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验研究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几何参数对燃烧性能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党新宪 赵坚行 吉洪湖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9-1645,共7页
试验研究不同油气比下双级旋流器的几何参数以及主燃孔布局变化,对单头部试验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燃烧效率、贫油熄火极限以及污染物排放等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级旋流器的几何参数(如:叶片安装角、旋流器流通面积和喉... 试验研究不同油气比下双级旋流器的几何参数以及主燃孔布局变化,对单头部试验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燃烧效率、贫油熄火极限以及污染物排放等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级旋流器的几何参数(如:叶片安装角、旋流器流通面积和喉道距文氏管出口距离等)与主燃孔布局变化对燃烧室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但随着油气比的下降,影响程度相应地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燃烧 双旋流器 燃烧室 燃烧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旋流器燃烧室NO_X生成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党新宪 赵坚行 吉洪湖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5,共6页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进口油气比与温度以及主燃孔布局变化对双旋流模型燃烧室两相燃烧整体流场、出口温度T以及污染物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燃烧室内热态流场,用多点温度耙和取样管测量燃烧室出口温...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进口油气比与温度以及主燃孔布局变化对双旋流模型燃烧室两相燃烧整体流场、出口温度T以及污染物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燃烧室内热态流场,用多点温度耙和取样管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T与NOX.在非结构网格体系下,采用Fluent商业软件对燃烧室三维两相燃烧流场和NOX分布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表明不同油气比、进气温度和主燃孔布局变化对模型燃烧室两相燃烧整体流场、出口温度T与NOX排放都有一定的影响,并随着油气比与进气温度增加,燃烧室出口温度T与NOX排放也相应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数值模拟 燃烧室 双旋流器 燃烧测量 污染物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同向双旋流器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郭新华 林宇震 +1 位作者 张驰 黄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49-2254,共6页
对一种组合式的离心式同向双旋流器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同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试验,研究不同空气压力降和喷嘴供油压力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及分布指数.试验中以航空煤油为介质测试其雾化... 对一种组合式的离心式同向双旋流器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同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试验,研究不同空气压力降和喷嘴供油压力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及分布指数.试验中以航空煤油为介质测试其雾化性能,采用马尔文激光测雾仪测量喷嘴下游50 mm处的液雾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压力降和喷嘴供油压力的增大,索太尔平均直径减小,分布指数增大,推导了在空气压力降Δp/p<3%和Δp/p>3%两种工况下索太尔平均直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离心喷嘴 双旋流器雾化喷嘴 航空煤油 索太尔平均直径 分布指数
原文传递
双旋流器燃烧室壁温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党新宪 赵坚行 +3 位作者 颜应文 刘勇 徐榕 张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7-1232,共6页
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带双级旋流器的模型燃烧室火焰筒壁面温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研究不同进气温度、油气比和主燃孔参数对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主燃孔参数变化对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火焰筒壁面温度值随着进气... 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带双级旋流器的模型燃烧室火焰筒壁面温度进行了测量,试验研究不同进气温度、油气比和主燃孔参数对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主燃孔参数变化对火焰筒壁面温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火焰筒壁面温度值随着进气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但壁面温度分布变化不大;油气比的变化对壁面温度值影响不太大,但对温度梯度影响较大.所得的试验结果可为新燃烧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双旋流器 燃烧室 红外热像仪 壁温测量
原文传递
旋流器关键参数对双旋流冷态流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乐 李前东 +2 位作者 朱鹏飞 索建秦 郑龙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166,共12页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双旋流燃烧室内冷态流场特性,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法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方法进行研究,揭示了值班级与主燃级旋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双旋流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机制,获得了值班级旋流强度、主燃级旋流强度和两...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双旋流燃烧室内冷态流场特性,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法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方法进行研究,揭示了值班级与主燃级旋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双旋流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机制,获得了值班级旋流强度、主燃级旋流强度和两级旋流之间的空气比例等旋流器关键参数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方案下,仅值班级工作时不能形成中心回流区,随着旋流较强的主燃级加入,在主燃级和值班级旋流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在中心分级双旋流燃烧室中,随着值班级旋流强度的增大,中心回流区的扩张角、径向宽度和回流量明显增大。当值班级旋流的旋流数大于0.6时,中心回流区尺寸随旋流强度的增大无明显变化;当主燃级为强旋流时,主燃级旋流强度对中心回流区影响较小,旋流强度的增大对中心回流区的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但在主燃级旋流数分别为0.723,1.017和1.553时均能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对于值班级旋流较弱、主燃级旋流较强的中心分级双旋流燃烧室,主燃级和值班级之间空气比例的增大能够明显导致中心回流区扩张角、径向宽度和回流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中心分级 双旋流器 中心回流区 PIV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旋流器燃烧室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永顺 丁阳 王成军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针对所研究的双旋流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生成单、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网格计算模型,对单、双旋流器燃烧室的流场、温场进行了计算,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优点。