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管齐下:基于双过程理论的锻炼行为促进思考
1
作者 刘美廷 张连成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于双过程理论剖析不同阶段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双过程理论的情感过程和理性过程分别在锻炼的不同阶段对锻炼行为促进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锻炼启动阶段,情感过程的启动速度快,无需认知资源,但启动效果不稳定,要注意消极情绪... 基于双过程理论剖析不同阶段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双过程理论的情感过程和理性过程分别在锻炼的不同阶段对锻炼行为促进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锻炼启动阶段,情感过程的启动速度快,无需认知资源,但启动效果不稳定,要注意消极情绪对启动效果的干扰,而理性过程对锻炼的启动速度慢,需要认知资源,但可以管理行为目标、调控锻炼行为,进而弥补消极情绪干扰与启动效果不稳定的不足。在锻炼维持阶段,情感过程主要以内隐态度的形式快速且内隐地影响锻炼行为,但影响效果不稳定,所以在该阶段理性过程更为重要,同时其也会占用认知资源,带来执行压力,而情感过程与理性过程只有相互作用、双管齐下才能促进锻炼行为,最终形成锻炼习惯。研究认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拓宽双过程理论在锻炼促进领域的研究对象,探索双过程理论对锻炼促进的特色干预方法,深化双过程理论与其他理论模型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锻炼行为促进 锻炼习惯 双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过程理论的创业机会识别规律研究
2
作者 曹之然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7期10-17,共8页
创业者究竟是如何进行创业机会识别的?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双过程理论为基础,归纳出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设;最后采用多案例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创业机会识别规律。研究发现:快速识别创业机会的... 创业者究竟是如何进行创业机会识别的?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双过程理论为基础,归纳出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设;最后采用多案例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创业机会识别规律。研究发现:快速识别创业机会的机理是系统1调用通过创业学习获取的已有创业知识或经验;慢速识别创业机会的机理是系统2进行创业学习建构新的创业知识或经验的过程;当没有通过系统2的创业学习建构起相关的创业知识或经验供系统1调用时,主体无法识别创业机会;成功的创业体验是获得创业自我效能的唯一路径,单一的创业自我效能缺乏对创业行动的解释力;机会识别应该遵循人事匹配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机会 机会识别 双过程理论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涯决策双过程理论的高中生涯课程干预探索
3
作者 肖家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168-171,共4页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愈发凸显,开发科学、有效的高中生生涯课程至关重要。生涯决策困难是指个体在生涯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三大类...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愈发凸显,开发科学、有效的高中生生涯课程至关重要。生涯决策困难是指个体在生涯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信息三大类。本研究基于生涯决策双模型理论,探究了生涯课程干预的可行性,并对生涯课程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课程干预 生涯决策困难 生涯决策双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理论及其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雷明 陈明慧 +1 位作者 赵维燕 赵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7-1023,共7页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否属于同一认知加工过程是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单过程和双过程理论是阐述这两种推理形式内在关系的主要理论类型。总体上,病理研究、元分析、ERP研究更多地支持单过程理论,而运用f MRI、PET等技术的研...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否属于同一认知加工过程是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单过程和双过程理论是阐述这两种推理形式内在关系的主要理论类型。总体上,病理研究、元分析、ERP研究更多地支持单过程理论,而运用f MRI、PET等技术的研究更倾向于支持双过程理论的观点。因此,由于实验范式的多样性以及研究手段的缺陷等原因现有研究仍无法针对这一问题得出确切结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关注推理的加工过程中有关时间进程的研究,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心理推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过程理论 双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update on the MECA cognitive architecture
5
作者 BORELLI Jose Renato GUDWIN Ricardo Ribeiro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5年第2期29-48,共20页
The Multipurpose Enhanced Cognitive Architecture(MECA)is a cognitive framework designed to model complex,human-like processe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Originally focusing on implementing a Dual Process Theory approach ... The Multipurpose Enhanced Cognitive Architecture(MECA)is a cognitive framework designed to model complex,human-like processes across multiple domains.Originally focusing on implementing a Dual Process Theory approach and integrating a machine consciousness mechanism based on Global Workspace Theory,MECA has been updated to integrate a dual-layer subsumption mechanism,enabling both reactive and deliberative behaviors,dynamic goal setting and a visual-spatial memory subsystem,enhancing MECA’s capacity for real-world interaction and adaptive