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建峰 邹海魁 +2 位作者 刘润静 曾晓飞 沈志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2,共4页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依此为指导 ,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纳米材料 合成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过程与形态控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建峰 刘润静 +2 位作者 沈志刚 宋继瑞 初广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采用pH计、电导率仪、XRD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碳化过程及其动力学. 研究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 同时发现在碳化过程前期有一明显的凝胶化现象,此时的pH... 采用pH计、电导率仪、XRD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碳酸钙的碳化过程及其动力学. 研究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 同时发现在碳化过程前期有一明显的凝胶化现象,此时的pH值和电导率出现突变. XRD显示,此时有新相生成. 由于超重力环境下可以极大强化二氧化碳传质速率和微观混合,碳化时间较传统的“碳化法”缩短4倍以上. 结合过程控制,通过选择不同的工艺操作参数和相应的晶形控制剂,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成功地合成了具有不同粒径的立方、链锁、纺锤、针状、片状、球形、花瓣、纤维等8种不同形态的碳酸钙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制备 碳酸钙 形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沉淀法制备碳酸钡纳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世新 陈建铭 +2 位作者 郭锴 陈建峰 郭奋 《无机盐工业》 CAS 2001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工业精制氯化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合成碳酸钡纳米粉体。其条件为 :氯化钡水溶液质量浓度 2 4% ,碳酸氢铵水溶液质量浓度 17% ,氯化钡与碳酸氢铵溶液体积流量比为 1 5∶1,转速 0~ 16 0 0r min ... 以工业精制氯化钡和碳酸氢铵为原料 ,在旋转填充床中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合成碳酸钡纳米粉体。其条件为 :氯化钡水溶液质量浓度 2 4% ,碳酸氢铵水溶液质量浓度 17% ,氯化钡与碳酸氢铵溶液体积流量比为 1 5∶1,转速 0~ 16 0 0r min ,反应温度常温。得到平均粒度为 80nm、比表面积为 2 4m2 g、粒度分布窄的产品。该法工艺及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钡纳米粉体 旋转填充床 反应沉淀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纳米BaTiO_3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方涛 沈志刚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12,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 ,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 ,首次在实验室采用直接沉淀法与超重力反应器相结合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BET、XRD、AES ICP及化学分析证明该法制备的钛酸钡粒度为 3 0~ 7...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 ,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 ,首次在实验室采用直接沉淀法与超重力反应器相结合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BET、XRD、AES ICP及化学分析证明该法制备的钛酸钡粒度为 3 0~ 70nm ,晶型为立方相。粉体Ba/Ti摩尔比为 ( 1 0 0 0± 0 0 0 5 ) ,且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BATIO3 纳米粉体 钛酸钡 电子陶瓷 四氯化钛 氯化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海弟 贾宏 +1 位作者 郭奋 郭锴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以水玻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 ,制备了平均一次粒径为 15~ 2 0nm的白炭黑粉体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 (TEM )、红外 (IR)、X射线衍射 (XRD)和差热 -热重分析(DTA -TG)等手段检测了产品的... 利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以水玻璃和二氧化碳为原料 ,制备了平均一次粒径为 15~ 2 0nm的白炭黑粉体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粒径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 (TEM )、红外 (IR)、X射线衍射 (XRD)和差热 -热重分析(DTA -TG)等手段检测了产品的性能。通过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的白炭黑粉体 ,具有颗粒较细、粒度分布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制备 白炭黑 研究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BaTiO_3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方涛 沈志刚 +1 位作者 陈建峰 刘晓林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首次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激光粒度仪、BET、XRD、AES-ICP及化学分析法分析表明:钛酸钡一次粒子粒度约为50~70nm,颗粒为球形;二次粒子...  以四氯化钛和氯化钡为钛源和钡源,以NaOH溶液为沉淀剂,首次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HGRP)制备了纳米BaTiO3粉体。产品经TEM、激光粒度仪、BET、XRD、AES-ICP及化学分析法分析表明:钛酸钡一次粒子粒度约为50~70nm,颗粒为球形;二次粒子平均粒度为152nm,粒度分布窄;晶型为立方相;粉体Ba/Ti摩尔比为1.000±0.005,纯度较高。粉体烧结成瓷后介电性能优于常规搅拌釜式反应器制得粉体烧成陶瓷样品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纳米粉体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H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NaYF_4∶Er^(3+)及上转换发光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慧慧 王源升 +3 位作者 任小孟 朱珊珊 张海生 毛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采用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了Er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材料结构、形貌和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了Er3+掺杂的NaYF4上转换发光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FL)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材料结构、形貌和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NaYF4∶Er3+为立方相和六方相混合的晶体,经过煅烧后,颗粒具有很好的结晶性,含有少量的杂相。分别用650nm的红光和808nm的近红外光激发,测试样品的上转换发光,观察到了紫色、蓝色、绿色上转换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NaYF4∶Er3+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沉淀法制备超细硫酸钡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英军 《河北化工》 2002年第5期15-16,39,共3页
以精制硫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为原料 ,在调速泵内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合成超细颗粒硫酸钡液体。其条件为 :硫化钡溶液质量浓度为15% ,硫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26 % ,加入DTPA螯合剂 ,化合泵转速为2500r/min 。
