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汞试验的黏性土微观孔隙特性研究
1
作者 韦丽娴 《四川水泥》 2024年第9期58-60,共3页
为探讨黏性土的微观孔隙特性,通过压汞试验对桂林某工程中的地基土开展试验研究。首先对土样进行基础物理试验,得出该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包括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以及土粒的相对密度,确定其属于黏性土。通过压汞试验得到该不同干... 为探讨黏性土的微观孔隙特性,通过压汞试验对桂林某工程中的地基土开展试验研究。首先对土样进行基础物理试验,得出该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包括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以及土粒的相对密度,确定其属于黏性土。通过压汞试验得到该不同干密度黏性土的孔隙孔径以及累计进汞体积(孔隙体积百分数)的数据分布情况,随黏性土干密度的增大,孔隙总体积逐渐减少,但小孔隙孔径的含量略微增加,影响不明显;对于大孔径孔隙含量而言,随干密度的增大其减少情况较为明显。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和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黏性土 微观孔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重塑膨润土压汞试验用土样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平 房营光 +1 位作者 闫小庆 何智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8-391,共4页
采用风干法、烘干法和冻干法分别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膨润土进行干燥制样,利用压汞试验得到的累积进汞量曲线,对重塑膨润土进行了孔隙尺度划分,根据测试结果对土样孔隙尺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风干法、烘干法和冻... 采用风干法、烘干法和冻干法分别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膨润土进行干燥制样,利用压汞试验得到的累积进汞量曲线,对重塑膨润土进行了孔隙尺度划分,根据测试结果对土样孔隙尺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风干法、烘干法和冻干法干燥制样后土体孔隙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土样的含水率越高,差异越明显;风干法、烘干法干燥土样会引起孔隙收缩,导致土体微孔隙特征的变化,冻干法不会引起孔隙收缩,因而不会导致土体微孔隙特征的变化。由此得出了干燥重塑膨润土制备压汞试验用土样最好的干燥方法是冻干法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尺度 风干法 烘干法 冻干法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压汞试验确定软土结构性损伤模型参数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海波 赵艳林 +1 位作者 孔令伟 汪稔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4-858,共5页
在分析结构性土的变形机理基础上,通过压汞试验对结构强度丧失过程中孔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孔隙结构破损势的概念。
关键词 土力学 压汞试验 软土结构性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试验的煤可压缩性研究及压缩量校正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贝贝 秦勇 +2 位作者 张政 汪岗 喻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为了提高压汞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以准确表征煤的孔隙结构,根据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结合分形分维的思想,在10~206 MPa压力范围内,基于压汞数据计算了煤基质的压缩系数,并结合液氮吸附数据对压汞试验结果进行校正。得到煤样的基质压... 为了提高压汞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以准确表征煤的孔隙结构,根据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结合分形分维的思想,在10~206 MPa压力范围内,基于压汞数据计算了煤基质的压缩系数,并结合液氮吸附数据对压汞试验结果进行校正。得到煤样的基质压缩系数在0.671×10-10~1.23×10-10m2/N,校正后总孔容与校正前相差48.62%~54.89%,孔隙结构与液氮吸附试验结果更加接近。压力大于206 MPa时煤的孔隙结构变化十分复杂,对应孔径小于6 nm的测试结果不宜采用。压力在10~206 MPa时,累计压缩量与填充量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压汞试验 分形分维 缩性 孔容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压汞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建文 洪振舜 刘松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91-3596,3603,共7页
采用压汞法对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及入口孔径分布特征与固化材料掺量及固化土龄期的关系,并将微观试验结果与固化土的物理指标和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压汞法研究疏浚淤泥... 采用压汞法对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及入口孔径分布特征与固化材料掺量及固化土龄期的关系,并将微观试验结果与固化土的物理指标和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压汞法研究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微观孔隙空间分布是成功的,压汞试验得到的微观孔隙特征与众多学者通过宏观力学试验得出的强度规律是一致的,微观结构试验能够很好地解释宏观物理力学性状。随着固化材料掺量的增加和龄期的增长,淤泥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和D50孔径明显减小,入口孔径分布特征亦发生了相应变化。所得流动固化土的入口孔径主要分布在0.01~10μm之间,最大分布孔径在0.5~2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固化土 压汞试验 入口孔径分布 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试验的SAP混凝土孔结构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郭耀华 丁红岩 +1 位作者 张浦阳 张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了研究高吸水性树脂(SAP)对混凝土孔隙特征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干拌方法拌制SAP混凝土,基于压汞和抗压试验,对2种配合比和3种SAP掺量的混凝土进行分批试验,测定各组试样的内部孔结构特征参数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比孔容积... 为了研究高吸水性树脂(SAP)对混凝土孔隙特征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干拌方法拌制SAP混凝土,基于压汞和抗压试验,对2种配合比和3种SAP掺量的混凝土进行分批试验,测定各组试样的内部孔结构特征参数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比孔容积、孔隙率、最可几孔径与SAP掺量呈正比关系;掺加SAP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比孔容积、孔隙率、最可几孔径呈反比关系;随着SAP掺量的增加,小于1.0μm的孔隙率呈增大趋势,而大于1.0μm的孔隙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高吸水性树脂 混凝土 孔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试验及氮气吸附试验下柳州红黏土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海波 薛小杰 +2 位作者 蒋熠 尹国强 曾召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619-14624,共6页
