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反式作用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谢迎秋 孟蒙 朱祯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2,共6页
植物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是一个严格有序的选择性过程。反式作用因子在该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它通过与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植物反式作用因子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反式作用因子结构... 植物基因表达转录水平的调控是一个严格有序的选择性过程。反式作用因子在该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它通过与顺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植物反式作用因子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反式作用因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表达 反式作用因子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曲叶病毒反式作用因子AC2的功能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迎秋 孟蒙 +3 位作者 朱祯 吴茜 徐鸿林 刘玉乐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5期517-521,共5页
有关非洲木薯花叶病毒 (ACMV)、番茄金色花叶病毒 (TGMV)的研究表明 ,双生病毒编码的反式作用因子AC2反式激活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瞬时表达。以棉花曲叶病毒 (CLCuV)侵染的烟草叶片组织总DNA为模板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LCuV的AC2基因... 有关非洲木薯花叶病毒 (ACMV)、番茄金色花叶病毒 (TGMV)的研究表明 ,双生病毒编码的反式作用因子AC2反式激活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瞬时表达。以棉花曲叶病毒 (CLCuV)侵染的烟草叶片组织总DNA为模板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LCuV的AC2基因片段并插入克隆载体。将AC2置于CaMV 35S启动子下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将质粒载体导入烟草 (NicotianatabacumL .)和棉花 (GossypiumhirsutumL .)叶片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 ,结果表明 ,在反式作用因子AC2的激活下 ,病毒链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活性明显增强 ,然而激活后的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仍低于互补链基因方向启动子 ;其表达方式与互补链基因启动子相似 ,即在叶肉及叶脉维管组织均有较高的活性。还探讨了AC2在土壤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病毒 启动子 反式作用因子 棉花 烟草 基因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I2辅助活化多种核受体的反式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渝萍 陈彬 +3 位作者 陈敏 陈健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9,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表明,TNNI2与多种核受体存在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功能性的核受体AF2结构域.在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中,TNNI2显示了对多种核受体反式激活功能的辅助活化作用.研究证明,TNNI2与许多辅激活蛋白类似,以配体依赖(对类固醇激素受体而言)或非依赖(对孤儿受体而言)的方式与核受体功能性AF2结构域相互作用,并增强多种核受体介导的反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辅激活蛋白 ERRα1 核受体 反式作用 活化多种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区CCAAT框与反式作用因子AngCP结合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兴国 仇润祥 +1 位作者 刘丽 唐国敏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53-1258,共6页
依次通过20%~40%饱和硫酸铵、凝胶过滤、肝素柱层析及DNA亲和层析纯化了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区CCAAT框DC(-489 bp~-414 bp)结合蛋白(AngCP1)及CCAAT框PC(-390 bp~-345 bp)结合蛋白(AngCP2).凝胶过滤分析和SDS-PAGE结果表明AngCP1和A... 依次通过20%~40%饱和硫酸铵、凝胶过滤、肝素柱层析及DNA亲和层析纯化了黑曲霉糖化酶启动子区CCAAT框DC(-489 bp~-414 bp)结合蛋白(AngCP1)及CCAAT框PC(-390 bp~-345 bp)结合蛋白(AngCP2).凝胶过滤分析和SDS-PAGE结果表明AngCP1和AngCP2的分子质量均约为120 ku,由分子质量为34 ku和50 ku的亚基组成.Western blot显示两者的34 ku亚基均能特异性地与鼠抗AngHapC抗体产生反应,进一步的电泳迁移率实验证实AngCP1和AngCP2为同一蛋白质,称为AngCP.Southwestern blot显示34 ku亚基结合于DC,而50 ku亚基结合于PC,并且34ku亚基与DC的结合能力强于50 ku亚基与PC的结合.上述AngCP具有与DC,PC不等结合强度的特点暗示三者在糖化酶表达调控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糖化酶 CCAAT结合蛋白 DNA-蛋白相互作用 蛋白纯化 反式作用因子 丝状真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基因及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绍华 陈俊杰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15,共2页
胰岛素基因及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杨绍华,陈俊杰(华西医科大学生化与重组DNA室,成都610041)关键词胰岛素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胰岛素基因迄今虽已从多种脊椎动物分离克隆、但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以鼠和... 胰岛素基因及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杨绍华,陈俊杰(华西医科大学生化与重组DNA室,成都610041)关键词胰岛素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胰岛素基因迄今虽已从多种脊椎动物分离克隆、但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以鼠和人的基因为对象进行的。除三种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胰岛素基因 作用元件 反式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增强子及其反式作用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东远 廖名湘 方福德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探讨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上游增强子元件及作用于其上特异性结合蛋白与该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的关系,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HeLa及CBRH7919细胞中确定了增强子元件Ⅰ(GPEⅠ)及增强子元件Ⅱ(GPEⅡ)的活性,并将GPEⅡ的增强子活性... 