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海溶解态锰和铁的原位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安阳 杨群慧 +2 位作者 周怀阳 王虎 季福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0-428,共9页
溶解态的锰和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营养元素,也是探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演化的重要示踪剂。由于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迫切需求,以及AUV,ROV和HOV等水下运载支撑平台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海溶解态锰铁原位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溶解态的锰和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物营养元素,也是探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演化的重要示踪剂。由于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迫切需求,以及AUV,ROV和HOV等水下运载支撑平台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海溶解态锰铁原位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早期研发的Scanner和SUAVE,可对热液羽流中高含量的锰铁元素实现联合测定,但存在元素之间相互干扰等问题,因此针对锰、铁元素单独测量的原位分析仪应运而生。锰原位分析仪中,ZAPS虽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但是无法在深海高压环境下进行原位校正;GAMOS系列具有原位校正功能,且能耗较低,可长期运行,但是检测限偏高,因此只能应用于热液环境中含量相对高的锰监测。铁原位分析仪中,改进的ALCHIMIST可实现热液喷口异常高含量铁和正常海域水体中低含量铁的检测,但由于能耗较高而难以应用于长期观测中;低能耗的Fe-Osmo-Analyzer和CHEMINI则在长期运行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AUV/ROV/HOV等水下移动平台应用的日渐广泛以及海底观测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发展原位分析仪进行长期的自主观测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锰和铁 原位分析技术 海水 热液羽流
原文传递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分析不同中低合金钢连铸板坯横截面上碳、硅、锰、磷、硫、铌、钛、钒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美玲 王辉 +4 位作者 杨植岗 冯晓旭 陈吉文 贾云海 王海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OPA)技术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不同厚度的中低合金钢连铸板坯横截面上C、Si、Mn、P、S、Nb、Ti、V等元素的分布、富集及中心偏析形态。观察并描述了几种典型的中心偏析形式,如断续的、连续的以及正负偏析...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OPA)技术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不同厚度的中低合金钢连铸板坯横截面上C、Si、Mn、P、S、Nb、Ti、V等元素的分布、富集及中心偏析形态。观察并描述了几种典型的中心偏析形式,如断续的、连续的以及正负偏析呈交错分布状等;发现大多元素的中心偏析模式相对固定,即在沿拉速方向一定厚度范围内具有稳定性;给出了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等定量表征元素分布状态的原位技术特征值;讨论了各元素在板坯中形成偏析的难易程度及常见的分布模式。硫元素的偏析分析结果和传统分析硫偏析的方法-硫印也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较宽含量范围内、不同厚度尺寸的中低合金钢板坯的成分分布分析和偏析分析,且其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板坯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含量分布 偏析 硫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研究船板钢坯断口样品中碳元素的偏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袁良经 胡畔 +1 位作者 石小溪 王海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以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方法获得船板钢坯样品表面的元素含量分布信息,运用数据切割的方法将原始火花数据进行切割,然后与实际样品切割进行位置对应,从而实现了通过间接方法得到冲击断口样品侧表面碳元素分布分析数据。采用裁减合并... 以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方法获得船板钢坯样品表面的元素含量分布信息,运用数据切割的方法将原始火花数据进行切割,然后与实际样品切割进行位置对应,从而实现了通过间接方法得到冲击断口样品侧表面碳元素分布分析数据。采用裁减合并的方法得到碳元素的平均统计偏析度为0.706 8,与实际分析结果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用于中低合金钢小样品异形面中碳元素的火花原位偏析分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源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船板钢坯 断口 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在连铸板坯成分偏析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克杰 李维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4,共8页
利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的可对金属材料中大面积范围内化学成分及分布状态进行快速定量统计分析这一技术特征,对连铸板坯全截面上碳、锰元素的宏观偏析及分布状态进行了定量统计研究。采用化学成分的含量偏析、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 利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的可对金属材料中大面积范围内化学成分及分布状态进行快速定量统计分析这一技术特征,对连铸板坯全截面上碳、锰元素的宏观偏析及分布状态进行了定量统计研究。采用化学成分的含量偏析、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统计符合度等指标,讨论了偏析特征和偏析分布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碳、锰偏析产生的重点部位是板宽中心和1/4处,且内弧偏析重于外弧;偏析的分布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分布状态,即点、线、面偏析。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控制连铸板坯的质量和监控连铸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连铸板坯 成分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微区原位分析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伟 周夏青 +2 位作者 孙聪聪 单伟 熊玉新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0期38-44,共7页