behavior.Also,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computational ideas’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cheme,MECA proposes to organize knowledge dynamically to handle context-sensitive reasoning and flexible categorization.MECA’s implementation relies on the Cognitive Systems Toolkit(CST),facilitating its integration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MECA and CST are being continuously developed and updated,aligned,and open to incorporate the latest AI artifacts and methodologies.This approach ensures the delivery of organized,monitorable,auditable,and controllable AI solutions,significantly reducing reliance on“black box”cognitive processes while enhancing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AI-driven systems.These updates reinforce MECA’s potential as a robust architecture for developing autonomous,adaptable,and context-aware AI systems capable of real-world interaction and adaptive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architecture dual-process theory dynamic subsumption cognitive systems toolk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外调查记及史志的纳西族服饰比较研究
6
作者 林儒凡 张粤湘 夏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5,共7页
鉴于现有文献中缺少对近代纳西族服饰直观而鲜活的个案记录的问题,文章从8部西方人调查记中整理出记载有纳西族服饰的相关史料,通过摘录、梳理、分类,以“他我”视角将零散、碎片化却直观而鲜活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形象按服饰设计学规则进... 鉴于现有文献中缺少对近代纳西族服饰直观而鲜活的个案记录的问题,文章从8部西方人调查记中整理出记载有纳西族服饰的相关史料,通过摘录、梳理、分类,以“他我”视角将零散、碎片化却直观而鲜活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形象按服饰设计学规则进行构成及语义研究;同时,对近代该地域的地方史志等史料中的纳西族服饰记载进行查核补充,继而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与“双过程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在纳西族服饰形象描述上相似,但记录方法和视角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西方人提供了对着装者更为直观的形象描述,并带有鲜明的“自我”文化属性和情感色彩。而中国本土地方史志,则侧重于从“分析过程”的全貌性、理性地记录服饰客观形制和文化环境。通过对两者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同时期纳西族服饰文化更全面、科学、系统的认知与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纳西族服饰 双过程理论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胜一筹抑或相形见绌?比较型口碑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影响
7
作者 张德鹏 马嘉昕 +1 位作者 陈春峰 李仲香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208,共12页
口碑一直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口碑信息中含有比较性的观点,更容易影响顾客的选择态度。本文基于双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探讨比较型口碑(焦点产品占优型vs.竞争产品占优型)对顾客多样化寻求意愿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讨论焦点品牌... 口碑一直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口碑信息中含有比较性的观点,更容易影响顾客的选择态度。本文基于双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探讨比较型口碑(焦点产品占优型vs.竞争产品占优型)对顾客多样化寻求意愿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讨论焦点品牌企业采取何种反馈方式能更有效抑制顾客的多样化寻求意愿,挽留潜在的顾客。研究发现:(1)比较型口碑易引起顾客的多样化寻求行为,且竞争产品占优型口碑比焦点产品占优型口碑更容易引起顾客的多样化寻求行为。(2)竞争产品的替代吸引力和顾客对焦点产品的判断信心共同中介比较型口碑与多样化寻求意愿的关系。(3)品牌企业采用的反馈方式(垂直差异vs.水平差异)调节了比较型口碑与替代吸引力、判断信心的关系。研究结论延伸了口碑影响效应的理论研究,还为企业在口碑营销方向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型口碑 多样化寻求 过程信息加工理论 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亲社会动机与受助者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
8
作者 朱栓蔚 林苹 路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641-654,667,共15页
既往研究多从亲社会行为者角度回答什么情况下人们做好事却得不到好名声的问题。基于双加工过程理论,采用三个实验考察亲社会动机与受助者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及思维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判断行为动机时,人们认为纯粹利他... 既往研究多从亲社会行为者角度回答什么情况下人们做好事却得不到好名声的问题。基于双加工过程理论,采用三个实验考察亲社会动机与受助者获益对亲社会名声的影响及思维方式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判断行为动机时,人们认为纯粹利他动机的行为者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利他性最高;(2)在助人行为情境中,当行为者动机和行为结果产生冲突时,人们在给予行为者亲社会名声时会综合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及受助者获益情况;(3)相较于具有直觉思维方式的人,具有理性思维方式的人在评价亲社会行为者时对其动机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名声 亲社会动机 受助者获益 加工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幼儿童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
9
