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铍硼四原子簇合物的量子化学从头算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小红 武海顺 +2 位作者 张聪杰 王永兰 金志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60-962,共3页
铍和硼簇合物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它们有特殊的成键方式,BBe2,B2Be2,B6Be和B4Be等簇合物结构已由晶体粉末法测得[1].这类化合物可用于带电粒子的活化分析和低能电子的遏止实验,有一定应用前景[2].对B... 铍和硼簇合物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它们有特殊的成键方式,BBe2,B2Be2,B6Be和B4Be等簇合物结构已由晶体粉末法测得[1].这类化合物可用于带电粒子的活化分析和低能电子的遏止实验,有一定应用前景[2].对BnBem簇电子结构和成键性质进行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铍硼四原子簇合物 电子结构 量子化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的四原子簇合物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华 戴柏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在STO-3G、3-21G、3-21G、4-31G和4-31G基组水平上,对磷的四原子簇合物P ̄2+(4)、P4做了SCF-MO从头算研究.几何优化表明,对于已知结构的簇合物分子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的几何形一致,同时确... 在STO-3G、3-21G、3-21G、4-31G和4-31G基组水平上,对磷的四原子簇合物P ̄2+(4)、P4做了SCF-MO从头算研究.几何优化表明,对于已知结构的簇合物分子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的几何形一致,同时确定了实验上结构未知的簇合物分子的稳定几何.根据计算结果对四原子磷簇合物系列分子的相对稳定性和几何形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从头算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联苯二胺和水为中心配体的三角三核钼原子簇合物的研究
3
作者 赵斯琴 乌云其木格 +1 位作者 吴红英 王喜贵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以簇合物[Mo3O2(CH3COO)6(H2O)3]Br2·2H2O和联苯二胺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通过置换反应合成出新的三角三核钼簇合物,经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元素分析确定该簇合物的组成为[Mo3O2(CH3COO)6(H2O)(NHC6H4C6H4N... 以簇合物[Mo3O2(CH3COO)6(H2O)3]Br2·2H2O和联苯二胺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通过置换反应合成出新的三角三核钼簇合物,经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元素分析确定该簇合物的组成为[Mo3O2(CH3COO)6(H2O)(NHC6H4C6H4NH2·2H+)2]Br4·10H2O,并确定了该簇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二胺 中心配体 原子簇合物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w)─S金属原子簇合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4
作者 鲍时安 涂慧萍 《九江师专学报》 1994年第6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钼硫原子簇合物 金属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原子簇合物结构规则间的关系
5
作者 张良军 《辽宁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6-68,共3页
讨论了原子簇合物结构规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寻找决定簇合物结构间本质因素。
关键词 成键轨道 非键轨道 原子簇合物 nxc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簇合物的三维休克尔理论
6
作者 陶春元 《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6期26-31,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簇化合物的三维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并讨论了该理论在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的应用。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三维休克尔理论 分子轨道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原子簇合物与不对称催化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殷元骐 李庆山 +1 位作者 丁二润 赵转云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5-454,共10页
