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周期及疗效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灵彬 李辞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用药周期的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分为GnRH-α治疗A组21例,米非司酮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反向添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用药周期的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分为GnRH-α治疗A组21例,米非司酮治疗B组22例,GnRH-α联合反向添加治疗C组20例;未用药对照D组22例。此8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GnRH-a组于术后3~5天皮下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隔4周注射1次;GnRH-a联合反向添加组同GnRH-a组之外于注射第1支曲普瑞林同时口服戊酸雌二醇1mg及安宫黄体酮6 mg至治疗结束;米非司酮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未用药组术后不用药。结果:①3个月内疼痛评分各用药组均比对照组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期症状GnRH-α联合反向添加组症状评分较其他用药组低(P<0.05),各用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以米非司酮组较轻(P<0.05);②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CA125水平较未用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③GnRH-α联合反向添加治疗3月后停药,之后3月内受孕率最高,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绝经期症状无明显加重,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GnRH-α联合反向添加治疗,短期疗法(此研究以3月为准)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受孕率及疼痛缓解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手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 反向添加米非司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