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2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露 邹练 张晓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97-1300,共4页
%0 Journal Article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整个尿路上皮肿瘤的5%,其中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95%以上。由于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不易直接观察,不易进行局部治疗,发现时较膀... %0 Journal Article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整个尿路上皮肿瘤的5%,其中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95%以上。由于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不易直接观察,不易进行局部治疗,发现时较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有更高的肿瘤分期,且输尿管肌层薄,而淋巴丰富,故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更早出现转移或更易穿透至输尿管周围,最为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脏、骨骼及肺Ⅲ,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 诊断与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的预后模型现状分析
2
作者 喻泽浩 宋亚荣 +2 位作者 何康楠 陈梁 邢毅飞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上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10%,其预后受到患者特征、肿瘤病理特性及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是治疗UTUC的金标准,但术后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差异显著。构... 上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10%,其预后受到患者特征、肿瘤病理特性及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是治疗UTUC的金标准,但术后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差异显著。构建个体化的预后模型对于优化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诺模图、机器学习驱动模型、分子生物标志物模型及联合影像学与临床数据的多变量模型在UTUC预后预测中逐渐应用。其中,诺模图凭借直观性和高整合性成为临床预测的常用工具,机器学习模型在处理多模态数据方面表现出优势,分子生物标志物模型揭示了疾病的分子机制,而联合影像学模型通过融合影像和临床数据进一步提升了预测精准性。然而,现有模型的普适性和动态预测能力仍面临挑战,模型依赖于高质量的大规模数据,而临床实践中数据获取和整合存在难点。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同时深入探索UTUC的分子机制,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优化辅助治疗的适应症,并推动影像学技术与分子诊断手段的结合,为UTUC患者的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工具和方法。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 i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malignancy, accounting for 5%~10% of urothelial tumors. Its prognosis is influenced by a combination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tumor pathology,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Despite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 being the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for UTUC,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s and long-term survival outcomes exists. Developing individualized prognostic models is crucial for optimizing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Recently, nomograms, machine learning-based models, biomarker-driven molecular models, and multivariate models integrating imaging and clinical data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in UTUC prognostic prediction. Among these, nomograms have become widely used for their intuitive and integrative capabilities,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excel in handling multimodal data, biomarker-driven models unc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d imaging-based models improve prediction accuracy by combining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data. However, existing models face challenges regarding generalizability and dynamic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as they often rely on large-scale, high-quality dataset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and integrate in clinical practic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conducting multicenter,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ies to validate model reliability, explor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UTUC, developing novel biomarkers, optimizing indications for adjuvant therapies,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im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尿路上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辅助治疗 复发 转移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续万荣 高田宇 +2 位作者 康子明 王城 尚攀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2月—2023年8月接受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RNU组:35例)和后腹腔镜(LRNU组:101例)肾输... 目的探讨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2月—2023年8月接受一体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RNU组:35例)和后腹腔镜(LRNU组:101例)肾输尿管切除术的136例UTUC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安全性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无复发生存率(IVRFS)、无复发生存率(RFS)、总体生存率(OS)。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RRNU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7.1%(13/35)vs.56.4%(57/101)]、术后住院时间[6(5,7)d vs.7(6,8)d]、引流管留置时间[3(2,4)d vs.4(3,5)d]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LRN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指标相似(P>0.05),生存分析显示RRNU组患者的疗效[IVRFS(1年:92.1%,2年:85.2%)、RFS(1年:82.4%,2年:74.9%)、OS(1年:90.6%,2年:84.2%)]与LRNU组相似(P>0.05)。结论与后腹腔镜RNU手术相比,一体位RRNU治疗UTUC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同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尿路上 机器人辅助 输尿管切除术 腹腔镜 一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相关甲基化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预后模型构建