以骨架手性原子簇合物为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一直被认为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一旦实现,将是一种理论和概念上的突破.回顾原子簇合物的不对称性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的进展,阐述了我们的目标和一些相关的问题.近期实验结果表明,氧原... 以骨架手性原子簇合物为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一直被认为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一旦实现,将是一种理论和概念上的突破.回顾原子簇合物的不对称性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的进展,阐述了我们的目标和一些相关的问题.近期实验结果表明,氧原子转移试剂Me3NO·2H2O和PhIO可明显地促进异核金属羰基簇合物(μ3-S/Se)RuCo2(CO)9对1-己烯的催化氢化和异构化反应.催化剂的四面体簇核骨架在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缔合机理.甲醇溶液中最佳条件为氢压5.0-6.0MPa,温度60℃,[1-己烯]/[S/SeRuCo2(CO)9]为200(摩尔比),[Me3NO·2H2O]/[S/SeRuCo2(CO)9]为4-5(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不对称催化 不对称氢化 己烯
原文传递
笼状N原子簇合物N_(18)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健德 朱维良 +5 位作者 蒋华良 陈凯先 陈建忠 嵇汝运 任译 田安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9期2078-2080,共3页
作为一种潜在的高能密度物质,多面体N原子簇合物Nn受到了理论研究人员的关注.对N20的计算研究表明具有高对称性(Ih)的正十二面体构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N元素原子簇合物N16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表明:N(16)有可能存在一系列亚稳态的笼... 作为一种潜在的高能密度物质,多面体N原子簇合物Nn受到了理论研究人员的关注.对N20的计算研究表明具有高对称性(Ih)的正十二面体构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N元素原子簇合物N16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表明:N(16)有可能存在一系列亚稳态的笼状结构这些结构可以通过N20的降解得出. 在所预测的稳定构型中,稳定性随体系对称性的升高和五元环个数的增多呈增加趋势.这些结果很自然地使人进一步提出下列问题:由N20降解一个N2单元所得的N18是否存在着稳定构型?若是存在,它们将具有怎样的能量和光谱性质?本文用量子化学 ab initio HF方法对N18作计算研究,以期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振动分析 原子簇合物 氮18
原文传递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二级化学键的理论研究(Ⅲ)──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离子[M_3(CO)_9CCO」^(2-)(M=Fe,Ru,Os)结构的特异性及二级化学键 被引量:1
9
作者 赖城明 唐珺 +1 位作者 袁满雪 牛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应用ICONS(EHMO)分子轨道方法,讨论了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离子「M3(CO)9CCO]2-(M=Fe,Ru,Os)的结构特异性及配体(CCO)在金属原子基平面上的取向,并表明了二级化学键的存在.
关键词 有机金属化 化学键 金属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骨架异核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10
