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环自适应滑模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鑫 秦东晨 +1 位作者 谢远龙 王书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了提升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针对传统双环控制内外环协调性差、抗扰性弱的问题,文章提出双环自适应滑模的控制方法。为消除传统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方法中的趋近阶段,设计新型时变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状... 为了提升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针对传统双环控制内外环协调性差、抗扰性弱的问题,文章提出双环自适应滑模的控制方法。为消除传统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方法中的趋近阶段,设计新型时变积分终端滑模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状态始终位于滑模面,并通过控制器参数调节实现内环姿态误差和外环位置误差的快速收敛;构建基于势垒函数的增益调控方法,保证在扰动上界未知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状态抖振,提高轨迹跟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所提方法进行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双环控制方法,该文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轨迹跟踪 双环自适应滑模控制(smc) 势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系统的复合自适应滑模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万宇宾 胡婵娟 +2 位作者 唐建平 刘红文 王立鹏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4-618,共5页
对于采用自适应方法的鲁棒跟踪控制系统,初始参数估计误差、参数突变、非持续激励等因素均可引起瞬态过程。瞬态性能的好坏对跟踪误差峰值及恢复时间有较大影响,是实现高性能跟踪控制的关键,而目前典型设计多采用直接自适应方法,其较差... 对于采用自适应方法的鲁棒跟踪控制系统,初始参数估计误差、参数突变、非持续激励等因素均可引起瞬态过程。瞬态性能的好坏对跟踪误差峰值及恢复时间有较大影响,是实现高性能跟踪控制的关键,而目前典型设计多采用直接自适应方法,其较差的瞬态特性制约了跟踪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该问题,以交流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直接自适应、间接自适应及滑模控制相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有界增益遗忘最小二乘法的复合自适应滑模控制(CASMC)策略,Lyapunov分析表明该策略可实现持续激励条件下跟踪误差和参数估计误差在较大范围内的指数收敛,瞬态特性较清晰。最后,以某型火炮的方位轴伺服系统为应用背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在瞬态过程的误差峰值和持续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提高了伺服系统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自适应 滑模控制(smc) 有界增益遗忘最小二乘法 瞬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串联机械臂的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爱国 王其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1-605,659,共6页
针对柔性串联机械臂传统控制方式的轨迹跟踪精度存在误差较大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柔性串联机械臂弹性动力学方程和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的控制方法。采用运动弹性动力学(kineto-elastic-dynamics,KED)法... 针对柔性串联机械臂传统控制方式的轨迹跟踪精度存在误差较大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结合柔性串联机械臂弹性动力学方程和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的控制方法。采用运动弹性动力学(kineto-elastic-dynamics,KED)法,结合系统的约束方程,建立了机械臂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为系统提供控制对象模型;将模糊自适应算法与SMC控制器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SMC控制器,并运用Lyapunov函数验证该新型SMC控制器的稳定性;基于S-Function函数,建立机械臂的Matlab/Simulink仿真框图,对机械臂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SMC控制器具有轨迹跟踪精度高和稳态误差小的特点,验证了新型SMC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串联机械臂 弹性动力学方程 模糊自适应 滑模控制(smc)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嵌套修正的伺服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
4
作者 万宇宾 胡婵娟 +2 位作者 赵金 王永骥 万淑芸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3,共6页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存在的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问题,该文将直接自适应方法与传统滑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一套系统化的直接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利用在线参数估计和开关控制分别实现对未知参数及外扰高频分量的鲁棒性,有效削弱了振颤,实现了较...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存在的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问题,该文将直接自适应方法与传统滑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一套系统化的直接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利用在线参数估计和开关控制分别实现对未知参数及外扰高频分量的鲁棒性,有效削弱了振颤,实现了较好的稳态性能。将该策略推广至汇总外扰高频分量边界未知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双层嵌套修正的改进型边界估计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中普遍存在的边界估计值恒增问题。结合Lyapunov理论,对所设计控制策略的稳定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自适应 滑模控制(smc) 双层嵌套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静液作动器的新型变阻尼级联滑模控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明康 付永领 +1 位作者 赵江澳 杨荣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2-1618,共7页
为改善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准自适应变阻尼滑模控制(DV-SMC)和PID控制的级联控制(CC)算法。所提算法将高阶EHA分为液压和机械2个低阶系统,分别对2个低阶系统采用了DV-SMC和双环PID控制策略。DV-SMC方法能... 为改善电动静液作动器(EHA)的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准自适应变阻尼滑模控制(DV-SMC)和PID控制的级联控制(CC)算法。所提算法将高阶EHA分为液压和机械2个低阶系统,分别对2个低阶系统采用了DV-SMC和双环PID控制策略。DV-SMC方法能够自适应调整滑模面阻尼。在起始阶段采用欠阻尼、末段自适应调节为过阻尼,从而在保证EHA快速性的同时也能够完全抑制超调现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给出了DV-SMC滑模面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smc) 自适应 变阻尼 电动静液作动器(EHA) 级联控制(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攻击角度约束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赖超 王卫红 +2 位作者 周本春 周星合 林大鹏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7-947,共11页
针对侧滑转弯(STT)导弹带有攻击角度约束的机动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动态面控制的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针对机动目标拦截的侧滑转弯导弹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且不需要导弹... 针对侧滑转弯(STT)导弹带有攻击角度约束的机动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动态面控制的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针对机动目标拦截的侧滑转弯导弹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且不需要导弹速度微分体轴系分量信息。然后,使用终端滑模控制理论构建误差向量与虚拟控制量,达成精确拦截与攻击角度约束的控制目的;引入有限时间非线性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来在线估计系统不确定性;设计自适应算子与自适应更新律对观测器的估计误差进行补偿,以提高方法的鲁棒性。最后,三维空间拦截仿真校验了方法在提高拦截精度与增强角度约束收敛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 攻击角度约束 动态面控制(DSC) 滑模控制(smc)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自抗扰技术及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7
作者 祝可可 阮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6-274,共9页
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传统矢量控制动态性能差,抗扰动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双环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抖振等因素造成的速度和位置角观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 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传统矢量控制动态性能差,抗扰动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双环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滑模观测器抖振等因素造成的速度和位置角观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型自适应滑模观测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速度和电流双环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转速跟踪性能和电流波形质量;在滑模观测器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算法精确观测反电动势,借鉴锁相环原理代替反正切函数估算出转子转速和位置角,相比传统滑模观测器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永磁直驱 抗扰性 无位置传感器 双环线性自抗扰控制 自适应滑模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