作者 何琳琳 张进辅 +1 位作者 谢倩 潘春妮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0-604,共5页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 近十年来,尺寸匹配误差作为年幼儿童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尺寸误用现象逐渐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尺寸匹配误差的特点、出现频率和产生原因等方面。抑制控制的失败、神经通路的协调失败、"计划-控制"模型和"感觉-行动"模型、功能性推理偏好以及身体意识发展的不成熟等观点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尺寸匹配误差现象做出解释。未来的研究应从进一步深入探讨尺寸匹配误差与假装的区别、完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研究的开展几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匹配误差 抑制控制 双过程理论 “计划-控制”模型 “感觉-行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方组织公平:研究视角、内容与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书松 张一杰 赵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6-2229,共14页
第三方组织公平是第三方在了解组织不当行为后,通过责任归因过程形成的组织公平感知,这为理解组织公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在梳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第三方组织公平的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总结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的... 第三方组织公平是第三方在了解组织不当行为后,通过责任归因过程形成的组织公平感知,这为理解组织公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在梳理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第三方组织公平的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总结理论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的分析框架和重点方向。未来研究应该基于社会互动理论和趋近规避理论进一步探讨第三方组织公平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以及开展跨文化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平 第三方组织公平 第三方反应 过程加工理论 社会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感联通: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育新范式 被引量:16
11
作者 廖剑 刘选 刘革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4,共7页
智慧教育是运用智能技术养成智慧的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智慧教育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尽管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仍存在内容不够精确、结果不可解释... 智慧教育是运用智能技术养成智慧的教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智慧教育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尽管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仍存在内容不够精确、结果不可解释、过程难以控制等弊端,由此带来了智能答复不准确,智能识别结果可信度低,算法歧视与偏见,教育数据隐私安全等教育应用与伦理问题。该文认为造成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现有人工智能研究中理性计算与感性计算的割裂。研究基于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对感性与理性这对具有本质性特征的理论概念进行阐释和分析,提出理感联通人工智能的概念,将其表达为理性计算与感性计算的有机整合,并归纳出知识升华、智能耦合及反省控制的三重联通机制。观照到智慧教育领域,建构了理感联通智慧教育框架。该框架不仅解释了理感联通模型中各类技术对智慧教育的作用机制,同时也阐明了其在当前智慧教育中的典型应用场景。理感联通智慧教育框架的提出有助于推进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中的进一步赋能,并降低未来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理感联通 人工智能 双过程理论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念头,罪几何?意图信息的强弱变化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小晶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51,共8页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意图 道德判断 加工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中意图信息利用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晶 龙长权 +1 位作者 李鹏 李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成人利用意图信息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通过两个实验对大学生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中意图信息的利用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探讨运用两种不同规则进行判断时的认知差异和特点.研究发现:当行为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道德判断受... 成人利用意图信息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通过两个实验对大学生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中意图信息的利用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探讨运用两种不同规则进行判断时的认知差异和特点.研究发现:当行为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道德判断受意图因素影响,而法律判断不受意图因素影响;当行为不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都受意图因素的影响,道德判断对负性意图的合法性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图 法律判断 道德判断 加工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交流平台在线书评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以豆瓣读书为例
14
作者 刘敬涛 李秀霞 邵作运 《晋图学刊》 2022年第2期13-20,27,共9页