微区原位分析以高空间分辨率和微量分析为核心,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技术,满足了地质过程描述中对时间、物质来源、成因环境的识别需求。该文介绍了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特点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以锆石UPb定年为例,回顾UP... 微区原位分析以高空间分辨率和微量分析为核心,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技术,满足了地质过程描述中对时间、物质来源、成因环境的识别需求。该文介绍了微区原位分析技术特点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的基本原理。以锆石UPb定年为例,回顾UPb同位素测年的技术发展,介绍了SHRIMP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学研究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原位分析技术 UPb定年 同位素地球化学 SHRIMP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在连铸方坯偏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泽仁 沈真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共5页
炼钢连铸工艺需要了解方坯中各元素的分布偏析情况,进而对连铸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实验选取一块经低倍硫印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缺陷的连铸方坯样品进行原位统计分布分析,对应硫印分析的缺陷位置可以看出该样品中元素硫、磷、碳有一定程度的... 炼钢连铸工艺需要了解方坯中各元素的分布偏析情况,进而对连铸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实验选取一块经低倍硫印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缺陷的连铸方坯样品进行原位统计分布分析,对应硫印分析的缺陷位置可以看出该样品中元素硫、磷、碳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在该缺陷带产生了明显的正偏析,这与硫印分析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应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另一块40Cr连铸方坯的C、Mn、Cr元素进行检测,根据各元素含量的二维分布图、统计分布图及分段区间对样品的元素偏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样品中碳元素分布不均匀,元素锰和铬的分布较好。该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指导炼钢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方铸坯 炼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的IF钢夹杂物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冬玲 赵雷 +1 位作者 沈学静 王海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0-1715,共6页
IF钢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家电面板领域,对表面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夹杂物的存在对IF钢冷轧板的表面质量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对铸坯表面进行清理。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别,开浇过程钢水夹杂物未充分上浮,以及连铸机升速过程中液面波动... IF钢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家电面板领域,对表面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夹杂物的存在对IF钢冷轧板的表面质量和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对铸坯表面进行清理。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别,开浇过程钢水夹杂物未充分上浮,以及连铸机升速过程中液面波动引起的保护渣被卷入等诸多原因导致了IF钢表层夹杂物数量、种类和尺寸分布的不确定性,因此系统研究IF钢铸坯中夹杂物分布的定量表征方法,对于探寻IF钢表层夹杂物分布规律,确定合适的铸坯表层清理深度,实现对结晶器内夹杂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通过对经无预燃、连续扫描激发的火花放电所产生的元素光谱信号进行高速数据采集和解析,可实现大尺寸金属样品中夹杂物含量和尺寸的快速定量分布分析,将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与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相结合,研究了IF钢中夹杂物的异常放电行为,制备了与待测试样匹配的IF钢粒度分布参考物质,探讨了IF钢中Al的异常光谱信号与氧化物夹杂粒度分布的相关性,发现夹杂物组成元素异常信号净强度与夹杂物粒径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由此建立了基于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的IF钢夹杂物组成、含量和粒度分布表征方法。研究了IF钢外弧处皮下0~3 mm处的夹杂物含量、组成和粒度分布的变化规律,发现IF钢中的氧化物夹杂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种是脱氧产物,主要为单一的氧化铝,另一种是卷渣夹杂物,主要为Al,Ca和Si的复合夹杂物,靠近表层的0.5和1.0 mm处的夹杂物含量较低,皮下1.5~2.5 mm处夹杂物含量相对较高,而且存在较多的Al和Ca的复合夹杂物,平均粒径也较大,但至皮下3.0mm处夹杂物含量和粒径都有所下降。该表征方法的建立对于改进IF钢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杂物 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IF钢 粒度分布 铸坯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分析进口厚钢板偏析状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玉森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金属原位分析仪对某进口厚钢板中C、Si、Mn、P、S、Ni、Cr、Mo等元素的偏析状态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所检测的该厚钢板横截面上两个区域中各主要合金元素偏析状态的特点。通过将原位分析的检测结果与应用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和ICP-AE... 应用金属原位分析仪对某进口厚钢板中C、Si、Mn、P、S、Ni、Cr、Mo等元素的偏析状态进行了检测,分析了所检测的该厚钢板横截面上两个区域中各主要合金元素偏析状态的特点。