4
作者 路惠茹 耿辉 +6 位作者 梁亮 张倩 李磊 殷锋彦 罗晓辉 吕军 李涛 《医学新知》 202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目的筛选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预后相关甲基化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在BLC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BLCA项目的样本数据,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相关评分大于5的甲基化相关基因。使用Lasso回归筛选确... 目的筛选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LCA)预后相关甲基化相关基因,并探讨其在BLC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BLCA项目的样本数据,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相关评分大于5的甲基化相关基因。使用Lasso回归筛选确定预后相关基因。GO及KEGG富集分析用于探索预后基因的功能和参与通路,Cox回归分析确定具有潜在预后价值的基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对预后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共获得411例带有临床样本的数据和206个甲基化相关基因。Lasso回归筛选出11种(VHL、THBS1、SMYD2、RARB、PRMT6、MYC、IGF2、ICMT、EGFR、DLEC1、CARM1)具有显著预后价值的甲基化相关基因。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酪氨酸代谢通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HR=2.556,95%CI(1.190,5.491)]及IGF2高表达[HR=3.088,95%CI(1.348,7.075)]与BLCA预后不良相关,VHL高表达[HR=0.358,95%CI(0.151,0.845)]与BLCA预后改善相关,ROC分析显示,1年、3年和5年总生存期AUC值分别为0.773、0.719和0.725,表明预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结论本研究筛选了11种有显著预后价值的甲基化相关基因,肿瘤浸润、IGF2高表达、VHL高表达可能与BLCA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甲基化相关基因 TCGA GeneCards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安全共识(第2版)
5
作者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25 位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委会 毕兴 曹明 范晋海 范欣荣 关豹 李倩茜 李源 李向东 刘子玲 刘希高 吕强 孟令超 任珂 沈益君 盛锡楠 瓦斯里江 王凯 王坤 王永华 吴开杰 鄢阳 杨恺惟 叶明佶 曾浩 张亚群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晚期尿路上皮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长期以来,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期仅8~14个月[1-3]。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多个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 晚期尿路上皮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长期以来,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期仅8~14个月[1-3]。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多个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4-6]。另外,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抑制剂与抗体偶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药物的研究取得突破,并先后被批准用于临床[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抗体偶联药物 安全性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连接黏附分子A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赵英芳 隋贵春 +6 位作者 王凤娇 洪海琪 赵冀山 赵蓉 范鑫月 李麟 杨志刚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目的检测连接黏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A,JAM-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状况,探讨JAM-A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 目的检测连接黏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A,JAM-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的表达状况,探讨JAM-A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尿路上皮癌和癌旁组织中JAM-A表达状况,探讨JAM-A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显示20例癌旁组织中JAM-A表达只有3例(15%)阳性,而肿瘤组织中JAM-A表达阳性率为100%(119/119),JAM-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Western blot结果JAM-A蛋白表达在尿路上皮癌组织表达量(4.23±0.6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18±0.5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M-A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浸润、淋巴结转移相关;JAM-A蛋白高表达与尿路上皮癌浸润(P<0.05)、淋巴结转移(P<0.001)呈正相关,而与慢性炎症、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ROC结果显示,JAM-A在尿路上皮癌病理诊断中AUC值为0.878,灵敏度为66.4%、特异度为85%。结论尿路上皮癌中JAM-A高表达对病理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与JAM-A蛋白低表达相比较,JAM-A蛋白高表达更容易发生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表明JAM-A蛋白高表达参与了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对临床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 JAM-A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治进展
7
作者 陶子豪 关豹 +3 位作者 徐纯如 李晓颖 李学松 唐琦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发生在肾盂或输尿管的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在精准医疗时代,二代测序等技术进步使人们意识到UTUC具有独特的分子和基因组特征,促进了UTUC治疗管理模式的发展。2024年度上...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一种发生在肾盂或输尿管的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在精准医疗时代,二代测序等技术进步使人们意识到UTUC具有独特的分子和基因组特征,促进了UTUC治疗管理模式的发展。2024年度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治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应用,新型生物标记物对疾病的非侵入性诊断和监测,机器人时代手术技术的革新,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和高质量临床试验的设计,UTUC的个体化诊疗正逐步落地,为UTU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尿路上 生物标记物 影像技术 临床试验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与普通型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情况比较
8