探讨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上游增强子元件及作用于其上特异性结合蛋白与该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的关系,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HeLa及CBRH7919细胞中确定了增强子元件Ⅰ(GPEⅠ)及增强子元件Ⅱ(GPEⅡ)的活性,并将GPEⅡ的增强子活性部位定位于其上游84bp的GPEⅡ-1区域内。分析对比不同细胞中结合于GPEⅠ核心序列(cGPEⅠ)、GPEⅡ-1上特异性核结合蛋白,发现HeLa,CBRH7919细胞中存在的cGPEⅠ特异性结合蛋白及GPEⅡ-1特异性的64ku结合蛋白在正常大鼠肝细胞中则不存在。因此,上述反式作用因子可能与GPEⅠ,GPEⅡ的增强子活性及该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癌细胞 反式作用因子 表达 rGST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益精生血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及对红系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春红 卢焯明 杜广亮 《江西中医药》 2018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补气益精生血法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儿疗效及对红系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法将入选的β地贫患儿38例分为中药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中药组口服黄芪、党参、龟板、当归颗粒及安慰剂片,对照... 目的:观察补气益精生血法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儿疗效及对红系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法将入选的β地贫患儿38例分为中药组19例及对照组19例,中药组口服黄芪、党参、龟板、当归颗粒及安慰剂片,对照组口服羟基脲片及安慰剂颗粒,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常规及胎儿血红蛋白(HbF)比例等指标,并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红系反式作用因子BCL11A、SOX6、Myb、KL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值、HbF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能显著降低BCL11A、SOX6、Myb蛋白表达水平,羟基脲则对上述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补气益精生血法治疗小儿β地贫具有较好疗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BCL11A、SOX6、Myb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诱导胎儿血红蛋白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胎儿血红蛋白 红系反式作用因子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血脂药物(DEHP)对酰基CoA氧化酶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温进坤 胡静 +1 位作者 魏素珍 贾根深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733-736,共4页
从对照和用DEHP处理的大鼠肝脏提取核蛋白,以含酰基CoA氧化酶(AOX)基因表达调控部位的DNA片段和该基因的不同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核蛋白结合反应的探针,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和Southwester... 从对照和用DEHP处理的大鼠肝脏提取核蛋白,以含酰基CoA氧化酶(AOX)基因表达调控部位的DNA片段和该基因的不同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核蛋白结合反应的探针,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和Southwestern印迹分析检查了DEHP对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血脂药物DEHP可显著增加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含量和(或)与基因的结合活性,在转录水平上促进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作用因子 降血脂药 酰基 辅酶A氧化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失稳定机制:重复序列形成non-B二级结构的必要性和细胞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英文)
9
作者 潘学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共11页
与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CTG、CGG·CCG和GAA·TTC扩增和缺失有关的分子机制尚不能得到清楚的阐释。体 外研究表明,上述疾病相关的重复序列可以在体外形成non-B二级结构,并介导重复序列扩增。然而,迄今为止,类似的 观察尚... 与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CTG、CGG·CCG和GAA·TTC扩增和缺失有关的分子机制尚不能得到清楚的阐释。体 外研究表明,上述疾病相关的重复序列可以在体外形成non-B二级结构,并介导重复序列扩增。然而,迄今为止,类似的 观察尚未在体内研究过程中得以实现。利用模型生物大肠杆菌和酵母等进行的有关研究并不能模拟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扩 增,这暗示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体内扩增可能与重复序列形成non-B二级结构关联性并不大。尽管理论上较长的三核苷 酸重复序列可以在复制和后复制过程中较易形成non-B DNA二级结构,但这样的二级结构倾向于导致重复序列出现“脆 性”,而不是扩增。事实上,患者所具有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增并非一定需要通过non-B二级结构的介导,这些重复序 列的扩增是可以通过一种RNA转录诱导的局部DNA重复序列的复制和其后的DNA重排得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扩增和缺失 脆性DNA 神经-肌肉疾病 反式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曲叶病毒反式作用因子AC2对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10
作者 谢迎秋 朱实祯 +2 位作者 吴茜 徐鸿林 刘玉乐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7期623-629,共7页
