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外泌体形态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1
作者 谢月娜 赵倩 +3 位作者 李静 张佳慧 李凤园 种靖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01-1109,共9页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leukocyte-free apheresis platelet,LFA-Plt)保存期内所释放的外泌体(exosome,EXO)形态及蛋白组学变化,评价血小板保存质量,预测不同保存期血小板EXO功能。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EXO,并对其进行电镜、粒径、W...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leukocyte-free apheresis platelet,LFA-Plt)保存期内所释放的外泌体(exosome,EXO)形态及蛋白组学变化,评价血小板保存质量,预测不同保存期血小板EXO功能。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EXO,并对其进行电镜、粒径、WB鉴定;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EXO进行蛋白定量分析,并对所有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保存d3、d5两组LFA-Plt EXO进行蛋白差异分析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成功获取杯托状、CD9/TSG101富集、Calnexin(-)的EXO;保存d3、d5的LFA-Plt EXO粒径分别为(82.2±19.6)nm、(83.4±19.4)nm;蛋白浓度分别为(0.55±0.13)μg/μL、(0.51±0.08)μg/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品中共鉴定到1504个蛋白质,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LFA-Plt所分泌的EXO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膜、胞外区以及蛋白酶体核心复合体,与蛋白、ATP、钙离子及GTP结合能力相关,主要参与氧化还原、蛋白质水解、信号转导等过程;KEGG功能注释显示,EXO蛋白主要参与物质运输、分解代谢及遗传信息的处理,与人类肿瘤及病毒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影响人类免疫系统的代谢;与d3相比,d5 EXO有16个蛋白显著上调;GO富集分析显示16种上调蛋白主要与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活性、6-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相关,主要参与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保存末期LFA-Plt EXO上调的蛋白最主要功能是参与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的信号通路。结论本中心LFA-Plt制备、保存条件下血小板质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不同保存期EXO蛋白质功能有一定差别,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保存期 外泌体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液质量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何觅 王丽梅 +3 位作者 何小兰 林建霞 林授 涂东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质量监测,评估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血液质量,为各血站在单采献血服务选择机型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血液中心监测的3种不同机型血细胞分离机... 目的通过对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质量监测,评估不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血液质量,为各血站在单采献血服务选择机型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血液中心监测的3种不同机型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标本共360份,对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无菌试验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血液中心监测的52袋ALT不合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进行储存期末pH进行对比.结果机型B的容量明显高于机型A和机型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P<0.01),但是机型A与机型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型A、B、C的血小板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8,P<0.01),血小板含量机型C明显高于机型B(P<0.01),也高于机型A(P<0.05),但是机型A与机型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机型的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试验中无细菌生长.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pH达标率均大于75%.结论3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其采集过程和制备过程受控,血液产品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能符合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质量监测的要求,能为临床提供合格、有效、安全的血液,各血站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不同的血细胞分离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机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丙全 焦安秀 陈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日照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去白细... 目的分析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期末的凝血因子活性及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日照市中心血站采集的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去白细胞血小板采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管路耗材采集。分别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保存前、(22±2)℃振荡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对其血小板计数、FⅧ活性、FⅨ活性和TEG进行检测。对以上指标3个不同保存时间点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8±0.5)×1011/L、(8.7±1.1)×1011/L、(8.2±1.5)×1011/L,FⅧ活性分别为(105.9±38.2)%、(57.2±22.4)%、(30.5±17.5)%,FⅨ活性分别为(97.8±27.5)%、(54.9±19.7)%、(38.4±12.4)%。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上述3项指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90,P<0.001;F=126.16,P<0.001;F=141.04,P<0.001);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10.52,P<0.001;LSD-t=10.13,P<0.001;LSD-t=11.76,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2.34,P=0.020;LSD-t=5.53,P<0.001;LSD-t=4.50,P<0.001)。