作者 水源 赖龙辉 +2 位作者 马文涛 任学兆 王志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比较分化型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与普通型BUC的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3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因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236例普通型BUC和40例分化型... 目的比较分化型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与普通型BUC的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3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因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236例普通型BUC和40例分化型BU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减少观察性研究中的选择偏差。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分化型BUC对总死亡风险(overall mortality risk,OMR)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risk,CSMR)的影响。结果随访4~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0.5个月。PSM前,分化型BUC和普通型BUC在总病死率(overall mortality,OM)与疾病特异性病死率(cancer-specific mortality,CSM)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1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型BUC的OS(P=0.020)和CSS(P=0.023)优于分化型BU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型BUC比较,分化型BUC的OMR增加了75%(P=0.013),CSMR增加了79%(P=0.029)。PSM后,两组的OM(P=0.217)与CSM(P=0.1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型BUC和分化型BUC的OS(P=0.510)和CSS(P=0.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OMR和CS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SM后,与普通型BUC比较,分化型BUC的预后结局并不差,特殊分化类型并不是预后较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型尿路上 分化型尿路上 倾向评分匹配 生存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基因和多组学分析的新型预后模型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
9
作者 张东升 于圣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903-920,共18页
铜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膀胱癌,特别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全球十大最常见癌症之一。迄今为止,铜死亡在BLCA中的潜在作用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的数据,系统... 铜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膀胱癌,特别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是全球十大最常见癌症之一。迄今为止,铜死亡在BLCA中的潜在作用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基于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的数据,系统评估了509个BLCA样本中19个经过验证的与铜中毒相关基因(CRGs)介导的铜中毒模式。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不同风险组的总体生存率(OS)。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研究不同铜死亡簇(CR簇)之间的差异。使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讨CRG簇与免疫状态之间的潜在关系。我们使用GO (基因本体)和KEGG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研究各种细胞生化过程。最后,我们建立了一个预后模型,以预测患者的生存结果,并进一步分析BLCA患者的预测特征与各种治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得出了两个CRG簇和基因簇,并建立了一个模型来量化个体BLCA患者的风险评分,发现其与多种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并能够准确预测BLCA患者的预后。我们相信,通过本研究,对单个样本中铜死亡介导模式的定量分析可能有助于提高我们对BLCA多组学特征的理解,并指导未来的治疗方案。Cuproptosis is a special form of cell death. Bladder cancer, especially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LCA), is one of the ten most common cancer types in the world. So far, the potential role of cuproptosis in BLCA is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the copper poisoning-mediated patterns of 509 BLCA samples based on 19 validated copper poisoning-related genes (CRGs) using data downloaded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and the 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database. Kaplan 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S) of different risk groups. 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 was used to study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uproptosis clusters (CRG clusters). Single 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ssGSEA)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RG clusters and immune status. We used GO (Gene Ontology) and 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enrichment analysis to study various cellular biochemical processes. Finally, we established a prognostic model to predict patients’ survival outcomes an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LCA patients and various treatment responses. In this study, we derived two CRG clusters and gene clusters and also established a model to quantify the risk score of individual BLCA patients, which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uld precise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BLCA patients. We believe that through our stud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uproptosis-mediated patterns in a single sample may help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ulti-omics characteristics of BLCA and guide future treatment reg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膀胱尿路上 多组学分析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及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差异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华浩铭 王林茹 +3 位作者 余娜 黄岩 沈靖 王红群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差异,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7例尿路上皮癌,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病年龄为27-89岁,中位年龄67岁。