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荣 邵明岩 +2 位作者 陈小华 张慧宁 金爱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1h(早期)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120例患者按SPN最大径分为A组(0-1cm,31例)、B组(1.1-2.0cm,49例)、C组(2.1-3.0cm,40例)。对3组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法、视觉比较法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测量SPN1h(早期)及2h(晚期)放射性摄取最大化(SUVmax)值,同时计算滞留指数(△SUV),以△SUV〉10%为诊断阈值,评价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在双时相显像中对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良、恶性SPN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呈环形、结节状及片状摄取增高,其中SPN良恶性结节放射性摄取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恶性常规显像1hSUVmax、延迟显像2hSUVmax及△SUV值与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UV〉10%为诊断阈值,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59.2%、61.3%、75.0%,89.7%、79.6%、40.0%,93.3%、82.5%、50.0%。以A组△SUV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获得A组最佳截断值为7.3%,ROC曲线下对应的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53.1%、83.2%。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滞留指数的诊断阈值应适当减低,以提高诊断SPN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双时相显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及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世杰 张大奇 +2 位作者 边学海 付言涛 孙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5-346,共2页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因此容易误诊误治[1],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因此,准确的术前定位诊断尤显重要。目前常用的术前定位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及99mTc-MIBI双时相显像...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因此容易误诊误治[1],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因此,准确的术前定位诊断尤显重要。目前常用的术前定位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及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检查。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及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技术在PHPT术前定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双时相显像 超声检查 99MTC-MIBI 诊断价值 术前定位诊断 外科手术切除 症状隐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G PET双时相显像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袁磊磊 王国强 +1 位作者 李春林 杨吉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2期1853-1857,共5页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DG PET)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然而,很多良性病变也可引起FDG的摄取增加,且与恶性肿瘤FDG摄取无明显差异。很多研究显示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DG PET)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和疗效评估。然而,很多良性病变也可引起FDG的摄取增加,且与恶性肿瘤FDG摄取无明显差异。很多研究显示FDG PET双时相显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研究显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FDG摄取在延迟相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文章总结并综述了双时相显像和延迟显像在肿瘤应用方面的价值和观点。作者认为FDG PET双时相显像及延迟显像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诊断敏感性。由于持续的本底清除和恶性病变FDG的高摄取,双时相显像和延迟显像在评价本底随时间延长清除较快组织(如肝脏、脾脏和纵隔)的病变和评估肿瘤侵犯的程度方面有较大价值。急性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性病变仍然是影响双时相显像诊断效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 PET 双时相显像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甄力莳 崔霞 +3 位作者 李晓鸣 刘鸿娥 黄歆波 李红磊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7例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病历,将显像结果及延迟显像甲状旁腺摄取放射性比值(T/NT)与其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其手术后病... 目的: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47例行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的病历,将显像结果及延迟显像甲状旁腺摄取放射性比值(T/NT)与其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其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的PTH值与其T/NT值呈正相关(r=0.773,P<0.05),与其延迟相中甲状旁腺显像个数不相关;继发性甲状旁亢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术前定位阳性符合率69.8%,其中位于甲状腺被膜下极的增生腺体显像假阴性率(11.3%)明显低于其位于上极者(18.9%)。结论: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能够估测甲状旁腺功能,可预测药物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的疗效;可用于甲旁亢患者的术前定位,位于甲状腺被膜下极的增生腺体显像敏感性及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位于上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显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法^(201)Tl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冷结节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永利 于建芳 朱瑞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为探讨甲状腺冷结节2 0 1Tl双时相显像的实用价值 ,取甲状腺单个冷结节患者 87例 ,静脉注射2 0 1Tl 12 1MBq后 15min显像及 12 0min延迟显像。按半定量法分别进行感兴趣区计数 ,计算结节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比 (15min记为ER ,延迟记为DR... 为探讨甲状腺冷结节2 0 1Tl双时相显像的实用价值 ,取甲状腺单个冷结节患者 87例 ,静脉注射2 0 1Tl 12 1MBq后 15min显像及 12 0min延迟显像。按半定量法分别进行感兴趣区计数 ,计算结节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比 (15min记为ER ,延迟记为DR)及滞留指数 [RI =(DR -ER) /ER×10 0 %]。结果表明 ,ER、DR和RI的恶性与非恶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囊性腺瘤者ER、DR和RI均明显低于恶性者 (P <0 .0 1) ;炎症者与恶性者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半定量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目视法 ,ER分别与DR、RI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显像结果提示 ,半定量法2 0 1Tl诊断显像可明显提高甲状腺单个冷结节的良、恶性质的诊断效率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显像 鉴别 甲状腺冷结节 放射性核素诊断 显像 铊2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明岩 徐荣 +3 位作者 漆婉玲 金爱芳 张慧宁 肖祖克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及代谢表现,分析双时相显像在FU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01月-2020年01月的FUO病人70例,FUO均为经病理确诊或诊断性治疗有效的病人。