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冬枝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1则
1
作者 韩萍萍 夏欣欣 周冬枝 《山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8-38,52,共2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其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1]。现将周冬枝教授以小柴胡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冬枝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柴胡汤 验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II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2
作者 林静 滕晓琼 +2 位作者 彭静 张晨馨 郭君怡 《护理学》 2025年第3期344-349,共6页
目的:总结一例64岁II型糖尿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院治疗调控血糖期间针对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出血、气体交换障碍等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要点,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借鉴。方法:就患者治疗全周期... 目的:总结一例64岁II型糖尿病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院治疗调控血糖期间针对在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内分泌代谢紊乱、出血、气体交换障碍等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要点,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借鉴。方法:就患者治疗全周期进行管理,以抢救生命、治疗疾病为重点,期间以控制管理基础疾病为基础,包括预防感染、血糖管理、症状护理、血浆置换护理、管道管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结果:连续治疗10 d后患者生命体征暂时能够平稳,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对患者生命治疗周期进行整体管控护理,针对基础慢性疾病合并疑难急症进行科学合理地护理,能迅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治疗效率。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nursing for a 64-year-old patient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uring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major nursing problems such as infecti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bleeding and gas exchange disorders during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ases. Methods: The whole cycle of treatment was managed, focusing on life-saving and diseas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the basis, including infection prevention,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symptom nursing, plasmapheresis nursing, pipeline 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Results: After 10 day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were temporarily stable and the condition was controlled. Conclusion: The overall control and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life cycle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ursing for the 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 combined with intractable and urgent diseases can quickly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II型糖尿病 血浆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发热和反复血小板减少1例
3
作者 赵丹 郭巧利 +1 位作者 任俊杰 赵俊梅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285-287,共3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会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当两种疾病同时出现时,容易引起复杂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6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期患者因出现不明发热、反复血小板减低入院,在除外感染、肿瘤、药物等多种病因后,最终诊断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会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当两种疾病同时出现时,容易引起复杂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66岁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硬化期患者因出现不明发热、反复血小板减低入院,在除外感染、肿瘤、药物等多种病因后,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并对其诊疗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阿伐曲泊帕升高血小板,继续激素同时联用环孢素及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半年后门诊随访复查心脏超声未见主动脉瓣膜赘生物,效果较好,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系统红斑狼疮 发热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
4
作者 郭海燕 吴晨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变化情况以及应对方式。结果护理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妥协量表、回避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积极面对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共情护理可提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效果,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共情护理 血小板减少紫癜 治疗依从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7/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高洁 宋琳琳 +1 位作者 李洪娜 谢楠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ITP患儿(ITP组)和1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96例患儿有2例失访,根据预...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ITP患儿(ITP组)和1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96例患儿有2例失访,根据预后将剩余94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20)。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收集ITP患儿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h17、Treg和Th17/Treg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TP组Th17、Th17/Treg和白细胞计数(WBC)明显较高(t=8.663、30.730、3.888,P<0.001),而Treg和淋巴细胞计数(ALC)明显较低(t=25.496、16.237,P<0.001)。