作者 丁二润 李庆山 +2 位作者 刘省明 殷元骐 孙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首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两种新的手性簇合物,(μ3-S)FeCoW(CO)8C5H4C(O)R(R=C6H5、C6H5C(O)OCH3),对其合成、谱学性质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异核 原子簇合物 手性骨架 晶体结构 过渡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在SiO_2上的负载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肖丰收 郭燮贤 +2 位作者 福冈淳 市川胜 Duward F.Shriv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4-180,共7页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表面后,其红外谱图显示2068,2036,2000,1974和1925cm^(-1)谱带,表明[Ru_3(CO)_9(CCO)]^(2-)同Si—OH基因反应,形成了[HRu_3(CO)_9-(CCO)]^-/SiO^2。在600~720cm^(-1)区间,出现694cm^(-1)谱带,归属...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表面后,其红外谱图显示2068,2036,2000,1974和1925cm^(-1)谱带,表明[Ru_3(CO)_9(CCO)]^(2-)同Si—OH基因反应,形成了[HRu_3(CO)_9-(CCO)]^-/SiO^2。在600~720cm^(-1)区间,出现694cm^(-1)谱带,归属于[HRu_3(CO)_9(CCO)^-/SiO_2的VRu_H_Ru(out-of-plane)。通过(13)~CO和CO同位素交换反应,提出1974和1940cm^(-1)谱带分别归属于CCO和C^(13)CO基团的VCO和V13CO。在乙烯甲酰化和CO加氢反应中,由[PPN]_2-[Ru_3(CO)_9(CCO)]制备的催化剂对形成烃和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活性远远大于由[PPN]-[HRu_3(CO)_(11)]制备的催化剂,表明CCO是形成产物的活性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原子簇合物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核过渡金属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M_3S_4L_9M'X^(n+)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文旦 张乾二 +1 位作者 黄锦顺 卢嘉锡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3-248,共6页
本文利用定性价键理论、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和分子轨道碎片法,讨论了通式为M_3S_4L_9M′X^(n+)(M=Cr,Mo,W;M′=Fe,Co,Ni,Cu;n=0,4,5)的异核过渡金属簇合物Cr_3S_4Cp_3FeOOCCMe_3(1),Cr_3S_4Cp_3CoCO(2),Mo_3S_4(NH_3)_9FeOH_2^(4+)(3)和Mo... 本文利用定性价键理论、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和分子轨道碎片法,讨论了通式为M_3S_4L_9M′X^(n+)(M=Cr,Mo,W;M′=Fe,Co,Ni,Cu;n=0,4,5)的异核过渡金属簇合物Cr_3S_4Cp_3FeOOCCMe_3(1),Cr_3S_4Cp_3CoCO(2),Mo_3S_4(NH_3)_9FeOH_2^(4+)(3)和Mo_3S_4(OH_2)_9NiOH_2^(4+)(4)的电子结构,成键性质,以及活性元件(碎片)L_9M_3S_4^(n+)和M′X组装的合理性。指出了由于碎片组装成类立方烷后,电子从M′原子转移到M原子,使得过渡金属原子M的氧化态低于不完整类立方烷中的M原子。此外,本文还根据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法的集居数分析,给出簇合物骨架的相对稳定性顺序是Mo_3S_4FC^(4+)>Cr_3S_4Fe^(4+)>Cr_3S_4Co^(4+)>Mo_3S_4Ni^(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烷 原子簇合物 电子结构 异核过渡金属簇 几何构型 价键理论
全文增补中
钴原子簇化学研究 Ⅷ.含桥基2-硫代乙内酰脲分子片配位及杂环卡宾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的合成和结构
13
作者 许莹 刘树堂 胡襄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乙酸、硫氰化铵与氨基酸反应,得到4个2-硫代乙内酰脲配体S=CNHC(O)CH(R)N↓H,它们分别与Co2(CO)8反应,合成出两类4个三核钴羰基硫簇合衍生物:Co3(CO)7(μ3-S)〔μ-η2-SC=NC(... 用乙酸、硫氰化铵与氨基酸反应,得到4个2-硫代乙内酰脲配体S=CNHC(O)CH(R)N↓H,它们分别与Co2(CO)8反应,合成出两类4个三核钴羰基硫簇合衍生物:Co3(CO)7(μ3-S)〔μ-η2-SC=NC(O)CH(R)N↓H(Ia,Ib)和Co3(CO)6(μ3-S)(μ-η2-SC=NC(O)CH(R)N↓H)(:CNHC(O)CH(R)N↓H)(Ⅱc,Ⅱd).对4个族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1HNMR和MS表征,并推测出它们的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卡宾 钴羰基硫簇 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钨硫原子簇合物的合成
14
作者 王文忠 忻新泉 +1 位作者 戴安邦 金通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1期1636-1638,共3页
