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变化的三维评估
1
作者 郑瑶 于少洋 +3 位作者 黄文莉 董丽蓉 张强 袁晓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90-59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对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3个月(T1)和手术后2年(T2)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双颌手术后骨性Ⅲ类患者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位置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对骨性Ⅲ类患者分别在手术前(T0)、手术后3个月(T1)和手术后2年(T2)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创建三维图像以评估术后变化,并分析上气道、自然头位和舌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30例接受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患者(男13例和女17例)进行了评估,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1岁(17~30岁)。T1和T2后,腭咽段、舌咽段和总上气道的体积明显缩小。下颌骨位置的变化与上气道体积的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NSL/OPT和NSL/CVT在T1和T2后增大。NSL/CVT的变化与腭咽段和舌咽段体积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颌手术可能导致上气道体积减小、颅颈角增大、舌骨向下和向后移动。颅颈角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上气道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骨性Ⅲ类 双颌手术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胡小蓓 张昆 +1 位作者 张建云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1个月(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T0、T1、T2期舌在口内的相对位置、舌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向位置、垂直向位置、舌长度、舌高度、舌正中矢状截面面积及口内舌体积,并分析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颌术后,舌在口内的位置更靠后上,较T0期,T2期L2、L3、L4分别增大(2.08±2.76)mm、(1.88±2.48)mm、(1.64±2.31)mm。与T0期相比,T1期舌高度显著增加,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显著减小;T2期舌高度恢复至T0期水平,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仍显著减小,分别减小(4.41±5.53)mm、(4.81±6.96)mm、(6.04±13.62)cm 3。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体积的变化量与下牙槽座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r=0.394,r=0.452)。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在固有口腔内更靠后上,口内舌体积减小,提示舌发生自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舌形态 舌体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雷 韩培辉 +1 位作者 李永明 陈金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CBCT 舌骨 气道 骨性Ⅲ类错 鼻咽 口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手术治疗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擘 丁明超 +1 位作者 张鹏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 例重度多水平顽固性OSAHS患者全麻下行"双颌前徙1~1.5 cm,再行双颌根尖下截骨后退术",术后随访0.5~2 年.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全部...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 例重度多水平顽固性OSAHS患者全麻下行"双颌前徙1~1.5 cm,再行双颌根尖下截骨后退术",术后随访0.5~2 年.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睡眠打鼾、憋醒、大汗淋漓症状消失,AHI指数(次/h睡眠)由术前61.3~78.4降为术后0~4.3,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23%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平均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58%~69%增加至术后的95%以上;治愈率为100%.结论:对重度多水平顽固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双颌前徙的手术术式,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双颌手术 呼吸紊乱指数 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Ⅲ类错伴开行双颌手术对颏部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爽 王宇令 +1 位作者 杨鸣良 卢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25-828,共4页
目的:针对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在计算机上重建头颅三维模型并模拟双颌正颌手术,通过对开距离以及术中术后颏部的角度测量,分析开距离与颏部角度变化的关系,为术前预测颏部形态改变提供相关定量参考。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 目的:针对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在计算机上重建头颅三维模型并模拟双颌正颌手术,通过对开距离以及术中术后颏部的角度测量,分析开距离与颏部角度变化的关系,为术前预测颏部形态改变提供相关定量参考。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0例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进行研究,统计其开距离。计算机将三维CT影像重建出头颅模型,模拟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前徙,下颌SSRO旋转后退成型术,测量术中及术后面角和Y轴角的大小变化,分析其与开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正颌手术后面角均增大,并且开距离与面角变化值成正相关,开距离越大手术后面角改变越大。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开距离X与面角变化量Y1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0.82+2.06X。对于Y轴角的测量表明,开患者的Y轴角在正颌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开距离越大减小的越多,即开距离与Y轴角的减小量成正相关。统计学分析,开距离X与Y轴角变化量Y2的直线回归方程Y2=0.68+1.25X。结论:安氏Ⅲ类错伴开患者,行双颌正颌手术后,其开距离与颏部形态变化有相关性。此相关性为预测和分析正颌手术中颏部形态的变化趋势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 形态改变 双颌手术 后颏部 三维CT影像重建 手术 直线回归方程 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软硬组织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沈国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结果,评估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41例,采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三维CT重建测量,并对手... 目的:通过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结果,评估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41例,采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三维CT重建测量,并对手术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SPSS11.0软件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有一定规律。下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关(r>0.9),而在垂直方向上呈中度相关(0.82>r>0.63)。上颌骨软硬组织移动则在2个方向上均呈中度相关(0.78>r>0.56)到弱相关(r<0.6)。结论:与上颌骨相比,下颌骨的软硬组织移动变化呈现强相关性;而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关性也高于垂直方向。本研究得到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对术前预测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三维重建 测量 标志点 双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手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牛晓雯 高辉 +1 位作者 张丽萍 肖丹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8-570,57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后软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随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患者29例,通过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 目的:探讨临床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错后软组织的变化,以及软组织随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患者29例,通过对手术前及手术后摄取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双颌手术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结果:鼻下点无显著变化。