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
1
作者 吴玉 刘丽敏 黄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5-1337,共3页
为控制新能源汽车电池耗电量,并对其电能消耗行为进行原位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展开研究。完善动力锂电池组结构模型,根据汽车电池的热耦合特性,推导监测核函数,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在此基础上,... 为控制新能源汽车电池耗电量,并对其电能消耗行为进行原位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展开研究。完善动力锂电池组结构模型,根据汽车电池的热耦合特性,推导监测核函数,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在此基础上,确定汽车电池的电极材料,并分别从表征特性、拉曼光谱两个角度,对其电池元件的原位特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在线监测 原位分析 热耦合特性 表征特性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中亚稳奥氏体-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原位分析
2
作者 薛维维 孙殿东 +6 位作者 胡俊睿 顾新阳 杜兆鑫 崔丽 郭岩 郝旭龙 高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0,共8页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 采用原位EBSD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铁素体不锈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后残余奥氏体特征对其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与其晶粒尺寸、分布和形貌有关,其影响程度按降序排列。与马氏体间奥氏体和马氏体与铁素体间奥氏体相比,三叉晶界处的奥氏体和孪晶奥氏体在变形早期更容易发生马氏体相变,这与变形过程中不同分布残余奥氏体所受不同的应变或应力密切相关。与大尺寸奥氏体相比,小尺寸奥氏体在变形后期开始转变,有助于延长均匀伸长率。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寸奥氏体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和平均C含量,并且由于细晶强化效应需要较大的宏观应力/应变来诱导马氏体相变。拉长/等轴残余奥氏体在变形早期容易转变,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变形后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塑性。不同的转变行为是由于C和N含量的差异以及层错、位错和滑移等缺陷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原位分析 相变行为 残余奥氏体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铁质文物锈蚀形态的原位分析及其机理
3
作者 焦小珂 江旭东 +1 位作者 李齐 谢梦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等,对六件湖北地区出土铁质文物的锈蚀状况进行了原位分析,以深入研究铁质文物不同锈蚀形态。结果表明,铁质文物的锈蚀形态可分两类:(1)一般铸铁器物的原始形态...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显微拉曼光谱仪等,对六件湖北地区出土铁质文物的锈蚀状况进行了原位分析,以深入研究铁质文物不同锈蚀形态。结果表明,铁质文物的锈蚀形态可分两类:(1)一般铸铁器物的原始形态清晰可辨,其锈层有组织“痕像”残存,其锈蚀产物为铁的氧化物和C;(2)一般熟铁器物的原始形态被锈层破坏,其锈层中无组织“痕像”,其锈蚀产物通常包括α-FeOOH、Fe_(3)O_(4)、α-Fe_(2)O_(3)、β-FeOOH等。铸铁中大量渗碳体和石墨的存在是锈层中残存“痕像”组织,并保持器物原始形态的重要原因。Ⅰ型锈一般保留器物原始形态特征,若为无害锈则予以保留;Ⅱ型锈往往破坏了器物原始表面,导致纹饰器型难辩,即使为无害锈也需适当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文物 锈蚀物形态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分析在电池材料失效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贾雪莹 汪伟伟 +1 位作者 刘兴亮 李鹏飞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68,共5页
原位分析技术基于实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在揭示电池材料界面演化和失效机制方面越来越重要,可为从根本上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从关键电极材料表界面结构演化、形貌变化和产气情况等方面,系统总结针对电池材料失效分析... 原位分析技术基于实时性和现场性的特点,在揭示电池材料界面演化和失效机制方面越来越重要,可为从根本上提升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从关键电极材料表界面结构演化、形貌变化和产气情况等方面,系统总结针对电池材料失效分析的常用原位分析技术,如原位XRD、原位X射线显微技术及原位原子力显微镜等。重点阐述各类分析技术的原理,并根据其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讨论技术优势及局限性,对改善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原位分析 失效分析 电极材料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智能制造、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专刊》——主编寄语
5
作者 李泓 阳如坤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储能的核心作用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其本质是为了让能量更加可控。随着能源朝向绿色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光伏、风力、光热以及水力等发电方式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制造能源时代。这样的新型能源结... 储能的核心作用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其本质是为了让能量更加可控。随着能源朝向绿色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光伏、风力、光热以及水力等发电方式将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制造能源时代。这样的新型能源结构一方面有助于我国摆脱当前能源进口高依赖形势,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而另一方面由新型能源结构带来的用能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则需要通过发展储能创新技术来解决。因此,先进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成为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安全化的关键基础,同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进口 智能制造 原位分析 能源供应 可持续发展 新型能源 发电方式 储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原位分析仪器SHRIMP的产生与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被引量:105
