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状态熵及反应熵应用于全身麻醉深度监测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浩文 吴涯雯 +3 位作者 阮绪广 陈郡兴 孟利刚 詹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492-2493,共2页
目的:探讨熵指数(entropy)在静吸复合全麻期间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维持在1.0最低有效浓度,追加芬太尼及... 目的:探讨熵指数(entropy)在静吸复合全麻期间监测的有效性和特点。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病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异氟醚吸入,维持在1.0最低有效浓度,追加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全过程同时监测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恢复期呼之睁眼各时间点所对应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及BIS值,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同时比较两者术中受电刀干扰的程度。结果:SE基础值低于RE;诱导后RE、SE、BIS值均显著下降;恢复期呼之睁眼时明显回升,但未能完全回到基础值,RE值回升最明显。SE值、RE值与BIS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及0.91。MAP和HR变化趋势与SE值、RE值和BIS值变化趋势相一致。熵指数和双频指数受术中电刀干扰程度分别为12%和62%。结论:熵指数能够及时反映麻醉期间患者意识水平变化;受术中电刀干扰的程度较双频指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状态 反应熵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标准摩尔反应熵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元海 范森 关秋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87,共3页
研究认为以温度和浓度为自变量的摩尔反应熵ΔrSm(c)实质是定容摩尔反应熵,因而不能用偏摩尔量定义,它与相应的定压摩尔反应熵ΔrSm(p)即使在同一状态点数值也不相等。通过严格数学处理得到了c■和p■2种标准态下摩尔反应熵之间的关系,... 研究认为以温度和浓度为自变量的摩尔反应熵ΔrSm(c)实质是定容摩尔反应熵,因而不能用偏摩尔量定义,它与相应的定压摩尔反应熵ΔrSm(p)即使在同一状态点数值也不相等。通过严格数学处理得到了c■和p■2种标准态下摩尔反应熵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现有文献不同。文中还推导了其他相关标准态摩尔反应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并通过相互关联和转换印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标准摩尔反应熵 标准态 齐次函数
原文传递
七氟醚吸入维持下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
3
作者 荆凤娥 秦向阳 +1 位作者 崔修德 徐志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维持期间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维持期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维库溴铵(0.1mg/kg)2mL,4min...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维持期间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维持期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后的维库溴铵(0.1mg/kg)2mL,4min后给予尺神经强直刺激(频率50Hz,电流80mA,时间0.25ms)。比较2组麻醉后(T1),应用维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后4min(T2),强直刺激即刻(T3),强直刺激后1min(T4)、3min(T5)、5min(T6)反应熵值。结果 2组T1、T2时间点反应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3时间点反应熵值增高,T4时间点反应熵值最高,与T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5、T6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T4(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反应熵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T6时间点反应熵值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对反应熵的影响不明显;存在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可抑制反应熵增加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维库溴铵 强直刺激 反应熵
原文传递
粒度对纳米体系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来蔚鹏 薛永强 +3 位作者 廉鹏 葛忠学 王伯周 张志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的粒度对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以球形原子簇来模拟纳米金刚石颗粒,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粒度不同的金刚石纳米粒子与氧气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粒度对多相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_rH_m^0、标准摩...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的粒度对化学反应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以球形原子簇来模拟纳米金刚石颗粒,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粒度不同的金刚石纳米粒子与氧气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粒度对多相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_rH_m^0、标准摩尔反应熵△_rS_m^0、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_rG_m^0和标准平衡常数K^0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反应物粒径的减小,△_rH_m^0、△_rS_m^0和△_rG_m^0均降低,而K^0增大.这些影响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量子化学 粒度 热力学性质 标准摩尔反应 标准摩尔反应熵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 标准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阮绪广 詹鸿 全小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评价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sAl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熵指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根据反应熵(RE,维持在40~50)调控用药,Ⅱ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记录静息态和全麻诱导、维持及苏... 目的评价熵在全身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sAl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熵指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根据反应熵(RE,维持在40~50)调控用药,Ⅱ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记录静息态和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MAP和HR。结果两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及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Ⅰ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MAC低(P〈0.01),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在关腹时Ⅱ组RE比Ⅰ组低(P〈0.01),HR比Ⅰ组慢(P〈0.01);两组术后均否认有术中知晓。结论熵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助于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减少麻醉药的用量,苏醒快、拨管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反应熵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5TM)熵”检测模块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荆凤娥 李红宝 徐志新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0期3183-3185,共3页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肌松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广泛联合应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功能状态指数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熵"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手...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肌松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广泛联合应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脑功能状态指数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熵"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手段,在国内应用相对较少,这里就其原理和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反应熵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熵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
7
