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惠敏 张雷 +4 位作者 张甦明 丁瑞芳 张丽君 郭小兰 冯翔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7年8月至2013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7例采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7年8月至2013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7例采用去分支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年,2例患者术后出现左肾动脉闭塞肾衰竭,1例患者术后3d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1例患者发生Ⅲ型内漏。结论术前精心的护理准备、术中器械护士熟练默契的配合、术后细致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支技术 胸腹主动脉瘤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弓部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明智 王文林 +4 位作者 林少欢 王建华 邓建明 龙伟光 李学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讨论去分支血管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EVR)对弓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去分支血管技术。手术时需要正中切开胸骨,但无须体外循环辅助,采用"部分阻断"... 目的讨论去分支血管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EVR)对弓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去分支血管技术。手术时需要正中切开胸骨,但无须体外循环辅助,采用"部分阻断"技术,将分叉型人工血管近端吻合于无夹层主动脉侧壁,再将远端分叉分别与头臂干动脉(INA)和左颈总动脉(LCCA)吻合,左锁骨下动脉(LSA)根据术前评估情况重建或者不重建。EVR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全部病例均经CT血管造影(CTA)随访,并监测支架覆盖段及支架远端主动脉段的假腔变化。结果所有支架释放到预定位置;术后肾衰竭死亡4例,脑功能障碍昏迷死亡3例,死亡率17.9%。术后1个月支架覆盖段假腔血栓率100%,主动脉重塑。结论弓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去分支血管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术治疗效果肯定,临床可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去分支血管技术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阮鹏 左逸 宣海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孙氏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孙氏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在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去分支技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去分支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主动脉夹层 去分支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连冲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1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于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分成行孙氏外科手术治疗的... 目的分析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于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分成行孙氏外科手术治疗的对照组(37例)和去分支外科手术治疗的实验组(41例)。对比两组手术状况、主动脉重塑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动脉重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分支技术用于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主动脉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支技术 累及弓部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复杂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祥 姚碧 +3 位作者 倪良春 李庆臣 马黎明 刘高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4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 目的研究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然后再给予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观察患者在术中的情况,包括死亡情况、病死率、住院时间,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 4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4.65%(2/43),住院时间为(18.32±8.2)d。在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中没有肾功能不全、偏瘫、截瘫现象出现,在3年期间总的死亡率为4.65%(2/43),其总体死亡率较低。结论去分支技术联合腔内修复技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其疗效良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近、中期生存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去分支技术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