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陈艺鹏 康鹏飞 +2 位作者 许文生 赖煌杰 陈贤伟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ORIF)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ORI... 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ORIF)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ORIF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情况[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6、24 h活动状态,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静息状态及术后12 h活动状态,试验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ORIF治疗有利于加快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术 双反牵引复位器 复位钢板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反牵引复位器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龙驹 陈健 +5 位作者 王绍刚 李军 汪东旭 章戈 吕奥 陶忠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和随机对照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 目的探讨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和随机对照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观察组骨折均解剖复位;对照组39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外侧关节面部分塌陷,存在轻微成角移位和缩短移位0.5~1.0 cm,但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HSS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反牵引复位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复位器 钢板螺钉内固定 膝关节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阔 王忠正 +5 位作者 王宇钏 张浚哲 郭家良 郑占乐 陈伟 张英泽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6期321-325,共5页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3.5%~5%,占成人肱骨骨折的59.93%,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约为40.39%。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生率将逐年增高。对于明显移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接骨板固定是肱骨近端...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3.5%~5%,占成人肱骨骨折的59.93%,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约为40.39%。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生率将逐年增高。对于明显移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式。接骨板固定是肱骨近端骨折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适用于绝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已成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热点。然而,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目前仍缺乏高效的可用于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牵引设备。本团队率先提出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获得良好的临床应用,现总结如下,以期促进肱骨近端骨折的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顺势复位固定理论 双反牵引复位器 MIPO技术
原文传递
双小切口双反牵引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占乐 赵亮 +3 位作者 周汇霖 潘晓光 王博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探究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1例左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Schazker分型Ⅱ型),术中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技术复位固定骨折。首先使用双反牵引... 目的探究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微创治疗1例左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Schazker分型Ⅱ型),术中应用双小切口双反牵引技术复位固定骨折。首先使用双反牵引技术恢复下肢力线。在胫骨结节内下方5 cm处行3 cm长纵切口,使用环钻及顶棒在髓腔内形成骨隧道,顶起复位。复位完成后,于胫骨外侧近端作一长约2.5 cm切口,使用骨膜剥离器于胫骨骨膜外建立接骨板通道。将复位用切口的外侧皮缘向胫骨前嵴方向牵拉,暴露胫骨外侧面。自近端切口植入解剖型接骨板,使用加压螺栓和螺钉进行胫骨远端和近端的固定,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0 min,两处手术切口长度共5.5 cm,失血量50 mL。术后X线片示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可,内固定位置可。术后1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无疼痛,伸膝0°,屈膝135°,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双小切口技术是一种更加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双反牵引复位器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在Hoffa骨折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5
作者 郑占乐 刘家伦 +3 位作者 常恒瑞 陈伟 连晓东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1例左股骨Hoffa骨折患者(AO分型33-B 3.2),术中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闭合复位骨折。于胫骨近端前侧1/5处置入直径2.5 mm... 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1例左股骨Hoffa骨折患者(AO分型33-B 3.2),术中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闭合复位骨折。于胫骨近端前侧1/5处置入直径2.5 mm骨圆针1枚,近端在髂骨以髂结节为中心作长约3 cm切口,暴露髂结节两侧骨质,插入近端固定装置,于固定装置孔中置入直径4.5 mm螺钉1枚。使用碳纤维连接杆连接近端固定装置和远端张力牵引弓,双反牵引复位骨折,透视检验骨折复位效果,接骨板固定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可有效复位骨折块,并避免了过度牵拉引起的骨折块旋转,实现了闭合复位,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是实现闭合复位Hoffa骨折的一种有效办法,对微创治疗Hoffa骨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双反牵引复位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占乐 刘家伦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85-1087,共3页
尺桡骨双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病往往影响前臂功能。因此,尺桡骨双骨折需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病例进行报道,旨在进一步推广双反牵引技术,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功能... 尺桡骨双骨折是上肢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该病往往影响前臂功能。因此,尺桡骨双骨折需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病例进行报道,旨在进一步推广双反牵引技术,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功能恢复效果,提高该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复位器 微创 骨折 尺桡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兴恺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8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评价顺势牵引复位技术与牵引床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3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 目的评价顺势牵引复位技术与牵引床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3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与观察组(双号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床复位,观察组采用在院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进行牵引复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2个月,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一般并发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月发现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势牵引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肯定,与牵引床复位技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与透视时间,降低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牵引 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陈伟 魏宁 +5 位作者 杜晨光 姬晨妮 朱燕宾 于沂阳 常恒瑞 张英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 目的探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和牵引床复位对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颐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12月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60~75岁。骨折Evans分型:Ⅱ型24例,Ⅲ型32例,Ⅳ型38例。合并慢性疾患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势复位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48例)和对照组(应用牵引床复位,46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或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闭合复位率、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等变化;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患侧股骨相对胫骨旋转程度;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顺势复位组均获得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15例需于骨折近端经小切口辅助复位(P〈0.05)。