6
作者 宋彪 张玉海 刘敦一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本文对SHRIMP的产生基础进行了分析,对SHRIMP产生过程及设计思想、技术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SHRIMP在同位素地质学、尤其是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应用和贡献。
关键词 微量原位分析仪器 锆石 SHRIMP 原位分析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质谱 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S原位分析纯铁微动磨损摩擦氧化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子玥 盛亮亮 +3 位作者 魏雪娇 魏怀正 徐小军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摩擦化学是微动磨损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摩擦学行为,对材料的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原位XPS高精度切向微动磨损试验平台,系统性研究工业纯铁在真空(p=4 mPa)和大气环境下不同微动运行区域接触界面摩擦化学... 摩擦化学是微动磨损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摩擦学行为,对材料的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原位XPS高精度切向微动磨损试验平台,系统性研究工业纯铁在真空(p=4 mPa)和大气环境下不同微动运行区域接触界面摩擦化学状态及其微动磨损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工业纯铁在大气环境下未观察到微动混合区,然而真空环境下因接触界面发生了严重粘着效应,使得微动运行难以进入滑移区而具有较宽的混合区。随着位移幅值的增加,工业纯铁在真空环境下的微动磨斑具有更多的Fe基体暴露,并伴有以FeO为主的氧化物,整体表现出较高的磨损量;相对比,在大气环境下其磨斑表面产物为以FeO和Fe_(2)O_(3)为主的氧化物,特别在滑移区几乎没有Fe单质暴露,且磨斑表面主要以Fe_(2)O_(3)氧化物为主,表现出较真空环境下更轻微的磨损。磨损结果表明,FeO和Fe_(2)O_(3)具有较好的润滑保护作用,特别是Fe_(2)O_(3)氧化物能显著提高材料表面抗微动磨损性能。利用原位XPS技术可以实现表征材料接触表面真实的摩擦化学状态,且更加准确地揭示摩擦氧化反应对微动磨损行为的影响作用机理,对丰富和发展微动磨损基础理论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铁 原位XPS分析 微动磨损 磨损氧化 微动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位分析印度芥菜中Cd、P、S、Cu等7种元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红霞 赵令浩 +2 位作者 高津旭 刘崴 李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建立了茎中7种元素Cd,P,S,K,Ca,Cu和Zn的LA-ICP-MS原位分析及二维成像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镉富集型印度芥菜茎中的分布特征。印度芥菜经50-mol/L Cd处理14 d后,利用包埋剂包埋,冷冻切片后,用Nd:YAG laser(213 nm)器扫描,激光剥蚀-电感耦... 建立了茎中7种元素Cd,P,S,K,Ca,Cu和Zn的LA-ICP-MS原位分析及二维成像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镉富集型印度芥菜茎中的分布特征。印度芥菜经50-mol/L Cd处理14 d后,利用包埋剂包埋,冷冻切片后,用Nd:YAG laser(213 nm)器扫描,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元素强度,同时选择13C作为内标元素,对各元素强度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富集型印度芥菜茎部,Cd大量积聚于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组成的维管组织中,除此以外,茎的韧皮部细胞中及表皮层也分布着大量的Cd。7种元素的分布相关性表明,Cd与Ca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而K和Ca,P和S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重金属元素进入植株体内并被其吸收运输过程是伴随着植物对其它元素的吸收,且具有相似的运输机制。本研究建立的元素原位分析方法证明LA-ICP-MS在植物样品中元素空间分布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印度芥菜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原位分析人肝细胞胞质溶胶内金属蛋白分布的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愈希 陈春英 +4 位作者 赵九江 章佩群 柴之芳 何伟 黄宇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对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SRXRF)原位测定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离后条带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做了重要改进。通过增加一个干胶步骤 ,使得本底材料对光源的康普顿散射明显减弱 ,本底信号降低到约为湿... 对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SRXRF)原位测定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离后条带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做了重要改进。通过增加一个干胶步骤 ,使得本底材料对光源的康普顿散射明显减弱 ,本底信号降低到约为湿胶的 1 0 % ,从而可以用来测定蛋白条带内比锌轻的微量元素的相对含量。所提出的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态分析方法。