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roplasty,RTSA)是近40年来肩关节重建手术中最具影响力的手术技术,经过反复改进,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手术适应证也从合并肩袖缺损的骨关节炎扩展到肱骨近端骨折及其并发...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roplasty,RTSA)是近40年来肩关节重建手术中最具影响力的手术技术,经过反复改进,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手术适应证也从合并肩袖缺损的骨关节炎扩展到肱骨近端骨折及其并发症、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创伤后骨关节炎、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和肩关节翻修手术等。目前对于该手术假体、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有很多拓展性研究,本文对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arthroplasty,RT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RTSA适应证的扩展,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大量开展,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arthroplasty,RT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RTSA适应证的扩展,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大量开展,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分析现阶段合作及研究热点,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阶段RTSA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共检索到2144篇收录于Webof science核心集文献,来自于62个国家或地区的2065家机构,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TSA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预后比较、术前规划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及预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集中在假体设计的优化、适应证的进一步扩大、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Coleman方法学评分(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CMS)以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反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30.56±3.09)°、外旋(38.44±2.70)°、外展(131.78±2.54)°,半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04.12±7.66)°、外旋(27.06±3.93)°、外展(123.88±4.88)°;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前屈、外展及外旋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41.67±3.39)°,半肩置换术组内旋(48.76±3.29)°;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功能优于反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术后末次随访UCLA(28.78±2.05)分、CMS(58.89±2.80)分及ASES(74.33±2.18)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UCLA(26.24±2.14)分、CMS(56.12±2.47)分及ASES(71.53±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在UCLA、CMS及ASES评分上均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反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2±0.44)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4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功能及评分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较大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术前应仔细综合考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行MR确定肩袖脂肪浸润程度,CT评价肩胛盂骨质情况及有无缺损,术后使用X线评估假体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统计术前与术后12个月数据之间的关系,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ASES评分和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局部血肿在术后1周行切开血肿清除引流术,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效果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roplasty,RTSA)是近40年来肩关节重建手术中最具影响力的手术技术,经过反复改进,其可行性及安全性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手术适应证也从合并肩袖缺损的骨关节炎扩展到肱骨近端骨折及其并发症、肱骨头无菌性坏死、创伤后骨关节炎、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和肩关节翻修手术等。目前对于该手术假体、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有很多拓展性研究,本文对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文摘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arthroplasty,RT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RTSA适应证的扩展,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大量开展,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分析现阶段合作及研究热点,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阶段RTSA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共检索到2144篇收录于Webof science核心集文献,来自于62个国家或地区的2065家机构,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TSA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预后比较、术前规划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及预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集中在假体设计的优化、适应证的进一步扩大、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
文摘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Coleman方法学评分(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CMS)以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反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30.56±3.09)°、外旋(38.44±2.70)°、外展(131.78±2.54)°,半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04.12±7.66)°、外旋(27.06±3.93)°、外展(123.88±4.88)°;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前屈、外展及外旋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41.67±3.39)°,半肩置换术组内旋(48.76±3.29)°;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功能优于反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术后末次随访UCLA(28.78±2.05)分、CMS(58.89±2.80)分及ASES(74.33±2.18)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UCLA(26.24±2.14)分、CMS(56.12±2.47)分及ASES(71.53±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在UCLA、CMS及ASES评分上均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反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2±0.44)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4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功能及评分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较大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术前应仔细综合考量。
文摘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采取RTSA治疗的13例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行MR确定肩袖脂肪浸润程度,CT评价肩胛盂骨质情况及有无缺损,术后使用X线评估假体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随访至少12个月以上。统计术前与术后12个月数据之间的关系,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ASES评分和UCL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局部血肿在术后1周行切开血肿清除引流术,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RTSA治疗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临床效果良好。