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景峰 伍卫 +4 位作者 聂如琼 杜作义 张燕 谭桂明 孔敏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人工起搏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嘉莹 朱中玉 +2 位作者 刘怀霖 程冠昌 万琪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5)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3
3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织春 张世新 +5 位作者 李淑玲 王龙 郝奇俊 刘艳阳 任润梅 刘志兰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III^IV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 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对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男6例,女4例,所有病人符合NYHA心功能III^IV级,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 s,射血分数<35%,左室内径>60 mm。因严重心力衰竭而长期卧床,经多种抗心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室分支电极导线,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观察起搏前、后QRS时限、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内径、射血分数及6 m 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极导线感知和起搏参数均符合起搏要求。起搏后QRS时间明显缩短(P<0.01),(NYHA)心功能分级进一步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及6 m in步行增加(P<0.01)。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可缓解心衰的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适应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华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
6
作者 华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及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的护理
7
作者 刘莹 秦洁 +2 位作者 曹荣 李菲 任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球囊扩张 心脏静脉 双心室同步起搏 心室起搏治疗 高血压性心肌病 心室起搏 电极导线 2004年 心功能Ⅳ级 有效治疗 手术失败 静脉狭窄 研究发现 血管狭窄 患者实施 护理体会 植入 左室 靶静脉 靶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冠状静脉狭窄后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严重充血性心衰1例
8
作者 韩雅玲 王冬梅 +2 位作者 臧红云 荆全民 王祖禄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对1例严重充血性心衰拟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因发现冠状静脉狭窄而发生冠状静脉电极植入困难,经球囊扩张后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及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1个月于2004—04—07入我院。入院... 对1例严重充血性心衰拟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因发现冠状静脉狭窄而发生冠状静脉电极植入困难,经球囊扩张后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及活动后心悸、气短4年、加重1个月于2004—04—07入我院。入院前曾在5家医院反复住院疗效不明显,诊断高血压病3级(3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达190/130mmHg,未行系统降压治疗。入院后查体:血压140/100mmHg,心界向左下方明显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冠状静脉狭窄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9
作者 华伟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 埋入式除颤器 持续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在顽固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久 罗林杰 +2 位作者 杜作义 李宜富 李芸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3期235-236,共2页
1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 ,安装双室同步心脏起搏器。继续用 β 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心功能及超声心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心功能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 ... 1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人 ,安装双室同步心脏起搏器。继续用 β 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等。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心功能及超声心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心功能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室壁运动不协调改善 ,左室舒张期内经缩小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 ,二尖瓣返流减轻。结论 :双心室起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左室射血分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即刻疗效 被引量:23
11
作者 史浩颖 潘翠珍 +5 位作者 舒先红 汪芳 金炜 张建军 陈岗 孙宝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组织同步显像 (TSI)和组织追踪显像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即刻疗效。方法 选择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10例 ,分别记录起搏器开放和关闭时的上述三种显像 ,计算左室射血...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组织同步显像 (TSI)和组织追踪显像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即刻疗效。方法 选择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10例 ,分别记录起搏器开放和关闭时的上述三种显像 ,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纵向延迟收缩的比例、QRS距左室各节段收缩、舒张早期峰值时间的标准差 (Ts SD、Td SD)、二尖瓣环平均收缩峰值 (LV Sm)、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峰值 (RV Sm) ,并根据组织同步显像图的色彩计算TSI指数。比较每位患者起搏器启闭时各参数变化 ,并比较Ts SD与TSI指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左心收缩功能参数 :左室射血分数由起搏关闭时 (37± 11 3) %增高至 (46± 10 1) % (P <0 0 1) ,LV Sm由 (3 16± 0 87)cm/s增高至 (3 76± 0 74 )cm/s (P <0 0 5 )。右室收缩功能参数 :RV Sm由 (6 79± 1 78)cm/s增高至(7 75± 1 92 )cm/s (P <0 0 1)。左心室内机械不同步参数 :左室纵向延迟收缩比例由起搏器关闭时(35± 6 0 4 ) %降低至 (18 13± 9 97) % (P <0 0 1) ,Ts SD由 (83 97± 33 0 2 )ms降低至 (5 2 6 7±19 6 5 )ms ,P <0 0 5 ,Td SD由 (87 81± 2 2 34)ms降低至 (6 3 4 5± 31 4 9)ms,P <0 0 5 ,TSI指数由 2 11± 0 15降低至 1 6 0± 0 33(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SD 左室 组织多普勒 即刻疗效 治疗 起搏 同步 同步 记录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对双心室同步起搏近期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健 孙宝贵 +2 位作者 徐琳 孙雅萍 程易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双心室同步起搏 评估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房室结消融及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半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冬梅 王祖禄 +5 位作者 韩雅玲 臧红云 周薇薇 曹荣 荆全民 王守力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房室结消融 双心室同步起搏 慢性心房颤动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疗效观察 运动耐量 常见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快速心室
原文传递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及双心室同步起搏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雅玲 王冬梅 +2 位作者 臧红云 荆全民 王祖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 双心室同步起搏 心电图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左心室双部位双心室同步起搏两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宿燕岗 柏瑾 +1 位作者 秦胜梅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常规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CRT)是通过将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或问隔部)及心脏后或侧后静脉内来实现的。新近左心室双部位起搏(dualsite left ventficular pacing)... 常规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CRT)是通过将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右心室心尖部(或问隔部)及心脏后或侧后静脉内来实现的。新近左心室双部位起搏(dualsite left ventficular pacing)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国内尚罕见报道。现报道本中心植入的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位起搏 双心室同步起搏 心室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心尖部 右心房 右心耳 静脉内
原文传递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现状
16
作者 张嘉莹 朱中玉 华伟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45-646,共2页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临床作用 理论基础 适应症 疗效
原文传递
双心室同步起搏时4191型替换2187型导线植入成功一例
17
作者 刘启明 周胜华 祁述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双心室同步起搏 4191型替换 2187型导线植入 扩张性心肌病 心功能
原文传递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初探
18
作者 李靖 袁义强 +1 位作者 刘怀霖 杨庆之 《临床医学》 CAS 2000年第9期12-13,共2页
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即使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亦难以改变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近来,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初步结果,现将我院完成1例该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进展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双心室同步起搏 疗效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前后血清前胶原端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旭娇 王志军 凌锋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同步化起搏(CRT)前后血清I型前胶原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端肽(PⅢNP)的变化以及CRT植入与前胶原端肽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RT植入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随访半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分为CRT应答组(20例)和CRT无应答组(20例).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PⅠCP、PⅢNP的浓度.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应答组患者术后半年LVEF明显升高(P<0.05),LVEDd及PⅠCP、PⅢNP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CRT无应答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 >0.05).结论 CRT植入能明显降低应答者PⅠCP、PⅢNP浓度,可能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是此类患者药物治疗外改善预后的强有力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同步起搏 Ⅰ型前胶原端肽 Ⅱ型前胶原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天浩 杜作义 黄丹华 《医疗保健器具》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室内传导异常会导致心室不同步化,进而产生反常间隔室壁运动,收缩前二尖瓣返流,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等症状。CRT治疗,短期内将适应衰竭心脏的生化改变,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不增加耗氧量,改善血液动力学。CRT结合相应的药物(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有待续症状的病人,将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同步心室起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