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厢式半挂汽车列车附加减阻装置的减阻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许建民
范健明
-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44,共11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016H200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JT180445)
-
文摘
为了优化某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气动阻力系数,以某重型厢式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减阻装置、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等气动减阻方案对厢式半挂汽车列车的减阻效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单一气动减阻方案和复合减阻方案分别对汽车列车模型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湍动能分布和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3种间隙减阻装置可以延迟驾驶室后部的气流分离,并且可以阻止部分气流进入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区域从而降低货厢前部区域的平均速度,涡量强度和湍流动能,相对于汽车列车原始模型的最佳减阻率为7.5%;设计的4种尾部减阻装置可以减弱尾部的气流分离及涡量,最大减阻率为5.8%;设计的8种非光滑表面减阻方案的平均减阻率达到4.6%,最大减阻率为5.8%。在厢式半挂汽车列车表面合理布置仿生非光滑表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尾部涡流的产生,改善尾部流场结构,从而减少气流与仿生非光滑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整车的压差阻力。设计的8种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为17.2%,其中最佳复合减阻方案的风阻系数为0.699 5,减阻率为19.9%,减阻效果明显。
-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厢式半挂汽车列车
驾驶室与货厢之间减阻装置
尾部减阻装置
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
-
Keywords
Automobile engineering
composite drag reduc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an type semi-trailer truck
drag reduction device between cab and cargo compartment
tail drag reduction device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 structure
-
分类号
U46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