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刊语言中的汉语双及物动词定语小句及其共现句法特征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周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该文以14个汉语双及物动词为研究对象,以BCC语料库《文汇报》2004—2005年子库的语料为数据来源,从中筛选出2378个由这些双及物动词充任谓语中心的定语小句,并从双及物动词论元的关系化能力和定语小句的共现句法特征这两个方面入手,对... 该文以14个汉语双及物动词为研究对象,以BCC语料库《文汇报》2004—2005年子库的语料为数据来源,从中筛选出2378个由这些双及物动词充任谓语中心的定语小句,并从双及物动词论元的关系化能力和定语小句的共现句法特征这两个方面入手,对这些自然语料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文得出了如下基于汉语报刊语篇的核心结论:(1)在双及物动词三个论元的关系化能力上,受事强于施事,施事强于与事,其中受事强于施事的趋势要超过施事强于与事的趋势;(2)与其他类别的定语小句相比,提取受事的关系小句中明显更为频繁地出现粘合式述补短语和“V给”式连谓短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论元 语义角色 关系小句 定语小句 关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及物动词句主语的选择规律——以「帯びる」为例
2
作者 车鲁明 《品位·经典》 2024年第24期56-58,90,共4页
本文基于及物动词句原型理论,以谓语是「帯びる」的及物动词句为例,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了日语及物动词句主语的选择规律。研究发现,「帯びる」句的主语更倾向选择无生命物。其主语类型较有生命主语更丰富,既包括具体事物,也包括抽象事物... 本文基于及物动词句原型理论,以谓语是「帯びる」的及物动词句为例,通过实证调查,探讨了日语及物动词句主语的选择规律。研究发现,「帯びる」句的主语更倾向选择无生命物。其主语类型较有生命主语更丰富,既包括具体事物,也包括抽象事物。这类及物动词句描述了主语的性质特征,虽然采用了及物动词句的句式,但不满足及物动词句原型要素,不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及物动词 原型理论 帯び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袁邦照 曾炯巍 《温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2-36,共5页
从前人讨论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入手,提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过程。及物动词在常规化的过程中凝固了典型的宾语语义变为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随着人们概念结构的拓展而逐渐演变成及物动... 从前人讨论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入手,提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过程。及物动词在常规化的过程中凝固了典型的宾语语义变为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随着人们概念结构的拓展而逐渐演变成及物动词;词典的修订,语言的习得过程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概念化过程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后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转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是这些转化过程的主导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转化因素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及物动词宾语的省略与隐含 被引量:7
4
作者 姜文振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略论及物动词宾语的省略与隐含姜文振及物动词是根据句法功能划分出来的与不及物动词相对待的一类动词,其基本特征是都能带受事宾语,在表层结构形成V+O的形式。V+O使得及物动词入句后以一种自足的形式存在,保证了人们对话语信... 略论及物动词宾语的省略与隐含姜文振及物动词是根据句法功能划分出来的与不及物动词相对待的一类动词,其基本特征是都能带受事宾语,在表层结构形成V+O的形式。V+O使得及物动词入句后以一种自足的形式存在,保证了人们对话语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完整理解。例如“小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支配成分 受事宾语 动词宾语 及物动词 汉语语法 承前省略 “吃” 言语交际 隐含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袁邦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8-140,共3页
本文从前人讨论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入手,提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过程。及物动词在常规化的过程中凝固了典型的宾语语义变为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随着人们概念结构的拓展而逐渐演变成及... 本文从前人讨论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入手,提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互相转化过程。及物动词在常规化的过程中凝固了典型的宾语语义变为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随着人们概念结构的拓展而逐渐演变成及物动词;词典的修订,语言的习得过程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概念化过程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后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转化的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是这些转化过程的主导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转化因素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句法研究
6
作者 程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绝非相互交叉的,而是相互对立、界限分明的范畴。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法表征形式多样,不及物动词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在语法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决定动词根本属性的,不是语义而是句法结构。动词一旦出现在具体的句法结...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绝非相互交叉的,而是相互对立、界限分明的范畴。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法表征形式多样,不及物动词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在语法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决定动词根本属性的,不是语义而是句法结构。动词一旦出现在具体的句法结构中,句法操作决定要么是及物动词,要么是不及物动词,必然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判定标准是句法形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范畴 句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宾语信息的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雪松 舒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该研究利用认知行为反应时方法,操作汉语及物动词与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对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宾语信息的表征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随着动词与宾语搭配的语义违反程度的增大,反应时增加。这表明,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存在比较精确的... 该研究利用认知行为反应时方法,操作汉语及物动词与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对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宾语信息的表征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随着动词与宾语搭配的语义违反程度的增大,反应时增加。这表明,汉语及物动词词典中存在比较精确的宾语信息,其宾语信息是以语义特征来表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及物动词 心理词典 宾语信息 语义特征 语义违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看汉语的走势 被引量:5
8