通过将原位分析的检测结果与应用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和ICP-AES法及红外吸收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C、Si、Mn、P、Ni、Cr、Mo元素在该厚钢板的不同区域呈不同的偏析特征,说明应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进行偏析检测能够更充分地定量反映所测样品各元素的偏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厚钢板 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源原位统计分析技术对涡轮盘的成分分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冬玲 卢毓华 +3 位作者 金呈 冯光 李福林 沈学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OPA)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尺度金属截面的高通量成分分布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多元素信号同时定位采集、统计解析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中低合金钢铸坯中的成分分布分...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OPA)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尺度金属截面的高通量成分分布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多元素信号同时定位采集、统计解析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中低合金钢铸坯中的成分分布分析。采用火花源OPA技术对铸&锻变形FGH96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纵剖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Al,Cr,Co,Ti,W,Mo和Nb进行了成分分布分析,并通过适宜的校准曲线的拟合实现了七种合金元素的定量统计解析。采用直读光谱仪对纵剖面轮毂至轮缘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定点分析,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经过新的铸&锻工艺生产的变形FGH96涡轮盘中除了含量较低的Nb元素外,大部分元素的统计偏析度都小于5%。由于涡轮盘不同部位冷却方式的差异,导致轮毂和轮缘上某些元素分布的差异,其中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在轮缘处存在一定的偏析,含量有所升高,而W,Mo和Co则在轮中部分布较不均匀,采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的方法也观察到了轮缘处了大颗粒的Ti和Nb的碳化物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涡轮盘边缘Ti和Nb偏析的存在。大尺度涡轮盘的元素成分分布分析结果对于FGH96合金涡轮盘新型铸&锻变形工艺的改进和性能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涡轮盘 FGH96高温合金 成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非原位和原位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程世超 《能源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33-37,共5页
对动态蛋白冠的形成过程、组成及其表征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传统非原位分析技术在蛋白冠表征中的应用情况及原位分析技术在复杂环境中表征蛋白冠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蛋白质表征技术研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 对动态蛋白冠的形成过程、组成及其表征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传统非原位分析技术在蛋白冠表征中的应用情况及原位分析技术在复杂环境中表征蛋白冠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蛋白质表征技术研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合理的动力学模型有助于研究蛋白冠的形成及生物学效应,目前对蛋白冠性质的分析表征主要是在体外进行,开发合适的体内蛋白冠表征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蛋白冠 表征 原位分析技术 原位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不锈钢板偏析的原位统计分布技术解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美玲 陈吉文 +3 位作者 吴超 张秀鑫 贾云海 王海舟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共10页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结合传统分析手段,综合解析了系列不同不锈钢板横截面各元素的偏析分布规律和样品疏松程度。采用含量二维等高图、含量三维视图等观察了各元素的偏析分布状态,利用最大偏析度以及统计偏析度等对各元素的... 采用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结合传统分析手段,综合解析了系列不同不锈钢板横截面各元素的偏析分布规律和样品疏松程度。采用含量二维等高图、含量三维视图等观察了各元素的偏析分布状态,利用最大偏析度以及统计偏析度等对各元素的偏析程度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每个不锈钢板样品中均有某些元素表现出明显的、特定的偏析分布规律,如有些样品C元素在板中心两侧形成两条正偏析带;有些样品Nb元素在板中心形成负偏析;有的样品S元素在板中心线则形成正偏析等,每个样品元素的偏析分布规律可合理解释其低倍的疏松表现形式。此外,各样品S元素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结果,包括含量分布、最大偏析度、统计偏析度等和硫印及硫印评级结果也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不锈钢板 偏析 硫印 低倍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钢连铸方坯中心偏析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念平 余卫华 +2 位作者 张穗忠 陈士华 桂江兵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共6页