土体微观结构是影响其变形破坏、强度等特性的内因。为探究土中孔隙分布特点,针对柳州红黏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压汞试验、氮吸附试验。通过探究发现:红黏土中发育有大小不一的团粒,由于游离氧化铁的胶结作用,团粒内部具有高的稳定性... 土体微观结构是影响其变形破坏、强度等特性的内因。为探究土中孔隙分布特点,针对柳州红黏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压汞试验、氮吸附试验。通过探究发现:红黏土中发育有大小不一的团粒,由于游离氧化铁的胶结作用,团粒内部具有高的稳定性,在一般的荷载作用或扰动下不会发生破坏,且团粒内部存在大量尺寸较小的孔隙,与团粒间孔隙一起构成红黏土的孔隙空间;红黏土中孔径分布的双峰结构非常明显,团粒内的孔隙由于强胶结作用而保持稳定。不同制样方法形成的土体的团粒内孔隙是稳定的,重塑土样相对原状土样,孔隙体积更大、结构松散;压汞试验孔隙测量比较全面,涵盖广,包括了大孔隙和微孔隙,整体孔隙分布和孔隙累积体积展示清晰,而氮气吸附试验更侧重于微孔隙体积的测量,且测量精确度高,故两者结合能更为详细、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压汞试验 氮气吸附试验 微观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试验技术研究黏性土微观孔隙分布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庄心善 张立波 +1 位作者 陶高梁 杨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土体的微观结构对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研究土体微观结构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取武汉市汉街地区一处建筑工地基坑底部的非饱和粘土,风干后制得干密度为1.4g/cm3的重塑土试样,运用压汞试验方法研究试样微观孔隙结构的孔径分布变... 土体的微观结构对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研究土体微观结构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取武汉市汉街地区一处建筑工地基坑底部的非饱和粘土,风干后制得干密度为1.4g/cm3的重塑土试样,运用压汞试验方法研究试样微观孔隙结构的孔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非饱和粘土孔隙主要以大孔为主,大多分布在8.75~62.5μm之间.通过试验还发现进汞曲线和出汞曲线的不一致性,并分析了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重塑粘土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试验资料在阳泉矿区防治水方面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传凤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133-135,共3页
通过压汞试验结合扫描电镜对阳泉矿区峰峰组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进行了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有效孔隙度、孔隙喉道、平均孔径以及各种直径孔隙所占的比例等特征,与隔水性岩层铝土泥岩进行比较,从孔隙的微观结构角度探... 通过压汞试验结合扫描电镜对阳泉矿区峰峰组碳酸盐岩和硫酸盐岩进行了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有效孔隙度、孔隙喉道、平均孔径以及各种直径孔隙所占的比例等特征,与隔水性岩层铝土泥岩进行比较,从孔隙的微观结构角度探讨了峰峰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对开采深部煤炭资源的隔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泉矿区 压汞试验 峰峰组 隔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试验的软土宏微观结构定量关系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彭立才 黄宇杰 +1 位作者 王伟 陈校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5年第8期17-21,25,共6页
在分析国内外多个软土地区固结试验后的压汞试验资料基础上,对软土结构强度丧失过程中孔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软土的微观孔隙最可几半径比与宏观体积应变之间存在半对数的定量关系。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塑性损伤模型和有限元求... 在分析国内外多个软土地区固结试验后的压汞试验资料基础上,对软土结构强度丧失过程中孔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软土的微观孔隙最可几半径比与宏观体积应变之间存在半对数的定量关系。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的塑性损伤模型和有限元求解程序CONDAM,对珠海温泉公路软基的堆载预压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经与现场观测试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微观孔隙最可几半径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压汞试验 宏微观结构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测孔评价劈裂注浆加固效果的室内试验
11
作者 王玉平 朱宝龙 陈强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对四川省绵阳地区的软粘土进行研究,用压汞测孔技术直接测试评价了劈裂注浆加固软粘土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得到了孔隙分布变化规律、总孔隙面积、孔隙率以...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对四川省绵阳地区的软粘土进行研究,用压汞测孔技术直接测试评价了劈裂注浆加固软粘土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得到了孔隙分布变化规律、总孔隙面积、孔隙率以及各种半径孔隙所占的比例等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饱和软粘土主要孔隙半径分布在0.05~1μm之间,劈裂注浆后的复合土体孔隙率降低、总孔隙面积降低、孔隙半径减少、孔隙总体积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粘土 压汞试验(MIP)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新煤矿弱胶结煤岩体风化微结构及压汞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建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共4页
