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姚昆 谢宝辉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1例,根据是否并发肝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SIRT4)、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SAP患者111例,根据是否并发肝损伤将其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IRT4、FOXO1水平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IRT4、FOXO1水平对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Ca~(2+)及血清SIRT4、FOXO1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尿素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氮、NLR、PLR、CRP、IL-6水平均是影响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危险因素,Ca^(2+)、SIRT4、FOXO1水平均是其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4水平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4、FOXO1水平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预测(P<0.001)。结论 血清SIRT4、FOXO1在SAP并发肝损伤患者中表达异常,其与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对SAP患者并发肝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4 转录因子蛋白O1
原文传递
叉头框蛋白A1对食管癌进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程红春 吴虎成 +1 位作者 李一建 管慧君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8-52,75,共6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能否通过联合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通路激活的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促进食管癌内Yes相关蛋白(YAP)高表达,从而促进癌症进展。方法:收集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9月间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食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显色测定FoxA1和YAP的表达。体外培养KYSE150细胞,分为FoxA1-NC组(干扰FoxA1对照组)、FoxA1-siRNA组(干扰FoxA1组)、DMSO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DMSO)和PHPS1抑制剂组(培养基中添加SHP2抑制剂PHPS1),免疫印迹检测FoxA1、p-SHP2、p-CREB和YAP蛋白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出现黏膜充血、色泽灰暗,上皮层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学改变;食管癌组织中FoxA1、Y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体外实验中,FoxA1-siRNA和PHPS1抑制剂均显著降低KYSE150细胞的p-SHP2、p-CREB和YAP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但仅FoxA1-siRNA能显著降低FoxA1蛋白水平。结论:FoxA1通过联合SHP2通路激活的CREB促进食管癌内YAP高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1 Src同源性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Yes相关蛋白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类趋化因子22、叉头框蛋白P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胡婕 刘瑞菡 +3 位作者 王高翔 熊婷 黄欣 程利民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中CC类趋化因子22(CCL22)、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水平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及咸宁市中心医院确诊的68例AML病人...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外周血中CC类趋化因子22(CCL22)、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水平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及咸宁市中心医院确诊的68例AML病人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CL22,FOXP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AML病人外周血中CCL22,FOXP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CCL22,FOXP1表达与总体生存时间(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病人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CL22[(600.27±62.89)ng/L比(756.84±100.86)ng/L],FOXP1[(56.02±13.68)ng/L比(103.06±22.16)ng/L]表达均明显升高(t=10.86,14.90,均P<0.05);CCL22,FOXP1表达水平与AML病人年龄、性别、染色体预后、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基因(FLT3-ITD)、核仁磷酸蛋白基因1(NPM1)突变无关(χ^(2)=0.06~2.95,均P>0.05),与脾肿大、白细胞计数(WBC)有关(χ^(2)=5.90~8.59,均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AML病人外周血中CCL22与FOXP1表达呈正相关(r=0.27,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AML病人外周血CCL22,FOXP1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47.06%比70.59%,44.12%比73.53%)(χ^(2)=6.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L22,FOXP1是影响AML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L22,FOXP1在AML病人外周血中呈高表达,CCL22,FOXP1高表达组病人3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二者有望成为AML病人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cc类趋化因子22 蛋白P1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和叉头框蛋白A1及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价值
4
作者 周敏 荣鹿 +2 位作者 于鲁欣 万静 吕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叉头框蛋白A1(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小肝癌或FNH可疑患... 目的探讨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叉头框蛋白A1(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小肝癌或FNH可疑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小肝癌组(87例)和FNH组(177例)。采用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相关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及FNH的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对小肝癌及FNH的鉴别价值。结果小肝癌组对比剂早于周围到达、对比剂灌注缺损、动脉期增强后扩大>10%占比均高于FNH组,Kupffer相有高增强环占比低于FN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肝癌组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水平均高于FNH组[(64±6)U/L比(36±5)U/L,(18.4±2.5)μg/L比(13.3±2.2)μg/L,(120±16)μg/L比(84±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44、16.829、18.925,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诊断小肝癌和FNH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0.857~0.934)、0.900(95%置信区间:0.861~0.940)、0.866(95%置信区间:0.820~0.913),三者联合诊断小肝癌和FNH的曲线下面积为0.979(95%置信区间:0.965~0.994)。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检测小肝癌和FNH的准确度高于AFU、FOXA1、簇集蛋白单独检测,略低于四者联合检测。