对人肝细胞胞质溶胶内金属蛋白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 1 5~ 95kDa的范围内有 6个含锌蛋白 ,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 7.5、2 0 .5、2 7、3 5、5 5及 63kDa ,其中 63kDa蛋白为主要的含锌蛋白 ;此外至少还有 4种分子量分别为 2 0、2 3、4 3和 8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原位分析 肝细胞 溶胶 金属蛋白 分布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阳山金矿载金黄铁矿硫同位素Nano-SIMS原位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静 梁金龙 +1 位作者 倪师军 向启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同位素来源区分清楚。本次研究采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NanoSIMS)对不同阶段的黄铁矿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斑岩脉中载金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分布基本表现为核部高、环带低的特点,其中,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为0~1.3‰,显示硫来自于深源岩浆,而环带的δ34S值为-4.5‰^-1.3‰,表明成矿过程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沉积硫的混入;千枚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2‰和-26.5‰),显示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过程所产生的硫同位素特征,而自形黄铁矿环带的δ34S值为-5.1‰~1.3‰,同样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硫与一定程度沉积硫的混合。笔者综合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后认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活动的频发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了足够的热源,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Nano-SIMS原位分析 成矿物质 岩浆活动 阳山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CrNiCu钢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家平 苏航 +3 位作者 周丹 李美玲 郝森 杨才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72,共4页
采用金属原位分析(OPA)方法研究了连铸10CrNiCu钢中心偏析的状况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二冷电磁搅拌后,铸坯中大部分元素的最大偏析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Cr、Ni、Si等主要元素的最大正偏析降低了50%以上。该工作也表... 采用金属原位分析(OPA)方法研究了连铸10CrNiCu钢中心偏析的状况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二冷电磁搅拌后,铸坯中大部分元素的最大偏析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Cr、Ni、Si等主要元素的最大正偏析降低了50%以上。该工作也表明,OPA技术对指导连铸工艺优化、提高产品质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和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分析 连铸钢坯 成分偏析 船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分析方法研究连铸板坯的偏析和夹杂 被引量:47
12
作者 杨志军 王海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3,共3页
采用原位分析技术研究了连铸板坯较大范围内的成分分布、偏析、疏松、夹杂和其他缺陷的分析方法。阐明了原位分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其他方法在定量的准确性、结果的直观性和分析速度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和优势。
关键词 连铸板坯 偏析 疏松 夹杂 原位分析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营养盐原位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然 曹煊 +3 位作者 刘岩 张述伟 王小红 张天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9-1665,共7页
现有国内的营养盐监测手段主要采用岸边在线监测或现场取样+实验室分析,不能实现原位长期监测,因此无法反映较远海域的营养盐参数变化趋势。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原位监测营养盐参数的微缩实验室方法,采用微流控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依据... 现有国内的营养盐监测手段主要采用岸边在线监测或现场取样+实验室分析,不能实现原位长期监测,因此无法反映较远海域的营养盐参数变化趋势。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原位监测营养盐参数的微缩实验室方法,采用微流控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依据信号锁相放大原理,实时分析水样的吸光度,最终实现营养盐的原位监测。长期的海试数据与实验室数据的比对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的实现对于海洋富养化生态灾害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 营养盐原位分析 微流控技术 锁相放大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原位分析系统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海舟 杨志军 +1 位作者 陈吉文 杨新生 《中国冶金》 CAS 2002年第6期20-22,共3页
由钢铁研究总院承担的国家科技部科学仪器改造项目“金属原位分析系统”于2002年1月25日在北京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鉴定。
关键词 金属原位分析系统 研制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合成包裹体为腔体进行高温下流体的拉曼光谱原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晋阳 郑海飞 +1 位作者 曾贻善 孙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6-729,共4页
