标准的产生和来源,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历史评价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个是历史评价客体的属性。历史评价标准有诸多种类,可以从历史评价主体的存在状态、历史评价标准的规范、历史评价主体的阶级属性、时间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划分。这诸多评价标准的是非好坏,一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容体的内容与属性,二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符合了评价主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合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与历史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毅 王景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情感与历史评价赵毅,王景泽1历史科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历史评价是人们对历史内容经过思维活动作出的判断,而人类之高度思维又是极其发达的、活跃的、灵敏的,所以,必有情感影响于历史评价,这是理所当然的。对... 情感与历史评价赵毅,王景泽1历史科学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历史评价是人们对历史内容经过思维活动作出的判断,而人类之高度思维又是极其发达的、活跃的、灵敏的,所以,必有情感影响于历史评价,这是理所当然的。对历史评价产生影响的诸多情感因素,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评价 中东路事件 历史存在 太平天国 民族情感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东铁路 历史科学 程德全 政治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是否消解了道德批判? 被引量:7
5
作者 余京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
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之深刻转化。在此种转化中,历史唯物主义并未消解道德批判,而是将马克思早年基于"道德评价优先"视角而生... 历史唯物主义之创立,标志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视角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之深刻转化。在此种转化中,历史唯物主义并未消解道德批判,而是将马克思早年基于"道德评价优先"视角而生发的抽象道德批判置于"历史评价优先"视角之下,构建起道德批判、历史批判与历史辩护之生成性统一的辩证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马克思早年的道德批判亦由此实现从抽象到科学、从唯心到唯物之深刻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评价优先 历史评价优先 道德批判 历史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秋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9,共7页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 他是《湘报》的创办者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责。 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已而为之举措,也是...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 他是《湘报》的创办者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责。 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已而为之举措,也是唐绍仪内阁全体成员 的一 致决定,不应当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他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乱命上副署,虽是他难 辞其咎的人生一大污点,却也是有原因和苦衷的,在指责他时也应当多一点理解。他晚年脱 离袁世凯而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这是他人生最为闪光的一面,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湖南 民国初年 社会慈善事业 维新运动 历史评价 历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与价值的纠葛——试析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京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历史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在诸多方面既有明显差别又客观存在着密切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说明历史评价在认识中的普遍性,同时也具体展现了事实与价值在历史认识过程中复杂的交互运动。在处理认知与评价、事实与... 历史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历史认知与历史评价,在诸多方面既有明显差别又客观存在着密切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说明历史评价在认识中的普遍性,同时也具体展现了事实与价值在历史认识过程中复杂的交互运动。在处理认知与评价、事实与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上,不能简单采取消解矛盾的方法,而要在联系中发现其变化的整体趋向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认知 历史评价 事实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仕胡汉臣的历史评价分析——以李陵、王猛、许衡为典型样本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昕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0-51,共12页
儒家"华夷之辨"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尤其那些本为华夏之裔却身事夷狄之廷的"失节"汉臣,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承受着极大的舆论压力。李陵、王猛和许衡是中国历史上仕胡汉臣的三个代表,后世文人... 儒家"华夷之辨"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尤其那些本为华夏之裔却身事夷狄之廷的"失节"汉臣,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承受着极大的舆论压力。李陵、王猛和许衡是中国历史上仕胡汉臣的三个代表,后世文人对他们的看法不一:对李陵个人以同情为主,但却一致反对其效忠匈奴之举;对王猛毁誉参半,多认为他不应效忠前秦,但到清代中晚期开始出现反调,认为忠于苻坚也是一种君臣之义;对许衡则以称赞和辩护为主,但其中仍暗藏"仕元是罪"的逻辑前提,直到清代中晚期士人的史论中,才对元朝的正统地位予以不加保留的认可。这些历史评价表露出不尽相同的华夷观念。我们从中能够窥察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华夷伦理与民族问题的调适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胡汉臣 李陵 王猛 许衡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历史教学的历史评价空间——高校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徐霞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2-84,共3页
文章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高校历史教学应当重点提供学生思索历史的科学历史观、思维方法。因此 ,高校历史教学中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这一重要环节应改变传统“满堂灌”模式 ,赋课堂教学历史评价以空间感 ,实现学生自主性参与 。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历史评价 空间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历史评价标准中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矛盾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京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90年代以来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内 ,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的时风 ,由此引发了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争论。在争论背后 ,我们明显地看到评价主体实际上在运用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历史评价 ,而这些标准之间又普遍存在着... 90年代以来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内 ,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的时风 ,由此引发了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争论。在争论背后 ,我们明显地看到评价主体实际上在运用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历史评价 ,而这些标准之间又普遍存在着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历史评价标准的特殊性 ,同时又从整体上向我们说明了作出历史评价的背景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现实性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十年整体视角的计划经济模式历史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共6页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必须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对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历史评价。否定一种经济体制不等于否定一种经济体制所创造的经济基础,也无法否定。新中国前30年计... 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分为两大时期,是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分界来划分的。必须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对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历史评价。否定一种经济体制不等于否定一种经济体制所创造的经济基础,也无法否定。新中国前30年计划经济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实物经济和生产力是改革开放进行的必要前提,离开这个前提新中国后30年改革开放取得经济的巨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与非公共品相适应的公共供给,否则,就不可能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模式 公共供给取向 六十年整体视角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评价与历史评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双重逻辑检视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彦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90-96,共7页
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命题,存在价值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双重逻辑。以自由劳动为核心的哲学批判与以社会生产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手稿》中初次相遇,完成了双重逻辑何以存在的基础性证明。以抽象人性为核心... 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命题,存在价值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双重逻辑。以自由劳动为核心的哲学批判与以社会生产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手稿》中初次相遇,完成了双重逻辑何以存在的基础性证明。以抽象人性为核心的价值评价,实现了对异化劳动的伦理批判,奠定了在劳动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高度。以社会生产为核心的历史评价,实现了对一般劳动的历史说明,促进了解析异化劳动问题的规律思考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并未消解价值评价,而是将价值理想的实现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之上,从而完成了在异化劳动问题上由价值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逻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自由劳动 价值评价 历史评价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评价尺度体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学川 《学术探索》 2006年第4期93-98,共6页