双旋流器燃烧室能改善雾化效果,... 针对所研究的双旋流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生成单、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网格计算模型,对单、双旋流器燃烧室的流场、温场进行了计算,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优点。双旋流器燃烧室能改善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其计算结果为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双旋流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进口旋流器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悦刊 葛江波 +2 位作者 刘培坤 杨兴华 魏庆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1-157,共7页
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存在流场不稳定、分离精度低等问题。创新旋流器结构、优化流场性能、提高分离精度是当前旋流器应用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对流场冲击大而引起的流场波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双进口旋流器结构型... 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存在流场不稳定、分离精度低等问题。创新旋流器结构、优化流场性能、提高分离精度是当前旋流器应用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传统单进口旋流器对流场冲击大而引起的流场波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称双进口旋流器结构型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RSM湍流模型、VOF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两种进口结构的旋流器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双进口旋流器的零速包络面和旋流流场更加均匀,可以为颗粒迁移运动创造更加稳定的分级、分选条件;对称双进口旋流器流场静压、湍动能、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比传统旋流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对分离起主导作用的切向速度最大值提高了16.90%,有效增大了离心强度,强化了分离效果;入口速度为7.5 m/s时,10μm微细颗粒溢流分级效率较传统结构提高了4.82个百分点,15μm微细颗粒溢流分级效率较传统结构提高了11.3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丰富旋流器结构型式,进一步提高旋流分离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进口旋流器 流场特征 分离性能 数值模拟 零速包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旋流器不同旋向对燃油火焰特征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8
作者 李腾辉 葛冰 +2 位作者 袁用文 孙培锋 臧述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96-1600,共5页
利用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了不同旋向(同向和反向)的双旋流燃油燃烧器扩散火焰特征,考察了不同当量比下火焰内部的OH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大于0.47时,同向双旋流器的火焰向外偏转,反向双旋流器的火焰向内偏转;当量比小... 利用OH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了不同旋向(同向和反向)的双旋流燃油燃烧器扩散火焰特征,考察了不同当量比下火焰内部的OH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大于0.47时,同向双旋流器的火焰向外偏转,反向双旋流器的火焰向内偏转;当量比小于0.38时,同向与反向双旋流器的火焰均向外偏转;当量比大于0.38时,不同旋向的双旋流燃烧器火焰结构差别较大,当量比小于0.38时,不同旋向的双旋流燃烧器火焰结构相似;随着当量比减小,不同旋向双旋流器的火焰起始张角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燃烧区域面积减小,且反向双旋流器燃烧区域面积减小的梯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旋向双旋流器 燃油火焰的PLIF测量 可视化 火焰结构
原文传递
双排料型旋流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9
作者 刘培坤 周振 +2 位作者 张悦刊 杨兴华 倪芬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ф50mm双排料型旋流器,旨在解决传统旋流器底流夹细问题。利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单排料型和双排料型旋流器内部颗粒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模拟分析发现双排料型旋流器在靠近底流口处,细颗粒体...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ф50mm双排料型旋流器,旨在解决传统旋流器底流夹细问题。利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单排料型和双排料型旋流器内部颗粒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模拟分析发现双排料型旋流器在靠近底流口处,细颗粒体积分数明显降低,经底流口排出的细颗粒减少,有效降低了旋流器底流中细颗粒含量。采用石英砂进行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ф50mm双排料型较单排料旋流器底流中-5μm颗粒含量降低了55.7%,陡度指数提高了64.7%,底流夹细明显降低,分离精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料型旋流器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分离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射式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效果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弛 张荣伟 +1 位作者 徐国强 林宇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5-80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直射式供油的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性能。该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反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喷雾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降和气液比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分布指数。试验中雾化液体为航空煤油,采用... 介绍了一种直射式供油的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的喷雾性能。该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反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喷雾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降和气液比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分布指数。试验中雾化液体为航空煤油,采用马尔文激光测雾仪测量喷嘴端面下游50 mm处的液雾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液比的增加,SMD减小,分布指数也减小,并且存在一个关键气液比,在超过关键气液比的工况下,液雾的SMD及分布指数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直射式喷嘴 双旋流器空气雾化喷嘴 索太尔平均 直径(SMD) 分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入料口布置方式对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浩 张力强 《选煤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36-39,共4页
