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4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帅 梁立滨 +4 位作者 邓国华 施建忠 姜永萍 关云涛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建立H4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W-DKJX)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R-DKJX)。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拯救病毒R-DKJX与野生病毒W-DKJX的... 为建立H4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W-DKJX)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Duck/JiangXi/21046/2012(H4N2)(R-DKJX)。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拯救病毒R-DKJX与野生病毒W-DKJX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受体结合试验表明,野生病毒与拯救病毒均具有人型受体结合特性。以106EID50/50μL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均仅在小鼠的呼吸道复制,对BALB/c小鼠呈低致病性,可以在感染早期引起小鼠体重轻微下降但并未引起发病或死亡。以上结果表明,两者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H4N2亚型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4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及其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等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4N2 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launched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宗喜 焦培荣 +3 位作者 谭树义 叶保国 亓文宝 张桂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共8页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PRRSV全基因组分6段克隆,构建获得6个重组质粒,先由A1和A2片段或B1和B2片段连接构成A片段或B片段,然后D、C、B和A片段依次亚克隆入pOKq载体。在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上CMV... 为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PRRSV全基因组分6段克隆,构建获得6个重组质粒,先由A1和A2片段或B1和B2片段连接构成A片段或B片段,然后D、C、B和A片段依次亚克隆入pOKq载体。在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上CMV启动子序列和BGH终止信号肽,全基因组510位核苷酸突变引入遗传标记位点FseⅠ。测序正确的全基因组质粒命名为pOK-A2BCD。再将pOK-A2BCD质粒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通过PCR、酶切、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RRSV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3
作者 闫大为 吴晓刚 +5 位作者 李雪松 石迎 冯琳琳 崔宏锐 李国新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3,共6页
本研究将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全基因组分3段克隆,获得3个重组质粒,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得到5'端含有T 7启动子的病毒全长c DNA,经体外转录得到感染性的RNA,将RNA转染DF-1细胞,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当细胞病变达到90%,将细胞上清接种D... 本研究将坦布苏病毒MM1775株全基因组分3段克隆,获得3个重组质粒,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得到5'端含有T 7启动子的病毒全长c DNA,经体外转录得到感染性的RNA,将RNA转染DF-1细胞,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当细胞病变达到90%,将细胞上清接种DF-1细胞,72 h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ulorescence,IFA)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拯救病毒成功。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拯救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与亲本毒完全一致,表明MM1775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致病性等相关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MM1775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旭彤 荣广玉 +8 位作者 田巧珍 申伟霞 李雪松 陈鸿军 刘芹防 杨健美 滕巧泱 赵凯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1,共5页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可以在犬中迅速的传播,甚至引起犬的死亡,也可感染其他哺乳动物。目前该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犬流感病毒A/Canine/Zhejiang/01/2010(H3N2)(简称ZJ... 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可以在犬中迅速的传播,甚至引起犬的死亡,也可感染其他哺乳动物。目前该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犬流感病毒A/Canine/Zhejiang/01/2010(H3N2)(简称ZJ2010)的PB2、PB1、PA、HA、NP、NA、M和NS 8个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双向表达载体p BD上。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加入TPCK胰酶作用2 h,将上清和细胞一同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并检测血凝效价。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拯救获得了病毒株r ZJ2010。r ZJ2010株的8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均与亲本ZJ2010株的序列相同。r ZJ2010株与ZJ2010株在鼠的肺和鼻中复制水平接近。