结论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FU、FOXA1、簇集蛋白可提高对小肝癌和FNH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 αL-岩藻糖苷酶 蛋白A1 簇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框蛋白O1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加宁 张立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豆油)和PCOS组(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将对照组和PCOS组大鼠分离...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豆油)和PCOS组(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将对照组和PCOS组大鼠分离得到的卵巢颗粒细胞分为对照组、PCOS组,取一半PCOS组卵巢颗粒细胞为过表达SIRT1组(20μmol/L SIRT1激活剂SRT 2183干预)。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IRT1、FOXO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Bcl-2关联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及蛋白表达。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及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卵巢颗粒细胞中SIRT1、FOXO1、SLC7A11、GPX4、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和GSH、FSH水平降低,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和MDA、ROS、mtROS、Fe^(2+)、T、LH水平升高,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增加(均P<0.05)。与PCOS组比较,过表达SIRT1组卵巢颗粒细胞中SIRT1、FOXO1、SLC7A11、GPX4、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和GSH、FSH水平升高,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和MDA、ROS、mtROS、Fe^(2+)、T、LH水平降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减少(均P<0.05)。结论:SIRT1/FOXO1通路在PCOS卵巢颗粒细胞中下调,激活该通路可能通过下调铁死亡抑制PCOS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颗粒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蛋白O1信号通路 铁死亡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34通过下调叉头框蛋白M1/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3
6
作者 丁云 陆肖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34(miR-1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影响乳腺癌迁移、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于本院乳腺病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组织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35例及正常乳腺组... 目的探讨microRNA-134(miR-13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影响乳腺癌迁移、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于本院乳腺病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组织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35例及正常乳腺组织15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分别检测miR-134在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miR-134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通过miR-134模拟物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采用细胞划痕愈合试验评价过表达miR-134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评价过表达miR-134后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134与下游潜在靶点叉头框蛋白M1蛋白表达关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转染miR-134模拟物后其下游潜在靶点叉头框蛋白M1及下游效应分子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134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低水平的miR-134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在体外试验中,过表达miR-134能够显著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miR-134与叉头框蛋白M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34后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中叉头框蛋白M1及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13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miR-134可能通过下调叉头框蛋白M1/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34 乳腺癌 蛋白M1 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林勇 赵占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 目的 分析叉头框蛋白M1(FOXM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间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在术中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124例;FOXM1和PD-L1 mRNA表达采用qRT-PCR检测;FOXM1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和PD-L1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FOXM1和PD-L1表达与TNM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胃癌组织FOXM1和PD-L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39.47%)均低于阴性表达(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OXM1阳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OXM1和PD-L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M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泪液叉头框蛋白O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表达的影响及与术后干眼症的关系
8
作者 黄海 孙琴 唐义权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8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泪液中叉头框蛋白O3(FOXO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表达及与术后干眼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6例,均单眼行手术,以...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泪液中叉头框蛋白O3(FOXO3)、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od-1)表达及与术后干眼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6例,均单眼行手术,以术眼为观察组(n=96),非术眼为对照组(n=96)。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泪液中FOXO3、Nod-1的变化情况。根据术后1个月术眼是否出现干眼症分为干眼组34例与非干眼组62例,比较干眼组与非干眼组临床资料及泪液中FOXO3、Nod-1表达水平,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及FOXO3、Nod-1水平检测对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观察组FOXO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Nod-1水平较术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眼组与非干眼组术后FOXO3水平均较术前降低,Nod-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干眼组术后FOXO3水平低于非干眼组,Nod-1水平高于非干眼组(P<0.05)。干眼组中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占比高于非干眼组(P<0.05)。糖尿病、睑板腺功能障碍、FOXO3、Nod-1水平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FOXO3、Nod-1及联合检测对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64、0.877。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液中FOXO3低表达、Nod-1高表达是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FOXO3、Nod-1的表达水平,对术后是否发生干眼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干眼病 蛋白O3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 泪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miR-876-5p/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9