阐述了重介质旋流器在当前煤炭清洁利用中的重要地位,简单介绍了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和应用,着重分析了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入料口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的能耗、流场等结果。结果表明,双入料口呈不同角度布置时,双供介重介质... 阐述了重介质旋流器在当前煤炭清洁利用中的重要地位,简单介绍了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的发展和应用,着重分析了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入料口布置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的能耗、流场等结果。结果表明,双入料口呈不同角度布置时,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能耗、分选精度、处理量等都有所不同,当双入料口呈180°对称布置时,分选效果相对最佳。研究为该技术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介重介质旋流器 入料口布置方式 数值模拟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选煤技术现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齐正义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介绍了旋流器选煤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了在旋流器选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深入研究旋流器各部结构,对提高分选效率,使其适应不同煤种分选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利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对旋流器进行流场模拟,并对因旋流器各部结构变... 介绍了旋流器选煤技术发展现状,指出了在旋流器选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深入研究旋流器各部结构,对提高分选效率,使其适应不同煤种分选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利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对旋流器进行流场模拟,并对因旋流器各部结构变化引发的流场、压力场的改变进行直接观察,以得出最佳设计参数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结构形式 短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休选煤厂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艳春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介绍了介休选煤厂技术改造工程,阐述了以双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主选设备的分级分选工艺的主要优点以及技改工程所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 技术改造工程 分级入选 供介重介质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店煤矿选煤厂生产系统的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秀军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根据鲍店煤矿选煤厂原有生产系统存在的跳汰分选效率低、煤泥未经分选等问题,采用了以下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改造:50~0.75mm粒级原煤采用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75~0.25mm粒级原煤采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25mm煤泥采用浓... 根据鲍店煤矿选煤厂原有生产系统存在的跳汰分选效率低、煤泥未经分选等问题,采用了以下工艺对生产系统进行改造:50~0.75mm粒级原煤采用双供介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75~0.25mm粒级原煤采用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分选、<0.25mm煤泥采用浓缩压滤工艺回收,并介绍了技术改造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工艺流程 供介重介质旋流器 煤泥重介 技术改造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泥分级重介质选煤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龙 朱晓东 +2 位作者 史东杰 彭小勃 马海甲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6,共4页
介绍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成果脱泥分级重介质选煤新工艺的技术特点,并与全级重介质选煤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就配套设备的大型化、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进一步完善工艺系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供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 分级入选 技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 and semi-conical section for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in 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16
作者 Seyed Hossein HASHEMI KAROUEI Seyed Soheil MOUSAVI AJAROSTAGHI +1 位作者 Saman RASHIDI Elham HOSSEINIR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91-3506,共16页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urbulator’s blades(θ) and number of turbulator’s blades(N),are consider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rstly,the best thermal stratification is achieved at θ=180°.Furthermore,at the low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8 × 10^(-3)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180° is 130.77%,25%,and 36.3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θ =240°,and θ =360°,respectively.Moreover,case with N=12 showed the highest overall performance.At the high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5.842 × 10^(-2)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case with N=12 is up to 54.76%,27.45%,and 6.5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N=6,and with turbulator with N=9,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TURBULATOR BLADE thermal performance swirl flo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IV技术测试模型环形燃烧室流场 被引量:13
17
作者 党新宪 赵坚行 +3 位作者 张欣 徐榕 颜应文 刘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70-1475,共6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带双级旋流器模型环形燃烧室内冷态和燃烧流场,试验研究不同进口气流温度对其冷态和燃烧流场内回流区的形成以及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燃烧流场内回流区长度要比冷态流场短,燃烧流场的脉...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带双级旋流器模型环形燃烧室内冷态和燃烧流场,试验研究不同进口气流温度对其冷态和燃烧流场内回流区的形成以及气流速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燃烧流场内回流区长度要比冷态流场短,燃烧流场的脉动速度明显大于冷态流场;另外随着进口气流温度增加,燃烧室冷态和燃烧流场的回流区长度都稍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双旋流器 火焰筒 燃烧室流场测量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