这些结果证实,本研究已成功建立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反向株遗传操作系统,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机制以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流感病毒 H3N2亚型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媛媛 郭晶 +6 位作者 李旭勇 王金良 范俊 梁立滨 邓国华 施建忠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7-409,共3页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 为建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以H7N9亚型(AIV)A/CK/Shanghai/S1053/2013(CK/53)株为亲本病毒,构建了该病毒株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拯救出救获株rCK/5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rCK/53与亲本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以A/PueaoRico/8/34(PR8)的内部基因为骨架,以CK/53的HA和NA的表面基因为供体,构建H7N9亚型AIV疫苗候选株CK53/PR8,疫苗株的8个基因来源与预期完全一致。对rCK/53以及疫苗候选株CK53/PR8在MDCK和A549两种细胞中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在A549中复制差异不显著,而在MDCK中48 h和72 h两者复制具有明显差异。rCK/53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疫苗候选株CK53/PR8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H7N9亚型AIV跨宿主传播机制、致病机理及进一步的免疫保护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疫苗候选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权 王国俊 +6 位作者 罗维玉 姜永萍 施建忠 邓国华 田石 杨孝朴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6-349,共4页
为建立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GuangDong/S1311/10(W-CKGD)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CKGD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R-CKGD)。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CKGD与野生病毒W-CKGD... 为建立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GuangDong/S1311/10(W-CKGD)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构建了W-CKGD的8个重组质粒,拯救出AIV A/Chicken/GuangDong/S1311/10(R-CKGD)。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救获病毒R-CKGD与野生病毒W-CKGD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R-CKGD与W-CKGD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特性和对BALB/c小鼠均呈低致病性,以106EID50剂量鼻腔感染BALB/c小鼠,病毒仅在小鼠的呼吸道复制,可以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均不造成死亡。实验结果表明,R-CKGD与W-CKGD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6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及跨宿主传播机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N6 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7
作者 冯琳琳 滕巧泱 +3 位作者 闫丽萍 李雪松 申之义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建立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Duck/Zhejiang/690/2009(H7N3)(ZJ690)、A/Duck/Zhejiang/766/2009(H7N3)(ZJ766)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出了R-ZJ690和R-ZJ766 2株病毒。... 为建立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Duck/Zhejiang/690/2009(H7N3)(ZJ690)、A/Duck/Zhejiang/766/2009(H7N3)(ZJ766)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出了R-ZJ690和R-ZJ766 2株病毒。对获救病毒株进行全基因序列的测定,证实获救病毒的序列与亲本毒的序列完全一致。将H7N3亚型AIV亲本毒ZJ690株、ZJ766株和拯救病毒R-ZJ690株、R-ZJ766株均以106EID50剂量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病毒均引起小鼠的体重下降但不造成死亡,感染后d4,仅在小鼠的鼻和肺中可以分离到病毒。由此可见,R-ZJ690、R-ZJ766与其亲本毒ZJ690株、ZJ766株保持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7N3 AIV ZJ690、ZJ766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H7亚型AIV的致病机理和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亚型H7N3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景 郭锦玥 +1 位作者 黄淑坚 温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7-212,共6页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病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基因型到表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已被熟练应用于IAV各方面的研究。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IAV研究策略,能够通过在基因组中引入特定的突变... 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病病毒。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基因型到表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已被熟练应用于IAV各方面的研究。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IAV研究策略,能够通过在基因组中引入特定的突变而改变病毒生物学特性,也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IA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宏丽 冯娜 +10 位作者 王化磊 齐瑛琳 梁萌 李露 郑学星 赵永坤 王铁成 高玉伟 黄耕 杨松涛 夏咸柱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株SRV9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并建立其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方法通过DNAStar对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单一的酶切位点,将SRV9全长cDNA分为4段,根据每段重叠区域的酶切位点拼接全长,分别连入... 目的构建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株SRV9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并建立其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方法通过DNAStar对狂犬病病毒SRV9株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单一的酶切位点,将SRV9全长cDNA分为4段,根据每段重叠区域的酶切位点拼接全长,分别连入pCI和pCDNA3.1(+)载体,并通过PCR方法分别在全长序列的3′端和5′端引入核酶HamRZ和HdvRZ序列,构建全长真核表达质粒pCI-SRV9和pD-SRV9。