通过SEM试验和压汞试验对鲁新煤矿的风化前后煤体和岩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11煤的煤样在未风化前微结构排列整齐,较为密实,平均孔隙率为4.78%,风化后部分裂隙相互贯通,孔隙率急剧增加为15.1%;顶板泥岩岩样在未风化前岩样表面呈... 通过SEM试验和压汞试验对鲁新煤矿的风化前后煤体和岩体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11煤的煤样在未风化前微结构排列整齐,较为密实,平均孔隙率为4.78%,风化后部分裂隙相互贯通,孔隙率急剧增加为15.1%;顶板泥岩岩样在未风化前岩样表面呈多小孔状微结构,孔隙率为24%,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风化后的岩样孔隙率增加至28.56%,岩样表面呈片麻状结构,呈现出多个微小孔洞逐步形成大孔洞的表面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尤其是大巷支护中必须采取封闭围岩的支护技术,例如混凝土喷层支护,防止巷道表面围岩持续风化,影响软岩巷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压汞试验 SEM试验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试验的珠海软土微观孔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栋 彭松 +4 位作者 常丹 刘建坤 南霁云 汪旭 曹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289-4298,共10页
软土的微观结构研究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珠海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压汞试验对珠海软土微观孔隙特征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珠海软土孔隙直径分布在3 nm~338μm范围,总孔容位于0.2~0.3m L/g,平均孔径为50~85 nm;珠海软土... 软土的微观结构研究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珠海软土的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压汞试验对珠海软土微观孔隙特征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珠海软土孔隙直径分布在3 nm~338μm范围,总孔容位于0.2~0.3m L/g,平均孔径为50~85 nm;珠海软土孔隙特征曲线呈单峰分布,随着深度增加,土体孔隙体积逐渐减小,优势孔径逐渐减小,土体孔径更加集中;堆载预压对珠海软土处理效果显著,总孔容可降低15%,孔隙率可降低10%;根据累计进汞的百分比曲线明显存在2个转折点,珠海软土微观孔隙可分为微孔隙(<10 nm)、小孔隙(10~360 nm)及大孔隙(>360 nm),其中大孔隙约占4%,微孔隙约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软土 微观结构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水压作用下混凝土孔隙结构及渗透特性研究
14
作者 聂婷婷 任倩慧 +1 位作者 朱元涛 岳一凡 《青海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深入探究水压作用下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与渗透特性的相互影响,本文设置5组不同渗透压力作为对照,分别进行透水试验及压汞试验,并收集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系数等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压增加,混凝土孔隙率增加,连通... 为深入探究水压作用下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与渗透特性的相互影响,本文设置5组不同渗透压力作为对照,分别进行透水试验及压汞试验,并收集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系数等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压增加,混凝土孔隙率增加,连通性增强,渗透系数增大;沿着水流渗透方向孔隙结构产生不同发育,试件下部以小孔孔隙发育为主,而试件上部优先流作用明显,大孔、中孔和小孔均有发育。依据相关性分析对孔隙量、孔隙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试件下部渗透特性主要受小孔孔隙影响,而试件上部渗透特性受大孔、中孔和小孔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试验 渗透系数 孔隙结构 压汞试验 透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和MIP试验结构性黏土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83
15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12,共7页
为探求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对湛江结构性黏土进行室内压缩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法对天然土和压缩后土制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和压汞试验,基于灰度计算土的三维孔隙率,分析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 为探求土体在变形过程中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对湛江结构性黏土进行室内压缩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升华干燥法对天然土和压缩后土制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和压汞试验,基于灰度计算土的三维孔隙率,分析压缩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二值化处理获得的二维孔隙率,三维孔隙率物理意义明确,求取方法简单,有较高准确性。湛江天然黏土孔径为1.0~0.1μm的小孔隙组占优,其孔隙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73%。压缩过程中,P>k前,各孔径组分变化甚微。P>k后,随压力的增大,小孔隙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各孔隙组对外力的敏感度与孔隙体积含量正相关。由于压汞过程存在"瓶颈"效应,其结果可能会夸大小孔隙的分布密度而低估大孔隙的分布密度。结构性黏土压缩过程中微观结构形态的演化可分为结构微调、结构破损、结构固化3个阶段。