预后不良组Th17、Th17/Treg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5.423、11.174,P<0.001),Treg、血小板计数(PLT)和AL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4.059、7.289、5.347,P<0.001),且两组患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χ^(2)=8.52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OR=1.517,95%CI:1.139~2.020)、Th17/Treg(OR=1.765,95%CI:1.285~2.425)均为ITP患儿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P<0.05),Treg(OR=0.932,95%CI:0.877~0.990)、PLT(OR=0.936,95%CI:0.889~0.985)及ALC(OR=0.819,95%CI:0.700~0.958)为其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Th17、Treg和Th17/Treg单独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95%CI:0.578~0.775)、0.778(95%CI:0.681~0.857)、0.721(95%CI:0.619~0.809),Th17、Treg和Th17/Treg联合预测ITP患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87.84%,AUC为0.913(95%CI:0.837~0.961),优于Th17(Z=2.481,P=0.013)、Treg(Z=2.549,P=0.011)和Th17/Treg(Z=2.042,P=0.04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儿Th17/Treg比例失衡,联合检测Th17、Treg及Th17/Treg可以提高对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辅助T细胞 调节T细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1 位作者 刘盼 熊婷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因神经症状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 目的:分析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例因神经症状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表现为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肾损害、发热,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因血小板减少会诊转血液内科完善检查,外周血涂片示破碎红细胞3%,ADAMTS13活性检测为9.1%,普拉斯米克(PLASMIC)评分7分,诊断为TTP。病例2表现为三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入院诊断为脑出血,因血小板减少会诊转血液内科完善检查,外周血涂片示破碎红细胞3%,免疫抗体示抗U1-snRNP抗体弱阳性、抗SSA52抗体阳性、抗SSA60抗体强阳性、ANA-核型(IIF)核颗粒型(1:1280),ADAMTS13活性检测为2.2%,PLASMIC评分7分,诊断为TTP。2例患者均给予甲泼尼龙联合血浆置换,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结论:TTP患者症状可表现多样化,特别是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的TTP患者初诊非常容易误诊。对于TTP可疑的患者,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且加强科室间相互协作诊断,确诊后及时予以血浆置换能更好地缓解病情并且促进神经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特征 神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抢救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样综合征成功并分娩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叶文华 徐进步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本研究分析1例因鹦鹉热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样综合征的孕中期产妇的诊治过程并总结经验,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为女性,38岁,因停经28+周,发热4 d,于2024年3月8日入院。患者因孕中期感染鹦鹉热诱发... 本研究分析1例因鹦鹉热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样综合征的孕中期产妇的诊治过程并总结经验,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为女性,38岁,因停经28+周,发热4 d,于2024年3月8日入院。患者因孕中期感染鹦鹉热诱发TTP样综合征,早期采取血浆置换术,在血浆置换的同时予以甲泼尼龙治疗,顺产分娩后TTP样综合征治愈。临床对妊娠合并TTP样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疗法,可改善母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样综合征 血浆置换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新进展
8
作者 罗晓霞 杨仁池 《血栓与止血学》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其治疗手段已从传统的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逐步演进至新型生物制剂与靶向疗法。本综述旨在全面剖析ITP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血小板生成...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病症,其治疗手段已从传统的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逐步演进至新型生物制剂与靶向疗法。本综述旨在全面剖析ITP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涵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TPO⁃RA)、抗体介导疗法以及联合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尽管新型治疗方案层出不穷,ITP的治疗策略仍需强调个体化与精准靶向性,以应对不同患者间的治疗反应差异、长期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免疫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颜梦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分析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某院9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血小板平... 分析血细胞多参数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某院9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9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者入组时血细胞参数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P-LCR),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ITP患儿入组时病情程度、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差异,分析治疗后血细胞参数指标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及预测ITP患儿疾病转归的价值。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MPV、PDW、P-LCR(11.45±1.75)fL、(17.15±2.38)%、(42.45±6.74)%水平高于对照组(9.49±1.55)fL、(14.37±2.09)%、(23.10±4.57)%,PLT[(45.62±8.83)×109/L低于对照组(228.97±48.2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患儿MPV、PDW、P-LCR低于预后不良患儿,PLT高于预后不良患儿(P<0.05);治疗1、2个月后,MPV、PDW、P-LCR与疾病转归呈负相关(1个月r=-0.481、-0.550、-0.579;2个月r=-0.541、-0.583、-0.645,P均<0.05),PLT与疾病转归呈正相关(1个月r=0.530;2个月r=0.582,P均<0.05)。结论 联合检测MPV、PLT、PDW、P-LCR可辅助评估ITP病情,且在预测患儿疾病转归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血细胞多参数 动态监测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探析
10
作者 相惠君 黄佳红 +1 位作者 林芳芳 刘振威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自2000年1月-2022年4月,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中医药治...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自2000年1月-2022年4月,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条件收集其中药组方信息。以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作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用药规律分析。通过TCMSP、化学成分数据库等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等疾病数据库获得ITP的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潜在作用靶点-成分网络图。通过STRING 11.5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核心蛋白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184首中药处方,中药210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六味中药分别为当归、仙鹤草、黄芪、生地黄、甘草、牡丹皮。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生地黄、牡丹皮,系统聚类分析共聚出4个新处方。对当归、仙鹤草、黄芪、生地黄、牡丹皮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取药物靶点306个,疾病靶点1517个,交集靶点72个。最终获得关键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β-谷甾醇、白桦脂酸、木犀草素;筛选出核心靶点为AKT1、VEGFA、SRC、EGFR、CASP3等。