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原住民文化与台湾明清宦游文学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志彬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6-159,共4页
明清时期的台湾宦游文学不仅见证了台湾原住民族的族群文化和汉原族群交往的历史,而且突破了原住民口传叙事模式,开启了台湾文学创作的序幕。来台宦游文人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岛内文化建设,形成华夏文化在台湾传播的盛况。在汉文化的... 明清时期的台湾宦游文学不仅见证了台湾原住民族的族群文化和汉原族群交往的历史,而且突破了原住民口传叙事模式,开启了台湾文学创作的序幕。来台宦游文人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岛内文化建设,形成华夏文化在台湾传播的盛况。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台湾原住民族的文化不断发生变迁,文化品质也得以迅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原住民文化 原住民文学 宦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学校课程对原住民文化的吸收与利用
2
作者 郑璐 王岩 高益民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123,共19页
国家认同教育既要达到族群认同的目的,也要指向对国家认同的共享。加拿大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同化、融合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变迁,逐步摸索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妥协与交融之路。近年来,加拿大中小学尝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原住民理念... 国家认同教育既要达到族群认同的目的,也要指向对国家认同的共享。加拿大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同化、融合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变迁,逐步摸索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妥协与交融之路。近年来,加拿大中小学尝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原住民理念,并发展出会话圈、合作学习、故事教学等适应原住民文化的特色教学法。通过田野观察以及与加拿大教师共同建构并实施《原住民文化与加拿大认同》大单元教学课程框架发现,多元文化政策下的加拿大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旨在让非原住民学生与原住民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达成对原住民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与共识,通过族群认同促进国家认同,增强各族群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进程的引领者,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特别是通过合作与对话促进学生对少数族群文化的理解和对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国家认同教育 原住民文化 中小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穷人”的知识:论原住民文化艺术所有权
3
作者 罗易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9,共7页
民间文学艺术是文化无形表达的关键载体,而今日原住民及发展中国家文化艺术处于一种被挪用与复制的艰难境遇。国际社会通过建立专门"特殊知识产权"法体系,通过多种路径与通道来解决原住民文化艺术所有权的繁缛问题。使得"... 民间文学艺术是文化无形表达的关键载体,而今日原住民及发展中国家文化艺术处于一种被挪用与复制的艰难境遇。国际社会通过建立专门"特殊知识产权"法体系,通过多种路径与通道来解决原住民文化艺术所有权的繁缛问题。使得"穷人的知识"不在沉默中被挪用与消耗,使得"穷人的知识"能在"尊重观"与"整体观"之下获得在人类历史中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知识 原住民文化艺术 发展中国家知识 文化艺术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影《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的文化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琳 《艺术科技》 2021年第4期57-58,共2页
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最后几近灭族的壮烈史诗。本文旨在从影片故事出发,探寻台湾原住民文化的部分外在表现以及内在底蕴,评析隐藏在影片血色下的深意,感悟... 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英勇反抗日本侵略者最后几近灭族的壮烈史诗。本文旨在从影片故事出发,探寻台湾原住民文化的部分外在表现以及内在底蕴,评析隐藏在影片血色下的深意,感悟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复杂及闪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台湾原住民文化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
5
《今日海南》 2010年第7期51-51,共1页
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地处三亚市与保亭县交界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神秘雨林三大景区构成,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态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多元型复合式旅游风... 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地处三亚市与保亭县交界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神秘雨林三大景区构成,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态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多元型复合式旅游风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文化 游览区 海南 槟榔 旅游风景区 自然保护区 休闲娱乐 交界处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台北原住民文化艺术团访湘侧记
6
作者 段向华 《台湾工作通讯》 2004年第2期38-38,34,共2页
去年10月,美丽的长沙迎来了台北原住民新世纪文化艺术团。盛世喜逢盛典,芙蓉国里即将举办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祖国宝岛少数民族艺术家们飞越海峡,携带一组具有浓郁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歌舞节目,与祖国大陆各族人民同贺城运盛... 去年10月,美丽的长沙迎来了台北原住民新世纪文化艺术团。盛世喜逢盛典,芙蓉国里即将举办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祖国宝岛少数民族艺术家们飞越海峡,携带一组具有浓郁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歌舞节目,与祖国大陆各族人民同贺城运盛会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原住民文化艺术团 民族艺术家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心脏”——Didjeridu
7
作者 郭宗宜 《乐器》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Didjeridu1作为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代表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创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低沉悠扬的声音诉说着土著民族的故事,传递着土著民族的语言。本文从Didjeridu源流、形制与制作、演奏技巧三部分内容,展示Did... Didjeridu1作为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代表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创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低沉悠扬的声音诉说着土著民族的故事,传递着土著民族的语言。本文从Didjeridu源流、形制与制作、演奏技巧三部分内容,展示Didjeridu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独特的音乐价值。Didjeridu它不单是一种乐器,更是承载着土著传统的标志性符号,是原住民文化的“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民族 音乐演出 澳大利亚土著 标志性符号 关键角色 原住民文化 音乐创作 土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雅加达华人中生代的考察与分析——兼论各次文化群体在“印尼华人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与使命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启光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从印尼华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资料重释的途径,具体剖析了雅加达华人中生代这一印尼华人重要的次群体,展示了印尼华人在印尼独立后的自我调适情况,分析了印尼华人今后的发展... 本文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从印尼华人的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资料重释的途径,具体剖析了雅加达华人中生代这一印尼华人重要的次群体,展示了印尼华人在印尼独立后的自我调适情况,分析了印尼华人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印尼社会重构和印尼民族重组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加达 文化群体 华人 印度尼西亚 原住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原住民英语课程改革述评——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凯 康苗苗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第11期10-12,共3页