同时构建能表达狂犬病病毒核蛋白(N)、磷蛋白(P)、糖蛋白(G)和聚合酶蛋白(L)的4个辅助质粒。分别将pCI-SRV9或pD-SRV9与辅助质粒通过脂质体共转染BSR细胞,拯救重组病毒。结果两种质粒表达系统均可拯救到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但pD-SRV9表达质粒的拯救效率(8/8)较pCI-SRV9表达质粒拯救效率3/30高;重组病毒与母本野生病毒的体外生长动力学曲线相一致,相同培养时间的病毒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狂犬病病毒弱毒疫苗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致病机理、筛选新型狂犬病疫苗或开发基于狂犬病病毒载体的其他疾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弱毒疫苗株 SRV9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乾义 张莹 +9 位作者 胡永浩 娄慧 姜永萍 李雁冰 田国斌 邓国华 施建忠 关云涛 杨焕良 陈化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选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SC/01)株为亲本毒株,构建了SC/01的八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获得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救获株Rescue-A/Sichuan/01/2009(R-SC/01)。对救获毒株R-SC/01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证明救获毒株与亲本毒株... 选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SC/01)株为亲本毒株,构建了SC/01的八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获得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救获株Rescue-A/Sichuan/01/2009(R-SC/01)。对救获毒株R-SC/01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证明救获毒株与亲本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R-SC/01的小鼠半数感染量及受体结合特性与亲本野毒SC/01一致。SC/01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特别是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受体结合能力
原文传递
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慧芳 李宁求 +5 位作者 张莉娟 梁红茹 林强 刘礼辉 黄志斌 付小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4-1152,共9页
弹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共患病病原,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的严重疫病。该病毒属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相对简单。近年来,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综述从弹状病毒概... 弹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共患病病原,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的严重疫病。该病毒属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相对简单。近年来,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综述从弹状病毒概论、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概述其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弹状病毒防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状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疫苗研究
原文传递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拯救重组新城疫病毒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景波 吴云舟 +3 位作者 刘艾林 尹杰超 任桂萍 李德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77,共5页
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Anhinga株的全长cDNA的克隆质粒以及L、P、NP的表达质粒共转染稳定表达T7 RNA聚合酶的BSRT7/5细胞,得到拯救病毒。通过RT-PCR扩增、酶切鉴定、测序验证拯救病毒中分子标签的存在,并通过血凝... 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Anhinga株的全长cDNA的克隆质粒以及L、P、NP的表达质粒共转染稳定表达T7 RNA聚合酶的BSRT7/5细胞,得到拯救病毒。通过RT-PCR扩增、酶切鉴定、测序验证拯救病毒中分子标签的存在,并通过血凝试验测定病毒的血凝效价、测定蚀斑形成单位确定病毒滴度,从而证明病毒拯救成功。新城疫病毒Anhinga株的拯救成功为该病毒进行结构基因研究和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病毒拯救 共转染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新武 石晓娜 +6 位作者 潘学 李雪松 杨健美 刘芹防 陈鸿军 滕巧泱 李泽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65,共5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和传播,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进一步揭示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ghai/1/2006(简称SH1)的PB2、PB1、PA、HA、NP、NA、M、NS 8个基因片段...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和传播,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进一步揭示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扩增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ghai/1/2006(简称SH1)的PB2、PB1、PA、HA、NP、NA、M、NS 8个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LLB双向表达载体上。采用8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加入TPCK胰酶作用2 h,将上清液和细胞一同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并检测其血凝效价。经序列比对,拯救获得的病毒rSH1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均与亲本病毒SH1的序列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和传播机制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14
作者 石晓娜 闫婉婉 +6 位作者 陈新武 潘学 李雪松 刘芹防 杨健美 李泽君 滕巧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0-156,共7页