Müller,在1981年和1986年两次对钼、钨、硫原子簇合物做了系统总结,认为MS_4^(2-)(M=Mo、W)可作为双齿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多种类型的杂核原子簇合物。已经报道的配位过渡金属有Fe(Ⅱ,Ⅲ)、Co(Ⅱ,Ⅲ)、Ag(Ⅰ)、Cu(Ⅱ),Au(Ⅰ)、... Müller,在1981年和1986年两次对钼、钨、硫原子簇合物做了系统总结,认为MS_4^(2-)(M=Mo、W)可作为双齿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形成多种类型的杂核原子簇合物。已经报道的配位过渡金属有Fe(Ⅱ,Ⅲ)、Co(Ⅱ,Ⅲ)、Ag(Ⅰ)、Cu(Ⅱ),Au(Ⅰ)、Ni(Ⅱ)、Cu(Ⅱ)、Zn(Ⅱ)、Cd(Ⅱ)、Pd(Ⅱ)和Pt(Ⅱ)。最近又报道了含Ru(Ⅲ)、Rh(Ⅲ)的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杂核
原文传递
氧化物担载铑原子簇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考察 Ⅲ.Rh/La_2O_3和Rh/ZnO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15
作者 周建略 辛梅 陈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是文献[1]、[2]的续篇,选择了Rh/La_2O_3和Rh/ZnO两种SMSI体系,以进一步考察文献[1]、[2]所述观点。
关键词 铑催化剂 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固相合成负载羰基铑原子簇催化剂及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炳楷 陈林枫 +1 位作者 兰花水 郭廷煌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71-277,共7页
本文报告了由金属盐直接固相合成负载铑络合物或原子簇催化剂的新方法及IR谱表征。CO容易使表面吸附有水分子的RhCl_3/SiO_2还原并生成表面羰基物Rh^+-(CO)_2/SiO_2;CO、CO/H_2和CO/2H_2等不同还原气对表面络合物的生成没有影响。采用H_... 本文报告了由金属盐直接固相合成负载铑络合物或原子簇催化剂的新方法及IR谱表征。CO容易使表面吸附有水分子的RhCl_3/SiO_2还原并生成表面羰基物Rh^+-(CO)_2/SiO_2;CO、CO/H_2和CO/2H_2等不同还原气对表面络合物的生成没有影响。采用H_2还原只能得到金属Rh催化剂。水是重要影响因素,如果RhCl_3/SiO_2先抽空脱水,再用含水的CO还原,就会使Rh^+(CO)_2/SiO_2转化为Rh_6(CO)_(16)/SiO_2。此外,还考察了负载原子簇的CO加氢和热分解反应性能。采用CO还原RhCl_3/SiO_2制备的催化剂同负载原子簇催化剂的反应行为非常相近,而且比传统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条件 固相 性能 原子簇合物 负载金属催化剂 一氧化碳
全文增补中
铑原子簇催化烯烃常压氢甲酰化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万之 徐筠 +2 位作者 廖世健 余道容 张树林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研究了常压下铑簇络合物Rh_4(CO)_(12)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Rh_4(CO)_(12)本身在常压下没有催化活性,但与Ph_3P等某些叔膦化合物组成的体系具有较高的活性,其活性顺序为:PPh_3>P(C_6H_(11))_3>Ph_2P(CH_2)_3PPh_2>P... 研究了常压下铑簇络合物Rh_4(CO)_(12)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结果表明,Rh_4(CO)_(12)本身在常压下没有催化活性,但与Ph_3P等某些叔膦化合物组成的体系具有较高的活性,其活性顺序为:PPh_3>P(C_6H_(11))_3>Ph_2P(CH_2)_3PPh_2>Ph_2P(CH_2)_2PPh_2>P(OPh)_3>Ph_2PCH_2PPh_2(=0)。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膦铑比有关。对苯乙烯而言,当P/Rh比为3时,活性最佳,TON达18min^(-1)以上;当P/Rh比为7.5时,生成2-苯基丙醛的选择性接近100%。溶剂也有显著影响,溶剂甲苯的结果最好。还考察了几种官能团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烯烃 氢甲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硫、氮配原子的钴羰基簇合衍生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秉芳 胡其图 刘树堂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35,共3页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organic hetrocyclic dithiophosphinate,SP(Fc)(S)N(C 6H 5)NC(Me),gave three cobalt carbonyl cluster derivatives,Co 4(CO) 8(μ CO) 2(μ 4 S)[μ 4 P(Fc)]f,Co 