关键词 反应沉淀法 制备 超细硫酸钡 研究 浓度 转速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玉新 杨天翠 +1 位作者 郭嘉 伍沅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8,共4页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纯碱与硝酸锌反应-沉淀制得前驱体,经煅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锌产品。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Zn(NO3)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2CO3与Zn(NO3)2摩尔比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制备纳米氧化锌的...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纯碱与硝酸锌反应-沉淀制得前驱体,经煅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锌产品。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Zn(NO3)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2CO3与Zn(NO3)2摩尔比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最优工艺条件:Zn(NO3)2浓度1.5 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 h,Na2CO3与Zn(NO3)2摩尔比1.3∶1;该条件下锌收率可达94%。制得的氧化锌产品经XRD表征,其纯度较高;经TEM表征,其形貌为球形或接近球形;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取的产品平均粒径为20 nm。建立了相关工艺条件与产品收率的数学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撞击流 氧化锌 反应-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碳酸锶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玉新 张娟 +2 位作者 李哲伦 郭嘉 伍沅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32,共4页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硝酸锶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得高纯纳米碳酸锶产品。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Sr(NO3)2浓度和温度、加料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出制备纳米碳酸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S...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硝酸锶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得高纯纳米碳酸锶产品。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Sr(NO3)2浓度和温度、加料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出制备纳米碳酸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Sr(NO3)2浓度1.4 mol/L,Sr(NO3)2温度85℃,加料速度20 mL/min,反应时间60 min,该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93.5%。制得的碳酸锶产品经XRD表征,结晶效果较好,纯度较高;经TEM表征,其形貌为球形或接近球形,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取的产品平均粒径为2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纳米碳酸锶 高纯 反应-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超细粉体
11
作者 张忠闯 冯颖 +2 位作者 董鑫 闫宇航 张建伟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1241-1243,1248,共4页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利用撞击流反应器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粉体。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镁离子浓度、进料流量、循环撞击时间、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浓度和进料流量以及循...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利用撞击流反应器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粉体。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镁离子浓度、进料流量、循环撞击时间、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对粉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浓度和进料流量以及循环撞击时间对氢氧化镁粉体平均粒径影响较大,在氯化镁浓度为0.75 mol·L^(-1)、进料流量为300 L·h^(-1)、循环撞击时间为60 min的最优条件下,制得的超细氢氧化镁粉体粒径分布均匀,其平均粒径为1.15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反应沉淀法 氢氧化镁 超细粉体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沉淀法制取纳米二氧化钛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国朝 伍沅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以四氯化钛水解-沉淀法制取纳米二氧化钛,得到平均粒径9.64nm产品,粒径分布相当窄.通过600℃或800℃下煅烧,可分别制得锐钛型或金红石型产品,后者伴随温度升高,晶粒长大,产品粒径比前者大~20nm.
关键词 撞击流反应-沉淀法 制取 纳米二氧化钛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纳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启安 宋方平 +2 位作者 黄伯清 张琪 孙旭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86-1689,共4页
以Ba(OH)2·8H2O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用液相直接沉淀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7-45nm的Ba-TiO3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对样品的晶胞参数、晶粒大小和CO^3 2-含量的影响;反应物浓度对样品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氢氧化钡与钛酸四丁酯... 以Ba(OH)2·8H2O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用液相直接沉淀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7-45nm的Ba-TiO3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对样品的晶胞参数、晶粒大小和CO^3 2-含量的影响;反应物浓度对样品的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氢氧化钡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对样品中钡钛摩尔比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产品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物Ba(OH)2.8H2O和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1.00-1.02时,产品的钡钛摩尔比约为1.0;合成温度由45℃升至90℃,所得粉体的晶粒尺寸由21nm减少至15nm,晶胞参数a则从0.4037nm增加到0.4059nm;与理想的立方晶体相比,BaTiO3的晶胞产生了膨胀;最佳反应温度为70-80℃;所得钛酸钡为具单一立方相的球形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 纳米粉体 直接反应沉淀法 电子陶瓷 介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制备纳米磷酸锌改进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玉新 朱华娟 +2 位作者 李哲伦 张娟 伍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7,共4页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以工业氧化锌和磷酸为原料,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磷酸锌。