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1203条,包括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细胞表面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细胞组成78条,包括膜筏、膜微区等;分子功能95条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145条,与ITP相关性较大的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MicroRNAs基因、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①中医药治疗ITP的药物,其用药类型以补益类最为常见,佐以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类药物等;②核心药物组合(当归、仙鹤草、黄芪、生地黄、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等,通过AKT1、VEGFA等靶点,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MicroRNAs基因、MAPK信号通路等过程,起到治疗I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SP60、HSP70水平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Th17/Treg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信发 万佳倩 +2 位作者 王春文 常明春 李林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81-98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ITP患儿12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ITP患儿12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ITP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107例)和预后不良亚组(21例)。收集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HSP60、HSP70水平及Th17/Treg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Z/P=20.445/<0.001、17.467/<0.001、5.823/<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呈正相关(r/P=0.417/<0.001、0.3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60高、HSP70高、Th17/Treg高为IT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77(1.041~1.331),1.181(1.038~1.343),9.895(2.171~68.177)],初诊时PLT计数偏高则为保护因素[OR(95%CI)=0.848(0.726~0.99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及列线图模型的曲线AUC分别为0.793、0.730、0.787、0.840、0.975;Bootstrap法(B=1000)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Bias-corrected预测曲线与Ideal线基本重合,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8,其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IPT患儿血清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呈显著正相关。初诊时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是IT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且基于HSP60、HSP70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IT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热休克蛋白60 热休克蛋白70 TH17/TREG细胞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赵冰洁 车虹 +4 位作者 胡琏 易文静 肖利 刘培佳 刘松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目的:探讨滋阴凉血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免疫功能及ST2/IL-33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其中32只采用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滋阴凉血方(0.2 ml/10 g)、泼尼松(0.2 ml/10 g)和滋阴凉血方+泼尼松(0.2 ml/10 g)共4组,每组8只,剩余8只小鼠设为空白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2周。采集血样和脾脏组织,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小板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IL)-17及外周血血小板生成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IL-33、s ST2、ST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数。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凉血方+泼尼松组血小板数、血小板生成素、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Treg细胞均明显上升(P<0.05),IL-17水平、Th17细胞及IL-33、s ST2、S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滋阴凉血方+泼尼松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有效改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T2/IL-3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滋阴凉血方 泼尼松 免疫功能 ST2/IL-3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40/CD40L的影响
13
作者 吉训琦 李佳 +2 位作者 张凝 陈泽福 林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18-2922,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和CD4^(+)/CD8^(+))以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CD40L水平,使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血浆s CD40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CD4^(+)/CD8^(+)、血浆s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L^(+)细胞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高于对照组,CD40L^(+)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率(22.50%),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宫晓丽 王奇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4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丙种...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丙种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同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治疗时间、血小板指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缓解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研究组PDW(20.69±3.17)%、MPV(9.25±2.65)fl与对照组的(24.18±3.21)%、(10.73±2.85)fl比较更低,PLT(242.19±20.29)×10^(9)/L与对照组的(199.86±19.82)×10^(9)/L比较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10.18±2.75)mg/L、IL-6(22.29±2.34)pg/ml与TNF-α(26.62±3.95)pg/ml相比于对照组的(13.24±3.02)mg/L、(26.79±4.31)pg/ml、(31.16±4.79)pg/ml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具有更加明显的疗效,可促使其血小板和炎症情况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小儿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误诊分析
15