在冷封口的水热高压容器中 ,合成了组成分别为H2 O +4 2 0wt%CO2 和H2 O +8 4 2wt%CO2 的两种流体包裹体。以此合成的包裹体作为腔体 ,用显微激光拉曼探针测量了其中液态流体在 2 90 0~ 380 0cm-1范围的高温拉曼光谱 ,对其中液态水的... 在冷封口的水热高压容器中 ,合成了组成分别为H2 O +4 2 0wt%CO2 和H2 O +8 4 2wt%CO2 的两种流体包裹体。以此合成的包裹体作为腔体 ,用显微激光拉曼探针测量了其中液态流体在 2 90 0~ 380 0cm-1范围的高温拉曼光谱 ,对其中液态水的氢键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流体中水分子的氢键作用不断减弱。组成为H2 O +4 2 0wt%CO2 的包裹体 ,在 372℃均一为液体 ,均一时 ,水分子的氢键发生了突变 ,均一后 ,氢键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到 5 5 0℃它还存在着比较强的氢键作用。组成为H2 O+8 4 2wt%CO2 的流体在 6 0 6℃时由气液两相变为纯气相 ,一直到拉曼光谱测量的最高温度 5 80℃ ,液态水还保持着比较强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包裹体 腔体 流体结构 拉曼光谱 原位分析 氢键 液态水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晶态低合金钢方坯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志军 王海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71,共5页
采用原位分析技术对不同结晶态的低合金钢连铸方坯的成分分布、偏析、疏松、夹杂和其他缺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证明 ,具有较高的等轴晶率的方坯具有较均匀的成分分布和较少的缺陷。
关键词 低合金钢 方坯连铸 成分分布 偏析 疏松 夹杂 原位分析 等轴晶率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传感原位分析布美他尼注射液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颖 李莉 +2 位作者 张奇洲 李新霞 陈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光纤传感原位快速分析注射剂的方法,快速定性、定量布美他尼注射液。方法:采用光纤传感原位技术对布美他尼注射液进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和含量测定。探测端直接浸入注射剂原溶液,输入样品相关信息,计算机可显示光谱,并给出... 目的:研究一种光纤传感原位快速分析注射剂的方法,快速定性、定量布美他尼注射液。方法:采用光纤传感原位技术对布美他尼注射液进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和含量测定。探测端直接浸入注射剂原溶液,输入样品相关信息,计算机可显示光谱,并给出药物含量,同时采用药典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光纤传感原位分析法可瞬间获得注射剂的特征图谱,提取相关参数;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纤传感原位分析法可用于布美他尼注射液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原位分析 布美他尼 快速鉴别 注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诱发纳米Al/Al_2O_3复合颗粒中Al非晶化的纳米束斑原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志卿 金志雄 +3 位作者 陈吉 吴波 贺连龙 叶恒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7-899,共3页
在 HF-2000场发射电镜上完成了Al/Al2O3颗粒的辐照诱发Al非晶化转变和原位观察。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非晶化 AL/AL2O3复合材料 纳米束斑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分布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晓黎 何建军 +3 位作者 陈侃 来宝长 司履生 王一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以抗穿孔素、抗颗粒酶B、抗CD8、抗CD56、抗CD68、抗S-100、抗CD134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催化信号放大(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C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LNDN中ICC的分布。结果:肿瘤LDLN中以副皮质区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无和微转移的淋巴结内,穿孔素+、颗粒酶B+及S100+DC的数量高于晚期转移淋巴结(P<0.05);而S100+DC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其形态也有变化,呈多角形、星形,并有胞质突起,与周围淋巴细胞接触呈活化状态的DC变为椭圆形,少有胞质突起或呈短突起的静止状态的DC。CD134+细胞及CD25+细胞的数量在晚期转移淋巴结中明显高于无和微转移淋巴结(P<0.01)。ICC在无和微转移的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LDLN中ICC分布的变化,提示随着肿瘤的进展,其免疫微环境向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活性细胞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位分析蚯蚓中K,Ca,Cu,Zn和Pb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静 罗立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2-798,共7页
为了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存储机制,使用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μ-SRXRF)研究了K,Ca,Cu,Zn和Pb元素在生长于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附近菜园土壤的蚯蚓体内的分布特征,发现Pb主要富集在蚯蚓后部消化道周围的区域,Zn,Cu... 为了研究重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存储机制,使用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μ-SRXRF)研究了K,Ca,Cu,Zn和Pb元素在生长于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附近菜园土壤的蚯蚓体内的分布特征,发现Pb主要富集在蚯蚓后部消化道周围的区域,Zn,Cu在蚯蚓后部的分布规律与Pb类似,推测后部消化道周围区域的分布是蚯蚓为了阻断毒性重金属元素威胁而特有的富集和存储方式。5种元素的相关性表明,Pb和Zn相关性最高,存储方式最为相似,Pb与K和Ca在蚯蚓后部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毒性元素Pb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存储过程可能伴随着其它元素的吸收。本研究表明,μ-SRXRF在原位微区分析蚯蚓样品的元素空间分布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而进一步开展土壤及蚯蚓中Pb的形态研究,是研究重金属胁迫下蚯蚓解毒机制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法 蚯蚓 原位分析 存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