实验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透射显微镜(TEM)表征。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初步确...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以工业氧化锌和磷酸为原料,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磷酸锌。实验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透射显微镜(TEM)表征。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制备纳米磷酸锌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氧化锌溶液浓度0.86 mol/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h,磷酸与氧化锌摩尔比0.67。XRD和TEM表征表明产品主要成分为Zn3(PO4)2.2H2O,平均粒径30—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纳米制备 磷酸锌 反应-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器法纳米白炭黑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玉新 魏新宇 +1 位作者 刘朝霞 郭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4,15,共5页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九水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白炭黑.确定了制备纳米白炭黑的适宜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3 mol/L,硫酸的质量浓度为20%,反应终点p H...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九水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白炭黑.确定了制备纳米白炭黑的适宜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3 mol/L,硫酸的质量浓度为20%,反应终点p H为5,螺旋桨转速为800 r/min,反应时间70 min,CTAB添加量为0.4g/L.采用T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表征,纳米白炭黑近似球型,粒径为11 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纯度高,收率达到98%以上.实验所制得纳米白炭黑产品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医药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反应 反应-沉淀法 纳米白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连续相撞击流反应制取纳米粉体
16
作者 伍沅 陈振 李国朝 《中国粉体工业》 2005年第6期14-16,共3页
以往反应-沉淀法制超细粉体的研究与开发集中在改进工艺、配方等方面,本文致力改进反应技术、装备,使制备变得简便易行。在发现液体连续相撞击流(LIS)有效促进微观混合和存在声波范围多频压力波动的基础上,用有效容积3.6×10^... 以往反应-沉淀法制超细粉体的研究与开发集中在改进工艺、配方等方面,本文致力改进反应技术、装备,使制备变得简便易行。在发现液体连续相撞击流(LIS)有效促进微观混合和存在声波范围多频压力波动的基础上,用有效容积3.6×10^-3m^3的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制取超细粉体。存非常温厚的条件下,用TiCl4水解沉泻法制得平均粒径5.47nm、分布很窄的TiO2纳米粉,CuCl3还原沉泻法制得平均粒径5.1nm、同样分布很窄的铜粉;铜粉置换法包银制得5~3.0nm的铜银双金属粉。千克级大样制备实验表明制备方法和条件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超细粉体 制备 反应-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对纳米钛酸钡相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晓林 高礼杰 +3 位作者 付极文 王松泉 张靖强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3-17,共5页
文中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 35nm的钛酸钡粉体 ,并在不同温度下对粉体进行热处理 ,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粉体立方→四方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热处理温度高于 90 0℃时 ,钛酸钡晶体结构由立方相转变为四方相 ,同时粉体的粒径和... 文中采用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 35nm的钛酸钡粉体 ,并在不同温度下对粉体进行热处理 ,研究了热处理过程对粉体立方→四方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热处理温度高于 90 0℃时 ,钛酸钡晶体结构由立方相转变为四方相 ,同时粉体的粒径和四方率迅速增大 ,在 10 0 0℃时 ,分别达到 0 15 μm和 1 0 0 9;热处理过程中钛酸钡相变过程取决于粉体的粒径而与存在于晶粒中的OH-缺陷无关 ;借助于空位缺陷理论和扩散传质模型 ,解释了高温热处理过程 (>90 0℃ )钛酸钡粒径迅速长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热处理 纳米钛酸钡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郭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1-1682,1688,共3页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 以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通过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羟基苯甲酸铜催化剂。采用TEM、XRD、TG、I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洗涤影响最终粒子形状,乙醇溶剂洗涤处理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球形粒子,平均粒径20~25nm。纯水处理后得到二羟基苯甲酸铜片状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基苯甲酸铜 反应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羟基苯甲酸铜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裕 刘有智 《工业催化》 CAS 2007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2,4-二羟基苯甲酸和硫酸铜制备纳米燃速催化剂,采用TEM、XRD、TG和IR等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终点和反应浓度对收率的影响,洗涤溶剂极性影响最终催化剂形貌,实验表明,纳米催化剂对双基推进剂NC/NG热分解有明显催化效果。
关键词 2 4-二羟基苯甲酸铜 反应沉淀法 纳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钛酸锶系列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志刚 陈建峰 Jimmy Yun 《无机盐工业》 CAS 2004年第3期4-6,共3页
钛酸锶(SrTiO3)陶瓷是一种新兴的多功能电子陶瓷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学性能而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SrTiO3粉体的主要制备技术及新进展,并对其加以比较。指出液相化学合成法是现阶段制备SrTiO3的主要方法,而作为液相法之一... 钛酸锶(SrTiO3)陶瓷是一种新兴的多功能电子陶瓷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学性能而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综述了SrTiO3粉体的主要制备技术及新进展,并对其加以比较。指出液相化学合成法是现阶段制备SrTiO3的主要方法,而作为液相法之一的直接沉淀法由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窄、易于掺杂等优点有着诱人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钛酸锶 电子陶瓷 反应沉淀法 制备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