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和交流——绿色设计中人性化因素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诗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4-167,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绿色设计中参与和交流的人性化因素应用在公共设施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让"参与和交流因素"发挥作用,并提出通过设计处理使市民有效地参与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以提高产品与人、环境的交流,减少产品对环境和生态的... 文章通过分析绿色设计中参与和交流的人性化因素应用在公共设施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让"参与和交流因素"发挥作用,并提出通过设计处理使市民有效地参与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以提高产品与人、环境的交流,减少产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达到保护环境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引导人的参与使用活动朝着对环境有利的方向发展,因为人、产品、环境积极地互动、交流,是解决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发展不协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参与和交流 公共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地环境景观意识——平凉高职学院创作感想
2
作者 秦洛峰 陈欣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7期60-61,共2页
阐述了校园规划中积极环境景观意识的构思和应用,围绕参与和交流,探索了大学校园内外空间设计组织途径。
关键词 环境景观意识 校园空间设计 参与和交流 有人情味的环境 历史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釜山双年展
3
作者 陈桦 《当代美术家》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2012釜山双年展将重点放在合作上,计划创建一个可供参与和交流的论坛,来反对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旨在建立一个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机联系。该展览项目允许艺术家和观众直接沟通,通过反映釜山双年展的追求和具体行动计划的方向来... 2012釜山双年展将重点放在合作上,计划创建一个可供参与和交流的论坛,来反对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旨在建立一个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机联系。该展览项目允许艺术家和观众直接沟通,通过反映釜山双年展的追求和具体行动计划的方向来实现目标。这种方法将实现真正的艺术教育,在这里通过允许在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和观众进行协作和参与,使艺术家和艺术理解的接受者,能够互相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项目 接受者 美术教育 艺术作品 釜山 实现目标 以学科为基础 参与和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美育观照下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4
作者 浦月娟 《早期教育(家教·亲子共玩)》 2020年第12期4-6,共3页
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这种相互作用达到极致时就转化为参与和交流,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艺术教育,无论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是审美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而这种改造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大自然蕴含... 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这种相互作用达到极致时就转化为参与和交流,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艺术教育,无论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是审美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而这种改造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大自然蕴含多种美学元素,让儿童沉浸在6然界感受美、表现美是杜威给到教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杜威 自然美育 美学元素 审美经验 创意美术活动 感受美 实施策略研究 参与和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创新理念 激活英语课堂
5
作者 杨桂花 《当代教研论丛》 2014年第A02期125-126,共2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研究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发现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表现在:(1)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研究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发现其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作用表现在:(1)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可以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3)课外活动对紧张的学习是一种调节,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和自然的情境中达到语言的习得。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感知 参与和交流 语言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剧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6
作者 庄楠楠 《新教育(海南)》 2020年第1期44-45,共2页
读者剧场,作为教育戏剧的一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凸显出“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学习形成预感”这一2011版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内容。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读者剧场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创设情景 读者剧场 教育戏剧 课程标准 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 参与和交流 初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