作者 侯兰芬 李文静 李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9例i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急性起病,表现为典型“三联征”3例,“三联征”合并发热1例,合并肾功能损害1例,典型“五联征”4例。9例误诊为HELLP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Evans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1例,病毒性脑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9例按初诊疾病治疗效果差而转我院,后根据临床症状、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涂片找红细胞碎片、乳酸脱氢酶、间接胆红素及骨髓象分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确诊为iTTP。误诊时间3~7 d。9例确诊后均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其中7例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经治疗死亡1例,8例随访1年,病情稳定,均无复发。结论iTTP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于高度可疑病例应尽早行ADAMTS13活性及抗体检测,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栓血小板减少 误诊 病毒脑炎 肾功能衰竭 EVANS综合征 溶血尿毒综合征 弥散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方案对成人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崔文婷 黄燕 +1 位作者 胡苏 冯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方案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ITP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方案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激素配合TPO-R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相关细胞[网织血小板、产板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LT高于对照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IgA、PAIgG、P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网织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产板巨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配合TPO-RA方案治疗IT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常规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激素治疗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常规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3 位作者 刘盼 熊婷 张欣 郑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51-254,266,共5页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血浆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普拉斯米克(PLASMIC)分数预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减少的精确度。结果:42例患者中,男16例(38.1%),女26例(61.9%);中位发病年龄62岁,平均(56.1±16.3)岁。23例(54.8%)表现为“三联征”,18例(42.9%)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计数(11.92±9.30)×10^(9)/L;间接胆红素(32.85±29.17)μmol/L、肌酐(11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55±666)U/L。18例患者有ADAMTS13活性检查报告,其中酶活性<10%者16例(88.9%)。24例患者(57.1%)予以大剂量血浆置换,存活17例(70.8%);18例予以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或无血浆治疗,存活6例(33.3%)。PLASMIC评分6~7分33例;6~7分对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准确性为88.9%。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肌酐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大部分TTP患者会表现为三联征,ADAMTS13活性检测对TTP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无条件时可使用PLASMIC评分进行早期拟诊。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降低TTP患者的死亡率,无条件者可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13在儿童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傅玲玲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5-298,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可导致该酶活性严重缺乏,引发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儿童cTTP在儿童期发病TTP中的占比可高达30%。ADAMTS13在儿童cTTP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随访监测中...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可导致该酶活性严重缺乏,引发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儿童cTTP在儿童期发病TTP中的占比可高达30%。ADAMTS13在儿童cTTP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随访监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与ADAMTS13相关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就ADAMTS13在儿童cTTP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遗传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临床分析
19
作者 王兆辉 王绪栋 +5 位作者 罗荣华 孙燕 常光妮 孙俊霞 刘亚蒙 高婷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再认识,为儿童ITP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初诊为ITP的患儿,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非重型IT... 目的提高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再认识,为儿童ITP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初诊为ITP的患儿,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两组:非重型ITP为单用糖皮质激素(GCs)组,重型ITP为GCs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组。对年龄、性别、初诊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初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治疗反应、预后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0例初诊ITP患儿发病年龄为[4.50(0.25,13.00)]岁,其中男82例(54.67%),女68例(45.33%)。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GPⅠb抗体阳性32例(21.33%),抗GPⅨ抗体阳性15例(10.00%),抗GPⅡb抗体阳性86例(57.33%),抗GPⅢa抗体阳性76例(50.67%),抗GMP-140抗体阳性23例(15.33%),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42例(28.00%);完全反应(CR)+反应(R)组初诊巨核细胞数为[476.00(259.00,684.00)]个/骨髓片,无效(NR)组初诊巨核细胞数为[58.00(47.00,89.00)]个/骨髓片。住院时间为[5.00(4.00,12.00)]d;单用GCs组反应时间为[4.00(3.00,10.00)]d,GCs联合IVIG组反应时间为[3.00(2.00,8.00)]d。随访至6个月,CR 86例(57.33%),R 58例(38.67%),NR 6例(4.00%)。单用GCs组及GCs联合IVIG组比较,GCs联合IVIG组反应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6个月,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核细胞数较多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儿以学龄前儿童更为常见,男孩多于女孩。GCs联合IVIG比单用GCs治疗反应时间短,预后无明显差异。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数目低,提示预后不良。不同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预后有差异,其中GPⅡb/GPⅢa阳性预后较好,GPⅠb/GPⅨ阳性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蛋白特异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20
作者 吕红姣 张蕾 张雪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气亏虚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剔除2例,最终2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短中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小板计数(BPC)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短期、中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慢性出血、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BP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观察组BP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脾气亏虚型ITP患者中医证候,稳定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 脾气亏虚型 益气固本方 穴位贴敷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