②65人份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前、保存第5天和第7天时,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依次分别为(8.8±0.5)min、(14.1±0.7)min、(16.1±0.6)min,(1.7±0.1)min、(1.8±0.5)min、(1.9±0.6)min,(69.7±3.4)°、(69.1±1.8)°、(69.2±2.6)°,(86.7±2.6)mm、(82.2±3.1)mm、(80.5±3.3)mm;R值、K值、MA值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2.59,P<0.001;F=3.15,P=0.045;F=73.42,P<0.001)。其中,保存第5天与保存前比较,R值显著升高,MA值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49.90,P<0.001;LSD-t=8.51,P<0.001);保存第7天与第5天比较,R值亦显著升高,MA值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18.83,P<0.001;LSD-t=3.22,P=0.002)。结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于保存期末,即(22±2)℃振荡保存第5天时,其凝血活性成分明显损耗,凝血功能有所下降。临床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时,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使用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去除法 血液凝固因子 因子Ⅷ 因子Ⅸ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输注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原文传递
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4
作者 郭敏 李建民 +8 位作者 刘建辉 杨宁 张静 李玉秋 程菲 刘旭枝 贺强 和苗 杨文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将白膜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实验组(40例)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对照组(40例)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将白膜法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实验组(40例)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对照组(40例)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容量(mL)、血小板计数(×10^(11))、红细胞混入量(×10^(8))和白细胞残留量(×10^(6))分别为278.90±7.92 vs 276.52±8.01、2.66±0.09 vs 2.66±0.83、0.54±0.42 vs 0.83±0.84、0.29±0.54 vs 0.27±0.51,二者之间表现并无显著差别,且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另在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指标CCI(×10^(3),24h)和PPR(%)上分别为15.11±9.86 vs 14.61±12.55和54.23±18.70 vs 61.41±19.09,二者之间表现亦无显著差别,可达到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结论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制品临床疗效分析与预约模式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冬梅 杨金本 +5 位作者 曾凤芹 计静文 杨莹 李梅 付恒 李红丽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单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用量和疗效,评价向临床提供单采血小板制品预约模式的适宜性。方法分析临床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用量及疗效,探讨向临床提供冰冻单采血小板改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做法。结果去白... 目的研究不同单采血小板制品的临床用量和疗效,评价向临床提供单采血小板制品预约模式的适宜性。方法分析临床使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用量及疗效,探讨向临床提供冰冻单采血小板改为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做法。结果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疗效要明显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P<0.05),支持了建立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结论取消冰冻单采血小板,实行并满足临床使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即约即采预约机制,是保障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制品和疗效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即约即机制 预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血小板体外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 被引量:2
6
作者 顾顺利 刘二雄 +2 位作者 徐金梅 胡兴斌 尹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 目的体外研究巨噬细胞与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增殖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108个/mL MRSA接种至LB培养体系,分为血小板组(每升加入2×10^(11)个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巨噬细胞组(每升加入1×10~9个体外诱导培养的巨噬细胞)、对照组(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均不加)。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两组菌液的吸光度值以反映细菌的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 h时采集菌液,倍比稀释后涂板计数细菌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对MRSA的捕获,ELISA检测对照组和血小板组中的血小板因子4(PF4)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组和血小板组均可抑制MRSA增殖,且血小板组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血小板可以在体外抑制MRSA增殖,其抑制效果优于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防止发热反应的细胞因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明莉 关莉 邹涛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6期1086-1087,共2页
血小板输注为当前恶性肿瘤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治疗,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推广应用,给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者,减少由制备与贮存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 血小板输注为当前恶性肿瘤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治疗,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推广应用,给需要多次输注血小板者,减少由制备与贮存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而引起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reactions,FNHTR)〔1-2〕。本文对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后恶性肿瘤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细胞因子(IL-6、IL-8、TNF-β、sCD62p)的变化分析,探讨这些细胞因子与发热反应的关系,以及对输注去除白细胞单采血小板患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发热反应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