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罗·赫斯特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理解探微
1
作者 张衔 雷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97,共6页
保罗·赫斯特的社会形态过渡理论是他在讨论英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理论基础上,深入思考不同社会形态过渡问题而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该理论指出,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不是具有前后承继关系的矛盾... 保罗·赫斯特的社会形态过渡理论是他在讨论英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过渡理论基础上,深入思考不同社会形态过渡问题而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该理论指出,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不是具有前后承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而是一种断裂关系。这个理论虽然看似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但更具有反历史主义倾向,饱含着浓厚的结构主义色彩,其实是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赫斯特 马克思 历史过渡理论 结构主义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的历史——评巴里巴尔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理解
2
作者 黄继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4-67,共4页
巴里巴尔认为,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过渡,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种断裂的关系,而不是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这是对马克思历史过渡理论的误读,其实质是结构主义的。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过渡理论 巴里巴尔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融危机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3
作者 叶进 姚洪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5,共2页
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发生根源的基础上,解析了金融危机的本质,指出金融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历史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4
作者 居占杰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73-74,共2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封建制度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创造力。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一系列矛盾,如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封建制度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创造力。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一系列矛盾,如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对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展示其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表现了它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历史过渡 进步性 历史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4-85,57,共3页
二战后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社会的因素。这些新社会因素的出现 ,是生产力日益社会化的客观结果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胜利成就 ,是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 ,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向更高级的新社会转变的历史过渡性。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 历史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关系经济的历史过渡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利丽 《兰州学刊》 2001年第4期22-23,62,共3页
关系经济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 ,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
关键词 关系经济 政府行为 交易成本 游戏规则 契约经济 中国经济形式 历史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权威主义是必要的历史过渡
7
作者 王占阳 《当代社科视野》 2014年第5期36-36,共1页
新权威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有权威,特别是有强势领导人;二是有现代化取向的改革开放。新权威主义实质上是必要的历史过渡。历史必要性和历史过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新权威主义 历史过渡 改革开放 主要表现 领导人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社自办发行”——一个历史的过渡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殿利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出版社 自办发行 历史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与当代“过渡期历史观”的构造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念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8,共11页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 对梁启超历史观的评价一般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开创者,其主要贡献是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史的解释框架之内,用线性的因果关系替代了王朝更替的历史观。另一种观点认为梁启超从欧洲归来后完全放弃了他所倡导的"进步史观",而成为了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实际上,梁启超所采取的是一种过渡期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强调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又主张解释历史不能仅仅依赖于纯粹科学方法,而尚需运用直觉的手段,同时他又强调文化积淀而不仅仅是物质更新在文明演进中的作用,这样的阐释方法使我们有可能超越西方历史观对我们思维的长期制约,也可避免"现代"与"后现代"两种极端解释取向所造成的偏颇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 转型期历史 过渡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下的突破——《玉梨魂》之历史过渡价值探析
10
作者 穆标 《作家》 2015年第8X期24-25,共2页
1912-1919年是一个历史过渡时代,而产生于这个时代的小说作品《玉梨魂》同样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过渡价值。本文将以该小说的艺术形式、主题思想为着眼点,探讨《玉梨魂》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并分析小说文本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折射... 1912-1919年是一个历史过渡时代,而产生于这个时代的小说作品《玉梨魂》同样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过渡价值。本文将以该小说的艺术形式、主题思想为着眼点,探讨《玉梨魂》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并分析小说文本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折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梨魂》 传承下的突破 历史过渡价值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过渡经济思想评析——兼论过渡经济的历史形式之制度与体制双重过渡形式
11
作者 张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向自由竟争资本主义过渡,同时向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渡,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经济过渡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程度和结果,成为西欧各国采取不同过渡经济形式的直接历史条件和背景。亚当.斯密和弗... 向自由竟争资本主义过渡,同时向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渡,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经济过渡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程度和结果,成为西欧各国采取不同过渡经济形式的直接历史条件和背景。亚当.斯密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现了他们对各自国家所面临的特殊经济过渡问题的认识和解答。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经济 过渡经济的历史形式 制度性过渡 体制性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大包干的历史回顾及反思
12
作者 孙诚 熊志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9-74,共6页
20多年来,我国农业“大包干”沿着两条基本路径发展:一条是在“大包干”的框架中不断改革完善;另一条路径是跳出“大包干”,寻找“大包干”发展的出路。选择不同路径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暴露出“大包干”的内在矛盾及其... 20多年来,我国农业“大包干”沿着两条基本路径发展:一条是在“大包干”的框架中不断改革完善;另一条路径是跳出“大包干”,寻找“大包干”发展的出路。选择不同路径的地区,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暴露出“大包干”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过渡性。农业企业化是“大包干”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企业化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包干” 路径选择 历史过渡 农业企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正确认识——我们党确立新时期基本路线的重要依据
13
作者 凌令时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8-20,31,共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确立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路线的确立 ,与我党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和这一过渡性的长期性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历史性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确立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一路线的确立 ,与我党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和这一过渡性的长期性 ,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历史性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本质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路线 资本主义 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 历史过渡 时代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工子弟学校:平等权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建维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2-26,共5页