4(CO) 10 (μ 3 S)[μ η 2 P(Fc)... The reaction of Co 2(CO) 8 with organic hetrocyclic dithiophosphinate,SP(Fc)(S)N(C 6H 5)NC(Me),gave three cobalt carbonyl cluster derivatives,Co 4(CO) 8(μ CO) 2(μ 4 S)[μ 4 P(Fc)]f,Co 4(CO) 10 (μ 3 S)[μ η 2 P(Fc)N(C 6H 5)NC(Me)] and Co 2(CO) 5[μ η 2 P(Fc)N(C 6H 5)NC(Me)].These clust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IR, 1HNMR and MS spectroscopy.During the reaction,the precursor was cleaved in its P=S,P S,P N and C S bonds,respectively,to give the fragments as ligands as listed above that coordinated to Co atoms to form the new cluster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 钴羰基簇衍生 劈开重组 表征 过渡金属原子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含二核钼(钨)簇阴离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特征和簇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绍芳 朱永宝 +5 位作者 梁玉仓 余荣民 黄小荥 孙福侠 吴锵金 黄子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61,共9页
报道了系列共 9个以 [(M2 OnS4-n) (i mnt) 2 ] 2 -(M =Mo ,W ;i mnt=S2 CC(CN) 2 -2 ;n =0 ,1,2 )二核簇为阴离子 ,以某些有机基团如R4N (R =烷基 ) ,质子化的 4,4′ bpy或碱金属Cs ,K ,二价金属Ni,Mn配合物为阳离子的新化合物的合成 ... 报道了系列共 9个以 [(M2 OnS4-n) (i mnt) 2 ] 2 -(M =Mo ,W ;i mnt=S2 CC(CN) 2 -2 ;n =0 ,1,2 )二核簇为阴离子 ,以某些有机基团如R4N (R =烷基 ) ,质子化的 4,4′ bpy或碱金属Cs ,K ,二价金属Ni,Mn配合物为阳离子的新化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 ,谱学表征和成键特征 .这些化合物通过S…S ,S…Cl,Cl…Cl超分子相互作用及离子间氢键形成双聚、链状、层状、三维网络及包合物堆积结构 .采用扩展的H櫣ckel近似下的紧束缚能带方法计算了部分化合物的能带结构 ,表明正是这些簇间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簇间电荷转移的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核原子簇合物 钼离子 钨离子 阴离子 晶体结构 簇间相互作用 半导体导电性能 能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镁担载的[PPN]_2[Ru_3(CO)_9CCO]作为C_2含氧化合物模型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丰收 福冈淳 +1 位作者 市川胜 郭燮贤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1-318,共8页
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负载于MgO表面上的〔PPN〕_2〔Ru_3(CO)_9CCO〕簇合物。发现表面物类同MgO的抽空脱水温度有很大关系。在573K以下脱水的氧化镁上〔PPN〕_2〔Ru_3-(CO)_9CCO〕吸附后,其v_(?)=o的红外谱基本保持乙烯酮钌簇合物的... 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负载于MgO表面上的〔PPN〕_2〔Ru_3(CO)_9CCO〕簇合物。发现表面物类同MgO的抽空脱水温度有很大关系。在573K以下脱水的氧化镁上〔PPN〕_2〔Ru_3-(CO)_9CCO〕吸附后,其v_(?)=o的红外谱基本保持乙烯酮钌簇合物的原来特征,〔Ru_3(CO)_9-CCO〕^(2-)离子和表面的电荷相互作用只引起线式和桥式CO谱带的轻微位移。抽空脱水温度超过613K时,除了〔Ru_3(CO)_9CCO〕^(2-)的特征光谱外,还出现2068,2030和1999cm^(-1)新谱带,归因于Mg-OH同〔Ru_3(CO)_9CCO〕^(2-)反应部分地形成〔HRu_3(CO)_9CCO〕^-.TPD-IR研究揭示了〔Ru_3(CO)_9CCO〕^(2-)/MgO的热稳定性远大于〔PPN〕_2〔Ru_3(CO)_9CCO〕固体。在CO气氛下,〔Ru_3(CO)_9CCO〕^(2-)同CH_3I很易反应,v_(?)=o谱带的变化说明反应后有乙酰基生成,v_(?)=o谱带出现在1635cm^(-1)。这种含乙酰基的三钌化合物〔Ru_3(CO)_9CC(O)CH_3〕^-对CO+H_2合成C_2含氧物的机理研究,可能有模型化合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氧化镁载体 CCO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