以棉花曲叶病毒(CLCuV)侵染的烟草叶片组织总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LCuV反式作用因子AC2并插入克隆载体。将AC2置于CaMV35S启动子下构建了瞬时的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将质粒载体导入烟草和棉花叶片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 以棉花曲叶病毒(CLCuV)侵染的烟草叶片组织总DNA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LCuV反式作用因子AC2并插入克隆载体。将AC2置于CaMV35S启动子下构建了瞬时的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法将质粒载体导入烟草和棉花叶片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在反式作用因子AC2的激活下,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明显增强,然而激活后的病毒链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仍低于互补链基因方向启动子;其表达方式与互补链基因启动子相似,即在叶肉及维管组织均有较高的活性。此外还探讨了AC2应用于植物遗传操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作用因子 棉花 曲叶病毒 病毒链基因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转录反式作用因子结合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瑞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264-267,共4页
脑胶质瘤分化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左右,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目前仍被认为是接受治疗预后比较差的一类神经系统肿瘤[1]。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与肿瘤血管的生长密不可分,转录反式... 脑胶质瘤分化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0%左右,治愈率低,生存期短,目前仍被认为是接受治疗预后比较差的一类神经系统肿瘤[1]。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与肿瘤血管的生长密不可分,转录反式作用固子结合蛋白(TIP30)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其在细胞恶性转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反式作用因子 肿瘤血管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增殖 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作用 结合蛋白 胶质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调节基因的定位和反式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巧玲 吴汝平 杨胜利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青霉素酰化酶基因(pac)的定位研究表明它的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位于3.5kb的Hind Ⅲ-EcoR Ⅰ片段。本文报道构建一系列质粒pPA 6的缺失衍生物,并测定这些缺失对pa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基因位于pac结构基因内的Sph Ⅰ-Pvu Ⅱ片段。Sph... 青霉素酰化酶基因(pac)的定位研究表明它的调节基因和结构基因位于3.5kb的Hind Ⅲ-EcoR Ⅰ片段。本文报道构建一系列质粒pPA 6的缺失衍生物,并测定这些缺失对pa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基因位于pac结构基因内的Sph Ⅰ-Pvu Ⅱ片段。Sph Ⅰ-Pvu Ⅱ片段克隆到质粒pTZ18U,所得质粒pPA57转化到青霉素酰化酶产生菌E.coli D816,观察Sph Ⅰ-Pvu Ⅱ片段对染色体pa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h Ⅰ-Pvu Ⅱ片段内的调节基因反式调节pac基因表达。计算机分析表明在Sph Ⅰ-Pvu Ⅱ片段内有两个ORF是编码调节蛋白的可能候选者。pac调节基因的精确定位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调节基因 反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a细胞的反式作用因子CTF/NF-1与其顺式作用元件的特异性作用
13
作者 谷春 刘连瑞 +2 位作者 王恢鹏 冯尚 杨涛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1-329,共9页
本文运用凝胶延迟反应(GelRetardationAssay)和足迹法(Footprinting)研究了HeLa细胞核蛋白中的反式作用因子CTF/NF-1与其对应的顺式作用元件的特异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eLa细胞的... 本文运用凝胶延迟反应(GelRetardationAssay)和足迹法(Footprinting)研究了HeLa细胞核蛋白中的反式作用因子CTF/NF-1与其对应的顺式作用元件的特异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HeLa细胞的CTF/NF-1包含有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它们均能特异性结合于特异位点ATATTGGCTTCAAGCCAAAATGGA序列,形成至少5种不同分子量形式的因子-元件复合物。这一结果对阐明CTF/NF-1复杂多样的调控机制及其组成种类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还建立了一种制备核蛋白提取物的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因反式作用因子含量极低带来的研究上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作用因子 作用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相关反式作用因子的定位分析
14
作者 吴晓霞 吴加金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02-608,共7页
利用核酸序列数据库 ,反式作用因子库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的实验数据资源 ,运用Goldkey软件对4种心力衰竭时表达量变化的蛋白质基因序列的5’调控区进行反式作用因子定位分析 ,预测出9种反式作用因子可能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蛋... 利用核酸序列数据库 ,反式作用因子库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的实验数据资源 ,运用Goldkey软件对4种心力衰竭时表达量变化的蛋白质基因序列的5’调控区进行反式作用因子定位分析 ,预测出9种反式作用因子可能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蛋白质的转录起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蛋白质 反式作用因子 位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生血方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系特异反式作用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立民 陈惠民 吴志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方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0例患儿用益肾活血方(山萸肉、熟地黄、补骨脂、何首乌、阿胶、鳖甲、黄芪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通...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方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0例患儿用益肾活血方(山萸肉、熟地黄、补骨脂、何首乌、阿胶、鳖甲、黄芪等)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药对10例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转录因子GATA模序结合蛋白(GATA-1和GATA-2)、红细胞Krüppel样因子(EKLF)、与EKLF结构相近的红系特异转录因子(FKLF)和红细胞核因子(NF-E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髓有核细胞GATA-1、GATA-2和NF-E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前后EKLF、FKLF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益髓生血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调节红系特异反式作用因子基因的表达、调控珠蛋白基因簇的表达、促进有效红细胞生成而达到治疗该病的作用,这也是益髓生血方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益髓生血方 红系特异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β-珠蛋白基因簇表达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