按病因分为非感染炎性病变、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及代谢表现,分析双时相显像在FUO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01月-2020年01月的FUO病人70例,FUO均为经病理确诊或诊断性治疗有效的病人。按病因分为非感染炎性病变、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3组,均行常规1小时PET/CT全身检查,每例患者PET/CT扫描完成后,对病灶均加扫2h延迟显像,由1名PET/CT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同时双盲阅片,分析3组FUO的实验室资料(血常规、ESR、CRP)、PET/CT病变分布、代谢表现。并由同1名医师通过AW4.6工作站测量病灶的1hSUVmax、2hSUVmax,△SUVmax。非感染炎性病变、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3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FUO病人中,感染性病变14例,占比20.0%。PET/CT显像病变特征可表现为病灶全身性、局灶性分布,放射性摄取呈中高程度摄取,常规1h图像病灶SUVmax6.0±2.3,延迟2hSUVmax6.5±2.1。实验室资料中,感染性病变中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ESR、CRP可以不同程度的升高及降低;非感染炎性病变40例,占比57.2%。PET/CT显像病变特点多表现全身性分布,放射性摄取呈低中程度摄取,常规1h图像病灶SUVmax3.1±1.4,延迟2hSUVmax3.2±1.7,实验室资料中,ESR、CRP多表现为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升高及降低;肿瘤性病变16例,占比22.8%。PET/CT显像病变特点可表现为全身性、局灶性性分布,放射性摄取呈中高摄取。常规1h图像病灶SUVmax8.7±3.4,延迟2hSUVmax9.8±2.9,实验室资料中,肿瘤性病变,ESR、CRP多表现为正常,血常规中红细胞、血小板多表现为降低;在常规1h显像中,恶性肿瘤的SUVmax均显著高于感染(P<0.01,t=4.836)及非感染炎性病变(P<0.01,t=6.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病灶SUVmax与非感染炎性病变之间比较(P=0.114,t=1.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时相显像中恶性肿瘤的ΔSUVmax均高于感染病变(P<0.01,t=4.576)、非感染性病变(P<0.01,t=5.263),感染性病变ΔSUVmax高于非感染炎性病变(P<0.01,t=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资料中,ESR及CRP升高,非感染炎性病变显著高于感染性病变(P<0.01,t=6.179)、肿瘤性病变(P<0.01,t=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常规中指标对于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PET/CT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其中双时相显像对鉴别FUO中非感染炎性疾病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双时相显像 不明原因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仲飞 杨剑 +7 位作者 张建 吴仪仪 冯菲 左长京 崔斌 高明军 邱爽 孔令山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2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早期、延迟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共入选病例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恶性病变48例,良性20例.记录胰腺病灶的大小、SUVmax早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早期、延迟显像)在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胰腺病例,共入选病例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恶性病变48例,良性20例.记录胰腺病灶的大小、SUVmax早期、SUVmax延迟,计算滞留率(RI),并以病理及临床影像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诊断胰腺恶变的SUVmax、RI临界值,计算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并使用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寻找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最佳SUVmax及RI诊断界值.分别计算其诊断胰腺癌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良恶性组之间SUVmax及RI的差异性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良性病变组SUVmax早期平均5.06(范围1.10~29.10),恶性病变组SUVmax延迟平均7.80(范围1.60~ 17.60).良恶性组SUVmax早期之间有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760.500,P=0.001).SUVmax早期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以SUVmax=5.65为临界值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80%.恶性组肿瘤直径平均(3.03±1.27)cm,肿瘤直径与SUVmax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3).良性组RI平均为8.6%(-28.0%~50.0%),恶性组RI平均为25.4%(-7.4%~96.4%).良、恶性病变组之间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40.000,P=0.017).以SUVmax早期≥5.65且RI≥17.1%可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但并不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结论 18F-FDG PET/CT的SUVmax早期在胰腺恶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RI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胰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但仅以PET显像作为诊断标准仍具有假阴性和假阳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病史及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诊断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病变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双时相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
9
作者 王荣福 邵武国 张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分别在注药后3.5和4.5h,结果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计算2次显像每个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或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率之比(T/NT)及滞留指数(R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早期显像、延迟显像和RI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29个病灶为真阳性,15个病灶为真阴性,3个假阳性和1个假阴性。定性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7%,特异性83.3%,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PPV)90.6%,阴性预测值(NPV)93.8%。SPECT/PET早期显像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PPV、NPV分别为93.3%、72.2%、85.4%、84.8%、86.7%与76.9%、57.1%、70%、76.9%、57.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071,P<0.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无显著性差异(t=0.398,P=0.695)。ROC曲线结果表明,RI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和CT相比,双时相显像结合RI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6.7%、88.9%、93.8%、93.5%、94.1%。结论18F-FDGSPECT/PET双时相显像结果分析判断结合半定量和ROC曲线法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双时相显像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中国医药》 2013年第5期649-650,共2页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8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50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癌术后...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8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50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癌术后复发11例,肝癌移植术后复发5例,肝转移瘤12例,肝母细胞瘤5例),均行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在注药后2~4h进行。