高级别组较低级别组:... 目的探讨高级别、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差异,为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7例尿路上皮癌,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病年龄为27-89岁,中位年龄67岁。高级别组较低级别组:年龄更大;侵犯程度更深;肿瘤更大;癌栓的发生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更高;发生部位也有差异(均为P<0.05)。低级别组中Ki-67均≦10%,高级别组中Ki-67多数>10%(47/48,97.9%)及影响生存(均为P<0.05),且Ki-67≧20%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P=0.013)。CPS评分显示,PD-L1>10在高级别组中有更高的表达率(63.3%,19/30,P<0.001),且PD-L1>10组的总生存时间缩短(33.806±2.886 vs.24.378±4.381个月,P=0.02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级别,年龄,癌栓,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侵犯程度,肿瘤大小及部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癌栓、肿瘤大小及侵犯程度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级别及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在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侵犯深度、发生部位、癌栓、远处转移及预后均存在差异。Ki-67及PD-L1可作为分级及预后判断的标记物。多种因素影响尿路上皮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肿瘤级别 临床病理差异 预后 Ki-67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尿路上皮癌1例报告
11
作者 李鑫钊 刘帅 +2 位作者 郑宇飞 张廷涛 刘金山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82-182,F0003,共2页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罕见的恶性上皮肿瘤,较常见于鼻咽、肺、胃、肝、皮肤等,发生于泌尿道十分罕见[1]。阜阳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了1例膀胱LELC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淋巴上瘤样 尿路上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尿路上皮癌Lynch综合征1例
12
作者 马凯 侯少华 +2 位作者 常鑫 孙占元 李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由碱基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MMR MLH1、MSH2、...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由碱基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MMR MLH1、MSH2、MSH6、PMS2、EPCAM基因胚系突变有关。MMR突变使得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发生率升高,提高癌症发生风险,常发生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子宫内膜癌、尿路上皮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1]。尿路上皮癌是LS患者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5%~10%的LS患者发生肠外尿路上皮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LYNCH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 微卫星不稳定 基因缺陷 碱基错配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雷霆 谢蛟魁 +5 位作者 王晓 邱明浩 张玉璞 邓久晗 王春杨 符伟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4644-4648,共5页
目的:评价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23年10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08月至2020年02月诊治的... 目的:评价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01月至2023年10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08月至2020年02月诊治的UUT-UC患者共6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再根据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分成两组:患者经尿道电切膀胱袖状切除+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经腹部切口取肾术,共行40例,为对照组;选择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壁内段袖状切除+下腹正中切口取肾术为观察组,共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及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124 min与166 min,P<0.05),出血量明显低(平均46 mL与86 mL,P<0.05),术后引流量少(平均68 mL与142 mL,P<0.05),平均住院日短(平均5.4 d与6.8 d,P<0.05);而术后排气时间及尿路上皮癌复发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UUT-UC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腹腔镜 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预测尿路上皮癌预后的Meta分析
14
作者 鲍正清 刘振华 +3 位作者 夏海缀 王杰 李贵忠 王建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UC)患者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24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术前AST/ALT预测UC预后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UC)患者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24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术前AST/ALT预测UC预后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使用STATA 15.0软件分析患者总生存期(O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涉及8190例患者。术前AST/ALT比值升高的UC患者OS(合并HR=1.92,95%CI:1.38~2.67,P<0.001)、CSS(合并HR=2.12,95%CI:1.48~3.05,P<0.001)和RFS(合并HR=1.63,95%CI:1.27~2.10,P<0.001)均较差。在亚组分析中,相对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术前AST/ALT比值对膀胱癌(BCa)患者的OS、CSS和RFS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01);而与高加索人群相比,术前AST/ALT比值对亚洲人群的OS、CSS和RFS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01)。结论在UC患者中,特别是亚洲UC患者,术前较高的AST/ALT比值与不良的OS、CSS和RFS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尿路上 亚洲人群 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 预后 尿尿路上 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肿瘤部位对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列线图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泽伟 李海龙 +2 位作者 李港 高志民 温儒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原发肿瘤部位对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治疗的上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开发和验证预测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原发肿瘤部位对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治疗的上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开发和验证预测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RNU的UTUC患者。