从2010年起,加拿大对原住民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教学注重贴近原住民文化生活,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原住民真实"声音"的文本材料。改革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参与和创造口头文本,了解口头传说的意义;熟悉特定文本与具有原住... 从2010年起,加拿大对原住民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课程教学注重贴近原住民文化生活,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原住民真实"声音"的文本材料。改革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参与和创造口头文本,了解口头传说的意义;熟悉特定文本与具有原住民色彩的世界观之间的联系;文本学习要符合原住民教学方法;立足不同文化视角来理解文本,包括当地原住民视角。这对我国英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即在教学中应注重立足本土、协同教学、通力合作、融洽互助、平等相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原住民 英语课程 改革 原住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与扬弃——影片《最后的武士》所折射出的文化入侵与文化角力
10
作者 钱堃 《教师》 2017年第2期24-25,共2页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最后的武士》通过将细腻的人物内心描写穿插于恢弘的战斗场面中的方式,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的艺术诠释。文章以这部影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影片中两种看似互不关联实则却有着诸多共...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影片《最后的武士》通过将细腻的人物内心描写穿插于恢弘的战斗场面中的方式,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的艺术诠释。文章以这部影片为研究对象,选取影片中两种看似互不关联实则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的文化入侵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探究其中折射出的文化博弈的本质及其根本原因,并最终得出结论——外来文化对原住民文化入侵的本质是优胜劣汰,去芜存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 扬弃 文化入侵 外来文化 原住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寻根:“台湾文化本土化”驳论
11
作者 陈一放 朱金先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2年第10期30-36,共7页
一、“台湾文化本±化”的形成与实质 “台湾文化本土论”的提出,经由“台湾化”、“本土化”、“台湾意识”、“台湾人意识”等一系列演变而成。“台湾化”与“本土化”作为一项政策性的提法,在台湾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1949年... 一、“台湾文化本±化”的形成与实质 “台湾文化本土论”的提出,经由“台湾化”、“本土化”、“台湾意识”、“台湾人意识”等一系列演变而成。“台湾化”与“本土化”作为一项政策性的提法,在台湾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1949年,蒋介石为了缓解内外压力,稳固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就提出要“多方引用台湾学识较优、资望素高的人士参加政府,并应特别培植台湾有为的青年”。开始触及“台湾化”的内容。但其时国民党当局正不遗余力在台湾岛强行推广一统的汉文化,排斥歧视台湾的原住民文化,因此,“台湾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装饰门面的色彩,目的在于起用一些台籍人士担任党政职务,达到缓解省籍的矛盾,并不涉及国民党的“法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本土化 台湾文化 文化寻根 驳论 台湾意识 1949年 原住民文化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或将原住民教育融入课程
12
作者 胡佳佳 《甘肃教育》 2016年第21期128-128,共1页
为庆祝“全国原住民日”,加拿大教师联盟发布了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了加拿大教师对原住民教育的看法。在接受调查的1900名教师中。大多数人都表示,课程应当纳入与原住民教育有关的话题,如文化研究、历史或地理。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学... 为庆祝“全国原住民日”,加拿大教师联盟发布了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了加拿大教师对原住民教育的看法。在接受调查的1900名教师中。大多数人都表示,课程应当纳入与原住民教育有关的话题,如文化研究、历史或地理。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的课程已经呈现了原住民文化,但41%的教师认为只是很少呈现,13%的教师认为显著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文化 加拿大 课程 教育 文化研究 教师 调查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英语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因素——基于Convincing Ground语言资料的分析
13
作者 何志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9-74,共6页
澳大利亚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变体。自从澳大利亚在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以来,澳大利亚英语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融合了当地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以及后期移民过来的其他国家的语言与文化,现在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英语变体。本文结... 澳大利亚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变体。自从澳大利亚在18世纪末成为英国殖民地以来,澳大利亚英语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融合了当地原住民的语言和文化,以及后期移民过来的其他国家的语言与文化,现在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一种英语变体。本文结合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历史作品Convincing Ground中的语言资料,探析澳大利亚英语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澳大利亚文化,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英语 英语变体 原住民语言和文化 移民语言和文化 Convincing GROU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原住民治理的问题、路径与实践——从跨文化视角观察
14