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勾画出感兴趣区(ROI)后,根据受检者体重、注射药物剂量及时间自动生成常规及延迟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和平均值(SUVmean),并计算2次显像SUVmax和SUVmean。结果经过18F-FDGT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共发现598个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88例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中,常规PET—CT显像诊断肝恶性肿瘤阳性率为73.9%(65/88);双时相显像诊断阳性率为90.9%(80/88)。48例原发性肝癌、5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癌术后复发、9例肝转移瘤、5例肝母细胞瘤术后、5例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者18F-FDG异常高摄取。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可提高肝癌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复发 双时相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HRCT联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毛伟 杜鹏 曹爱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胸部HRCT联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间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患者,先后行胸部HRCT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所得结果分别与... 目的探讨胸部HRCT联合^(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间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患者,先后行胸部HRCT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所得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恶性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常规与延迟显像SUVmax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部HRCT和^(18)F-FDGPET-CT检查两者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HRCT和^(18)F-FDG PET-CT检查两者联合能够优势互补,可以显著提高肺孤立性单纯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 18F-FDG PET-CT 双时相显像 磨玻璃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玲娟 秦才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71-72,共2页
目的:研究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8例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均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检查,观察患者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良... 目的:研究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8例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均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检查,观察患者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例数,评估PET-CT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8例患者经过PETCT临床诊断后,患者的良性肿瘤例数为22例,恶性肿瘤例数为36例,与病理学研究结果误差较小。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PET-CT双时相显像的方式可以较好的在临床进行诊断,在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的临床确诊中也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区分出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双时相显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血流和静态双时相显像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杨吉生 宋邦坤 +5 位作者 沈达炜 薛元明 董学先 刘斌 王强 马德林 《云南医药》 CAS 1997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为明确99mTc血流和静态双时相显像对各种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桥本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510例和7种甲状腺疾病患者146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甲状腺血流和静态摄取量通常可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高低,除伴有... 目的:为明确99mTc血流和静态双时相显像对各种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桥本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510例和7种甲状腺疾病患者1464例进行了研究。结果:甲状腺血流和静态摄取量通常可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高低,除伴有甲亢外,桥本氏病者多数为血流增多而静态摄取量不增多且分布不均匀。但对于癌只能提示可能性。结论:甲状腺双时相显像比以往单纯静态显像明显提高了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可对桥本氏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建议列为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99MTC 双时相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冰 韩磊 +3 位作者 姜磊 陈曙光 顾宇参 石洪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59,共2页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FDGPET/CT显像在肝恶性肿瘤的分期和再分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HCC的诊断方面价值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8例接受^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且经病理学确诊的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10...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8F—FDGPET/CT显像在肝恶性肿瘤的分期和再分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HCC的诊断方面价值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8例接受^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且经病理学确诊的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10例肝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比较,对双时相显像在HCC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CT显像 双时相显像 肝癌诊断 价值 应用 肝细胞 良性占位性病变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漫 于金明 +5 位作者 刘宁波 刘兰平 郭洪波 杨国仁 张品良 徐晓庆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6例,术前行^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和储留指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6例,术前行^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和储留指数(RI)。结果46例患者共切取584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有31例患者的134枚淋巴结出现转移,而常规显像淋巴结转移为189枚,双时相显像为161枚。双时相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92.2%、92.8%、78.9%和98.1%,高于常规显像时的指标(87.3%、84.0%、84.8%、61.9%和95.7%)。结论^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为NSCLC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双时相显像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漫 孙新东 +6 位作者 刘宁波 巩合义 付政 马莉 李新科 徐晓庆 于金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 目的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cm^3,△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GTV1=22.85cm^3,△GTV2=20.95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转移/放射疗法 氟脱氧葡萄糖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双时相显像