作者 芜菘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凡及物动词都能带宾语,但带宾语的动词不一定都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也能带宾语,而且呈蔓延之势,语言表达朝着经济简练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宾语 及物动词 语言表达 动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淑琼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1,共5页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和语境因素的调控。语法转喻能够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形成作出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转喻 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及物动词转化为及物动词的几种常见途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政东 《出版与印刷》 2003年第z1期92-93,109,共3页
  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的转化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难题.笔者以实例阐述了这一转化的可能性及六种常见途径,并详作分析,使其成为英语实义动词学习中的可行法则.……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韩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英花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2-17,共6页
带宾语是及物动词最重要的特征。但在真实话语中,及物动词并非总带宾语,除了少数黏着性及物动词必带宾语外,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根据一定的语用和语义条件,可以隐含或省略。通过观察汉韩及物动词在真实话语和语篇中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 带宾语是及物动词最重要的特征。但在真实话语中,及物动词并非总带宾语,除了少数黏着性及物动词必带宾语外,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根据一定的语用和语义条件,可以隐含或省略。通过观察汉韩及物动词在真实话语和语篇中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发现汉韩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很相似。汉韩及物动词中都有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和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只是它们在各自语言中所占的比例不同。韩国语中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汉语中,反之,汉语中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韩国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宾语隐现 中韩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衡》及物动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世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东汉王充《论衡》为语料,分析了《论衡》中及物动词的结构和来源,并探讨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语法 及物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术论文题目首尾的及物动词
13
作者 芜崧 刘盼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学术论文题目首尾的及物动词可分为7大类:"研究、分析"类,"观察、思考"类,"谦虚"类,"重复、综述"类,"考源、补充"类,"辨析、比较"类,"兼谈、商榷"类,每个大类... 学术论文题目首尾的及物动词可分为7大类:"研究、分析"类,"观察、思考"类,"谦虚"类,"重复、综述"类,"考源、补充"类,"辨析、比较"类,"兼谈、商榷"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共计18小类。它们各有其含义、用法、附加色彩以及搭配对象,近义动词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是轻读音节,起到了支助焦点(须重读的被研究对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尾 及物动词 含义 用法 附加色彩 搭配对象 逻辑宾语 动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研究
14
作者 南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包括中间动词、作格动词和被动动词,由及物动词派生而来。受形态规则制约,这些动词的施事被压制,外部题元为空。为满足界面条件,通过选择、合并和移动,受事题元前移,成为句子层面的主语。
关键词 受事主语 及物动词 形态规则 特征核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及物与不及物动词
15
作者 曹彩萍 《内江科技》 2007年第8期83-83,150,共2页
本文论述了及物与不及物动词有关的动作性名词,并就不定式作定语以及作定语和作表语动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及物与不及物的兼类现象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 定语 表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原型及物动词使用分析
16
作者 柴能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1-45,共5页
及物动词的使用较灵活,原型及物动词在使用中有不同的结构。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中的原型及物动词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学生使用原型及物动词与本族语使用者有明显差异,句式结构较为单一,更接近原型及物... 及物动词的使用较灵活,原型及物动词在使用中有不同的结构。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与中国学生英语语料库中的原型及物动词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学生使用原型及物动词与本族语使用者有明显差异,句式结构较为单一,更接近原型及物结构。中国学生使用及物动词时在认知层面受到原型及物结构映射的制约,因而语言使用缺乏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原型 语料库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田艳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或者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非作格动词 非宾格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не+及物动词”结构后直接补语接格的变化趋势
18
作者 薛继旺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3-55,共3页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俄语句式"не+及物动词"之后直接补语是先在口语中用第四格代替第二格,逐渐发展为在许多书面语体中也大量出现了第四格代替第二格的现象,使用的范围也从具体名词扩大为抽象名词,体现了突破传统俄语...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俄语句式"не+及物动词"之后直接补语是先在口语中用第四格代替第二格,逐渐发展为在许多书面语体中也大量出现了第四格代替第二格的现象,使用的范围也从具体名词扩大为抽象名词,体现了突破传统俄语语法规范繁难而趋于简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He+及物动词 第四格 第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结构考察
19
作者 胡莎 《现代语文》 2019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结构中,介词多为“引出受事类”,以“对”和“把”为主,其后N为核心论元。“对”强调“对待”,后面双音动词具有[+处置]或[-处置]特征,接[+处置]动词时,“对…加以…”必须共现。“把”强调“处置”,双... 在“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结构中,介词多为“引出受事类”,以“对”和“把”为主,其后N为核心论元。“对”强调“对待”,后面双音动词具有[+处置]或[-处置]特征,接[+处置]动词时,“对…加以…”必须共现。“把”强调“处置”,双音动词具有[+处置]和[+影响]特征。“对+N”及物性低,可作背景句;“把+N”及物性高,难以作背景句。“对/把+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都排斥“爱憎类”和“动结式”动词。“了1”和“了2”在“加以/予以/给以+双音及物动词”中不能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词+N+加以+双音及物动词 介词类型 双音及物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英语复杂及物动词及句型
20
作者 刘爱平 《南昌水专学报》 1992年第2期79-84,共6页
复杂及物动词是英语动词中的一种。它有其特定的语法概念和功能。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复杂及物动词以及其后随部分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就其用法设置了动词句型,这些句型对学好复杂及物动词很有帮助。《实用英汉双解辞典》设置的动... 复杂及物动词是英语动词中的一种。它有其特定的语法概念和功能。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就复杂及物动词以及其后随部分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就其用法设置了动词句型,这些句型对学好复杂及物动词很有帮助。《实用英汉双解辞典》设置的动词句型即简单又明了,值得一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动词 词类 及物动词 复杂及物动词 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