上唇厚度和凸度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及颏部所有软组织标志点均有显著变化(P<0.001)。鼻部软组织与骨组织移动为弱相关性或无相关性(r<0.6)。上唇与上颌切牙变化呈高度显著相关(r>0.8)。除了下唇,所有下颌软组织标志点与骨组织移动呈高度显著相关(r>0.8)。结论:鼻部软组织与骨组织移动的相关性差。上唇变化主要受上切牙位置移动的影响,受其他硬组织移动影响相对小。下唇与骨组织相关性不强。颏部软组织与硬组织移动呈高度显著相关性,为预测术后软组织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双颌手术软组织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双颌手术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昆 邹维娜 +2 位作者 蒲玉梅 胡小蓓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数据,测量T0、T1、T2上气道各平面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上气道各段长度、容积等指标,分析患者T0、T1、T2的上气道三维变化。结果:鼻咽前界平面垂直径、鼻咽段、舌咽段气道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在术后3 d及术后6~12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减小(3.42±3.68)mm、(3.42±3.68)mm、(2.83±3.89)mm、(6.02±8.23)mm。鼻咽前界平面截面积、鼻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腭咽下界平面横径、腭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时显著减小,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舌咽上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无显著变化,在术后6~12个月显著增大,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增大(3.90±3.83)mm、(25.16±68.21)mm2、(3.26±3.74)mm、(34.55±89.41)mm2、(1091.63±1382.39)mm3。术后6~12个月舌咽段气道容积的变化量与B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结论: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会造成舌咽段气道增大,增大量与下颌骨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腭咽段气道在术后出现暂时性缩窄,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鼻咽段气道、喉咽段气道及上气道总容积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牙合]板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雯 王羽立 +4 位作者 杜一飞 程杰 江宏兵 万林忠 袁华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验证数字化[牙合]板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与传统[牙合]板比较。方法选取40名实施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各20名。在ProPlan CMF 3.0中测量比较... 目的验证数字化[牙合]板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与传统[牙合]板比较。方法选取40名实施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各20名。在ProPlan CMF 3.0中测量比较设计与实际颅颌模型中14个测量点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与3个测量平面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并比较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的模拟及实际的差值。结果数字化[牙合]板组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颅颌模型的所有线性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2 mm,角度测量指标的差值均小于4°。数字化[牙合]板组的L1-Y、GoL-X、GoL-Y、GoR-X、GoR-Y、CoL-Y、CoR-Y的模拟与实际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的L6L-X、GoR-X、LOP-X、MP-X、GoL-Y、MP-Z的模拟与实际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牙合]板在双颌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且较传统[牙合]板更为精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双颌手术 三维头影测量 数字化[牙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颌手术和双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环境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钰凯 滕海东 +2 位作者 舒敬恒 邵冰莓 刘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19-319,共1页
目的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SSRO)是常用于面部畸形患者的代表性正颌外科手术,对上颌畸形的患者会同时进行BSSRO和上颌骨Le fort I截骨术的双颌外科手术。分析单颌手术与双颌手术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TMJ)生物力学情况有助于比较探究相... 目的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BSSRO)是常用于面部畸形患者的代表性正颌外科手术,对上颌畸形的患者会同时进行BSSRO和上颌骨Le fort I截骨术的双颌外科手术。分析单颌手术与双颌手术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TMJ)生物力学情况有助于比较探究相应的治疗作用。探索正中咬合情况下单/双颌手术对TMJ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方法共招募24例面部畸形患者(接受单颌手术和双颌手术的患者分别为10、14例)和10例正常人。基于正常人和病人手术前后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面部畸形 双颌手术 截骨术 颞下关节 治疗前后 手术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双颌手术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晓娟 张苗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 or 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 or 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的伴有下颌左右不对称的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分别在术前1个月(T0)和术后6个月(T1)进行三维CT(3D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软组织标记点和变量并测量计算,从而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显矫正,口内牙关系理想、稳定。术后软组织变量的测量结果:鼻基底宽度、鼻翼宽度和上唇峰宽度明显增大;口角宽度、下颌宽度、颏唇角和下颌宽度角明显减小;上唇及颏部的不对称率明显改变。结论:①伴有下颌骨不对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其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各项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患者的软组织外貌得到明显改善;②三维CT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出颌面部软组织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软组织 双颌手术 三维重建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胃技术用于双颌手术后呕吐的预防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琴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洗胃技术用于正颌术后患者因胃内积血而引发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双颌截骨手术的50例患者,按手术的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采取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洗胃技术用于正颌术后患者因胃内积血而引发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双颌截骨手术的50例患者,按手术的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采取手术当日及次日鼻饲前各给予一次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l洗胃,并配合正确的胃肠减压技术,以减轻胃内积血所导致的术后呕吐反应,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洗胃可有效预防正颌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术后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治疗及护理的风险,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术后呕吐 洗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颌手术矫治严重的颌面部畸形 被引量:2
