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颗粒包膜在深埋藏砂岩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中的意义 |
胡作维
李云
黄思静
成欣怡
黄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2
|
四川盆地灯影组储层原生孔隙内胶结物研究 |
王兴志
方少仙
侯方浩
黄继祥
李凌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
1998 |
11
|
|
3
|
川西北雷口坡组储层原生孔隙内胶结物研究 |
曾德铭
王兴志
康保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
2006 |
13
|
|
4
|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深部储层原生孔隙特征及发育机制 |
汪成
陈冬霞
李洪博
常思远
刘子驿
王福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1
|
|
5
|
深层储层原生孔隙成岩作用保存机制及模式——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恩平组和文昌组为例 |
常思远
陈冬霞
汪成
王翘楚
刘子驿
王福伟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6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深层砂岩储层孔隙保存机制 |
张亮
朱毅秀
周露
秦凯旋
蒋俊
熊荣坤
李泽州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
张惠良
张荣虎
杨海军
寿建峰
王俊鹏
刘春
陈戈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9
|
|
8
|
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形成机理 |
徐国盛
李建林
朱平
廖丰
廖义沙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9
|
川西洛带气田沙溪庙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李建林
徐国盛
朱平
周连德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10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三叠纪布达特群—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储层孔隙纵向分布特征 |
王前平
刘立
张新涛
于笠
|
《世界地质》
CAS
CSCD
|
2005 |
10
|
|
11
|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 |
李仲东
张哨楠
周文
惠宽洋
李良
过敏
范世龙
袁京素
|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2
|
双河油田核三段砂岩储集层的孔隙演化研究 |
敬国超
毕生
陈建民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3
|
利用对比技术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有效性 |
李森明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4
|
铜钵庙—南屯组砂岩成岩作用与相对高孔隙带的关系——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为例 |
尤丽
李春柏
刘立
李才
王海燕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5
|
太康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及特征 |
郑求根
张育民
赵德勇
|
《河南石油》
|
1996 |
3
|
|
16
|
深埋藏阶段与超压泄漏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以英国北海中央地堑Fulmar组为例 |
M.Wilkinson
杨玉峰
|
《国外油气勘探》
|
1998 |
0 |
|
17
|
用对比技术分析储集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有效性 |
李森明
杨传宏
|
《吐哈油气》
|
2005 |
0 |
|
18
|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优质储层成因 |
王永诗
王勇
朱德顺
丁桔红
尚冰
朱家俊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48
|
|
19
|
苏北盆地闵北地区阜宁组一、二段火山岩的储集特征 |
冀国盛
戴俊生
马欣本
王志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20
|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
张冬玲
鲍志东
王建伟
杨文秀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5 |
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