作者 任洪生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47-61,共15页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治理问题由来已久,涉及的矛盾自殖民时代就已经产生。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治理经历的殖民、同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澳大利亚政府沿着国内和国际两个主要路径逐步改善对原住民的治理。目前,澳大利亚原住民治理在土地制度...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治理问题由来已久,涉及的矛盾自殖民时代就已经产生。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治理经历的殖民、同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中,澳大利亚政府沿着国内和国际两个主要路径逐步改善对原住民的治理。目前,澳大利亚原住民治理在土地制度、教育以及原住民地方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积极响应联合国的各类倡议,实施原住民数字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忽视原住民传统文化和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为世界各国的民族治理和民族文化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原住民治理 原住民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原住民 原住民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历史古城瓦哈卡 寻找苏醒的印第安式豁达
15
作者 妙戈 长城(图) +4 位作者 沈海滨(图) angelparadises hellblau11(图) 爱文(图) 林十之(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12期38-47,共10页
在阿托亚克河畔,特万特佩克地峡之南的南马德雷山麓,沉睡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在遗址之上,巴洛克式建筑在美洲大陆上拔地而起,与原住民文化碰撞交融,成就了今天的瓦哈卡。这座城市有着独一份的静谧与热烈,用时兴的MBTI十六型人格来比喻... 在阿托亚克河畔,特万特佩克地峡之南的南马德雷山麓,沉睡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在遗址之上,巴洛克式建筑在美洲大陆上拔地而起,与原住民文化碰撞交融,成就了今天的瓦哈卡。这座城市有着独一份的静谧与热烈,用时兴的MBTI十六型人格来比喻,瓦哈卡就像INFP型人格,外表平静,内心充满激情,又有着童话般的幻想豁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古城 美洲大陆 印第安文明 巴洛克式 充满激情 瓦哈卡 原住民文化 豁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梦墨西哥
1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梁庭俊 《城市地理》 2024年第12期16-17,共2页
202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并提到十年前令人深刻难忘的墨西哥之行。作为“拉丁美洲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墨西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2017年,电影《寻梦环游记》火爆上映,让拥有独特亡... 202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并提到十年前令人深刻难忘的墨西哥之行。作为“拉丁美洲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墨西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2017年,电影《寻梦环游记》火爆上映,让拥有独特亡灵节文化的墨西哥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来到首都墨西哥城,你会觉得这里厚重与轻松兼并。自阿兹特克文明时期起,这座与国家同名、诞生于高原巨湖之上的城市便开始书写自己的传奇。如今,它穿越了战火和时光的洗礼,身于全球大都市之列。古老的美洲原住民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墨西哥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你可以在此邂逅盛大的游行活动,遇见满城的壁画,还有风靡全球的小吃塔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文化 二十国集团 寻梦 墨西哥城 亡灵节 领导人峰会 原住民文化 相互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加交流——对话加拿大原住民艺术团队“红色天空”创始人Sandra Laronde
17
作者 许鑫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2-54,5,共3页
9月20日晚,加拿大首屈一指的表现原住民文化的艺术团体“红色天率”(Red Sky)在国家六剧院小剧场演出舞蹈《天路》(Tono),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博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关键词 原住民文化 艺术团体 加拿大 文化视角 创始人 对话 交流 《天路》
原文传递
加拿大西部考古之旅 博物馆篇
18
作者 孙志超 张群 李墨岑 《大众考古》 2014年第7期78-81,共4页
2014年14月1日至13日,我们在加拿大参加第83届美洲体质人类学年会时,开展了一次难忘的加拿大西部考古之旅。加拿大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原住民文化中心,我们可以领略到纯正的原住民文化,感受北美传统文化... 2014年14月1日至13日,我们在加拿大参加第83届美洲体质人类学年会时,开展了一次难忘的加拿大西部考古之旅。加拿大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原住民文化中心,我们可以领略到纯正的原住民文化,感受北美传统文化的魅力;坐落在美丽校园中的大学博物馆,精心设计,与教学紧密相结合,成为专业知识教育的平台:公众博物馆藏品丰富,包罗万象,让每一个参观者深深地陶醉在自然与历史的长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考古 西部 原住民文化 大学博物馆 专业知识教育 体质人类学 文化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少数族裔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迪拉娜·叶尔肯 薛寒 《当代职业教育》 2020年第1期104-112,共9页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少数族裔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美国重视少数族裔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少数族裔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并重视推动部落学院与大学特色化发展;加拿大重视促进社区学员特色化发展,实行文化融合式教...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少数族裔职业教育发展较早,美国重视少数族裔职业教育的立法保障,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少数族裔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并重视推动部落学院与大学特色化发展;加拿大重视促进社区学员特色化发展,实行文化融合式教育;澳大利亚重视完善少数族裔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并强化职业教育与原住民社区的合作。综合分析三国少数族裔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反思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应注重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提升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 职业教育 发展经验 少数民族职业教育 原住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20
作者 周起煌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3-81,共9页
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借鉴和汲取了多种思想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旨在变革理念与行动的教育。在实践中,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将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其教育的目标;二是... 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借鉴和汲取了多种思想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旨在变革理念与行动的教育。在实践中,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将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其教育的目标;二是将项目活动与跨学科学习作为其主要的学习内容;三是将赋权与构建崇尚尊重的人际关系作为其实施的策略:四是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其质量提升的保障;五是将注重拓展儿童对原住民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作为其有效的手段。深入分析澳大利亚早期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促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ECEFS 可持续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原住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