平等权从近代以来已经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确定下来。平等的内涵构成大致包括无差别对待原则、按比例原则和补救原则。文章通过对平等内涵的理解,来讨论民工子弟学校的历史过渡性和当下文化合理性,结论是民工子弟学校未来必须终结与废除... 平等权从近代以来已经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确定下来。平等的内涵构成大致包括无差别对待原则、按比例原则和补救原则。文章通过对平等内涵的理解,来讨论民工子弟学校的历史过渡性和当下文化合理性,结论是民工子弟学校未来必须终结与废除。但是,必须考虑到其在当下文化的合理性,废除民工子弟学校的前提是逐步改进我们的教育文化为全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民工子弟学校 历史过渡 文化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场竞争调控机制特征探析
15
作者 盛敏 姚林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8-51,共4页
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态势正全面拉开 ,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并保持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力 ,我们必须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其动力效力的同时 ,积极构建市场竞争调控管理机制 ,实现“双机”优化组合。构建一个符合一国国情... 我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态势正全面拉开 ,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并保持经济发展的长期竞争力 ,我们必须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其动力效力的同时 ,积极构建市场竞争调控管理机制 ,实现“双机”优化组合。构建一个符合一国国情的市场竞争调控模式是该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的市场竞争调控具有初级阶段过渡性、后起追赶性、政府主导性等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市场竞争 调控机制 中国特色 政府主导性 市场主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过渡 市场培育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及其改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周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50-53,共4页
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处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工资分配制度.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内部自主分配;1996... 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处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工资分配制度.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内部自主分配;1996年12月劳动部、财政部《关于改进完善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通知》又进一步提出为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工资总量宏观管理和调控,必须改进和完善工资与效益挂钩办法.本文拟从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出发,结合现代企业制度探讨工资与效益挂钩制度的历史过渡性,提出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经营者 国有企业 指导线 利润分享理论 工资分配制度 劳动者 经济效益指标 历史过渡 企业家人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伦理危机与课程改造
17
作者 刘新春 《船山学刊》 200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中国古代,儒家经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内容。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教育伦理无力承载中国近代社会伦理变迁。引进西方教育伦理精神和教育制度,建立新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成为社... 中国古代,儒家经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内容。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教育伦理无力承载中国近代社会伦理变迁。引进西方教育伦理精神和教育制度,建立新的伦理道德教育体系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现实需要。清末,朝廷、地方及民间都开展了新的课程尝试,但这一改造具有不彻底的历史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 伦理危机 改造 课程 道德教育体系 社会伦理 历史过渡 中国古代 主体内容 教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和现代的交织碰撞中看《海上花列传》
18
作者 陈佩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42-144,共3页
狭邪小说的兴起和近代中国租界工商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人际关系、两性情感呈现出功利化状态,道德让位于商业文化,变革成为时代主题。《海上花列传》受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阶段,反映了不可阻挡的现代性潮流,... 狭邪小说的兴起和近代中国租界工商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人际关系、两性情感呈现出功利化状态,道德让位于商业文化,变革成为时代主题。《海上花列传》受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阶段,反映了不可阻挡的现代性潮流,但无法割舍的传统依托说明《海上花列传》不断地回归传统和颠覆传统的矛盾交织;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性,揭示了现代意蕴的凸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历史过渡 现代性 新旧交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undary Shift of Potential Suitable Agricultural Area in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Northeastern China under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During 20th Century 被引量:3
19
作者 YE Yu FANG Xiuq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655-665,共11页
Climate change affected the agricultural expans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patterns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ssible range of the boundary shift of the potential su... Climate change affected the agricultural expans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patterns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ssible range of the boundary shift of the potential suitable agriculture area in the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Based on modem weather data, 1 km-resolution land cover data, historical climatic time series, and estimation by using similar historical climatic scenes, the following was concluded: 1) The climate conditions of suitable agriculture areas in the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between 1971 and 2000 required an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above 1℃ or ≥ 0℃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2500℃-2700℃,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bove 350 mm. 2)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potential suitable agriculture area during the relatively warmer period of 1890-1910 was approximately locat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1961-2000 area. The northern boundary shifted back to the south by 75 km on average during the colder period of the earlier 20th century, whereas during the modem warm period of the 1990s, the area shifted north by 100 km on average. 3)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uitable agricul^re area during the heaviest drought periods between 1920s and 1930s had shifted northeast by 250 km and 125 km, respectively, contrasting to the boundaries of 1951-2008. For the wettest period, that is, the 1890s to the 1910s, the shift of western and eastern boundaries was to the southwest by 125 km and 200 km,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1951-2008 period. This study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identifying a climatically sensitive area and planning future land us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ver changes farming-grazing transitional zone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音乐风格变革的文化透视与历史观察
20
作者 王索尼 《音乐大观》 2014年第12期235-236,共2页
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产生了多个不同的风格时期,世界其他民族地域的音乐很少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表现出多种不同风格变革的发展历程。文章旨在通过对西方音乐大体发展脉络的文化背景的透视与历史维度的观察,... 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产生了多个不同的风格时期,世界其他民族地域的音乐很少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表现出多种不同风格变革的发展历程。文章旨在通过对西方音乐大体发展脉络的文化背景的透视与历史维度的观察,简要地论述西方音乐史中不同风格变革的历史节点与历史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音乐风格 历史节点 历史过渡 蒙特威尔第 前古典主义 贝多芬 多元化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