顺势复位组手术时间、复位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62.9±12.1)min、(6.8±1.5)min和(11.3±5.6)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顺势复位组患侧股骨相对胫骨存在(2.8±1.2)°旋转,显著小于对照组股骨胫骨相对(11.5±4.7)°的旋转(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顺势复位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6±7.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6.5)(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顺势双反牵引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牵引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不同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陈兴恺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评价顺势牵引复位技术与牵引床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3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 目的评价顺势牵引复位技术与牵引床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2013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尾号单双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单号30例)与观察组(双号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床复位,观察组采用在院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进行牵引复位,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12个月,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一般并发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月发现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势牵引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肯定,与牵引床复位技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与透视时间,降低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牵引 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与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昊 方诗元 +4 位作者 王叙进 徐磊 杨家赵 李黎 刘雷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2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 目的探讨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2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组(传统组)15例;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固定组(微创组)17例。均采用股骨外侧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后一周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170±27)ml,手术时间为(76±7)min,复位时间为(14.4±2.7)min,透视次数为(7.9±1.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均优于传统组[(377±92)ml、(84±11)min、(25.2±4.6)min、(13.2±3.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 w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复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丛锐军 仇荣敏 +3 位作者 刘俊峰 迪力夏提.多力坤 侯孝东 郑龙坡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索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是否能为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提供更好的牵引复位、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手术创伤。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 目的探索顺势牵引复位技术是否能为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提供更好的牵引复位、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手术创伤。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6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法随机分为顺势牵引复位组和牵引床复位组,各30例。顺势牵引复位组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牵引床复位组使用牵引床辅助复位。观察指标包括:股骨正侧位X线片、VAS评分、SF-36评分、手术时间(麻醉完成至牵引拆除)、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复位切口长度、股骨畸形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顺势牵引复位组均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牵引床复位组26例实现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4例因无法复位延长切口纳入切开病例,顺势牵引复位组无切开,复位困难发生率低于牵引床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38)。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21±22)min]少于牵引床复位组[(147±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6,P<0.001)。顺势牵引复位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20±50)ml]少于牵引床复位组[(410±55)ml,t=6.632,P<0.001],围手术期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3±115)ml,(474±100)ml,t=1.833,P=0.073]。结论双反牵引复位技术能提供符合下肢力线的牵引方向,准确的牵引调整更方便复位和纠正旋转成角畸形,足够的牵引强度显著提高了复位效率与复位精确程度,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术中牵引复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牵引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顺势牵引微创治疗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涛 鲍飞龙 +5 位作者 亢世杰 江涛 黄东生 高伟 耿立杰 胡义明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介绍顺势牵引微创治疗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复位技巧和闭合复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创伤骨科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的58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闭合... 目的介绍顺势牵引微创治疗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分析其复位技巧和闭合复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创伤骨科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治疗的58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张氏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治疗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选择接骨板经皮置入或髓内钉内固定。采集闭合复位成功率、术后感染率、神经血管并发症、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平均(11±4)个月。在顺势双反牵引辅助下,所有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均获得成功,36例胫骨平台骨折有21例闭合复位成功,15例有关节面塌陷的骨折结合阶梯钻和顶棒复位成功。1例切口出现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没有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复位丢失等并发症。53例患者功能恢复良好,52例患者恢复到伤前生活或工作状态,1例工伤患者未回到工作岗位。结论在下肢骨折的治疗中,顺势微创技术是一种简单迅速、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股骨骨折 微创外科手术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原文传递
张英泽院士骨科微创手术学习班持续招生中
13
《中华创伤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张英泽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创新与推广,原创性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等系列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双反牵引复位器自1978年第一代在临床应... 张英泽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创新与推广,原创性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等系列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双反牵引复位器自1978年第一代在临床应用以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发展至第9代,该技术以简洁直接的复位操作、满意的疗效,为四肢复杂骨折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微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复位器 微创手术 张英泽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张英泽院士骨科微创手术学习班持续招生中
14
《中华创伤杂志》 2025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张英泽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创新与推广,原创性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等系列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双反牵引复位器自1978年第一代在临床应... 张英泽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创新与推广,原创性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等系列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双反牵引复位器自1978年第一代在临床应用以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发展至第9代,该技术以简洁直接的复位操作、满意的疗效,为四肢复杂骨折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微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复位器 微创手术 张英泽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