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汞测孔评价混凝土材料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唐明 王甲春 李连君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用混沌分形理论结合压汞测孔技术 ,直接测试评价了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特征 ,计算出了对应的分形维数 ,并对普通混凝土与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硬化后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的几何特征采用... 用混沌分形理论结合压汞测孔技术 ,直接测试评价了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特征 ,计算出了对应的分形维数 ,并对普通混凝土与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 ,硬化后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的几何特征采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是十分有效的 ,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不仅具有粗孔细化的效果 ,而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压汞测孔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剂对全尾砂固结材料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浩 樊攀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4,共5页
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粉煤灰和矿渣代替水泥,用AutoPoreⅣ9500型全自动压汞测孔仪测量不同胶结剂、不同龄期的全尾砂固结材料孔结构,表征胶结剂的胶结性能。结果表明,15%掺量的矿渣的孔结构参数比15%掺量的粉煤灰的孔结构参数更优。水泥、... 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粉煤灰和矿渣代替水泥,用AutoPoreⅣ9500型全自动压汞测孔仪测量不同胶结剂、不同龄期的全尾砂固结材料孔结构,表征胶结剂的胶结性能。结果表明,15%掺量的矿渣的孔结构参数比15%掺量的粉煤灰的孔结构参数更优。水泥、矿渣、粉煤灰三者水化活性活依次降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三种全尾砂试块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孔隙量均减小,分形维数、孔总面积均增大,抗压强度增加。工业试验验证,掺入一定量矿渣与粉煤灰的胶凝剂对水泥的可替代性,且具有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固结材料 压汞测孔 结构 胶结材料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粒对次轻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孔丽娟 葛勇 +1 位作者 张宝生 袁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使用不同强度和吸水率的陶粒制备次轻混凝土,测定陶粒附近界面区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研究了陶粒吸水率对其强度和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强度较高的陶粒有利于提高次轻混凝土的强度,而吸水率较高的陶粒由于其在混凝土内部... 使用不同强度和吸水率的陶粒制备次轻混凝土,测定陶粒附近界面区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研究了陶粒吸水率对其强度和抗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强度较高的陶粒有利于提高次轻混凝土的强度,而吸水率较高的陶粒由于其在混凝土内部较强的吸返水作用可改善陶粒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劈拉强度;吸水率较高的陶粒可细化水泥石的孔结构和降低有害孔含量,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提高,且随着龄期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结构 压汞测孔 陶粒品种 次轻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膨胀剂及矿粉对水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天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第3期9-12,共4页
文章利用质量变化率、膨胀率和抗蚀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水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应用MIP压汞测孔技术初步分析了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改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表明,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混凝土... 文章利用质量变化率、膨胀率和抗蚀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水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应用MIP压汞测孔技术初步分析了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改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表明,膨胀剂及大掺量磨细矿渣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其作用机理是增大硬化浆体中的小孔所占比例,减小大、中孔所占比例;采用膨胀剂和磨细矿渣等量替代水泥后改善了混凝土侵蚀后期质量急剧损失状况,有利于减小砂浆膨胀率以及提高其抗蚀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剂 磨细矿粉 压汞测孔 硫酸盐侵蚀 水工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孔体积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傅强 郑克仁 +2 位作者 谢友均 周锡玲 蔡锋良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51-1557,共7页
采用压汞测孔试验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1000nm以上孔径孔隙的体积分形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CA砂浆内部微细观物理化学性能对其孔体积分形特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最可几孔径逐渐减小,CA砂浆内部孔径在500... 采用压汞测孔试验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1000nm以上孔径孔隙的体积分形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CA砂浆内部微细观物理化学性能对其孔体积分形特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加,最可几孔径逐渐减小,CA砂浆内部孔径在5000nm以上的孔隙体积逐渐减少,孔径为1000~5000nm的大毛细孔体积逐渐增加,水泥水化产物的形成及其填充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形维数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大,沥青膜对水泥水化的影响是分形维数增加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进一步证明了分形维数的增大象征着CA砂浆内部孔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测孔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体积 分形维数 龄期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limestone calcined clay cement concrete in South China and its bond behavior with steel reinforcement 被引量:1
6
作者 Zhen-yu HUANG You-shuo HUANG +6 位作者 Wen-yu LIAO Ning-xu HAN Ying-wu ZHOU Feng XING Tong-bo SUI Bin WANG Hong-yan M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92-907,共16页
Limestone calcined clay cement(LC^3),consisting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clinker,calcined clay,limestone powder,and gypsum,has been considered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e cement and concre... Limestone calcined clay cement(LC^3),consisting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OPC)clinker,calcined clay,limestone powder,and gypsum,has been considered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e cement and concrete industry,such as high carbon emissions,high energy consumption,and resource shortages.This study carries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LC^3-based paste,mortar,and concrete,including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e.g.hydration product characterization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sis)and macro-scale testing(e.g.work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using raw materials from south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in LC^3 paste,the replacement of clinker by calcined clay and limestone leads to an increased volume of small pores but decreased total volume of pores.The workability of LC^3 mortar and concrete can be readily tailored using conventional superplasticizers.When designed for comparable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the LC^3 mortar and concrete tend to have lower early-age compressive strength,but comparabl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higher flexural strength than those of the OPC counterparts at late ages.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bond-slip behavior between LC^3 concrete and steel bars and finds that the bond strength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OPC concrete with the same 28-d compressive strength,but that the LC^3 concrete-rebar interface exhibits higher bond-slip stiffness.These findings on LC^3 concrete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for furth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LC^3 binder in structural concrete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estone calcined clay cement(LC^3) Hydration BOND-SLIP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Bond strengt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