其中70%的患者纳入训练组,30%的患者纳入验证组。基于原发肿瘤部位将患者分为肾盂肿瘤(RPT)组和输尿管肿瘤(UT)组,分析不同部位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根据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开发预测患者术后OS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最终366例患者(RPT 196例、UT 170例)被纳入本研究中。RPT组与UT组在尿细胞学检查(P=0.001)、术前同侧肾积水(P<0.001)、膀胱肿瘤病史(P=0.021)、病理T分期(P<0.001)和组织学结构(P=0.037)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UT患者较RPT患者预后更差(HR=2.00,95%CI:1.22~3.27,P=0.006)。构建预测患者术后OS列线图的指标包括:年龄、肿瘤部位、淋巴血管侵犯和病理T分期。模型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并在内部验证中表现稳定。结论与RPT相比,UT患者预后更差,建议对UT患者肿瘤周围的脂肪进行更为彻底的手术清扫,以免发生肿瘤术后微残留;我们成功构建了可用于预测UTUC患者RUN术后OS的列线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位置 尿路上 肾盂 输尿管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总生存期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脓毒血症为首发症状的输尿管癌的临床病例分析
16
作者 党瑞锋 郭琦 王辅 《系统医学》 2025年第6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以脓毒血症为首发症状的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例以尿源性脓毒血症为首发表现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信息与病史、入院检... 目的探讨以脓毒血症为首发症状的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例以尿源性脓毒血症为首发表现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信息与病史、入院检查、影像学检查、术后治疗与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以腰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1例曾在外院被误诊为输尿管狭窄,经输尿管探查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手术;另2例患者行一期造瘘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行二期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均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结论临床医师应警惕以脓毒血症为首发症状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加强全面检查,必要时行手术探查,并借助快速病理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并优化术后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首发症状 尿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罗星兴 叶剑钧 +2 位作者 王祺皓 郑雷 鲍一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S)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接受RNU治疗的712例UTUC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URS将712例患... 目的探讨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S)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接受RNU治疗的712例UTUC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URS将712例患者分为URS组(187例)和非URS组(525例)。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肿瘤特异生存期(CSS)和无膀胱复发生存期(IVR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相关风险评估,并采用亚组分析及交互作用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结果两组UTUC患者在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手术方式、肾积水、肿瘤位置、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侵犯、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URS组患者的IVRFS显著劣于非URS组(P<0.001),这种差异在肾盂癌中更明显(P<0.001),两组患者的OS和C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术前行URS是RNU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2,95%CI:1.34~3.36,P<0.001)。结论UTUC患者RNU前行URS检查会增加术后膀胱复发率,但对OS和CSS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尿路上 输尿管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膀胱复发 总体生存期 肿瘤特异生存期 无膀胱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国庆 王平 +13 位作者 叶烈夫 刘志宇 刘久敏 祁小龙 李学松 陈明 陈立军 张雪培 经霄 周逢海 俞世成 高逢彬 黄吉炜 傅斌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前,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因其突出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RARNU)在患者体... 目前,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因其突出的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用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RARNU)在患者体位及机器人锚定方面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演变后,单一体位单次锚定的手术术式正变得越来越成熟。此外,RARNU在肿瘤控制、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同样有较为出色的表现。本共识主要聚焦RARNU的适应证、常用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切除术 机器人外科手术 尿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对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蓝旭华 李代畅 +1 位作者 陈斌 朱扬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索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对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和对照组(后腹腔镜肾输尿... 目的探索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对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和对照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术)各26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2.49±10.87 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5±13.48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7.45±8.41 min)、尿管留置时间(4.91±0.72 d)和术后住院时间(6.58±0.88 d)均较对照组(138.73±12.68 min、10.43±1.24 d、8.61±1.11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5.18±0.73)、24 h(4.24±0.61)和48 h(2.37±0.43)VAS优于对照组(6.04±0.84、5.18±0.70、3.05±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漏尿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3例、漏尿1例、脂肪液化2例和肠梗阻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在上尿路上皮癌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输尿管 并发症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