作者 赵玉洁 岳云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0年第5期344-347,共4页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全身麻醉是一种复杂且特殊的状态.包括催眠、记忆缺失、疼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传统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瞳孔等.已不能准确的反应麻醉深度。随着脑电技... 麻醉深度一直是麻醉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全身麻醉是一种复杂且特殊的状态.包括催眠、记忆缺失、疼痛应激抑制和肌肉松弛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传统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瞳孔等.已不能准确的反应麻醉深度。随着脑电技术的发达.目前已有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tS).脑电熵(Entropy)等多种监测方法.本文就脑电熵在麻醉深度中的应用以及这几年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电 状态 反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反应C_(10)H_8(s)+12O_2(g)→10CO_2(g)+4H_2O(l)的热力学焓和内能(英文)
8
作者 高翔 李鑫华 汤思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了燃烧反应C10H8(s)+12O2(g)10CO2(g)+4H2O(l)的热力学焓ΔH和内能ΔU。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用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燃烧反应焓ΔH=-5093.3kJ.mol-1和反应内能ΔU=-5012kJ·mol-1,与理论计算结果相近似。为了了解... 用实验的方法测定了燃烧反应C10H8(s)+12O2(g)10CO2(g)+4H2O(l)的热力学焓ΔH和内能ΔU。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用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燃烧反应焓ΔH=-5093.3kJ.mol-1和反应内能ΔU=-5012kJ·mol-1,与理论计算结果相近似。为了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微观结构在该反应热力学性能中所起作用,介绍和讨论了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熔化和内部结构变化对反应熵S,焓H和热容Cp(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焓 内能 燃烧反应 反应熵 热容 化学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熵指数在围麻醉期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鲁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57-459,共3页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肌松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广泛联合应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准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提高麻醉质量,确保麻醉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麻醉深度监测也成为当前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肌松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广泛联合应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准确的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提高麻醉质量,确保麻醉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麻醉深度监测也成为当前临床麻醉研究的热点,"熵指数"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手段,在国内临床麻醉应用中较少,现就其应用原理和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熵 状态 麻醉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由热力学基本方程推求可逆电池熵变的理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喜平 刘建平 +2 位作者 杨新丽 阎向阳 张玉军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3期38-39,共2页
常见的物理化学教材中,对可逆电池熵变的推求大都由热力学基本方程直接得到。结论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此推导过程欠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对其完善的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状态函数法,二是利用在有非体积功存在的热力学基本方程进行演绎推... 常见的物理化学教材中,对可逆电池熵变的推求大都由热力学基本方程直接得到。结论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此推导过程欠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对其完善的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状态函数法,二是利用在有非体积功存在的热力学基本方程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合理的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教材 可逆电池反应 热力学基本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度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永强 高艳阳 《太原机械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7-42,共6页
根据高分散体系的化学平衡理论,导出了电池的分散度和电动势间的定量关系式,并讨论了分散度对电动势、反应熵、反应焓等的影响,提出了表面电池的新概念.
关键词 分散度 电池 电动势 反应熵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12
作者 姚斌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并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举例说明了不同类型化学反应进行的热力学因素。
关键词 热力学 化学反应 反应 反应熵 吉氏函数 正向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温无蛋白酶核酸扩增反应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思媛 杨慧然 +4 位作者 翁本锐 冉家兵 王慧敏 杨昌英 邓张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恒温无蛋白酶的核酸扩增反应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以及不需要温度循环和蛋白酶参与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恒温无蛋白酶的核酸扩增... 恒温无蛋白酶的核酸扩增反应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反应效率高,以及不需要温度循环和蛋白酶参与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基于恒温无蛋白酶的核酸扩增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反应 驱动反应 杂交链式反应 催化发卡自组装反应 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差值对全麻期间伤害性刺激的预测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荆凤娥 秦向阳 +1 位作者 李秀娜 崔修德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RE-SE差值对全麻期间伤害性刺激的预测性。方法 3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行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经口明视下单腔气管内插管,并吸入2.1%七氟烷维持麻醉20 min至手术切皮。观察麻醉诱导前即基础值(T1)、麻... 目的探讨RE-SE差值对全麻期间伤害性刺激的预测性。方法 3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行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经口明视下单腔气管内插管,并吸入2.1%七氟烷维持麻醉20 min至手术切皮。观察麻醉诱导前即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和插管后1 min(T4)、3 min(T5)的反应熵(RE)、状态熵(SE)值并计算RE-SE差值,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前后,患者的RE、SE均有显著降低,而RE-SE差值明显减小;气管内插管前后,RE、SE值明显增加,RE-SE差值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熵和状态熵可以准确的反应麻醉镇静的深度,RE-SE差值对伤害性刺激的存在有很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熵 状态 RE-SE差值 伤害性刺激 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济斌 刘国杰 《大学化学》 CAS 2013年第1期20-22,共3页
就电化学教学中怎样导得△_rS_m=zF((■E)/(■T))_P以及如何表示原电池做可逆电功时吸收的热量Q_R这两个常被忽视的问题阐明了看法。
关键词 电化学教学 原电池热力学 摩尔反应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owth kinetics of interfac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formed in SnPbInBiSb high entropy alloy soldered joints on Cu substrates
16
作者 Shuai WANG Jia-yun FENG +4 位作者 Wei WANG Wen-chao CAO Xin DING Shang WANG Yan-hong TIA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3650-3661,共12页