16
作者 纪新军 刘德培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6年第6期264-267,共4页
β-珠蛋白基因簇是研究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良好模型,其基因表达具有红系组织特异性和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这些特异性的产生依赖于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和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Β-珠蛋白 基因 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调控
原文传递
反式作用因子中血清反应因子变化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晓霞 智光 吴加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反式作用因子与心力衰竭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4种心力衰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序列 5′调控区进行反式作用因子定位分析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尸检心肌标本中血清反应因子水平。结果 通... 目的 研究反式作用因子与心力衰竭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4种心力衰竭相关蛋白质的基因序列 5′调控区进行反式作用因子定位分析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40例尸检心肌标本中血清反应因子水平。结果 通过定位分析 ,预测出 9种反式作用因子可能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心力衰竭相关蛋白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选择其中的血清反应因子(SRF)为例 ,经免疫组化分析得出 :正常成人心脏中SRF量处于高水平 ,SRF阳性细胞百分率为 (91.6± 10 .0 5 ) %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SR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仅 (2 8.73± 12 .79) % ,且SRF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SRF表达水平较慢性心力衰竭者高 ,为 (4 5 .33±13 30 ) % ,较正常组仍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蛋白质 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表达 血清应因子
原文传递
红系NFE2反式作用因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冬冬 刘德培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0年第3期158-162,共5页
NFE2是碱性亮氨酸拉链家族成员之一,由一个广泛表达的18kD亚基和一个组织限制表达的45kD亚基组成。NFE2是生血组织特异的反式作用因子。它通过α和β珠蛋白基因簇的位点控制区调节珠蛋白基因转录。而且对正常血小板的生成是必须的。
关键词 珠蛋白 基因转录 红系NFE2反式作用因子
原文传递
肌肉LIM蛋白增强生肌素对AChRγ启动子的反式激活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鹿培源 倪菊华 贾弘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8-711,共4页
采用RT PCR技术克隆了大鼠肌肉LIM蛋白 (MLP) 6 40bp的全长cDNA序列 .以此cDNA为探针进行的Northern印迹表明 ,MLP于C2C12细胞在分化的第 3d至第 5d表达 .将MLPcDNA亚克隆至pcDNA3,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MLP ,同时构建AChRγ启动子序... 采用RT PCR技术克隆了大鼠肌肉LIM蛋白 (MLP) 6 40bp的全长cDNA序列 .以此cDNA为探针进行的Northern印迹表明 ,MLP于C2C12细胞在分化的第 3d至第 5d表达 .将MLPcDNA亚克隆至pcDNA3,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MLP ,同时构建AChRγ启动子序列 (96 0bp)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GL3 γ .C2C12细胞转染及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 ,复合转染pcD NA3 MLP和pGL3 γ的分化肌细胞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约为对照的 4倍 ;而在 3T3或未分化肌细胞复合转染pcDNA3 MLP和pGL3 γ均未检出报告基因表达 ,说明MLP可促进生肌素对AChRγ亚基基因启动子的反式激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LIM蛋白 增强 生肌素 AChRγ启动子 激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截短的表面抗原蛋白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妍 成军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0年第6期190-190,F003,共2页
羧基末端截短的 ( truncated)乙型肝炎病毒 (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 ( MHBst)能够反式激活多种病毒或细胞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功能 ,与 HBV相关的肝细胞癌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密切相关。MHBst至少完全缺失蛋白 C-末端 S区... 羧基末端截短的 ( truncated)乙型肝炎病毒 ( HBV)表面抗原中蛋白 ( MHBst)能够反式激活多种病毒或细胞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功能 ,与 HBV相关的肝细胞癌 (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密切相关。MHBst至少完全缺失蛋白 C-末端 S区的疏水区 ,才具有反式激活功能 ;S区的 N-末端疏水区 是反式激活所必须的 ,对应的编码基因 Pre S2 / S有效缺失位点在 2 2 1~ 573位核苷酸之间 ,这段核苷酸序列被称为“反式活性开启区”( trans- activity- on region,TAO)。MHBst的反式激活功能依赖于其 N-末端 Pre S2区的胞浆定位功能 ,激活的机制可能与 PKC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表面抗原蛋白 肝细胞癌 激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