为识别图书交流平台中读者感知书评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豆瓣读书中的图书评论为数据样本,以Deutsch和Gerrard的双过程理论为研究框架,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在线书评有用性模型。研究发现,规范性影响较为直接地作用于书评的有用性,... 为识别图书交流平台中读者感知书评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豆瓣读书中的图书评论为数据样本,以Deutsch和Gerrard的双过程理论为研究框架,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在线书评有用性模型。研究发现,规范性影响较为直接地作用于书评的有用性,而信息性影响则需要不同因素相互联结产生影响;书评文本长度和情感虽不直接影响其有用性,但正向词和负向词可以在书评文本长度与书评有用性关系上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图书交流平台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而且对于图书评价指标的选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书评 图书交流平台 有用性 双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整合推理的认知与跨文化实证研究的可能途径
15
作者 赵艺 《逻辑学研究》 2011年第4期78-87,共10页
一般的认知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假定,人的心智特征和结构具有普遍性,而跨文化研究则表明,东西方人的认知模式具有差异性。以推理这一基本而主要的思维形式为切入点,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比较认知理论与跨文化研究关于推理机制的成果:并... 一般的认知理论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假定,人的心智特征和结构具有普遍性,而跨文化研究则表明,东西方人的认知模式具有差异性。以推理这一基本而主要的思维形式为切入点,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比较认知理论与跨文化研究关于推理机制的成果:并在双过程加工理论的框架下,寻找推理机制的普遍性与文化差异性的边界条件,整合上述两者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化差异 认知模式 推理机制 过程加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分配行为及理由的年龄特征
16
作者 谈沁郁 罗英 +2 位作者 余华萍 赵晓佳 牛玉柏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目的探究3-8岁儿童在第三方和第一方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分配行为及理由的年龄特征。方法采用改编的玩具分配任务范式和博弈任务范式对不同情境下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分配行为和理由进行量化研究。结果(1)第三方情境下,只有7-8... 目的探究3-8岁儿童在第三方和第一方情境下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分配行为及理由的年龄特征。方法采用改编的玩具分配任务范式和博弈任务范式对不同情境下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分配行为和理由进行量化研究。结果(1)第三方情境下,只有7-8岁儿童倾向于公平分配不同价值的资源,且比3-4岁儿童表现得更公平,更倾向于考虑公平与否给予合理理由解释。(2)第一方情境下,5-8岁儿童在拥有绝对分配权时和3-4岁儿童均倾向于利已分配不同价值资源,5-6岁儿童在与他人共享权利时倾向于利他分配不同价值的资源;5-8岁儿童比3-4岁儿童表现得更慷慨,3-8岁儿童与他人共享权力比拥有绝对分配权时表现得更慷慨;7-8岁儿童与他人共享权力时倾向于考虑公平与否进行合理理由解释。结论随着年龄增长,3-8岁儿童更倾向于公平分配不同价值资源,表现得更慷慨,并给予公平合理理由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为 公平认知 情境特异性 儿童 资源价值 公平分配 年龄特征 权力接近-抑制理论 加工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员工与人类员工财会协作创新研究
17
作者 汶海 李佳英 蔡清霞 《会计师》 2024年第19期1-4,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自然人+AI”的协作模式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流程。基于卡尼曼的双过程理论,探讨了人机协作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创新中的应用。以中铁某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字员工办公室”为例,分析了数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自然人+AI”的协作模式正在重塑传统的工作流程。基于卡尼曼的双过程理论,探讨了人机协作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创新中的应用。以中铁某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字员工办公室”为例,分析了数字员工与人类员工协作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及其绩效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该协作模式显著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操作风险,同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员工 财会协作 人机协作 双过程理论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运动行为改变心理前因的扩展:从熟虑到冲动,从认知到情感 被引量:2
18
作者 晏宁 郭璐 +1 位作者 李英 毛志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共11页
查阅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了基于认知主义、双过程模型和享乐主义的健康行为研究进展,探讨了启动、维持身体活动不足人群的运动行为的首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熟虑因素仍是运动行为启动和维持的首要影响因素,但理论的视角已扩展至理性决策... 查阅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了基于认知主义、双过程模型和享乐主义的健康行为研究进展,探讨了启动、维持身体活动不足人群的运动行为的首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熟虑因素仍是运动行为启动和维持的首要影响因素,但理论的视角已扩展至理性决策之外。非情感的无意识过程对于运动行为的长期坚持具有独特作用。过往运动过程中的即时正向情感体验有助于改善运动行为的依从性,而反复自动重现的情感体验或许可以预测运动行为的长期坚持。未来需同时考虑认知(含外显和内隐)和情感因素对该群体启动、依从和长期坚持运动行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锻炼 双过程理论 依从 坚持 情感-熟虑理论 行为改变
原文传递
从道德心理学看“四个全面”对公民道德养成的意义
19
作者 魏彩霞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5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成为党和政府现阶段治国方略和战略布局,对未来中国政治改革、法制建设、文化转型、观念塑造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四个全面'在提升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绪、坚定道德信念、促成道德行为方面还深度契合道德心理学中的群体认同理论、道德决策双过程加工理论、道德识解理论、世界公正信念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相关学说,在公民现代道德人格塑造和行为规范养成中可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群体认同理论 道德过程加工理论 公正信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