近几年,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禽-犬屏障产生新型H3N2犬流感病毒,后者在亚洲多国的犬中广泛流行,造成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尽管如此,H3N2 AIV如何跨宿主传播至犬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早期筛选到的一株不感染犬和鼠,但... 近几年,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禽-犬屏障产生新型H3N2犬流感病毒,后者在亚洲多国的犬中广泛流行,造成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尽管如此,H3N2 AIV如何跨宿主传播至犬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早期筛选到的一株不感染犬和鼠,但感染禽的H3N2禽流感病毒A/Duck/Shanghai/01/2009(H3N2)(简称为SH01),通过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的8个全基因片段,并分别克隆至PLLB双向表达载体上。将构建成功的8个质粒纯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加入TPCK胰酶作用2 h,将上清液和细胞一同接种9~11日龄SPF鸡胚,检测其血凝效价。经测序分析,确定获救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序列与亲本毒株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该病毒拯救成功。H3N2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成功建立为探索该病毒跨宿主传播犬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 禽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遗传学技术应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海红 孙竹筠 +2 位作者 张可煜 高飞 韦祖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根据血清学和遗传特性的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1型)和美洲型(2型)[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根据血清学和遗传特性的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1型)和美洲型(2型)[1]。随着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使对RNA病毒基因组在其cDNA分子水平上进行体外人工操作成为可能,如对基因进行点突变、缺失、插入、颠换、转位和互补等改造。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PRRSV基因组的反向遗传操作[2-6],在研究PRRSV的基因复制、亚基因组转录与表达调控机理、PRRSV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PRRSV用于异源基因表达载体来开发抗病毒疫苗等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本文就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来研究PRRSV的进展报告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动脉炎病毒属 遗传特性 反向遗传学技术 美洲型 RNA病毒 基因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反向遗传平台的建立
16
作者 魏家阳 李丽 +7 位作者 王国康 徐英英 曾哲 罗青平 邵华斌 温国元 商雨 潘兹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Mukteswar。将其和3个辅助质粒(pVAX-NP、pVAX-P和pcDNA-L)共转染至预先感染了痘病毒vTF7-3的BHK-2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Mukteswar。对rMukteswar的生长曲线、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rMukteswar具有和野生株相似的增殖特性和毒力。成功建立了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发高效率表达外源病原体蛋白的新城疫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ukteswar株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毒株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宝玉 李学瑞 +5 位作者 殷相平 李智勇 兰喜 杨彬 张韵 柳纪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为了建立新城疫病毒(NDV)Mukteswar毒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已测定的NDV Muk-teswar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出包含全基因组cDNA的5条片段,并按一定顺序依次克隆入pSL1180载体中,然后在cDNA 5′末端插入T7启动子序列,... 为了建立新城疫病毒(NDV)Mukteswar毒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已测定的NDV Muk-teswar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出包含全基因组cDNA的5条片段,并按一定顺序依次克隆入pSL1180载体中,然后在cDNA 5′末端插入T7启动子序列,3′末端导入具有自我剪切功能的丁肝病毒核酶序列和T7转录终止信号,构建了能转录具有精确5′和3′末端全基因组cDNA的转录载体pNDVT7。将表达核蛋白、磷酸蛋白及转录大蛋白的辅助表达载体pCIneoNP、pCIneoP和pCIneoL与pNDVT7按一定比例混合共转染BRS-T7细胞,4 d后将细胞悬液接种9日龄SPF鸡胚,结果获得了高效价的重组病毒。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反向遗传系统能高效、快速拯救重组新城疫病毒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ukteswar毒株 T7启动子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丁肝病毒核酶(HdvRz)
原文传递
IRES核心区12-bp非连续插入突变对猪塞内卡病毒复制和细胞嗜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晓战 董轩志 +10 位作者 吕楠楠 刘懿雯 马新甜 王林青 夏艳勋 蒋增海 郭运泽 赵攀登 宋予震 杨德成 边传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7-1416,共10页