作者 金曌 刘钟 +4 位作者 彭静 胡荣毅 吴娟 黄琴斯 王飞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2-588,594,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lncRNA MALAT1)/miR-876-5p/叉头框蛋白质M1(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Ct组、Model组、si-NC组、si-MALAT1组、mimic NC组、mi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lncRNA MALAT1)/miR-876-5p/叉头框蛋白质M1(FOXM1)轴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Ct组、Model组、si-NC组、si-MALAT1组、mimic NC组、miR-876-5p mimic组、si-MALAT1+inhibitor NC组、si-MALAT1+miR-876-5p inhibitor组,除Ct组外,其余组细胞均需用25μg/L TNF-α处理以诱导银屑病体外细胞模型,TNF-α诱导24 h后再转染对应的转染物48 h,用于后续实验。qRT-PCR检测细胞中MALAT1、miR-876-5p表达;CCK-8、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M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ALAT1与miR-876-5p、miR-876-5p与FOXM1的关系;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MALAT1与miR-876-5p的关系。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MALAT1、FOXM1蛋白表达增加,miR-876-5p表达下降(P<0.05);相较于Ct组,Model组HaCaT细胞中MALAT1表达、FOXM1蛋白表达、A450值、EdU阳性率、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水平、PCNA、Bcl-2蛋白表达升高,miR-876-5p表达、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沉默MALAT1或过表达miR-876-5p可抑制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miR-876-5p inhibitor恢复了MALAT1敲低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凋亡、增殖及炎症反应的作用;MALAT1靶向下调miR-876-5p,miR-876-5p靶向下调FOXM1。结论:敲低MALAT1可能通过提高miR-876-5p表达来下调FOXM1表达,进而促进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并降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miR-876-5p 蛋白质M1 细胞增殖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10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雪 李璐迪 +4 位作者 王裕 邢云昆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196,共12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转录组的影响,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为研究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FOXA1...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转录组的影响,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为研究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FOXA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THBEc1-ΔFOXA1-c34与THBEc1-ctrl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采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TRING 11.5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对差异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THBEc1-ΔFOXA1-c34细胞未检出FOXA1表达,且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低于THBEc1-ctrl(P<0.01)。转录组差异分析共检出1332个基因在THBEc1-ΔFOXA1-c34与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691个基因在THBEc1-ΔFOXA1-c34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641个基因在THBEc1-ΔFOXA1-c34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RT-qPCR验证的4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和统计学P值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通路]和代谢等。在349个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中,共发现分别以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O-聚糖合酶葡糖胺基(N-乙酰基)转移酶3(GCNT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卷曲蛋白8(FZD8)为种子节点的4个核心功能模块。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O-聚糖加工、胶原分解代谢过程以及典型WNT通路等。结论 敲除FOXA1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转录组明显改变,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FOXA1敲除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TNF,MAPK和WNT等通路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FOXA1可能作为BaP致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蛋白A1 THBEc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高脂饮食小鼠皮下及附睾周围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叉头框蛋白C2及叉头框蛋白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亚莉 易佳丽 +1 位作者 刘轶群 刘剑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1期23-26,30,共5页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喂养小鼠附睾周围和皮下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叉头框蛋白C2(FOXC2)及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肥胖的机制。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喂养小鼠附睾周围和皮下来源的脂肪细胞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叉头框蛋白C2(FOXC2)及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肥胖的机制。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12周。