在钢铁轧制及后续工艺中,需要掌握连铸方坯的元素偏析情况。本文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研究了高碳钢连铸方坯中C、Si、Mn、P、S、Cr等元素的偏析状态,重点讨论了金属原位仪的扫描速度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连铸方坯中心线部分原... 在钢铁轧制及后续工艺中,需要掌握连铸方坯的元素偏析情况。本文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研究了高碳钢连铸方坯中C、Si、Mn、P、S、Cr等元素的偏析状态,重点讨论了金属原位仪的扫描速度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连铸方坯中心线部分原位分析的一维偏析分布图与ICP-AES和红外吸收法多点取样分析的偏析分布图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的偏析分布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能较好的应用于连铸坯的元素偏析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析 高碳钢 连铸方坯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压气机盘锻件纵断面中铌分布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舟 李美玲 庄景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0期19-27,共9页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GH169高温合金压气机盘纵断面不同部位铌分布的规律。以所得到的与样品原位置相对应的数以万计原始信号系统解析为基础,进而获得压气机盘锻件的纵断面不同部位铌的定量统计分布信息以及加工工艺...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GH169高温合金压气机盘纵断面不同部位铌分布的规律。以所得到的与样品原位置相对应的数以万计原始信号系统解析为基础,进而获得压气机盘锻件的纵断面不同部位铌的定量统计分布信息以及加工工艺过程中铌的迁移规律。准确计算判定了盘纵断面不同部位铌的最大偏析度,提出了95%置信度时中位值置信扩展率,即统计偏析度(S)新参数,用以表征铌在压气机盘中分布的均匀度;提出了所有数据在特定含量区间(C0±R)的频度(权重)比率,即统计符合度(F)新参数,用以表征预设质量控制区间铌含量的一致性的概率。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的表征方法,准确定量地评定了高温合金压气机盘件纵断面不同部位铌的分布均匀度和符合度,为加工后盘件的质量控制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 高温合金压气机盘 统计偏析度 统计符合度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方连铸坯成分分布原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莉萍 《现代冶金》 CAS 2016年第2期19-22,共4页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的技术,对200方连铸坯进行原位分析,掌握连铸坯横截面成分分布规律和中心偏析的特性,为连铸连轧生产线优化工艺参数提供分析测试技术支撑。
关键词 连铸坯 成分分布 原位分析技术 中心偏析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轨钢中硫化锰夹杂物粒度的原位统计分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婷婷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0,共5页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重轨钢铸坯中MnS夹杂的粒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ASPEX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将重轨钢中不同尺寸的MnS夹杂进行统计,建立了原位统计分布分析MnS夹杂的粒度分布曲线,分别对重轨钢铸坯中5~10、10~20... 采用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重轨钢铸坯中MnS夹杂的粒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ASPEX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将重轨钢中不同尺寸的MnS夹杂进行统计,建立了原位统计分布分析MnS夹杂的粒度分布曲线,分别对重轨钢铸坯中5~10、10~20、20~50μm的MnS夹杂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着铸坯的内部到边缘的方向上,5~10μm小颗粒夹杂一直存在,10~20、20~50μm大颗粒MnS夹杂所占比例降低,直到铸坯边缘,几乎没有大颗粒MnS夹杂存在。将该结果与ASPEX扫描电镜-能谱仪得到的结果相比较,两者在反应夹杂物分布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说明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分析铸坯中夹杂物的粒度分布方法的建立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 重轨钢铸坯 硫化锰夹杂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岔金银矿床多阶段石英原位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敏霞 孙凌云 +2 位作者 孙金磊 赵昌吉 钱烨 《黄金》 CAS 2024年第6期65-76,共12页
西岔金银矿床为早白垩世中温热液脉型,主要产金,伴生银。成矿过程先后经历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每个成矿阶段都发育热液石英。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开展了微量... 西岔金银矿床为早白垩世中温热液脉型,主要产金,伴生银。成矿过程先后经历了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每个成矿阶段都发育热液石英。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矿阶段石英开展了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第二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矿化最为强烈,是金的主要生成阶段。载金矿物以硫化物为主,但第二阶段Sb、Bi含量显著升高,Au、Ag与Cu、Pb、Zn等金属元素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主成矿阶段的载金矿物可能还有碲化物和铋化物,以微颗粒形式包裹于石英中。基于热液石英Ti含量构建的石英Ti地质温度计显示,热液成矿期成矿温度逐渐降低。石英中Al、Ti、Li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表明成矿流体pH逐渐升高,由最初的酸性逐渐向中性、弱碱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石英 LA-ICP-MS 原位微区分析技术 Ti地质温度计 成矿流体 载金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分析方法研究B炸药的热分解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彦会 张建国 +4 位作者 冯晓军 张同来 王世英 汤崭 刘芮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熵热重分析仪(TG-DTG)、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DVST)和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T-Jump/FTIR)光谱测定法对B炸药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400℃有一个吸热峰和放热峰,吸热峰与主体炸药TNT的熔化峰相一致,放热峰与主体炸药RDX的分解峰一致。在50~400℃有两个失重阶段,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TNT的失重量一致,第二个失重阶段的失重量与主体炸药RDX一致,与DSC分析结果相符。B炸药在100℃/48h下的产气量为0.43mL/g,表明B炸药有好的热安定性。B炸药快速热裂解过程的含氮气相产物主要有NO、NH3、HCN和HONO。含碳气体产物主要有CO、CO2、HOCO和HCN。