The growth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formed at the interface of Cu/SnPbInBiSb high entropy alloy solder joints was explored.The growth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the IMCs at the Cu/SnPbInBiSb s... The growth behavior of the complex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formed at the interface of Cu/SnPbInBiSb high entropy alloy solder joints was explored.The growth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the IMCs at the Cu/SnPbInBiSb solid−liquid reaction interface was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omplex IMCs obviously decreased at the Cu/SnPbInBiSb solid−liquid reaction interface.The maximum average thickness of IMCs only reached up to 1.66μm after reflowing at 200℃for 10 min.The mechanism for the slow growth of the complex IMCs was analyzed into three aspects.Firstly,the high entropy of the liquid SnPbInBiSb alloy reduce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omplex IMCs.Secondly,the distorted lattice of complex IMCs restrained the diffusion of Cu atoms.Lastly,the higher activation energy(40.9 kJ/mol)of Cu/SnPbInBiSb solid−liquid interfacial reaction essentially impeded the growth of the complex I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entropy alloy interfacial reac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growth kinetic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解理论分解电压计算点滴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原尔 《新疆有色金属》 1992年第1期66-68,共3页
本文概述了应用自由能函数法计算锂电解理论分解电压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的数学表达式。
关键词 锂电解 理论分解电压 自由能 混合熔盐 反应熵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锂离子电池热特性的SOH在线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石伟杰 王海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6-216,共11页
电池健康状态(SOH)评估是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关键一环,传统的SOH估计方法通常是基于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容量或内阻等静态测量参数,然而由于测试过程耗时长、测试环境特殊,在线容量或电阻测量在BMS中很少能实现。从CC放电模式下10... 电池健康状态(SOH)评估是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关键一环,传统的SOH估计方法通常是基于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容量或内阻等静态测量参数,然而由于测试过程耗时长、测试环境特殊,在线容量或电阻测量在BMS中很少能实现。从CC放电模式下100%~60%SOC区间内的温度变化速率曲线中提取出一种新的SOH在线评估健康因子(dT/dt)mean。为验证健康因子的合理性,基于集总电池模型,研究电池的生热率发现(dT/dt)mean反应了电池正极熵变特性,以此建立了(dT/dt)mean、可逆反应热与SOH关系的健康寿命预测模型。并基于6组18650 LCO锂离子电池共计706组容量衰退循环数据给出了Pearson相关系数法以及神经网络下的多数据融合法有效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dT/dt)mean作为SOH在线评估健康因子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系统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健康状态 温度变化速率 可逆反应 在线诊断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squeezing flow with irreversibility 被引量:2
19
作者 HAYAT T AHMAD M Waqar +1 位作者 SHEHZAD S A ALSAEDI 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68-3380,共13页
This exploration examines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MHD)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viscous material between rotating plates subject to radiation,Joule heating and chemical reaction.The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 This exploration examines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MHD) three-dimensional flow of viscous material between rotating plates subject to radiation,Joule heating and chemical reaction.The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system is re-structured into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by the im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transformations.The develop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computed by homotopy analysis technique.Numerical consequenc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by various values of emerging parameters.Coefficients of skin friction an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rates have been scrutinized.Irreversibil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Influence of various prominent variables on entropy generation is presented.Moreover,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or higher Dufour number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reduces against Soret number.Higher squeezing parameter enhances velocity while concentration reduces with an increment in squeezing parameter.Both entropy rate and Bejan number increase against higher diffusion par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le heating viscous dissipation magnetohydrodynamic(MHD)flow chemical reaction entropy 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ability reliability degree analysis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苏永华 张鹏 赵明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6期870-876,共7页
An approach of limit state equation for surrounding rock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deformation criterion. A method of symmetrical sampling of basic random variables adopted by classic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s mend... An approach of limit state equation for surrounding rock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deformation criterion. A method of symmetrical sampling of basic random variables adopted by classic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s mended, and peak value and deflection degree of basic random variables distribution curve were took into account in the mended sampling method. A calculation way of probability moment, based on mended Rosenbluth method, suitable for non-explicit performance function was put forward.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order moments of functional function value were calculated by mended Rosenbluth method through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order moments of basic random variable. A probability density the function(PDF) of functional function was deduced through its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moments, the PDF in the new method took the place of the method of quadratic polynomial to approximate real functional function and reliability probability was calculated through integral by the PDF for random variable of functional function value in the new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can adapt to various statistic distribution types of basic random variables, its calculation process is legible and need not itemtive circulation. In addition, a stability prob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for a tunnel was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method, whose workload is only 30% of classical method and its accuracy is compar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osenbluth method statistic moment entropy density function quadratic polynom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