取其附睾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原代培养前脂肪细胞经分化后,Western blot法测定脂肪细胞中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RT-PCR法检测胰岛素作用前后高脂组附睾周围及皮下脂肪细胞FOXC2和FOX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小鼠附睾周围脂肪组织PAI-1表达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作用后,FOXC2 mRNA水平有所升高,附睾附近脂肪细胞升高明显,与皮下脂肪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作用后,FOXO1 mRNA表达有所降低,附睾附近脂肪细胞降低明显,与皮下脂肪细胞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小鼠附睾周围和皮下来源的脂肪细胞的PAI-1表达不同,胰岛素作用后FOXC2及FOXO1的表达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可能是不同类型肥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蛋白c2 蛋白O1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1和上皮钙黏素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新宇 田鹏 +2 位作者 张鹏 刘毅 刘健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191-2196,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XC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C1、E-cadherin的表达,及其...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XC1)、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C1、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构建稳定干扰细胞系SGC7901-shFOXC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SGC7901-shNC和空白对照SGC7901,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细胞系及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FOXC1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胃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3 cm、基层浸润深度突破浆膜层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FOXC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FOXC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645,P=0.000)。预后结果显示,FOXC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cadherin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SGC7901、阴性对照SGC7901-shNC细胞中FOX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人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FOXC1的表达后,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受影响。结论胃癌组织中FOXC1呈高表达,E-cadherin呈低表达,二者呈负相关;FOXC1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E-cadherin表达来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从而提高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c1 上皮钙黏素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C1和SOX10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14
作者 翁四明 熊建华 孙晓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和性别决定区盒基因10(SRY-related HMG-box gene 10,SOX10)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抚州市第一...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和性别决定区盒基因10(SRY-related HMG-box gene 10,SOX10)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TNBC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OXC1和SOX10的表达。术后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情况。基于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复发转移组31例和未复发转移组6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FOXC1和SOX10的表达,并构建ROC曲线分析FOXC1和SOX10对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绝经状态、乳腺癌家族史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Ki-6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FOXC1和SOX10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FOXC1和SOX10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16,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9.6%。结论:FOXC1和SOX10的表达水平在TNB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较高,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高度的预测效能,可以作为预测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蛋白c1 性别决定区盒基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中miR-584-5p/miR-211-5p/叉头框蛋白A1轴参与IDH1和HSPB1转录调控
15
作者 马雪 刘芷毓 +3 位作者 邢云昆 姚碧云 傅娟玲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1-852,共12页
目的探索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16HBE-C1(THBEc1)中微RNA(miRNA)调控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上调的机制,并筛选和验证FOXA1的潜在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ENCORI数据库和THBEc1细胞与非转化细胞16HBE间miRNA的... 目的探索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T-16HBE-C1(THBEc1)中微RNA(miRNA)调控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上调的机制,并筛选和验证FOXA1的潜在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ENCORI数据库和THBEc1细胞与非转化细胞16HBE间miRNA的二代测序(NGS)结果,综合预测靶向调控FOXA1的mi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一步筛选预测的miRNA。采用miRNA模拟物(mimics)转染THBEc1细胞,Western印迹法测定FOXA1蛋白表达水平,对靶向调控FOXA1的miRNA进行鉴定。利用hTF,JASPAR和ENCODE数据库结合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FOXA1的潜在靶基因。利用RT-qPCR进一步对预测的靶基因[跨膜蛋白98(TMEM98)、IKAROS家族锌指2(IKZF2)、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RAF5)、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BMPR2)、热休克蛋白B1(HSPB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golgin A7家族成员B(GOLGA7B)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A(RORA)]进行筛选。通过转染过表达质粒构建稳定表达FOXA1的细胞模型THBEc1-ΔFOXA1-c34-oe,即FOXA1功能回补,并利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FOXA1的潜在靶基因。结果TargetScan和ENCORI数据库分别预测到213和145个可能靶向调控FOXA1的miRNA。NGS共发现351个miRNA在THBEc1细胞中表达下调(差异倍数<0.5,且错误发现率<0.05),其中hsa-miR-584-5p(miR-584-5p),hsa-miR-142-5p(miR-142-5p)和hsa-miR-211-5p(miR-211-5p)在上述2个数据库中均被预测可靶向调控FOXA1。RT-qPCR结果证实,THBEc1细胞中miR-584-5p,miR-142-5p和miR-211-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6HBE细胞(P<0.01)。转染miR-584-5p模拟物或miR-211-5p模拟物均可显著下调THBEc1细胞FOXA1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转染miR-142-5p模拟物对THBEc1细胞FOXA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20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倍数<0.5或>2,且错误发现率<0.05)被hTF,JASPAR和ENCODE数据库均预测为FOXA1的潜在靶基因。