历史评价尺度是指主体从自身特定的需要、利益等内在价值尺度出发判定历史客体及其变化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模式。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具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体;二是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体;三... 历史评价尺度是指主体从自身特定的需要、利益等内在价值尺度出发判定历史客体及其变化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模式。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具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体;二是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体;三是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统一体;四是历史尺度与现实尺度的统一体。历史评价尺度体系在较高层面上由生产力、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尺度组成。生产力尺度是历史评价的根本尺度,制度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关键尺度,精神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重要尺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尺度是历史评价的终极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评价尺度 生产力 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魏源反侵略思想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历史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军 丁春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6-38,共3页
用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述晚清思想家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反侵略思想内容,并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魏源反侵略思想中与时代、阶级相对应所体现出的进步性,以及在封建统治社会背景条件下,其作为封建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特定阶级属性,... 用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述晚清思想家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反侵略思想内容,并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魏源反侵略思想中与时代、阶级相对应所体现出的进步性,以及在封建统治社会背景条件下,其作为封建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特定阶级属性,使其反侵略思想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问题根本认识上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反侵略思想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鲁艺歌曲的创作因素与历史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莉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8-34,共7页
自1938年创办延安鲁艺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延安鲁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红色艺术教育基地院校,包括"鲁迅美术学院、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它一直以来都坚持为我国的文化事业、革命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先后... 自1938年创办延安鲁艺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延安鲁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红色艺术教育基地院校,包括"鲁迅美术学院、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它一直以来都坚持为我国的文化事业、革命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先后为毛泽东"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为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这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如《白毛女》、《黄河大合唱》等至今还为人们所传唱,对鼓舞民族士气、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价值。虽然延安鲁艺起源于抗战时期,但是其对实现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选取延安鲁艺作为研究主体,明确了延安鲁艺歌曲的文化历史渊源,一方面指出了延安鲁艺歌曲主观和客观创作因素,另一方面明确了延安鲁艺歌曲的历史评价,为今后开展延安鲁艺歌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鲁艺 歌曲 创作因素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小说历史评价综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国景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0-165,共6页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 ,在不同历史时期曾有过种种变化。合作化小说诞生初期 ,伴随着广泛欢迎的 ,是一种焦灼、急切的功利期待。当合作化作为一种现实的意义秩序被成功构建之后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开始转为一种意识形态想象的审美实现的...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 ,在不同历史时期曾有过种种变化。合作化小说诞生初期 ,伴随着广泛欢迎的 ,是一种焦灼、急切的功利期待。当合作化作为一种现实的意义秩序被成功构建之后 ,对合作化小说的评价开始转为一种意识形态想象的审美实现的阅读期待 ,其间 ,阶级斗争叙事一度左右过对合作化小说的审美评价。 80年代初 ,合作化小说因现实意义秩序的崩溃面临重重危机 ,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 ,才被当作一个文学史范畴重新深化认识。而在整个评价历史的后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 小说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荒政的特点及历史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鞠明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明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建设较为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荒政的制度趋向完备、立法逐步加强、监察趋于强化,并一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救灾民于危难,促进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而且有益于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同时,明代的荒政建设也存在着诸... 明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建设较为完善的时期。这一时期,荒政的制度趋向完备、立法逐步加强、监察趋于强化,并一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救灾民于危难,促进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而且有益于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同时,明代的荒政建设也存在着诸如制度僵化,程序冗长;财政恶化,备荒不力;政治腐败,致使荒政难以施行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荒政 特点 历史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律赋历史评价的边缘性变迁——一个文学接受史现象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3,共5页
从风行天下到唐无赋到形式呆板僵化,唐代辞赋的典范——律赋的历史评价经历了起伏跌落的变迁。这种变迁从接受背景来看,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文章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体现了文学思潮的变化;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律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后... 从风行天下到唐无赋到形式呆板僵化,唐代辞赋的典范——律赋的历史评价经历了起伏跌落的变迁。这种变迁从接受背景来看,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文章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体现了文学思潮的变化;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律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后来散文史上被冷落的命运。通过对律赋历史评价变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学史的重要环节是如何被遮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赋 历史评价 边缘性变迁 文学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消极历史评价及其回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成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3,共4页
马克思哲学把人的自由实现问题的探讨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之上,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抽象自由观,因此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哲学自创立至今,也始终在实践和理... 马克思哲学把人的自由实现问题的探讨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之上,真正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抽象自由观,因此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哲学自创立至今,也始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面临广泛争议和严峻挑战,承受着诸多消极评价,其原因既由于现实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其批评者未能在本质层面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独特哲学智慧。认真梳理马克思哲学所受到的消极历史评价及其根源并作出积极回应,是马克思哲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中国学界在全面把握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方面的努力,对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负面评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消极历史评价 回到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翦伯赞论历史评价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历史评价问题上 ,他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 ,坚持用历史主义的原则分析问题。其阐发的理论 ,不仅在当时把握着历史评价的正确方向 ,就是在今天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
关键词 翦伯赞 历史评价 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