得到了这些产物相对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B炸药 热分解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重-微熵热重法 动态真空安定性技术 温度跃升傅里叶变换红外原位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2例嵌合型12号染色体三体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忆聪 黎凤珍 +1 位作者 吴丽华 李星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产前诊断2例嵌合型12号染色体三体,并分析其临结局,为临床诊断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超声介导下对2例胎儿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G显带分析及... 目的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产前诊断2例嵌合型12号染色体三体,并分析其临结局,为临床诊断与咨询提供依据。方法超声介导下对2例胎儿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G显带分析及CMA检测。结果1例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mos 47,XY,+12[1]/46,XY[31],12-三体的比例为3.1%,CMA结果提示12号染色体发生嵌合性重复39%,胎儿因超声发现主动脉弓缩窄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进行产前诊断,39+周胎儿娩出,出生后行心脏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余临床表型正常;另外1例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mos 47,XY,+12[2]/46,XY[26],12-三体的比例为7.1%,CMA结果阴性,因高龄、唐筛临界风险进行产前诊断,39+周胎儿娩出,临床表型正常。结论本案例为羊水细胞中低比例12-三体嵌合体与良好胎儿结局的相关性提供了证据。染色体G显带分析联合应用CM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技术可以对嵌合型12号染色体三体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型12号染色体三体 染色体G显带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简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宏 宋谢炎 +7 位作者 黄智龙 蓝廷广 柏中杰 陈伟 朱经经 阳杰华 谢卓君 王新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844,I0003,共27页
我国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近十年取得了众多重要进展。本文对中国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和Fe-Ti-V矿床、斑岩型铜矿床、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等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原... 我国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在近十年取得了众多重要进展。本文对中国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和Fe-Ti-V矿床、斑岩型铜矿床、花岗岩型钨锡矿床、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等的一些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原位分析技术和实验地球化学在矿床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论述。近十年来,造山带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寻找取得突破进展,岩浆通道系统被证实对巨量钒钛磁铁矿的堆积起关键作用;碰撞型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更趋完善,花岗岩相关钨锡矿床的成矿过程与机制获得更精细刻画,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形成时限被精确限定;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的时限和动力学背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的认识更为深入;原位微区元素-同位素组成对精细刻画成矿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地球化学的应用初现端倪。此外,本文还对未来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矿床 岩浆热液矿床 低温热液矿床 原位分析技术 矿床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矿产资源铟:主要成矿类型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晓峰 徐净 +1 位作者 朱艺婷 吕友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92-3302,共11页
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防安全和技术飞跃的重要保障,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洁净能源产业、光伏太阳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金属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发达... 关键矿产资源(Critical Minerals)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防安全和技术飞跃的重要保障,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洁净能源产业、光伏太阳能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金属原材料。世界主要经济发达体(如: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均开展了关键矿产资源的评价,制定了相应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其评价方式也由一维向多维发展,并且把环境因素和资源的循环回收利用列入关键的评价指标。铟作为关键矿产资源之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ITO靶材主要的金属材料。它一般易于在岩浆结晶的晚期富集,但近年来发现它在一些镁铁质岩石中也有高度富集的现象,显示出铟地球化学性质的两面性,因此,全面评价不同地质体中铟的富集规律是解决未来铟资源安全稳定供给的主要途径。预料未来若干年SEDEX和VMS矿床有可能成为铟资源的主要来源,火山岩中的铟异常富集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铟的主要载体矿物是硫化物。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铟的富集对矿物有选择性。铟的选择性超常富集(如铟窗、铟爆)机制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铟成矿作用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而铟的原位定量分析技术的突破是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资源 超常富集机制 原位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