RT-qPCR结果显示,在THBEc1-ΔFOXA1-c34中,TMEM98,IKZF2,IDH1,TRAF5,BMPR2,HSPB1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GOLGA7B和RORA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在THBEc1-ΔFOXA1-c34-oe中,IDH1和HSPB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余7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未见改变。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IDH1和HSPB1表达水平较THBEc1-ctrl均显著下调(P<0.01);而恢复FOXA1表达的THBEc1-ΔFOXA1-c34-oe细胞中IDH1和HSPB1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THBEc1-ΔFOXA1-c34-ctrl均显著上调(P<0.01)。结论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中miR-584-5p/miR-211-5p/FOXA1轴参与IDH1和HSPB1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蛋白A1 miR-584-5p miR-211-5p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热休克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16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蛋白c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癌组织叉头框蛋白C1表达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常英 凌玲 +1 位作者 王作龙 赵凤容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癌组织叉头框蛋白C1(FOXC1)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癌组织叉头框蛋白C1(FOXC1)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和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癌组织FOXC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癌旁组织FOXC1阳性率显著低于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但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FOXC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宫颈是否受累、附件是否受累患者FOXC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化程度低、病理分期高、受累肌层多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FOXC1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FOXC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进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DAC3、FOXO1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研究
18
作者 孟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叉头框蛋白O1(FOXO1)水平及预测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卒中后抑郁情况分为非抑郁组(n=77)和抑郁组(n=65)...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叉头框蛋白O1(FOXO1)水平及预测卒中后抑郁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卒中后抑郁情况分为非抑郁组(n=77)和抑郁组(n=65),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4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人员血清HDAC3、FOXO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DAC3、FOXO1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DAC3、FOXO1水平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P<0.05),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血清HDAC3、FOXO1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68、0.436,均P<0.05)。非抑郁组与抑郁组性别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HDAC3和FOXO1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DAC3、FOXO1水平联合预测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大于HDAC3、FOXO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HDAC3、FOXO1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卒中后抑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去乙酰化酶3 蛋白O1 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酶DNMT3B、叉头框蛋白C1与宫颈癌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然 肖彬 +1 位作者 管鑫 乔金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 beta,DNMT3B)、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protein C1,FOXC1)与宫颈癌超声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宫颈癌提供更多的手段。方法选择我院收诊宫颈癌患者117例(研究组)与同期健康... 目的分析DNA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 beta,DNMT3B)、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protein C1,FOXC1)与宫颈癌超声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宫颈癌提供更多的手段。方法选择我院收诊宫颈癌患者117例(研究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DNMT3B、FOXC1的表达,分析DNMT3B、FOXC1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Adler分级、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究DNMT3B、FOXC1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研究组DNMT3B、FOXC1高于对照组,且与Adler分级、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呈正相关(P<0.05)。DNMT3B与肿瘤大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有关,FOXC1则与肿瘤分化程度以及FIGO分期有关。结论宫颈癌中DNMT3B、FOXC1表达与宫颈癌动态超声结果有关,随着Adler分级的增加宫颈癌患者DNMT3B、FOXC1的表达水平也越来越高,且DNMT3B、FOXC1与CA125、CA19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由此可见DNMT3B、FOXC1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超声检查 DNA甲基转移酶3B 蛋白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葛明会 魏芳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叉头框蛋白C1(FOXC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人类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参与多个器官的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FOXC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升高,受多种途径调控并参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耐药等生物学行为,... 叉头框蛋白C1(FOXC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人类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参与多个器官的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FOXC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升高,受多种途径调控并参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耐药等生物学行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FOXC1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蛋白c1 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