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土的变形机制,为结构性土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结构性黏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 压汞试验 结构屈服 微观孔隙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压力下强结构性黏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拓勇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94-2800,共7页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 为探讨结构性土变形的微观机制,以湛江地区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压缩试验后土样进行压汞试验,分析不同固结压力下土的孔隙分布、孔径大小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辅以SEM图像进行孔隙形态的定性分析,并从分形理论角度对此解释与验证。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各孔隙组对外力的敏感度与孔隙体积含量正相关。由于压汞过程存在瓶颈效应以及边-面-角的空间接触形式,其结果可能会夸大真实小孔隙的分布密度而低估大孔隙的分布密度。结构性对压缩过程中孔隙分布影响较大,当固结压力增大至结构屈服压力后,孔径为0.01~0.50μm的孔隙组变化明显,孔隙的连通性变差,孔径分布向小孔径范围移动,孤立式孔隙增多,大、中孔隙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湛江黏土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据此确定微裂隙、粒间孔隙和孤立孔隙孔径的分界点为0.01μm与0.50μm,同时给出了湛江黏土的孔径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孔隙 压汞试验 固结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工程废浆试验 被引量:56
17
作者 武亚军 陆逸天 +1 位作者 牛坤 孙德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5-1373,共9页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 将适合于处理大面积高含水率淤泥的真空预压法与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沉淀法相结合(即药剂真空预压法)应用于工程废浆的固液分离。针对上海某桩基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泥浆采用4种不同的絮凝剂进行了沉降柱试验,并对各自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采用最佳絮凝效果时的絮凝剂和配比,进行了室内药剂真空预压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对出水量和废浆浆面高度进行监测;试验前后进行了含水率、颗粒分布、压汞和扫描电镜试验。试验发现:1废浆含水率从絮凝前的163%,降低到絮凝后的96%,经过真空预压后再降低到37%;2加入絮凝剂后絮体中的黏粒含量减少、粉粒含量增多,即絮凝会使小颗粒长大;3处理后废浆的孔隙率明显下降,沿径向向内逐渐减小。研究表明药剂真空预压法技术可行、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 药剂 废弃泥浆 压汞试验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廖明光 李士伦 谈德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 ,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Fg 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 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 ,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 ,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d 和Sb 及孔喉几何因子Fg 三个参数唯一确定 ,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 ,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渗透率 砂岩 储层 压汞试验 双曲线 估算模型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孔令荣 黄宏伟 +1 位作者 张冬梅 P.-Y.Hicher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对上海淤泥质粘土单轴固结过程中的不同固结压力水平下的土样进行试验,采用孔隙种类、孔隙大小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上海淤泥质粘土的孔隙分布特点及孔隙的大小进行研究。研... 土体的微结构对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运用压汞试验方法对上海淤泥质粘土单轴固结过程中的不同固结压力水平下的土样进行试验,采用孔隙种类、孔隙大小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上海淤泥质粘土的孔隙分布特点及孔隙的大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淤泥质粘土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即多以团粒内在的孔隙和颗粒间的孔隙为主,孔隙半径多分布在0.2μm-1.2μm之间。随着固结压力增大,当固结压力分别为132 kPa,264 kPa时,土体中孔隙分布仍以小孔隙为主,但小孔隙和微孔隙分布的比例有一定的变化;当固结压力增大到800 kPa时,土中孔隙以微孔隙和超微孔隙为主,试样中团粒间的孔隙几乎消失,颗粒间的孔隙占有完全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试验 压汞试验(MIP) 孔隙分布 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真空预压法处理宁波废弃泥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亚军 周振 +3 位作者 王栋 陆逸天 汪建钢 林富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3,共7页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 针对浙江宁波某场地的工程废弃泥浆进行了系列药剂真空预压室内试验研究,基于沉降柱试验确定不同絮凝剂的最佳添加量;按照絮凝剂最佳添加量,进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药剂真空预压法的模型试验,探讨药剂真空预压法固液分离的效果;最后,对模型箱中不同位置处的泥样做压汞试验,研究泥样微观孔隙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絮凝剂后,初始上清液浊度较为接近,且浊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斜率较大,絮体尚未稳定;24h后浊度曲线斜率较小,絮体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此时上清液浊度最低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为最佳添加量.加入絮凝剂后泥浆颗粒粒径明显增加,大于0.075mm的颗粒由原来的11.78%增加到了79.69%.废弃泥浆絮凝后静置24h后排出上清液含水率从278%降至157%,真空预压136h后从157%降低到了约47.2%,固液分离的效率较高.经过药剂真空预压后,泥浆中孔隙被大大压缩,孔径峰值区域从絮凝后真空前的1 000~120 000nm减小到100~20 000nm,且距离中心越近孔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真空预 絮凝 宁波废弃泥浆 模型试验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