【背景】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新近暴发的一种引起猪特发性水疱病及仔猪死亡的小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中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元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 【背景】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新近暴发的一种引起猪特发性水疱病及仔猪死亡的小核糖核酸病毒。该病毒基因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中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元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我国出现IRES核心区Domain II 12个碱基非连续插入的自然突变SVA毒株,在病毒复制和致病性方面存在明显改变。【目的】探讨IRES Domain II区域发生的突变对SVA的复制及细胞嗜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SVA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HeN-1/2018株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pHeN-1/2018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的方式,逐步将其IRES Domain II核心区域308—317 nt的9个碱基(ACTCAAGCG)替换为GD04/2017株基因组308—328 nt的21个碱基(CACGCCTGCCGATAGACGATT),构建重组载体pHeN-1/2018-i12并进行了病毒拯救。随后,利用病毒基因组克隆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对所拯救病毒进行鉴定,同时验证了IRES核心区12个碱基插入突变对SVA病毒体外复制能力和细胞嗜性的影响。【结果】将构建完成的重组载体pHeN-1/2018-i12转染细胞,盲传至P2代,获得致使感染细胞病变明显、病变时间稳定的IRES突变病毒rHeN-1/2018-i12。病毒连续传代后测序结果表明rHeN-1/2018-i12遗传稳定,P5代病毒基因组序列未发生碱基突变,P10代病毒IRES区域没有出现突变现象。用低代次的突变病毒rHeN-1/2018-i12体外感染本体动物猪源细胞系PK-15和IBRS-2,及仓鼠源细胞系BHK-21,进行细胞感染试验,结果表明rHeN-1/2018-i12与亲本毒株rHeN-1/2018在PK-15、IBRS-2和BHK-21中均能导致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出相似的生长曲线趋势,表明IRES核心区Domain II 12个碱基突变不能够改变对上述细胞的嗜性;但SVA突变病毒和亲本株在不同细胞中的病变时间及病毒滴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rHeN-1/2018-i12株在细胞中生长能力较其亲本株rHeN-1/2018差,诱使细胞病变的时间较晚,在感染24 hpi,两者病毒滴度相差可达10倍。【结论】本研究基于SVA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SVA IRES突变毒株,确定了IRES突变对SV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SVA致病机制,拓宽我们对病毒IV型IRES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病毒复制 细胞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核CMV启动子构建猪瘟病毒感染性cDNA克隆与病毒拯救
19
作者 关飞虎 王静 +6 位作者 宋亚芬 温立佳 田野 蒋颖 杨承槐 张辉 张乾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607,共8页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将CSFV石门株(SM)全基因组克隆至pBAC11载体中,并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在病毒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入CMV真核启动子序列和RzBGH序列,并将其基因组nt2809的碱基C突变为T,将原有的Af... 为建立猪瘟病毒(CSF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本研究将CSFV石门株(SM)全基因组克隆至pBAC11载体中,并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在病毒基因组5'端和3'端分别加入CMV真核启动子序列和RzBGH序列,并将其基因组nt2809的碱基C突变为T,将原有的AfeⅠ酶切位点突变消失作为拯救病毒的遗传标记。将构建的质粒转染PK-15细胞培养后,收集细胞上清盲传3代后通过RT-PCR扩增蛋白编码基因,并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RT-PCR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到CSFV特异性基因;IFA结果显示接种病毒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表明病毒拯救成功,将其命名为BAC-rSM。将BAC-rSM株在PK-15细胞中连续传18代,将第18代病毒经RT-PCR扩增E2基因,并对遗传标记的位点经Afe I酶切和鉴定,分析BAC-rSM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第18代BAC-rSM株遗传标记稳定存在,表明拯救的病毒具有遗传稳定性。将BAC-rSM和SM株病毒分别以MOI 1感染PK-15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获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显示BAC-rSM和SM株生长动力学特征基本一致。对第18代BAC-rSM株与SM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利用在线软件npsa-prabi.ibcp.fr/对Erns和E2蛋白二级结构预测,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BAC-rSM和SM株感染PK-15细胞中IFN-βmRNA的转录水平。全基因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AC-rSM株基因组共存在46个碱基突变,经预测其Erns和E2的突变导致各自的二级结构改变;qPCR检测结果显示,相对SM感染的PK-15细胞,BAC-rSM感染后8 h和24 h PK-15细胞中IFN-β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操作方便的CSF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CSFV的分子生物学、毒力决定因素、分子发病机制、疫苗开发和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MV启动子 感染性克隆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马伦贝格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武玮怡 杨帆 +6 位作者 谭金龙 张永芝 崔志伟 宋源富 刘永生 景志忠 李维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4-1449,共6页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通过库蠓传播的正布尼亚病毒,由三个负义单链RNA片段(L、M、S片段)组成,以入侵反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发热、腹泻、产奶减少及胎儿畸形或流产等症状为特征,严重危害地区畜牧业安全,... 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通过库蠓传播的正布尼亚病毒,由三个负义单链RNA片段(L、M、S片段)组成,以入侵反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其发热、腹泻、产奶减少及胎儿畸形或流产等症状为特征,严重危害地区畜牧业安全,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是研究布尼亚病毒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三质粒法拯救出的重组SBV(rSBV)与野生型SBV的生理特性极为相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施马伦贝格病毒及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对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SBV基本特征、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研究进展及反向遗传系统的应用,以期为我国SBV的预防、控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马伦贝格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