13
作者 曲卫国 马卫东 +1 位作者 于卫国 林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 目的:探讨双颌手术在矫治颌面部畸形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和水平截骨颏成形术,Ⅰ期完成多个颌面部畸形矫治,达到改善容貌和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31例颌面部畸形病例,均按上述方法完成矫治,治疗结果通过开口度、开口型、面形、咬合关系、咀嚼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治疗结果令人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颌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颌面部畸形的方法,应成为矫治颌面部畸形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矫治 面部畸形 骨Lefort-Ⅰ型截骨术 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水平截骨颏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双颌手术后稳定性因素的系统评价
14
作者 Mucedero M 张晓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42-242,共1页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畸形,其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复杂和困难。研究表明,1/4的骨性Ⅲ类错骀患者需要在快速生长发育期完成后进行正颌外科手术,以纠正牙颌面的不协调。然而,由于手术不成功的可能性和手术后复发的可能...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畸形,其诊断和治疗均较为复杂和困难。研究表明,1/4的骨性Ⅲ类错骀患者需要在快速生长发育期完成后进行正颌外科手术,以纠正牙颌面的不协调。然而,由于手术不成功的可能性和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因此骨性Ⅲ类错骀的正颌外科手术仍有一些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原则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分析并系统评价骨性Ⅲ类错殆双颌手术的有效性和手术后的颌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外科手术 手术后复发 稳定性 COCHRANE协作网 系统 生长发育期 双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李根 郭松松 +3 位作者 蔡观慧 孙莲 孙雯 王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 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手术矫治下颌前突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海龙 王鑫 +4 位作者 杨爽 张辉 丁越 毛晗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对7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以及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 目的探讨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对7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以及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和随访疗效评估的诊治程序进行双颌手术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采用基本术式为LefortⅠ型切开截骨术(LefortⅠostotomy)整体前移上颌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退下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坏死发生;随访1~3年,所有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颌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关系及咀嚼效能良好,面部改善较明显,均达到了患者的期望。结论按照标准规范的正畸正颌联合诊治程序,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在临床上可取得一定的诊疗效果,不仅恢复了患者的咬关系和咀嚼功能,更改善了颜面外形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双颌手术 骨性Ⅲ类 前突
原文传递
双颌正颌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乔青芳 王旭霞 +3 位作者 马丹 李涛 刘端芹 张君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比较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正颌手术治疗各阶段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术后稳定性。方法选择30例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双颌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治疗前(T_0)、手术前(T_1)、手术后6周(T_2)以及治疗结束时(T_3)相关硬组织... 目的比较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正颌手术治疗各阶段硬组织的变化及其术后稳定性。方法选择30例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双颌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治疗前(T_0)、手术前(T_1)、手术后6周(T_2)以及治疗结束时(T_3)相关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 T_0与T_1相比,上下切牙的相应测量项目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T_1与T_2相比,上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分别向前上和后上移位(P<0.05),SNA角、SNB角、ANB角、Wit值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OP-SN增大显著(P<0.05),牙合平面发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上面高(N-ANS)、下面高(ANS-Me)变化显著(P<0.05),垂直比例更为协调,均获得了良好咬合关系;T_2与T_3相比,上下颌各硬组织标志点分别有轻度的后下、前上移位趋势,但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颌手术在上颌畸形治疗、面部垂直比例关系改善、牙合平面倾斜度的改变、咬合关系改变方面效果显著,其术后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头影测量 硬组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手术中数字化导板辅助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娟 林阳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25-727,I0006,共4页
近年来,随着牙颌面畸形患者对面部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良好咬功能的追求,使正颌手术的治疗方式已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但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只有对移动后的骨段行精准定位,才能获得与术前设计相一致的效果。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近年来,随着牙颌面畸形患者对面部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良好咬功能的追求,使正颌手术的治疗方式已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但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只有对移动后的骨段行精准定位,才能获得与术前设计相一致的效果。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化导板以其准确性与高效性被应用于临床中。现就数字化导板辅助定位技术在双颌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术者在术前选择合适的导板设计思路、术中实现准确快速定位、术后达到预期目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畸形 双颌手术 数字化导板 定位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选择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桦 胡敏 +3 位作者 齐慧川 张祎 姜欢 包幸福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4期198-203,共6页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手术 双颌手术
原文传递
牙颌面畸形双颌同期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20
作者 张国志 东耀峻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4,共3页
双颌同期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是正颌外科的近代发展。手术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适应症选择的正确与否。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Ⅰ、Ⅱ、Ⅲ类牙颌面畸形、唇腭裂患者的牙颌面畸形以及非对称的牙颌面畸形的双颌同期手术的适应症选择。
关键词 面畸形 同期手术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