原文传递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在甲状旁腺素增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池晓华 王全师 +3 位作者 李贵平 刘峰 齐永帅 杜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在高甲状旁腺素(PTH)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73例手术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必要时行全身显像、CT、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患者术前PTH... 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显像在高甲状旁腺素(PTH)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73例手术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必要时行全身显像、CT、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患者术前PTH、血清钙、磷离子浓度以及术后血清钙、磷离子浓度,其中60例患者检测术后1周内PTH水平。结果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29例,其中27例病理证实甲状旁腺瘤28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27处(诊断敏感性为96.4%,27/28);另2例患者病理证实甲状旁腺增生病灶共3处,^(99)Tc^m-MIBI显像阳性病灶1处(诊断敏感性为33.3%,1/3);^(99)Tc^m-MIBI显像对PHPT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0.3%(28/31)。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44例,病理确诊甲状旁腺组织增生154处,^(99)Tc^m-MIBI发现118处浓聚病灶,诊断敏感性为76.6%(118/154)。大部分甲状旁腺瘤放射性浓聚程度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PHPT以高钙低磷血症为主,SHPT往往血钙升高不明显,但血磷升高明显。患者术后1周内可见PTH不同程度降低。结论^(99)Tc^m-MIBI双时相显像对甲状旁腺瘤的诊断敏感性高于甲状旁腺增生组织;该检查方法能够对功能异常的甲状旁腺组织进行术前定位,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 MIBI 双时相显像 SPECT/CT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诊断主动脉移植物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薇 牟甜甜 +7 位作者 夏静鸿 焦建 李全 贠明凯 米宏志 朱俊明 张晓丽 李翔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7-363,共7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DTPI)在探测主动脉移植物感染(AG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临床初诊为可疑AGI并行PET/CT DTPI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54±15)岁(22~79岁)。PET/CT...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DTPI)在探测主动脉移植物感染(AG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临床初诊为可疑AGI并行PET/CT DTPI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54±15)岁(22~79岁)。PET/CT图像质量分5级。对AGI诊断效能的评估采用半定量分析,记录病灶早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延迟显像SUVmax和DTPI保留指数(RI,早期和延迟显像SUVmax变化的百分比)。以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管理协作组织(MAGIC)的AGI确诊依据为参考标准判断DTPI对AGI的诊断效能。结果27例(64%,27/42)患者确诊为AGI。AGI组RI值高于非AGI组[(26.7±18.9)%对(6.4±18.8)%,P<0.01]。以SUV_(max)≥6为最佳阈值,常规早期PET/CT显像对AG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73.3%和83.3%。而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对AGI诊断的敏感度(96.3%)和准确性(88.1%)。以DTPI RI≥15%为最佳阈值提高了对AGI诊断的特异性(93.3%)和准确性(90.5%)。此外,AGI组56%(15/27)的患者均通过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图像质量分级,从而可以更精确评价移植物感染灶的范围和程度。结论^(18)F-FDG PET/CT DTPI较常规单次早期PET/CT显像改善PET图像质量,提高对AGI的诊断效能,更加精准评估AGI病灶的范围和程度,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糖 PET/CT 双时相显像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阴性18F-FCH PET/CT显像阳性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欢欢 庞华 +2 位作者 敬兴果 段东 程刚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患者女,55岁,主诉"反复肾区疼痛9年,四肢抽搐1年多,加重1个月"。患者于9年前发现双肾结石,先后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后好转。4年前,结石再次出现,伴肾绞痛,保守治疗后好转。1年多... 患者女,55岁,主诉"反复肾区疼痛9年,四肢抽搐1年多,加重1个月"。患者于9年前发现双肾结石,先后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后好转。4年前,结石再次出现,伴肾绞痛,保守治疗后好转。1年多前,患者剧烈运动后出现大腿抽搐,予"钙片、依降钙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近1个月,患者逐渐出现四肢抽搐,约每天发作1次,伴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无口干、多尿、便秘,口服"钙片"后无缓解。于本院门诊查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87.6(12.0~88.0;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 ng/L,降钙素4.78(<6.40) ng/L,遂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收治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示:骨碱性磷酸酶68.51(<14.30) mg/L,血钙3.04(2.11~2.52) mmol/L,无机磷0.77(0.85~1.51) mmol/L,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均升高。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右叶后方均见甲状旁腺样组织。颈部MRI示甲状腺右叶后下方见数枚小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由北京欣科达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95%)双时相甲状腺旁腺SPECT/CT(德国Siemens Symbia-T series双探头型)显像,结果示甲状旁腺未见异常摄取99Tc^m-MIBI组织(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Tc^m-MIBI 双时相显像 PET/CT显像 FCH 18F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SPECT/CT
原文传递
异位于甲状腺内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症^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显像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则君 周斌 +2 位作者 邵清 薛勤 孟宪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95-796,共2页
患者男,1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治疗6年伴骨痛、皮肤瘙痒入院。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208.6(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1.3~9.3) p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332.7(40.0~120.0) U/L,血... 患者男,1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治疗6年伴骨痛、皮肤瘙痒入院。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208.6(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1.3~9.3) p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332.7(40.0~120.0) U/L,血钙2.17(2.00~2.75) mmol/L,血磷2.42(0.80~1.50) mmol/L。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TC^M-MIBI 甲状旁腺激素 SPECT/CT 双时相显像 甲状腺内 慢性肾功能衰竭 正常参考值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