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初问题
- 1
-
-
作者
吴学东
时梦
-
机构
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
基金
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重点项目(2020szjyxm143)
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jxtd307)
+1 种基金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ztsjh-2022-5-9)
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21szjyxm120)。
-
文摘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八个相统一”中居于统领和核心地位。搞清楚“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无法绕开的原初问题。正确解答这三个问题是确保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改革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政治性
学理性
原初问题
-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olitical
academic rationality
original question
-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原初问题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江怡
-
机构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3,282,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X002).
-
文摘
人工智能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如何从源头上考察人工智能的性质,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追问"‘人工智能’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追问,也是对人类存在本身的追问。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是人类探索自身存在意义的一种现代形式,是人类重新认识自我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对人类原初问题的一次重新回归。在其起源上,人工智能概念来自近代哲学家们最初提出的模拟大脑思维的设想,而在其未来发展上,人工智能问题又是与人类的原初问题密切相关,最终都要回答诸如"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唯有在尝试回答类似问题的努力方向上,人工智能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哲学的起点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思考,人工智能以揭示智能奥秘的方式完成着哲学家们对人类存在的追问。如何回应人工智能的这种追问,应当是当下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原初问题
人类存在
哲学的挑战
-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C912.4
[经济管理]
-
-
题名“感性活动”与现象学的认识批判
- 3
-
-
作者
王策
-
机构
西安邮电学院社会科学系
-
出处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6-29,共4页
-
文摘
马克思哲学能否与以现象学为代表的现代“纯粹哲学”相融合,或说二者是否有着某种基本一致的问题视域,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笔者以马克思哲学中的“感性活动”这一重要概念为切入点,并与胡塞尔现象学所谓的“原初性问题”、即现象学的认识批判问题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涉及到了现代纯粹哲学探讨的那个有关认识批判的原初性问题,只不过这个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被遮蔽状态,是隐而不显的。基于此,本文以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理为参照,对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在纯粹哲学论域内所隐含的认识批判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揭露。
-
关键词
感性活动
直观唯物主义
现象学
原初性问题
现象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感性活动”与现象学的认识批判
- 4
-
-
作者
王策
-
机构
西安邮电学院社会科学系
-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
文摘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涉及到了现代纯粹哲学探讨的那个有关认识批判的原初性问题,即马克思哲学与以现象学为代表的现代"纯粹哲学"相融合,只不过这个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被遮蔽状态,是隐而不显的。基于此,本文以胡塞尔现象学基本原理为参照,对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在纯粹哲学论域内所隐含的认识批判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揭露。
-
关键词
感性活动
直观唯物主义
现象学
原初性问题
现象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