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以厦门同安湾围填海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1 位作者 江毓武 张珞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环境容量 价值损失 预测评估 围填海 厦门同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同安湾、西海域渔业管理目标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良敏 林田禹 邹成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应用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型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型和Gulland最适产量Y0.1模型,分别估算了厦门同安湾和西海域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最适产量、最适捕捞力量、最大经济产量、最大经济捕捞力量、最大经济效益,并对... 应用Schae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型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型和Gulland最适产量Y0.1模型,分别估算了厦门同安湾和西海域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最适产量、最适捕捞力量、最大经济产量、最大经济捕捞力量、最大经济效益,并对各模型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建立了3种模式渔业管理。根据厦门同安湾、西海域渔业实际情况和渔业发展趋势,提出了3种管理目标的实施步骤,并结合厦门市建设海湾型城市规划从经济学角度利用行政手段对西部海域、同安湾海域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同安湾 西海域 渔业管理目标 生物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桂兰 方建勇 陈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同安湾海岸类型已由类型较齐全的天然海岸演变成单一的人工海岸,泥沙运移走向在平面上展示了逆时针泥沙水平环流特征,潮汐通道和局部海域出现了冲淤变化,部分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中。演变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人工海岸形成后,陆源泥沙对海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港 滩槽地貌 演变趋势 遥感分析 厦门同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环同安湾海岸带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耀建 陈鹏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4-16,20,共4页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以厦门环同安湾区1989年、1997年和2007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对过去18年间环同安湾海岸带的景...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分维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以厦门环同安湾区1989年、1997年和2007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对过去18年间环同安湾海岸带的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过程和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农田面积大量减少,主要转变为村镇建设用地。原来占据优势的农业用地、林地等景观组分的面积比重不断下降,村镇用地等人工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整个区域景观结构日趋破碎,景观多样性指数与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表明人为干扰因素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同安湾 海岸带景观 空间格局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eiofaunal Abundance in Two Mangrove Wetlands in Tong'an Bay, Xiamen, China 被引量:5
5
作者 ZHOU Xiping CAI Lizhe FU Suj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5期816-822,共7页
To compare meiofaunal community in the two mangrove wetlands in Tong'an Bay, Xiamen, China, and probe the response of meiofauna to high organic matter,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Fenglin and Xiang'an mangrove wetla... To compare meiofaunal community in the two mangrove wetlands in Tong'an Bay, Xiamen, China, and probe the response of meiofauna to high organic matter,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Fenglin and Xiang'an mangrove wetlands in the b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Co ratio (nematode to benthic copepod) and organic matter in Fenglin mangrove wetlan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Xiang'an mangrove wetland.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in Fenglin mangrove was all lower than that in Xiang'an mangrove wetland in summer, autumn and spring, while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in Fenglin mangrov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Xiang'an mangrove wetland in winter. Two-way ANOV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iofaunal abundance and nematode abundan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regions, seasons and regionxseason. With all the 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firmed that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meiofaunal and nematode abundance were only detected for medium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ccording to the Xiang'an wetland's level, a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eiofaunal abundance would be influenced by sand content. Higher copepod abundance and lower N/C value usually suggest bet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IOFAUNA nematodes COPEPODS mangrove wetland Tong'an B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